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学案

《观潮》学案
《观潮》学案

广灵三中八年级语文预习案编号8128 班级姓名级别

课题:观潮

编制人:张敏琴编制时间:2013-8-11 审核人:张敏琴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方”“既而”“倏尔”“为”“文”“江干”“溢”“穹”等词的含义。

2、结合注释、运用所学知识疏通文意。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线索。

4、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炼、形象生动的特点。

5、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完成目标: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雷霆.()吞天沃.日()京尹.()艨艟

..()如履.平地()倏.尔()一舸.无迹()善泅.者()鲸.波万仞()

罗绮.溢目()倍穹.()僦赁

..看幕()()

二、解释下列词语,翻译下列句子。

伟观际天倏尔

出没以此夸能饮食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三、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两句加点词的含义。

方.其远出海门吞天沃.日

2、“天下之伟观也”在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在描写海潮时,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不仅写了海潮的声,而且还写了它

的力,它的势。试找出相应的句子。

远:近:声:

力:势:

4、文中引用杨万里的诗句作用是什么?

四、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把练习当考试

把考试当中考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

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随波而逝.

2、该文段写的是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选用文中语句填空,然后回答问题。(1)写“参战”船只之多

(2)阵势变化之多(3)士兵作战技能娴熟

(4)“战斗”的视觉形象

(5)“战斗”的听觉形象(水军习战之激烈)(6)“战斗”的结局

(7)上述描写十分生动,这样写的好处是五、读完全文,你一定知道下列问题的答案。

1、请用“/”线标出正确停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B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同时,还有骑在马上在水面舞旗、举枪、挥刀的,就你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C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只有“敌船”被火焚烧,随波飘去。

D 、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是一席之地也没有空下来的。3、对本文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

和观潮的盛况。

B 、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C 、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多,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

D 、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4、仿照例句改写下面的句子(不改变愿意)

例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

江上飘着一片片白帆,像一幅画、又像一首诗。

改写:

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