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方法

强夯

百科名片

强夯法即强力夯实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利用大型履带式起重机将8-40吨的重锤从6-40米高度自由落下,对土进行强力夯实。适用于人工填土、湿陷土、黄土。

目录[隐藏]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设计

第三节施工

第四节质量检验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本段]

第一节一般规定

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2、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编辑本段]

第二节设计

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下表预估。

单击夯击能(KN•m)碎石土、砂土等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

-------------------------------------------------------------------

1000 5.0~6.0 4.0~5.0

2000 6.0~7.0 5.0~6.0

3000 7.0~8.0 6.0~7.0

4000 8.0~9.0 7.0~8.0

5000 9.0~9.5 8.0~8.5

6000 9.5~10.0 >8.5~9.0

------------------------------------------------------------------

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起夯面算起。

2、强夯的单位夯击能量,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m2;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m2。

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

B.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C.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4、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对于渗透性弱的细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5、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低级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土可连续夯击。

6、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建筑结构类型,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5~9m,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适当减小。对于处理深度较大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7、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

8、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置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编辑本段]

第三节施工

1、一般情况下夯锤重可取10~20t。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压力宜取小值。锤的底面宜对称设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250~300mm。

2、强夯施工宜采用带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它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3、当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夯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4、强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内范围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

5、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采取防振或隔振措施。

6、强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 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 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 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7) 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8)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7、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

8、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编辑本段]

第四节质量检验

1、检查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和采取其它有效措施。

2、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质量进行检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可取1~2周;低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地基可取2~4周。

3、质量检验的方法,宜根据土性选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对于一般工程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检验;对于重要工程项目应增加检验项目,也可做现场大压板载荷试验。

4、质量检验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的重要性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物地基的检验点不应少于3处;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物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检验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处理的深度。

[编辑本段]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探讨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这种方法是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0~400kN)从高处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6~40m)给地基以冲击力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此法最初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经过十几年的应用与发展,它已适用于加固从砾石到黏性土的各类地基土,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强夯法由于具有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

黄土作为形成地表覆盖层的次生物质,其分布相当广泛。在我国黄土覆盖面积多达6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6%以上,其中西北黄土高原是我国湿陷性黄土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以及技术、经济上的探讨,是一个既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技术在建设中大量运用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1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的作用机理

黄土是由沙砾、粗粉粒、大孔隙胶结构组成,黄土湿陷性是由于水和外力的作用产生的显著附加下沉。强夯是将大吨位重锤起吊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在极短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反复冲击及其产生的压缩波、剪切波和瑞利波,使土体受到瞬间的加荷(受压)、卸荷(受拉)及剪切的反复作用,土中孔隙压缩,同时土体周围产生裂隙,孔隙水

顺利排出,土体迅速固结,使土粒原有的接触形式破坏而产生位移,变为新的较为稳定的接触形式,从而达到增加土体密度、提高强度的目的。

2强夯施工步骤

2.1认真调查,确保强夯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无构筑物。清除地表土,清除范围为路基坡脚外2~3m。整平后在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点的位置,点位偏差控制在±20cm范围内,并测量场地高程。

2.2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2.3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整平。

2.4重复2.3,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即每个夯点夯6击。除满足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外,还要求总夯沉量不小于试夯总夯沉量的90%。

2.5换夯点,重复2.2至2.4,直到完成第1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2.6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第2,3,4遍夯击。

2.7选用锤质量为3t、落距为6m进行低能量满夯2遍,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要求后一遍与前一遍错开半夯;最后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2.8灰土封闭。在基底地面铺设一层0.20m厚2:8灰土。施工时,石灰撒入土中,不洒水进行初拌,拌匀后应闷料8~12h,再进行洒水复拌,拌匀后即整平、压实;待强度检测合格后在灰土垫层上铺设一层防渗复合土工膜。

2.9边坡加固。路基面下0.60m处铺设双向精编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每层垂直间距为0. 50m,最上两层沿平面铺通,其余各层深入路堤边坡宽度2.50m,格栅距边坡线的距离不小于0.10m,土工格栅对应伸长率为10%时,纵横向抗拉强度不小于25kN/m。坡面液压喷播植草防护。

3强夯施工监测

强夯施工除了严格遵照施工步骤进行外,还派有专人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

3.1夯锤使用过久往往因底面磨损而使质量减小,落距未要求情况在施工中也常发生,这些都将影响单击夯击能,因此,开夯前必须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

3.2强夯施工中夯点放线错误情况常有发生,因此,在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

3.3由于强夯施工的特殊性,各项参数和施工步骤在施工结束后往往很难进行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记录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等施工情况。

4施工注意事项

4.1现场试夯确定最佳夯击次数时,除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满足要求外,夯坑周围不应发生大的隆起。

4.2当原地面含水量较大时,夯击前在该段落铺垫10~20cm厚的碎石。

4.3强夯不宜在冬季施工。

4.4加强强夯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5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几点体会

5.1强夯法和换土法、灰土挤密桩、灰土井桩、灌注桩比较,有其独特的优点,尤其适于土质结构不均匀、土质情况差异的地基,更安全可靠。更重要的是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最经济、最有效、速度快的一种方法。

5.2对地基持力层为粉质黏土,饱和度大于60%,含水量大于塑限含水量3%,按规定

不宜采用强夯时,认为采取如下处理措施,可进行强夯法施工。根据土质情况,进行人工成孔,做直径为300m的3:7或2:8灰土柱,灰为生石灰,土的干容重为1.60~1.70g/cm3左右,桩孔的深度为夯实厚度的1.20~1.50倍,桩孔的布置为三角形或梅花形,间距由计算而定(使其含水量降至17%的最佳含水量),人工填实即可。然后再进行强夯施工,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5.3强夯法在处理多层建筑软弱地基时在国内已取得不少经验,但对高层建筑尚未统一

认识。

5.4强夯法适合于连片开发的建筑群,应统一施工,不宜同时使用几种方法进行穿插施工,若同时使用,互相影响较大。采用强夯法施工,要求在作小区详细规划的竖向设计时,必须考虑强夯的夯沉量影响,因为强夯后场地标高(自然地势)有所降低。

5.5由于强夯法在施工过程中,重锤下落时(约隔3min)要产生持续0.50~1s的地基振动。这种震波对邻近一定范围内的建筑物是没有损伤的。但其产生的噪音对附近居民有一定的影响,以适于建设现场的公害控制值75dB作为标准时,那么施工地点应离开住宅50m以外为宜。

6结语

强夯法不仅能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还能改善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因此它不仅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杂填土和素填土地基,还常用于处理可液化砂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1]。

浅谈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强夯处理与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采用强夯法对大面积回填土建筑场地地基处理,由于加固效果显著,强夯处理后的回填土承载力及沉降量均能满足基础结构设计要求。针对目前强夯法在哈尔滨地区应用较少,未来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工程会不断增加的情况,以哈尔滨某新建小区的工程实践为例,对新建小区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强夯处理的施工程序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回填土;地基;建筑场地;强夯

【Abstract】Adoption the strong Hang method return to fill soil building place foundation processing to the big area, in order to reinforcing effect to show Zhao, strong Hang processing empress of return and fill soil loading dint and sink to decline quantity all an ability satisfy foundation structure design request.Aim at currently region of strong Hang method at Harbin application less, future adoption strong Hang method processing foundation of engineering would continuously increment of circumstance, with Harbin some new set up the engineering of small area practice for example, rightness new set up small area big area back to fill soil foundation strong Hang processing of construction procedure and quality control carry on study.

【Key words】Return to fill soil;Foundation;Building place;Strong Hang

地基强夯法是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将地基土夯实,经过多次重复提起落下,使地基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密实的硬壳层,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与黏性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夯实的影响深度及加固效果与夯锤质量锤底直径落距夯打遍数及土质条件等因素有关,需要通过现场试夯来确定。强

夯法具有加固地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材料施工期短、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特点。针对目前强夯法在哈尔滨地区应用较少,本文以哈尔滨某新建小区的工程实践为例,对新建小区大面积回填土地基强夯处理的施工程序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该新建小区的建筑场地大面积回填土,其最厚处达到7m,采用强夯处理地基在本地区尚属首例。

1. 工程背景

1.1工程概况。哈尔滨某新建小区坐落在哈市近郊,是集居住、文化娱乐、休闲购物与一体的新型居住区,以7层砖混住宅为主,占地面积16万m2,总建筑面积34万m2。建筑场地地貌形态为松花江漫滩,整个场地地势起伏较大,最低标高122m,最高标高136m。根据场地竖向规划设计,场地内大部分回填土厚度在4m ~ 7m之间。

1.2地质概况。

土层分布情况,该工程地质概况是根据回填土方没有全部完成时,某一单体地质勘察报告揭示,土层分布大至为 6 层

1.3建筑物的基础。

根据地质报告和现场桩静载试验确定,建筑物基础采用予应力空心管桩,桩径采用300、400 两种,桩端持力层为第 3 层粉砂层,桩长15m 左右。现场回填土未经处理土质松散。为减少回填土沉降引起桩负摩阻对桩承载力的影响,有效地保证桩承载力充分利用;避免形成高承台基桩,防止桩产生倾斜保证桩的稳定;以及防止回填土沉降对地面使用功能的影响,经设计者与建设单位研究决定采用强夯处理回填土地基。要求夯实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kpa,此值的确定主要考虑到本工程采用桩基础可不必要求过高的地基承载力,可大大减小对夯击能量土质含水量以及夯击次数的要求,同时也能满足建筑场地回填土压实系数>0.94的要求。强夯范围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要求确定,每边超出建筑物基础外边缘的宽度每边外延 3.5 ~ 4m。同时要求夯实对沉降敏感的道路和管沟、广场等地基。

2. 强夯技术参数的确定与施工程序

2.1强夯技术参数的确定。

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根据初步选定的技术参数,在施工现场选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试夯,选择最佳夯击遍数与最佳落距,确定最佳夯实效果与质量检验标准,通过现场试夯验证结果,并经过必要的修正后,最终确定适合于现场土质条件的施工参数

(1)夯锤。采用圆形锤,锤底面直径D=2.2m,锤重9.7 ~ 12.0t。

(2)夯击次数。强夯施工分两遍点夯进行,第一遍单点夯击6 次,第二遍单点夯击4 次,最后二击平均沉降量宜<5cm。

(3)夯击点间距。夯击点间距采用1.5 ~ 2.0D(3.5 ~ 4.5m),平面布置采用方格形。

(4)地基有效加固深度。采用单击夯击能量1000kN.m,两遍共点击10次,有效加固深度4~5m。上述技术参数为强夯设计中的重要核心部分。

依据设计要求的有效加固深度,根据以往实践经验或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初步确定单击夯击能和夯锤重量。夯击次数的试夯要求常以夯坑竖向压缩量最大,夯坑周围隆起量最小为基本原则,并应同时满足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限值;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等原则。夯击遍数是以一定的连续击数,对整个场地的一批点完成一个夯击过程为一(下转第69页)遍。强夯施工应分遍间隔进行,以利于加固深部土层及孔隙水应力消散。夯击遍数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 2 ~ 3 遍,两遍夯击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 3 ~ 4 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夯击点布置是否合理与夯实效果有直接关系,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进行布置,采用三角形或四边形布置夯点,

2.2施工程序。

强夯法的施工程序如下[1~3]:

(1)清理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确定夯锤落距。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填土,按上述程序完成第二遍夯击。

(9)用200 ~ 300KN·m 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场地高程是否符合要求。

(10)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各项施工参数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3. 质量控制

3.1施工过程的监测。

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以确保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击的沉降量。

3.2质量保证措施。

(1)为保证地基加固效果,雨季施工做好场地排水。

(2)下雨前将已夯完的夯坑及时推平,防止夯坑积水。

(3)起重机设防背杆缆绳,减轻起重机臂杆在夯锤落下时的晃动反弹和避免机架倾覆。

(4)起重机应支垫平稳,遇软弱地基须用长枕木或路基板支垫。

(5)夯点中心位置用明显标志标出。

(6)强夯施工应有组织,有顺序进行避免漏点。

(7)夯锤落下后倾斜时,及时将夯坑填平。若倾斜超过D/4 时(D 为夯锤直径),该击点无效,推平重夯。

(8)施工前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9)设专人负责现场质量检查,做好记录。

(10)强夯施工应严格按确定的强夯参数施工。

3.3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检验。

强夯结束两周后对强夯地基进行检测,检测手段采用钻探、原位测试方法。检验深度大于设计有效加固深度,每栋建筑检测 6 点,

检测结果为:标准贯入=11,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 = 5.1MPa,重型动力触探N63.5 = 4.4,墙夯后的回填土地基达到稍密-中密状态,.综合分析上述测试结果,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fak=120kPa 的要求

4. 结论

强夯法具有加固地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材料施工期短、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特点,在采用不适合耕地的低洼地经回填后作为建筑场地的情况下会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给出的强夯技术参数确定的方法和施工程序,以及强夯法质量控制的措施,对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强夯加固地基工法特点及要求(一)

1特点和适用范围

强夯法加固地基,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湿陷性黄土、碎石土、砂土、一般粘性土、软土以及工业或生活垃圾等各种填土地基。对于非饱和土地基,强夯加固效果显著,在呈流塑状的淤泥中抛填碎石、(钢渣、矿渣)进行强夯挤淤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强夯法一般采用重力为80kN(8t)以上重锤,起吊到6m以上高度,垂锤呈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它是一种既能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其压缩性,又能改善其抵抗地震液化的强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的地基加固方法。

该法所用设备简单,质量控制方便,适用范围广泛。对饱和土地基加固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排水,如饱和砂土地基渗透性好,超孔隙水压力容易消散,夯后固结快。对于饱和粘土或淤泥质土,由于渗透性差,必须慎重对待。

强夯法加固地基,能代替某些桩基础而节省钢材、木材和水泥,而且速度快、效果好、投资少,是一种经济、简便的地基加固方法。

1.1强夯法最适宜的施工条件:

(1)处理深度一般不超过15m;

(2)地下水位距地表面2~3m为宜;

(3)夯击对象最好为粗颗粒土组成;

(4)施工现场距原有建筑物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一般宜大于10m;

(5)对于饱和软土,地表面应铺一层较厚的砾石、砂士等填料。

2加固目的及要求

不同地基和工程有不同的加固要求:

2.1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不均匀变形为主。

2.2对地震液化地基,加固后应消除液化。不同的液化地基有不同的要求。

2.2.l对饱和砂土地基,加固后标准贯入锤击数N6

3.5值大于按下式计算出的N'值时,视为不液化:

N'=N′[l+0.125(ds-3)-0.05(dw—2)](1)

式中:N'——饱和砂土所处深度为ds,室外地面到地下水位距离为lm时,砂土液化临界标准锤击数;

N'——当ds=3m,dw=2m时,砂土液化临界贯入锤击数。当设计烈度为7、8、9度时,其数值分别为6、10、16;

ds——饱和砂土所处深度(m);

dw——室地面到地下水水位距离。

2.2.2轻亚粘土可按下式计算:

N″=14.5+0.5ds—2.4dw—Mc。(2)

式中:Mc——粘粒含量,以百分数为单位。

当实际标贯击数N63.5大于计算值N″值时为不液化。

2.3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要求消除湿陷性,其湿陷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3)式中:δs——湿陷系数;

hp——保持天然湿度和结构的土样,加压至一定压力时,下沉稳定的高度(cm);

hP′——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侵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

ho——土样的原始高度。

强夯加固后地基湿陷系数δs<0.015时为消除湿陷性。

2.4对软弱土地基加固,着重于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减少变形。

3施工准备

3.l机具准备

3.1.1夯锤

3.l.l.l夯锤所用材料

夯锤可用钢制,也可采用钢板壳,内填钢筋头、钢砂或浇灌混凝土制成。铸铁和铸钢材料制成的夯锤,体积小重心较低,稳定性强,回弹幅度不大,效率高。大吨位的可做成装配式的铸钢夯锤,以利运输。

3.1.1.2夯锤形状

夯锤形状可为圆柱形、方形、梨形、球形等形状。为了减少或消除锤提升时土与锤之间的吸附力,以避免增加起重机的负荷,夯锤应设4~6个从锤底贯穿于锤顶的排气孔。

3.l.l.3夯锤尺寸

夯锤单位面积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则:

(l)夯锤单位面积的静压力宜在25~40kPa;

(2)夯击能级在2000kN•m以下时,单位面积的冲击能宜为300~500kN·m/m2;

(3)夯击能级在3000kN·m以上时,单位面积夯击能宜在600~800kN·m/m2;

(4)对于砂土和碎石土等,应选用较小面积的锤;对于软土、淤泥及淤泥质土等应选用较大面积的锤;对于轻亚粘土、黄土等应选用中等面积的锤。

3.1.1.4夯锤重量

夯锤最佳重量可根据下式决定:

M=(l+K/2)AγR(4)

式中: M——夯锤重量(t);

K——有效加固影响深度系数;

γ——地基土的天然容重;

A——夯锤底面积(m2);

R——夯锤底半径。

使用式(4)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夯锤底面为曲面时,其底面积A为投影面积;夯锤半径R相应于投影圆的半径;

(2)地基土的天然容重γ为强夯处理前的地基土设计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的加权平均值;

(3)有效加固影响深度系数K值此处取值为0.5~0.7。

3.1.1.5夯锤排气孔的设置

(l)夯锤上排气孔的总面积约占夯锤投影面积的15%左右;

(2)排气孔设置要分布均匀,上下贯通,其数量为4~6个;

(3)排气孔的中心一般在夯锤投影面半径的中点;

(4)如果制作允许,也可做成上小下大的喇叭口;

(5)如果是钢壳的混凝土锤或用于饱和粘性土等软土地基加固的夯锤,其孔径可适当增大,以利排气和清孔。

3.l.2起重设备

3.1.2.l起重设备应根据夯锤重量选择。

3.1.2.2起重设备可采用履带式、轮胎式吊车及强夯专用三脚架,宜优先选用履带式吊车,其起重能力一般不小于15t。

3.1.2.3当吊车的起重能力小于夯击要求(即锤重×锤到吊车中心位置的距离)时,可在一定范围内,增设龙门架支撑;亦可由二台吊车组合成“双机组合吊车”进行施工。

采用轮胎吊强夯,应与龙门架支撑配合施工。

3.2现场准备

3.2.1施工场地应平整,并经推土机压实,以承载吊车及夯锤的重量。

3.2.2测量放线,放出夯击范围及夯击点的位置。

3.2.3如邻近有建筑物时,应距强夯点一定距离内挖好隔振沟。

3.2.4准备好配套的推土机、自动脱钩装置、夯锤、经纬仪、水平仪、滑轮、钢丝绳及绳扣等机具。

3.3劳动组织(每台班)

(l)工长兼技术员1名;

(2)测量兼沉降记录员1名;

(3)现场操作指挥,兼扶塔尺1名;

(4)挂钩1~2名;

(5)吊车司机1名。

4试夯

4.1试夯的工作内容

4.1.l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加固要求,在施工现场选取一块有代表性的试验区,其面积不小于20×20m2;该试验区亦可选在需加固的地面上。

4.1.2按选定的夯锤用不同击数(或不同高度)进行夯击。

4.1.3根据试验要求在试验区内的不同点和不同深度处埋设孔隙水压探头,做好夯前、夯后的孔隙水压的跟踪测定,确定强夯间歇时间。

4.1.4进行沉降观测,并准确记录。

4.1.5整理静力触探等测试结果,确定强夯遍数及每遍夯击次数。

5施工参数的确定

5.l有效加固范围

5.l.1加固范围

5.2间歇时间

每遍强夯之间的间歇时间,应根据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的长短而定。

加强在间歇时间中对孔隙水压力的观察,当孔隙水压从峰值消散到稳定值后所需的时间即为合理的间歇时间。砂土可不考虑间歇时间的影响。

5.3夯击点布置

5.3.l对基础面积大或粘性土,宜用正方形网格布置。

5.3.2对条形基础可采用“点线插档”法布置。

5.3.3柱基宜采用点夯,对加固深度较大的工程,可按土层厚度不同,分二遍以上点夯,最后一遍满夯。

5.3.4对砂性土或填石地基和土夹石填料可用连夯法布点夯击。

5.4夯击击数的确定

夯击击数的确定,是根据地基加固后应达到规定指标来确定的。夯击要求竖向压缩最大,侧向移动最小。

5.4.l对于非饱和土或填土,可将最后两击的下沉量之和的平均值小于4cm作为每点的夯击击数。

5.4.2对于饱和粘性土,应以孔隙水压力上升到最大值即等于土体自重:

Ut=9.80665×10-2γ·ho(8)

式中:Ut——孔隙水压力(kPa);

γ——土的容重(g/cm3);

ho——上覆土层厚度(cm);

或出现液化现象来控制夯击击数。

5.5夯击遍数

确定夯击遍数的原则是根据压缩层厚度、土质条件和计算沉降要求来确定。土体压缩层越厚,土的颗粒越细,含水量越高,夯击的遍数宜多;当夯击沉降量为计算最终沉降量的80~90%时,即视为夯击完毕。

监理综合辅导:强夯地基施工监理之浅见

强夯地基施工在广东的深圳、东莞、清远、河源等地区应用较为广泛。较之桩基工程,其优势是可以节省大量投资,但如果对强夯地基认识不足或者施工质量控制不好,也容易造成基础沉降过大而使梁板开裂。笔者就曾经处理过此类质量事故,故认为很有必要对强夯地基的施工监理谈点浅见,下面抛砖引玉浅谈几点看法。

1.强夯地基的适用范围

一般来讲,强夯地基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杂填土(不含生活垃圾)、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等,但笔者认为,现场监理尚应该参照地勘报告,掌握有关技术指标,如土层颗粒的组成,孔隙比,液性指数、塑性指数、饱和度、渗透系数等;对于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杂填土,还要查清杂物的分布范围、深度、有机质含量及是否对基础有侵蚀性。由于湿陷性土浸水后会产生附加沉降,其湿陷系数也应作为一项控制指标。工程中是否考虑选用强夯基础是由设计决定,但监理在必要时应提醒设计对以上技术指标作综合考虑。如东莞市樟木头镇一厂房工程,设计选用了强夯地基,但经过对比地勘资料,监理提醒设计注意在地勘报告中反映了部分回填土中含有大量木糠,经查清其分布范围及埋深后设计采取了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从而确保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2.强夯地基的影响深度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中,对强夯地基处理的有效深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设计规范中仅谈到“处理有效深度应通过试验确定”。在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6.2.1表中,也仅给出了有效深度的预估值,如当选用最大单击夯击能(8000KN.M)时,其有效加固深度为10米左右。根据强夯法创始人梅那提出估算强夯影响深度的公式H≈(m为夯锤质量,h为锤落距),从理论上说,可以影响到这一深度,公式对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故理论与实际总是有差距的,由于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太多(如施工季节、地下水位等),根据笔者多个工程实践的经验,建议采用强夯法施工的处理深度控制在6-8米以内为好。对于回填土超过10米的场地,应慎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当处理深度超过8米以后,虽然载荷试验反映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以达到设计值,但载荷试验采用的毕竟是一个短期荷载,由于8米以下土层的强夯加固质量较难保证,容易产生日后的地基变形。

3.强夯地基的施工监控

由于强夯地基的许多技术参数都要求在试夯及施工过程中确定,因此,加强对强夯地基的试夯及施工监控,及时掌握各项技术参数尤为重要。强夯施工开始后,监理工程师应进行全程旁站检查,重点是要对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发现偏差应及时反馈给设计。

监理工程师在监控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3.1掌握设计意图:对夯实范围、布点范围、处理深度、单击夯击能、夯击遍数及间隔时间、处理后应达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要了解透彻。

3.2审核施工单位资质: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要求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主要岗位技术工人必须持有效岗位证书上岗。

3.3认真审核施工方案:了解设备的技术性能,施工工艺,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工程的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等。

3.4旁站检查与记录

旁站的重点是检查施工设备的完整性及安全性,严禁设备带病作业;检查夯锤重量及量

测夯锤落距,并作出明确标记;检查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完成每遍夯击后量测夯坑深度及地面标高;掌握对夯击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的措施等。同时,应认真做好旁站记录,特别应对有关技术参数精确记录,并与设计参数及时进行认真对比,发现异常要立即进行技术处理。

3.5安全控制:一是施工安全控制;二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

4.强夯地基质量的检验及验收

强夯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在规范(GB50202-2002)的4.6.4条中有明确规定,但笔者认为,监理工程师还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4.1注重过程检验:在每遍夯击之前,要进行复线,确保不发生漏夯现象;要重点检查锤重和落距,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

4.2注重收锤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三项条件:一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应大于设计值;二是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三是不应发生异常现象,如相邻两点击夯后夯坑过深提锤困难。

4.3注重夯击间隔时间:两遍之间的夯击间隔时间与土的含水率、水位高程、季节气候有关。据笔者经验,认为间隔30天左右较为合理。当条件较好时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好不要少于20天,反之,则要适当延长。

4.4注重施工质量的检验:一是检测值必须同时满足设计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和变形要求;二是地基载承力检测要在施工完成后间隔一定的时候再进行。间隔时间的长短主要由现场的土质情况决定,通常砂、碎石土应隔20天左右,粘性土等应隔30天左右;三是要挑选场地及施工过程中较为异常的地方作检测,如回填土埋深较大处,夯坑较深处,建筑物转角处,高差变化及受力最大的重要部位处等。

5.结束语

5.1强夯地基施工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某地的成功经验不等于用在其它地区也能成功,一定要结合基地情况认真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科学的设计方案。

5.2强夯地基施工强调过程控制,强调用经验来指导施工,切忌忽视过程技术数据,只看最终检测结果的情况发生。

5.3加强强夯施工完成后的监测,对上盖工程施工全过程一定要定期沉降监测,做好监测记录。

施表1 工程技术交底卡片

施工单位:中冶天工建设有限公司和榆高速公路LJ8合同段项目部合同号:HYLJ8

监理单位:北京德通达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和榆高速公路LJJL3监理部编

强夯施工方案

强夯施工方案 一、夯击点距离为4 m;单点夯击能主夯与副夯采用1000KN·m,满夯时采用800 KN·m;夯击次数需满额足下列条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 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设计采用4击,夯击次数采用主夯、副夯与满夯三遍:第一遍:主夯,按规定间距,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副夯,在各主夯点位中间穿插进行;第三遍:满夯,采用夯点彼此搭接1∕4搭接夯击;夯击间隔时间:对砂性土,由于其透水性能好,夯击时空隙压力消散快,可连续夯击。对粘性土,需间隔两周左右才能连续夯击。 二、工程地质情况 黄土沟壑地貌,由于地形切割强烈,大气降水易于流失,不易补给,富水性差,但在基岩空隙较发育的区域,地下水较丰富。 三、施工准备 (一)设备准备 1、夯锤:强夯锤锤重取10t,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 2、起重机械:采用50t 履带式起重机,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4、铲车: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用

5、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6、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 (二)劳动力准备 强夯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机械工为主,杂工辅助。因此对劳动人员数量要求不是很大。单机单班劳动力如下:起重机司机1名,起重工2名,辅助工4名,以此类推。 (三)技术准备 1、研究工程地质报告,画强夯平面布置图。 2、结合厂区内的具体情况,编写强夯施工方案。 3、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进行短期技术培训。 4、进行技术测量交底、复测以及验收工作。 四、施工方案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保证夯击时地表干燥。 施工队伍设土方施工队、强夯施工队两个队伍。两个队伍不是单成不变的,随着工程的进度,两个队伍需要相互协调施工。 对于场地内的个别小坑洼,事先采用石渣回填压实,以便夯机行走以及夯击施工。 夯击个别夯坑较深时,采用回填石渣土继续夯击施工,直到达到夯击标准。 夯击时,若出现夯坑内积水较深时的,采用水泵及时抽排,以免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一、施工准备 ⑴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⑵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⑶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⑷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二、施工工艺 1、确定施工参数 ⑴机械设备的确定 强夯施工采用2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对于粘性土、砂质土、碎石土,锤底面积为3-6㎡,对于淤泥及淤泥质砂等,锤底面积大于等于6㎡。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⑵夯锤落距确定 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1/2,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锤重(kN)×落距(m )=单击夯击能(kN·m) ⑶夯击遍数的确定

夯击遍数设计为2~3遍,具体工程根据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的要求,以试验结果确定。一般第Ⅰ遍隔1点跳夯,第Ⅱ遍补第Ⅰ遍空隙,第Ⅲ遍补Ⅰ、Ⅱ遍空隙,点夯完成后,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达到锤印彼此搭接。 ⑷夯击次数确定 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一般为5-15次)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能量大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⑸夯击点的布置 夯击点布置与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1.2~2.2倍。 ⑹夯击遍数间隔时间确定 具体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凡是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夯坑周围出现较大隆起时,不能继续夯击,要等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在一遍中若干夯击次数后出现上述情况,也要遵循这一要求,停止夯击,等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一般黄土夯击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对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少于3~4周,具体间隔时间可根据工艺性试夯确定。施工时首先保证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杜绝间隔时间未到就强行施工现象,确保强夯质量。

强夯施工技术要求

1 普菱(重庆)国际物流产业园项目强夯施工技术要求 一、强夯施工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填方密实度93%以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压缩模量Es=8Mpa 。 二、强夯施工方法 1、工艺流程 划分强夯区域→确定强夯参数→主夯(点夯)→推平后再回填→主夯→推平→满夯→检测 1.1 划分强夯区域 根据设计图纸及地形图,结合地质资料和现场情况,划分强夯区域。 1.2 确定强夯参数 分层强夯每层填筑厚度7m 。主夯(点夯)击能采用3000Kn.m 。满夯夯击能采用2000KN.m 。具体夯击能的选用,还应在施工前通过试夯确定。 1.3 主夯(点夯) 主夯采用下图布置,2遍,两遍夯击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为7天; 第一遍3000Kn.m 第二遍3000Kn.m

2 1.4 满夯 满夯锤印满足1/4搭接,2遍;夯锤应使用带有透气孔的圆形平底锤。 1.5 检测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压缩模量Es 不小于8Mpa ; 2、 强夯施工 2.1 试夯 2.1.1 试夯区选择 在强夯范围内不同区域各选择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约20mX20m ),作为试夯

区,由各方现场共同确定,采用夯锤D=2.0-2.2m,夯锤重15-20T,夯击能量和每点夯击数按设计要求执行,通过试夯验证后最终确定。 2.1.2 试夯目的 通过试夯检验土的加固效果、考核施工设备性能、确定和调整正式强夯的施工参数,最终依据试夯结果指导强夯施工。 2.1.3 试夯收锤标准 总击数≥15击(4000KN.m以下),总击数≥20击(4000KN.m以上)或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50mm; 2.1.4 试夯区检测 试夯区检测包括现场平板载荷试验、动探、土工试验检测等,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压缩模量Es不小于8Mpa; 2.1.5 确定和调整强夯施工主要参数 确定夯击能量和最佳夯击数,调整夯点布置、夯点间距以及间歇时间。 2.2 强夯施工 2.2.1 施工顺序 场地平整→测量高程→设点定位→第一遍点夯→平整场地→重新放点→第二遍点夯→修整场地→第一遍满夯→修整场地→第二遍满夯→修整场地→测量→检测→验收 如需分层强夯则重复上述点夯步骤。 2.2.2 施工步骤 1)、检测场地平整标高,平场标高应根据回填厚度考虑2.5-3.0%的预留沉降量; 2)、布置第一遍夯点,用装土的红色塑料袋标出每一个夯点位置,夯点间距与夯击能匹配,点位偏差不大于5cm; 3)、夯机就位,按设计要求的夯击能定出高度,夯锤对准夯点中心进行夯击,形成夯坑,直至满足设计规定的施工参数。每台夯机派专人对每个夯点进行沉降观测,观测仪器用S3水准仪; 4)、施工过程中,定期对夯锤吊高、击数以及夯点偏差进行质量控制,并做好检查记录,手锤标准同前; 5)、回填夯坑整平; 3

强夯施工方案及要点

强夯施工方案及要点 根据图纸,本项目土场回填深度大部分为7~8M,回填土未按场平移交要求进行压实处理,属于虚填区,施工前要进行全面夯实。地基处理完成后,要求承载力特征值≥160Kpa。根据夯实技术要求,夯实范围在生产临建占地范围外扩4~5m。 1、施工准备 根据本工程强夯地基处理、多年的施工经验和相关的地基处理施工规范,采用类似项目强夯施工的参数作为施工前的试夯用,通过试夯后,检测采集的数据,再优化相关施工参数。 (1)强夯范围为基础外布置一排夯点为5.25M。(根据强夯施工规范:基础外处理的宽度是填土深度的1/2—2/3,最低不能少于4米) (2)强夯施工后有效加固深度6~7M。 (3)单击夯击能,点夯为3000KN·M。满夯为1500KN·M,一遍一击。单击夯击能3000KN·M,锤重22(18)吨,落距13.6(16.6)M。 (4)满夯夯击能1500KN·M,锤重22(18)吨,落距7.0(8.3)M (5)夯击遍数为三遍,第一、二遍为点夯,第三遍为满夯。 (6)夯点点距为4M×4M,第一遍点夯夯其中1/2点每8M一个点,4M一行,第二遍点夯夯1/2点仍是8M一个点,4M一行,呈梅花状。 (7)每点夯击击数以试夯得到夯击次数与沉降曲线确定,同时满足①最后两击平均沉降值不大于5cm;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③不因夯坑过深而提锤困难。 (8)地基处理完成后,要求承载力特征值≥160Kpa。地基回填沙土层干密度指标不小于19.4Kn/m3或碎石回填孔隙率不大于28%,或重型击实实验确定的沙土回填压实系数达到0.89以上。回填层压实后压缩模量不小于15mpa。 2、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的要求 强夯主机选用机型为中联ZTM500和中联ZTM300各一台,夯锤选用2.5m直径的铸钢锤,重量22(18)吨,底面静压力40kPa,单击组作业每班配5人,其中;司机1人、指挥1人、测量1人、挂钩及垫车1人,每日2班。 (1)第一遍夯点施工

强夯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方法

强夯 百科名片 强夯法即强力夯实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利用大型履带式起重机将8-40吨的重锤从6-40米高度自由落下,对土进行强力夯实。适用于人工填土、湿陷土、黄土。 目录[隐藏]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设计 第三节施工 第四节质量检验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本段] 第一节一般规定 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2、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编辑本段] 第二节设计 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下表预估。 单击夯击能(KN•m)碎石土、砂土等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 ------------------------------------------------------------------- 1000 5.0~6.0 4.0~5.0 2000 6.0~7.0 5.0~6.0 3000 7.0~8.0 6.0~7.0 4000 8.0~9.0 7.0~8.0 5000 9.0~9.5 8.0~8.5 6000 9.5~10.0 >8.5~9.0 ------------------------------------------------------------------ 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起夯面算起。 2、强夯的单位夯击能量,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m2;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m2。

强夯法施工方案

强夯法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道路工程施工设计图》 《地质勘探报告》 《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投标范围内的强夯工作量为108820m2,强夯桩号范围为HCK2+020-HCK2+780, HCK2+880-HCK3+980,间距1860m。夯实深度6〜7m,地基土夯实后相对密度不小于0.8。 三、强夯设计要求及参数 1、强夯应分层强夯,每层厚度4米。点夯夯击能量不小于2000KN.M。满夯夯击能量不小于500KN.M。 2、强夯采取先点夯后满夯的顺序,夯点布置间距5米*5米梅花形布置。强夯控制要求每遍最后两击沉降量之差不大于5厘米,达到要求后进行下一遍强夯;周边土体隆起高度不大于10厘米。普夯完成后以压实度控制质量,4米深度范围内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3%,场地平整范围内压实度要求达到90%。 3、每遍强夯时间间隔为不小于7天。 4、强夯质量要求为不小于12吨。 5、强夯影响范围为15米,注意周边15米内对建筑物的影响。 6、做好强夯作业区周边片石盲沟,保证排水畅通。 四、施工准备 项目经理部组建强夯施工班组,施工人员12人,同时配备专职安全员、技术员定点指挥施工作业。 计划投入施工机具:带自动脱钩落锤装置的25T履带式强夯机三台,同时佩带2个点夯重锤和一个普夯锤。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各一台,自卸车5台。

五、施工方案强夯施工流程图

设定试夯区试夯 卄确定夯击参数 第一遍夯点放样 第一遍夯点施工 达到要求 回填及整平 达到要求 2、施工方案及主要事项 2、1试夯在应经碾压整平的场地内做好周边片石盲沟排水沟,在施工场地内选择一块有代 表性 的地段作为试夯区,面积200m 2,以检验设备及夯击能是否满足要求,确定强夯处理的施 工工艺;夯点布置为梅花形,间距5米,夯击能为2000KN.M ,布置如下图: 6*5米 路基碾压整平 排水盲沟设置 检测 合格 [下一遍夯点施工 回填及整平 不合格 下一道工序

强夯工程施工方案

(1)强夯机具与技术参数,强夯起重机械一般采用15~50t的履带式起重机,吊钩 多采用自动落构方式。 夯锤可用钢或以钢板为外壳,内部浇筑C30混凝土制成。锤底形状以圆形为好。对 砂质土的碎石类土,锤底面积宜为3~4m2;对粘性土或淤泥质土等软强粘性土,锤底 面积不小于6m2。夯锤宜设1~5个上下贯通,直径60~200mm的排气孔。 强夯的锤重、落距、夯点间距、遍数、两遍之间的间隙等技术参数,需根据现场地 质条件和要求以及加固深度,经现场试验后确定。 1)锤直与落距:锤重与落距可按以下经验公式选定: H= K(Qh)1/2 式中H———加固土层深度(m); K———经验系数,一般为0.4~0.7; Q———锤重(t); h—落距,一般不小于6m。 2)夯点间距:夯点间距一般按正方形或梅花形网布置,间距通常取夯锤直直径的 3倍,一般为5~15m。 3)夯击遍数:通常2~5遍,前2~3遍为间夯,最后一遍为低能量的满夯。一般 夯击数为3~10击,开始两遍夯击数多些,随后各遍击数逐渐减少,最后一遍只夯1~2 击。 4)间隔时间: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取决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一般为1~4周。粘 土或冲击土常为3周,地下水位在5m以下,或无地下水,地质条件较好时,可隔1~ 2d或进行连续夯击。 (2)施工技术要点 1)施工前,场地必须经地质勘探,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强夯施工技术参数。 2)施工前,应清除所有障碍物及地下管线。 3)强夯机械必须符合夯锤起吊和提升高度要求。为防止起重机臂杆在空然卸重时发生后倾和减少臂杆振动,一般在臂杆的顶部用两根钢丝绳,锚系在起重机前方的推土机上。 4)施工前,应检查夯锤是否处于中心,若偏心,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使其达到平衡。 5)施工前,应检查夯点与现有建筑物的距离,间距不足15m时,可在夯点与建筑物间挖隔振沟带,沟深要超过建筑物的基础深。 6)施工期最好选在干旱季节,若在雨期,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 7)夯击落锤应平稳,夯位准确,若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应及时用砂土将坑填平,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8)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为从边缘向中央,每夯击一遍,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下沉量符合要求,用土将夯坑填平,重测标高,放线定位,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实。 9)夯击施工,应以试夯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控制,以各个夯击数作施工控制数值,也可采用试夯确定的最后两击的沉降量或最后两击沉降量之差小于一个数值控制。夯击深度应用水准仪测量。 (3)质量控制 1)试夯的密实度和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分层填土的土料应严格控制为最佳含水量状态。 3)应控制夯击点中心的位移;顶面标高允许偏差为20mm。 4)地基强夯后,表面应保持平整。

强夯施工技术方案

强夯施工技术方案 一、技术原理 强夯施工技术是利用高频振动设备,在土壤中施加重复的冲击以提升地基承载力。当夯锤通过高频振动产生冲击力时,土层颗粒之间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使颗粒之间紧密排列,从而改善了土壤的工程性质。同时,夯锤的重复冲击还能够使土层内部的空隙逐渐被填充,从而提高了地基的整体坚实程度。 二、施工流程 1.地面处理:首先对施工区域的地面进行清理和平整处理,确保施工区域的平整度。 2.预夯孔: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区域打好预夯孔,预夯孔的直径和深度通常会根据地基土壤的情况进行设计。 3.强夯施工:将振动夯锤放入预夯孔中,启动振动夯锤,通过高频振动产生冲击力。在施工过程中,夯锤应沿着预定的路线进行夯击,以保证施工的均匀性。 4.验收和检查:夯击施工完成后,对施工区域进行验收和检查,体验夯击后土壤的坚实程度和承载力。 三、施工安全 1.设备安全:振动夯锤应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仔细检查夯锤的振动频率、工作电流和电压是否正常,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施工效果。

2.人员安全:施工现场应设立警示标识,限制人员进入施工区域,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施工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鞋等。 3.土壤安全:施工前应对土壤进行详细的勘察与分析,了解土壤的性质和承载能力。对于土壤性质不明确或有安全隐患的地区,应采取增加夯击次数或减少夯击能量的方法,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四、施工效果 1.提高地基承载力:夯击后土壤内部颗粒紧密排列,增加了土壤的密实度,从而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 2.改善土壤液化性:夯击可以使土壤内部空隙被填充,从而减少了土壤的孔隙率和渗透性,降低了土壤的液化风险。 3.增加土壤稳定性:夯击改变了土壤的微观结构,提高了土壤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有利于减小地基沉降。 4.提高施工工艺:强夯施工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工程成本。 综上所述,强夯施工技术是一种有效提升地基承载力和改善土壤工程性质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技术原理、施工流程和施工安全,以实现施工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施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安全知识,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强夯施工方案

强夯施工方案 强夯施工方案 强夯是一种具有振动和冲击效果的地基处理方式,通过将钢制夯锤反复拍击或振动地面,以改变地下土壤的结构与性质,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下面是一份针对强夯施工的方案说明。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1. 进行地质勘察与土质分析,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并确定强夯的施工参数。 2. 将施工区域清理干净,清除杂物和垃圾,保证施工现场整洁。 二、施工设备与工具准备 1. 准备强夯机械设备,包括夯锤和振动机等,并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配备必要的施工工具和器材,包括喷枪、测量仪器等。 三、施工操作流程 1. 定位测量:根据设计要求和夯锤的技术参数,确定夯锤的位置和施工区域范围。 2. 土质处理:根据土质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夯锤型号和施工参数,对施工区域进行强夯处理。强夯可以分为垂直夯和水平夯两种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 3. 施工密度和夯击次数:根据土质的不同和设计要求,确定夯锤的施工密度和夯击次数。夯击次数一般根据夯击前后土层的沉降情况来判断,一般每道夯击至沉降值小于设定值时停止夯

击。 4. 间隔开挖:在夯击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进展情况,适时进行间隔开挖,以便进行夯击区域的清理和检测。 四、施工质量控制 1. 施工现场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土层沉降情况、夯击能量等数据,以便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和提前预警施工风险。 2. 施工记录和报告: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参数、检测数据和问题处理情况等,编制施工报告,以供验收审查和后续工程参考。 五、施工安全措施 1. 按照相关安全标准要求,设置施工警示标志,并设置安全警示线,划定施工现场范围,防止人员闯入危险区域。 2.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安全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并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施工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3. 施工现场必须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堆积和火源产生,防止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一份针对强夯施工的方案说明,通过合理的施工操作流程和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确保强夯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要重视施工安全,保障施工人员的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

强夯法施工技术

强夯法施工技术 强夯法概述 强夯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通过应用高能量的冲击负荷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承载力。它被广泛用于土壤固结、土壤加密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等方面。 强夯法施工流程 强夯法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地质勘察:在施工前进行地质勘察,确定土壤的类型、性质和厚度等重要参数,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 土壤覆盖层处理:如果土壤表层含有杂质或者含水量过高,需要先进行土壤覆盖层处理,以保证施工效果。 3. 夹层处理:若土壤中存在夹层,需要对夹层进行处理,以避免影响施工质量。 4. 强夯施工:根据地质勘察结果,选取合适的夯击设备和夯击能量,按照一定的夯击布设密度和层数进行夯击。 5. 施工质量检验:完成强夯施工后,进行地基的质量检验,检测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强夯法的优势 强夯法有以下几个优势: 1. 施工周期短:强夯法施工简便快速,相比其他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周期更短。 2. 对环境影响小:强夯法不需要采用化学材料,对环境污染少,对周围建筑物和土壤的干扰较小。 3. 效果显著:强夯法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承载力, 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强夯法的适用条件 强夯法适用于以下条件的地基处理: 1. 土壤类型为砂土、粉土或细粒土:强夯法对于砂土、粉土或 细粒土等类型的土壤效果较好。 2. 土层较浅:强夯法适用于土层较浅的地区,对于较深的土层,施工效果可能不佳。 3. 承载力不足:地基承载力不足,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强夯法施工注意事项 在进行强夯法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施工设备的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夯击设备和夯击能量。 2. 施工质量监测: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现场管理:加强现场管理,保证施工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4. 施工记录和报告: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制作施工报告,便于后期评估和分析。 以上是关于强夯法施工技术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需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相关技术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强夯施工方案

本文共有7741.5字,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目录 第一篇:强夯施工方案第二篇:强夯施工方案第三篇:强夯施工方案2第四篇:地基基础强夯施工方案第五篇:强夯安全施工方案正文第一篇:强夯施工方案强夯施工方案 [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9-12-18浏览人数:773 ] 鉴于某工程道路设计路线经过填湖区,对于高填方路段需进行地基强夯处理,本工程地基强夯处理面积为平方米。 强夯法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它通过一般10~40t的重锤和10~40m的落距,对地基土施加很大的冲击能,在地基土中所出现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可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同时,夯击能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鉴于地基强夯属专业性较强的施工项目,如我公司中标,将在本投标方案基础上编制更为专业及实施性的专项施工方案以指导施工,下面就地基强夯作一简单的阐述。

一、参数的确定 强夯施工参数的确定依据是本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即高填方路段的土质情况和具体工程要求以确定,主要参数有:单点夯击能、最佳夯击能与夯击边数、夯击间隔时间、夯点布置及夯距。 单点夯击能:计划采用锤重10~25t,落距10~25m。 最佳夯击能与夯击边数:我公司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实际施工经验,本工程施工计划夯击3~5遍,然后采用低能量搭夯。 夯击间隔时间:对砂性土,由于其透水性能好,夯击时孔隙压力消散快,可连续夯击。对粘性土,需间隔2周左右才能连续夯击。 夯点布置及夯距:夯击点可按方形或梅花形布置。第一遍的夯点间距要大,使得深层土得到加固,然后中间补插夯点。夯点通常是6~10m,夯点布置范围则宜比基础范围大h/2(其中h为加固深度)。重大工程的夯距由试夯确定。 以上参数在实际施工中应结合设计图纸和试夯情况作适当调整以满足工程所需。 二、施工机具的配备

强夯地基技术规程

强夯地基技术规程 强夯地基是一种采用密度重力加固地基的技术。它通过把强夯杆放入地层,使用重物旋转将强夯杆紧密塞进土层,使土层的松散部分紧缩变硬,使地基及其上部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改善。强夯地基基本上要求地基的垂直度及定位度,在此基础上,增加杆件的击实力,使土层平均密实。 二、强夯地基施工技术 1、钻杆定位:首先,根据地基的规划及绘图,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定位,确定钻杆的布置和钻口的位置。 2、钻口预处理:在钻口预处理中,首先要在每个钻口周围挖洞,洞后填入砂砾,再将钻口的底部冲起,在钻口上放入挤土钢筋。 3、钻口搭护管:搭护管前,先将钻口内填入煤渣屑,然后按预计的尺寸拆护管。 4、强夯地基安装:在钻口安装强夯杆上,首先将钢筋放入钻口,然后用强夯机将钢筋旋入钻口,逐步增大夯击负荷,使钻口内的杆件紧密结合,达到规定的停夯深度。 5、强夯地基抗震检测:在强夯地基安装完毕后,一般要进行抗震检测,检测夯击深度、杆件的排列程序是否正确,以及夯击负荷是否达到要求。 三、强夯地基施工方案 1、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定,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强夯地基施工安全。

2、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措施包括现场土改造,钻口预处理以及护管、强夯杆安装等工作。 3、质量控制措施: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查,如地基垂直度及定位度的检查、夯击负荷的检查等。 4、施工回收措施: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强夯地基抗震检测,确保质量符合要求,施工结束后,应将地面整理整齐,完成施工回收工作。 四、总结 强夯地基是一种通过重力加固工程地基的技术,它通过地面改造和强夯杆的安装,使地基及其上部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改善。施工中,应注意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程,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完成施工回收工作,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强夯法技术要求

强夯法技术要求 强夯法技术是一种用于基坑回填松散地层的技术,通过压实松散地层,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强夯法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港口码头等项目中。本文将详细介绍强夯法技术的原理、施工方法以及技术要求。 一、强夯法技术的原理 强夯法技术基于冲击压实的原理,通过大锤冲击地面,使松散地层中的颗粒得到重新排列和紧密排列,从而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强夯施工时,利用大锤的冲击力产生的动能,在地基内部形成冲击波,将地基土层内部的颗粒重新排列和紧密排列,从而形成坚实的土壤体。 二、强夯法技术的施工方法 1. 地基准备:清除地表上的杂物和松散土壤,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然后进行地表的抹平和夯实,以确保夯击力能得到传导。 2. 配置和安装强夯设备:根据项目要求,配备合适的强夯设备。将设备固定在地面上,确保设备的稳定。 3. 施工分区和施工顺序: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设计要求,将工程区域划分为多个施工分区。按照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顺序进行施工。 4. 施工过程控制: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控制夯击次数和

距离。夯击次数多的地区和距离大的地区需要施加更大的冲击力,以确保地基的夯实程度。 5. 夯实效果检测: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选取合适的检测方法对夯击后的地基进行检测,以确保夯击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三、强夯法技术的要求 1. 土壤条件要求:强夯法适用于粉砂、粘性土、黏土等松散地层。但对于含有较多岩屑、石块、树桩等障碍物的地层,需要进行工程清理和预处理。 2. 施工设备要求:强夯设备应具备较大的冲击力和夯击能量。同时设备应稳定可靠,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操作性。 3. 夯击次数和距离控制:夯击次数和距离的控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一般来说,松散地层的夯击次数和距离较小,而坚实地层的夯击次数和距离较大。 4. 施工过程控制:夯击过程中应保持冲击力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确保夯击效果的一致性。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避免错位和交叉。 5. 夯击效果检测:夯击后的地基需要进行效果检测,确认夯实效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钻孔取样、标贯测试、动力触探等。 四、强夯法技术的优缺点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1.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1.1 强夯地基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强夯地基是采用冲击锤进行强力打击处理土壤的方法, 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增加土壤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强夯地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在基础工程、道路、桥梁等建筑项目中广泛应用。 1.2 强夯地基的工作原理 强夯地基是通过冲击锤在土壤上的重复冲击作用下,使 土粒之间的空隙发生变化,从而改进土壤的物理性质。在强夯的过程中,土壤被压缩和密实,空隙减少,土粒之间的摩擦和黏着力也得以增加。这样,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1.3 强夯地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调查,了解土 壤的性质和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地下水位、软弱灰土等。对施工区域进行测量,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明确强夯点的位置和强夯密度等。 1.4 强夯地基施工的要点 (1) 确定强夯点的位置和密度。强夯点应尽量靠近建筑 物地基或道路基础,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准备强夯机械和设备。强夯机械和设备应具备一定 的技术性能和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3) 进行试夯。在正式施工前,需要对试夯点进行测试,以确定施工的强夯参数和施工质量。

(4) 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事项,如防止振动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等。 1.5 强夯地基施工后的检验和验收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和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验收检查内容包括强夯点的强夯深度、强夯频率、强夯密度等参数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如有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 2.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2.1 强夯地基前的土壤处理 对于一些问题地区,需要采取一些土壤处理方法来加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常用的方法包括土石方加固、挖土填方等,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强夯地基技术的优点 (1) 施工过程简单,效率高。强夯地基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施工方法,能够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2) 处理效果显著。强夯地基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从而有效地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小。强夯地基的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产生污染物和噪音等影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2.3 强夯地基技术的局限性 (1) 对基础深度有一定的要求。强夯地基技术适用于浅基础和中等深度的地基,在深度较大的地基处理中效果较差。 (2) 受土壤性质影响较大。土壤的性质对强夯地基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在处理软弱灰土、泥质土等土质时,其处理效果较差。

强夯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强夯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引言: 强夯施工工艺是一种在土壤中施加高能动力荷载,以改变土壤 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的方法。本文将介绍强夯施工的工艺流程和 施工方法。 一、强夯施工工艺流程 1. 前期准备 在进行强夯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对 施工场地进行勘察和设计,确定施工区域的边界和范围,清除施工 区域内的障碍物,并进行必要的土壤取样分析。 2. 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是强夯施工的核心步骤。首先,将夯锤安装在夯机上,并根据设计要求调整夯锤的重力和下落速度。然后,将夯机放置在 施工区域的边缘,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轨道和夯点的设置。最后, 启动夯机,通过连续进行夯击操作,施加动力荷载到土壤中。 3. 后期处理

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工作。包括对施工区域进行疏 浚和平整,清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残余物,确保施工区域 的整洁和安全。 二、强夯施工方法 1. 单锤强夯法 单锤强夯法是最基本的强夯施工方法之一。施工过程中,夯锤 通过自由落体垂直撞击地面,产生动力荷载作用于土壤中。这种方 法适用于土质较软、其压实度较低的场地。 2. 多锤强夯法 多锤强夯法是一种通过多个夯锤同时施加动力荷载的施工方法。相较于单锤强夯法,多锤强夯法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施加更大的动力 荷载,提高压实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土质较硬、需要较高压实度 的场地。 3. 频率可调强夯法

频率可调强夯法是一种根据土质情况和设计要求,灵活调整夯 击频率的施工方法。通过改变夯击频率,可以实现对土壤不同层次 的压实,以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4. 波浪强夯法 波浪强夯法是一种将夯锤的撞击力转化为波浪传播的施工方法。通过改变波浪的传播速度和振动频率,可以将动力荷载传递到更深 的土层,实现更好的土壤压实效果。 结论: 强夯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是一种有效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 力学性能的技术手段。根据具体施工需求,可以选择适当的施工方 法和工艺流程。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和施工安全。通过不断的推广和应用,强夯施工技术将进一步提高 土壤力学性能,促进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强夯法施工规范

强夯法施工规范 目录 1. 强夯法施工概述 2. 施工前准备 3. 强夯设备要求 4. 强夯施工步骤 5. 强夯后处理 6. 安全注意事项 1. 强夯法施工概述 强夯法施工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应用重锤的冲击作用,将土壤压实,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本文档旨在规范强夯法施工过程,确保施工安全和效果。 2. 施工前准备 在施工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建立工程档案,包括场地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等。 - 制定施工方案,包括强夯区域划定、施工参数等。 - 确定强夯设备和工具,检查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 确定工程人员的岗位职责,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3. 强夯设备要求 强夯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 设备应经过合格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工作性能正常。- 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操作证书和经验。 - 设备应设有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以预防事故发生。4. 强夯施工步骤 强夯施工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无障碍物影响施工。 2.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确定强夯区域和施工参数。

3. 检查强夯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 4. 进行试坑测试,以确定土壤的力学性质。 5. 根据试坑测试结果,调整强夯参数,如冲击力、冲击频率等。 6. 开始强夯作业,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 7. 监测强夯效果,如土壤密实度、承载力等。 5. 强夯后处理 强夯施工结束后,应进行以下处理: - 清理施工区域,移除多余的材料和设备。 - 检查强夯区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 做好记录和报告,记录施工过程和结果。 6. 安全注意事项 在强夯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 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

强夯施工方案

强夯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于高填方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桥头路基宜采用强夯来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压缩性和工后沉降,强夯的施工方案如下: 一、强夯施工工艺 1、设备要求: 施工设备应具有自重大,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夯锤锤重11.98T,要求锤底静压力在25—35KPA以内,并保证强夯时机具的稳定性,夯锤采用铸铁圆形夯锤,并配备水准仪和标尺。 2、夯前准备 1)单击夯击能的选用。 根据以往在该地区的施工经验及设计要求,决定选用山碎石置换法、100KPa夯击能两点一满夯法强夯处理,确定夯锤提升高度为8.5米。 2)夯击击数 夯击击数的确定须满足土体竖向压缩最大,侧向位移最小的要求,即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最后再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

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3)试夯:强夯施工前,要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根据测试数据和强夯效果以确定强夯参数。 3、施工步骤 1)施工开始前,将场地进行彻底清理整平,清除一切障碍物,保证起重机通行通畅,标明现场内的地下构筑物和管线,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整平场地后,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和标高等。 3)测量放样:按图纸设计对强夯区域进行精确放洋,标出夯点位置,用穿眼灌白灰法固定点位,并测量场地标高。 4)夯击点的布置:夯击点较近,相临夯点的加固效果将在浅层处叠加形成硬层,影响震波的传播,降低加固深度,并造成能量损失,本工程采用第一遍夯点按正方形布置,夯距5.3米,第二遍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点的中间。 5)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满足要求:夯锤定点要准确,误差不大于15CM;夯锤起吊时严禁摆动。 6)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把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使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完成夯击,测量夯顶高程,完成一击。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准确,每一击必须保持同心,位移不大于15CM。如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的夯锤歪

地基强夯施工方法

地基强夯施工方法 一、施工程序 测放夯点位置→强夯机组就位→打第一遍点夯→推土填坑平整→测量第一遍夯沉量及第二遍点夯的夯点放线→第二遍点夯施工→测量第二遍点夯场地下沉量及测放满夯基准线→满夯施工→推土机平整场地、测量场地下沉量。 二、强夯技术要求 强夯技术要求表 三、强夯施工方法 1、点夯施工 (1)夯位放样,用白灰洒出夯位轮廓线。 (2)架设水准仪,水准仪设在夯区边50米之外测量夯击点地面高程。 (3)夯机就位,稳车后调整臂杆角度至65度。 (4)测量锤顶高程并记录。 (5)提升脱钩器,标定落距并锁定脱钩器钢丝绳长度。 (6)提升夯锤,脱钩器打开夯锤自由落下。

(7)测量锤顶高程。 (8)重复步骤4-7,夯至规定的夯击数。 (9)移机进行夯击,直至完成本遍全部夯点。 (10)第一遍点夯施工完毕,用推土机推平,进行第二遍点夯施工。 2、满夯施工 (1)放出满夯每排基准线。 (2)夯机就位,锁定落距。 (3)锤印搭接1/4,夯完规定击数。 (4)夯后场地整平,测量标高。 四、强夯施工要点 1、现场的控制桩要树立明显标志,加以保护,并定期进行复核检查。 2、测放的夯点位置,应用明显的标志标出夯位中心点,并用白灰粉撒出夯位轮廓线。 3、落距确定后,锁定控制落距钢丝绳,并在龙门架上标出落距标志。 4、夯锤气孔保持畅通,如遇堵塞,应随时将塞土清除。 5、如施工中发现锤偏离坑中心,应立即调整对中,夯击后如发现坑底歪斜较大,需及时用填料将坑底垫平后,方可继续夯击。 6、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对每击的沉降量都应进行沉降观测和记载,并掌握好停锤标准。

7、密切注意异常现象,对夯沉量异常、夯锤反弹、地表隆起要加强监测,如实记录,并及时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研究解决办法。 8、对场地沉降量有控制要求时,每遍夯前和夯后都应对场地夯沉量进行测量。 9、及时办理有关质量文件,做好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等有关工程资料,加强原始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工作。

强夯施工技术要求

强夯施工技术要求 强夯是一种常用于地基处理和土壤改良的施工方法,通过利用 高能量的夯击作用,使土壤密实、改善其物理性质和承载能力。为 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强夯施工需要遵循一系列技术要求。本 文将从土壤选择、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土壤选择 在进行强夯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土壤进行详细的调查 和分析。主要要求如下: 1.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的颗粒组成、含水量、孔隙比等物理特性。 2.土壤层厚:需要测定土壤层的厚度,并评估土壤层的压缩性。 3.土壤液限与塑限:了解土壤的液限与塑限,以便合理调整施 工参数。 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技术要求。 二、施工工艺

强夯施工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现场准备: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区域平整、无杂物。 2.夯击点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区域内合理布置夯击点,确定夯击的位置和间距。 3.夯击深度控制: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壤特性,确定夯击的深度,并进行控制。 4.夯击能量控制:根据土壤的类型和层厚,调整夯击的能量大小,保证夯击效果。 5.夯击次数控制:根据夯击效果和施工质量,确定夯击次数, 并进行控制。 6.施工过程监测: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夯击参数、地层反应等。 三、设备选择 强夯施工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要求:

1.夯锤:夯锤的质量和能量大小需要符合施工要求,保证夯击的效果。 2.夯锤下锤:夯锤下锤的形状和尺寸需要与夯锤匹配,确保夯击效果和施工质量。 3.监测设备:需要配备适当的监测设备,用于对施工过程和施工效果进行监测和记录。 四、质量控制 强夯施工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施工效果和工程安全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夯击参数控制:包括夯击次数、能量大小、夯击深度等,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2.地层反应监测:对施工过程中地层的变形和反应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3.工程质量检验: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工程质量检验,评估施工效果和质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