耐药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药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1-11-24T09:37:43.3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1期供稿作者:刘坤友

[导读] 由于大量使用以及滥用抗生素,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非常严重。

刘坤友(柳江县人民医院广西柳江 545100)

【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1-0119-03

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人和动物体内也存在。它具有生长快、易培养、易变异等特点。大肠杆菌易感人群是婴幼儿、老年人、旅游者等[1]。2006年全国9个城市13家三甲医院总结的院内感染致病菌常见的病因构成为:葡萄菌属占

19.2%,绿脓杆菌占13.8%,克雷伯菌属占13.4%,大肠杆菌占12.2%,不动杆菌属占9.7%,肠球菌属占6.1%,其他致病菌占25.6%[2]。可见大肠杆菌是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感染主要导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HC),并经常伴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ruemic syndrome,HUS)、血栓形成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 等并发症[1]。2006年美国大肠杆菌的感染率稍有上升(3.4例/10万人),其中O157:H7血清型大肠杆菌逃脱消毒剂的作用和荧光的检测现在已经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局部流行;我国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河北、宁夏等省均有O157 : H7血清型大肠杆菌发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3]。2006年冬天我国腹泻的病例大幅度增加,卫生部已经紧急通知要及时上报腹泻病例,对腹泻病例加以监控,并对病因进行了调查研究,有些是由诺瓦克病毒感染,有些是病因不明。大肠杆菌也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此次腹泻是不是与大肠杆菌有关,还没有权威部门进行排除。可见近年来大肠杆菌感染常有发生,感染率逐渐升高,感染率上升势必造成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因此耐药性问题也随之日益严重。

一、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由于大量使用以及滥用抗生素,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非常严重。2005年桓新,马颖等[4]人调查6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大肠杆菌对其耐药率高低顺序为:青霉素类(青霉素99.0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79.72%)、氨基糖甙类(链霉素48.98%,庆大霉素

43.88%)、氯霉素41.84%、喹诺酮类(氧氟沙星37.76%,诺氟沙星36.02%)、头孢类(先锋 V9.18%,先锋必素6.12%)。对三类以上抗生素均耐药的占71.0%,耐药谱以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为主。因此选用敏感药物是以头孢类和喹诺酮类为主,而且由于喹诺酮类有毒副作用小,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价格适中等特点,现在使用量已经超过头孢类药物,但是耐药率也逐渐升高,我们必须控制此类药物的耐药性。

随着上世纪60 年代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的发现,人们打开了喹诺酮系列药品的大门[5]。萘啶酸是第一个报道的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的药物,第二代喹诺酮药物是氟喹诺酮类,其以结构中含氟原子为特征。目前主要有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等。它们对G+或G-菌引起的泌尿生殖道、呼吸道、胃肠道、软组织感染以及性传播疾病的病原菌有广谱抗菌活性。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大肠杆菌在选择性压力下不断发展其耐药机制,造成日益严重的耐药问题,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国内治疗显示,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1988年为100%,1995年为60%,2005年为10%。这与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容易产生耐药性有关,但也与近年来临床以及养殖业滥用此类抗生素有关[6]。我国每年生产的700吨喹诺酮,仅这一种抗生素就有一半用于养殖业。由于动物源细菌的耐药性升高也促使了人类源性细菌耐药率的升高。正因为细菌在喹诺酮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7] ,近年多个大医院ICU报告大肠杆菌耐环丙沙星者高达70%以上,甚至更高。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 其药敏谱越来越窄,可选择药物的余地也越来越小。随着多重耐药增加,联合用药的效果必然也越来越差,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增加了治疗成本,同时缩短了新药的应用周期,增加了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成本,耐药性通过多种途径造成的交叉传播,直接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8,9]。因此解决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二、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机制研究

抗生素之所以有杀菌、抑菌作用,是与细菌不同部位上的靶位蛋白结合,抑制其功能而生效。细菌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改变靶位蛋白结构,使抗菌药与其结合力下降或不能结合而出现耐药。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靶位。DNA回旋酶是由2个A 亚基和2个B亚基构成的四聚体,分别由gyrA和gyrB基因编码。DNA回旋酶是Ⅱ型拓扑异构酶的一种,在DNA的复制过程中此酶结合到双链DNA环的其中一环上造成一缺口,允许另一DNA环由此穿过,然后连接DNA链,再生DNA环[10] 。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干扰DNA回旋酶阻止DNA环的重新连接从而抑制DNA的合成起作用,DNA双链的解链和DNA合成的抑制对于细胞来说是致命的[11] 。从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学来说,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主要的靶位蛋白是DNA回旋酶,尤其是gyrA基因改变最常见,其次是gyrB,gyrB突变促进gyrA突变耐药性的产生。目前尚无资料表明gyrB突变作为独立的耐喹诺酮类的机制。拓扑异构酶Ⅳ是由2个C基因和2个E基因组成的四聚体,分别由parC和parE基因编码,与DNA回旋酶的同源性很强,对DNA的作用机制与DNA回旋酶几乎相同。gyrA和parC的N 末端均有与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域(quinolones 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s,QRDR) 有关的区域,在此区发生氨基酸的替代影响了喹诺酮类药物与酶结合的紧密关系,从而使其耐药性增加[12]。可见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突变的主要基因是gyrA。如果能够抵抗gyrA基因发生耐药性突变或者诱导gyrA进行回复突变,对控制耐药性的产生以及有效治疗大肠杆菌感染性疾病意义重大。

三、研究农村地区耐药性大肠杆菌gyrA基因突变特点的意义及展望

由于滥用抗微生物药物,加快了微生物耐药基因蔓延的速度。而不同地区人群用药不同,可能产生的耐药不同,对抗耐药的作用也会不一样。但不管如何,耐药性的产生,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延长患病时间,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使流行病发生的时间更长,使其他人感染的危险性增大,使抗感染的费用急剧增加。对耐药菌治疗的所需费用为敏感菌的100倍,如美国因耐药性而使抗感染每年多花400亿美元,其中仅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每年要多花费1.22亿美元,院内感染每年要多花费45亿美元[13]。虽然没有确切报告因大肠杆菌耐药付出的沉重代价,但是大肠杆菌也是主要的院内感染病原菌之一,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能对不同地区的耐药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研究,对抗耐药的药物选择就会有针对性,对治疗的效果也将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既存在着许多有致变作用的诱变剂,同时也存在着抗变剂。这为我们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和筛选抗变剂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和筛选抗变剂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且取得了较大进展,且逐渐成为防癌、防畸、防病的一条有效的化学预防途径。许多研究表明:维生素、蔬菜类、茶叶、中药等具有抗诱变作用[14-17]。中药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长期以来在防病、治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