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创造 (1)

1.创造基本概念

2.创造的特点

3.创造的类型

4.创造的主观动因

5.创造过程

6. 创造与相关概念

第二。创造学 (2)

1.创造学的涵义

2. 创造学的性质 3.创造学的研究目的 4.创造学的基本原理 5.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创造力 (2)

1.创造力的含义 2.创造力的特征 3.创造力的能级 4. 创造力的构成

5. 创造力的类型

6. 创造力开发

7. 创造力测评

8. 创造力测评方法

第二章 创新性思维及思维障碍 (3)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创新性思维的过程 第三节 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 第四节 常见的思维障碍极其突破

第三章 方向性思维 (7)

第一节 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第二节 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第四章 形象思维 (9)

第一节 想像思维 第二节 联想思维 第三节 直觉思维 第四节 灵感思维

第五章 逻辑思维 (12)

第一节 逻辑思维概述 第二节 归纳思维 第三节 演绎思维

第六章 创造原理 (15)

第一部分:发明创造的十个原理 第二部分:发明创造的原则

第七章 知识产权与专利相关知识 (19)

第一节 知识产权基本知识 第二节 专利相关知识

第八章 设问法 (24)

第一节 方法概述 第二节 典型技法——奥斯本检核表法 第三节 引申技法——5W1H 法、和田12法、系统提问法

第九章 列举法 (27)

第一节 列举法概述 第二节 典型技法——属性列举法 第三节 引申技法

第一章、创造

1. 创造基本概念

概括地认为:创造就是首创或改进的形形色色的事物。

所谓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及其变化的现象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都可称为事物。* 首创或改进的事物就是创造(分自然的创造和人类的创造)。

所谓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

“第一创造性”:“首创”。它是指人类历史中出现的重大发明和创造,第一创造性是为少数人所拥有的活动。

“第二创造性”:“改进”。它是指人们在理解和把握某些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吸收和溶解,再创造出大量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事物。是较为广泛的社会性活动。

2. 创造的特点

(1)目的性 ( 2)新颖性 (3)否定性 (4)过程性 ( 5)实践性 (6)持续性 ( 7)主体依赖性 (8)普遍性

3. 创造的类型

*

按成果:(1)物质财富的创造( 2)精神财富的创造 ( 3)社会组织的创造 *

按创造过程的表现形式: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艺术创造等。 4. 创造的主观动因 *

创造的主体:也称创造着,一般是指进行创造的国家、团体或个人。 归根到底人们的创造活动是为了满足需要的。

5. 创造过程 (一类特殊的问题解决过程)

美国著名创造学家奥斯本的三阶段模式: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解决问题;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沃勒斯的四阶段模式:准备——酝酿——明朗——验证;

著名英国设计方法学家劳森的五阶段模式:初识——准备——孕育——启发——验证;

可将创造活动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确定创造目标——提出解决问题方案——评价和选择创造性方案——创造性方案实施与反馈。

创造性需求满足

创造性目标创造性行为创造性动机引起

导致达到感到

6. 创造与相关概念

*创造≈发现、发明、创新、探索、革新、创作

(1)发现是创造的一种体现,但并不是所有的创造都是发现。

创造与发现是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

(2)创造与发明

*发明是指人类运用自然规则研制出新的事物或新的方法。这些事物或方法是过去没有的。它包括新产品的研制和新方法的发明两类。发明与专利相对应,从获取专利的3个条件:“实用性、创造性和新颖性”看,发明也是一种创造,创造和发明的关系也是包容和被包容(3)创造与创新

*其形式包括五种:引进一种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找到一种原料的新来源;发明一种新工艺流程;采用一种新企业组织形式。*从总体上来说,二者都具有新颖性这一本质特征,创新与创造还是可以通用、互用的。

差别:(1)创造比较强调过程,创新比较强调结果(2)创造强调自身的新颖性。不一定有比较对象,而创新则强调与原有事物相比较

其他:探索多体现创造过程中的思想行为;革新多体现为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创新;

创作体现为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

二、创造学

1.创造学的涵义

*创造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科学。“研究人类的创造能力、创造发明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创造学的性质

(1)创造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

*创造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属于软科学范畴。

*创造学研究的领域涉及到人类社会活动所有的领域,还逐步形成许多分支学科,如创造心理学、创造方法学、创造教育学、创造工程学、创造环境论等。

*也形成了一些应用科学,如创造性经营学、医学创造学、地质创造学等。这些分支学科和应用学科更体现其边缘性。

(2)创造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的学科。

(3)创造学是一门引领未来的超前性的学科。

*创造具有超前性,而以指导和启迪创造力开发为己任的创造学就更具有超前性了,可以说,创造学是引领末来,创造美好未来的学科。

3.创造学的研究目的

*创造学的研究目的只有一个,即尽快开发每一个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即使普通人也能够进行创造活动,也使那些创造型人才能不断提高创造活动的质量。

4.创造学的基本原理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是学科的重要立论基础。对这一问题,学术界有两种提法:一是两原理说,一是三原理说。

*创造学的两条基本原理是:(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即人人都有创造力,因此都具有开发的创造潜能。

*(2)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5.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

*说创造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主要是指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体系而言,但就其一些原理及做法、创造性思维及实践的活动而论,自人类诞生以来其实就一直零散地、不自觉地被应用了。纵观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创造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18世纪及其以前)在这一阶段,人类一般是处于自发的、多是迫于生活或简单生产需要条件下而进行各种创造活动的。(2)近代阶段(19世纪~20世纪30年代) 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们有了自觉的辩证思维并把它主动应用于创造。

(3)现代阶段(90世纪30年代以来) 在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上的发现、发明高潮的出现,随着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竞争的加剧,人们对于创造发明的本质和机理更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专门注意研究人类创造发明的机理和规律。因而,直到这一阶段创造学才可能走上科学化、专门化的道路(4)创造学在日本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注重把国民创造力作为第一资源来开发,把4月18日定为全国发明节,并在各城市普遍开设了星期日发明学校。1982年,日本更把发展独创的新的科学技术视为一项国策。日本人非常重视小创造小发明。正是这些小创造小发明,使日本成了一个发明大国,专利申请现雄居世界第一。这也是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秘诀之一。

(5)创造学在我国的发展最早提出创造教育思想的人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20C30s)。

三、创造力

1.创造力的含义

*创造力是指每个正常人或群体在支持的环境下运用已知的信息,发现新问题,并对问题寻求答案,以及产生出某种新颖而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