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
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课程负责人:唐明义
建设时间: 2004年—2007年
填表日期: 2007年10月29
《有机化学》是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中生物类及机械学院包装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学习《药物合成反应》、《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个教学环节。

按照天津商业大学2003版教学计划的安排,根据各本科专业对《有机化学》课程内容要求的不同,各专业的学时分配不同,其中生物类专业课堂理论讲授60学时,有机化学实验44学时;包装工程专业理论讲授45学时,有机化学实验6学时。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合成、分离分析、结构鉴定、反应、性能以及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一门学科,它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又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会的富有活力的学科。

《有机化学》以它特有的分离、结构鉴定、合成等手段,已经成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非凡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武器。

通过《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结构、命名、制备方法、性质及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今后专业课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几年来,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课程组十分重视《有机化学》课程的建设,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改善、教学效果提高等方面加强课程建设的深度和力度,使课程建设大多达到相关评估指标。

自评分数89.5分。

一、教学改革
1.工作基础
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有机化学》的建设,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有规划,制度健全。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和制药专业骨干课程,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中能较为长远地发挥作用。

课程建设有专项经费投入,学校投入5000元用于课程建设,有部署, 有措施。

2.教学内容改革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一直遵循国家教委统一颁布的“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近2年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对在已开课程中讲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压缩,在保证知识完整性的前题下适当增加了绿色化学、有机化学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内容。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基础有机化学内容的同时更多地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动态,以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在遵循国家教委统一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精细的实验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适应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将全部合成实验实行了微量、半微量合成。

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而且缩短了实
验时间、显著地减轻了污染、减少了危险性、大幅度降低了实验的经济消耗(实验试剂用量减少为原来的1/2到1/3)。

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与食品、制药有关的实验内容。

如,从黄连中制取盐酸小檗碱;从槐花米提取芦丁;从橘皮中提取橘皮油及果胶。

3.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我们在教学方法做了较大的改革。

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做到重点讲授,突出特色,提高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后,由于节省了一定的时间,我们充分利用这部分时间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参与发言、讨论,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听课,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其次,在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大改革,在教授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我们设计了文献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使学生既得到了的系统训练,又培养了其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探索与创新精神。

3.教学手段的改革
近年来我们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经过几年的全体教师的努力,制作完成了《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部分涉及反应机理和立体化学的内容采用三维动画教学。

大大增加了传授知识的信息量,且重点突出、准确生动。

把原来枯燥、模糊的立体构型问题变得直观明了。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学时数达到该课程总学时数的100%。

普遍受到学生欢迎,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学校的支持下,本课程组购买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有机化学》化学题库光盘版,考试题由题库随机提取,使考试内容和考试难度更客观、合理。

为方便与学生交流,我们将《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都挂在校园网上,学生可以自由浏览。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教书育人
有机化学课程组的教师们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备课认真、充分、规范,认真书写教案,讲课认真负责,受到学生的好评。

上课时注意为人师表,不仅传授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还注意言传身教,经常在课间给学生灌输做人的基本准则和为人处世的原则等,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教师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能了解大部分
学生的情况,对学习较差的学生重点督促。

另外,本组教师都担任过班主任工作,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从而促进了教学工作。

有机课程组教师能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无教学事故,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师资结构
有机化学课程组现有教师3名,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3名(包括2名在读博士),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100%,青年教师中(35岁以下)研究生以上学历100%。

其中副教授1名,讲师2名,高级职称教师占33.3%, 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2名,占66.6%,目前《有机化学》课程组是一支师资力量雄厚及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较合理的教师队伍。

表1 有机化学课程组师资组成
表2 《有机化学》课程教师学历结构
表3 《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组教师职称结构
3.学术水平
有机化学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及有关的科研活动。

近3年课程组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 3篇,SCI收录2篇,教学研究论文3篇,主讲教师近三年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人均一篇。

(1)“A Biomimetic Model for the Active Site of Iron-Only Hydrogenases Covalently
Bonded to a Porphyrin Photosensitizer”,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1130-1133.
(2)“The Active Site Model for Iron-Only Hydrogenases Coordinatively Bonded to a
Mettalloporphyrin Photosensitizer”, Organometallics, 2007,26, 1575-1577.
(3) “2-氯吡啶光氯化反应的机理研究”天津商学院学报,2004(2),1-3
(4)“有机化学实验多媒体课间的开发与实践”高教研究,2005,2
(5) “有机化学双语教学实践谈”大学化学论坛论文集,2006,5
(6)“也谈多媒体课件在哟有机化学中的应用”高教研究,2004,3
参加已经结题的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在研1项。

教师参加各级研究立项的人数/ 该课程组教师人数66.6%。

(1)天津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4-2002.4):酶法--吸附法提取番茄红素技术研究,已完成并通过天津市级鉴定。

(2)天津市科委十五重点攻关项目(2002~2005):以蚕为原料利用生物技术制备降糖活性肽中试研究,已完成并通过天津市级鉴定。

(3)天津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9):具有纳米孔结构阳极氧化钛薄膜对农药降解性能研究,在研。

主持完成教学改革项目1项
(1)天津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04.3-2005.3):有机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制作,已完成并通过天津商学院鉴定。

4.教学水平
本课程组1名副教授全部系统讲授《有机化学》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

授课率为 100%,系统开出两门课以上的教师比率100%。

《有机化学》课程组主讲教师全部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及硕士以上学历。

表4 课程组教师基本状况及开课情况一览表
大多数学生对讲授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对教学质量评
价较高。

学生评议分数都高于75分,有机化学课程能为后续课程及毕业专题研究打下较好的基础,毕业专题教师反映良好。

认为学生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等方面的基础打得比扎实,能够很顺利地完成毕业专题研究。

5.师资培养
根据天津商业大学青年教师培养规划,生物技术及食品科学学院提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制度。

有机课程组在学院的领带下,非常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1)为青年教师指定高级职称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专门负责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和知识水平,现两名青年教师都晋升为讲师。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年轻教师培训,并进行教学基本功验收与评比。

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有机课程组青年教师刘立增获学院三等奖。

3)参加天津师范大学组织的青年教师资格培训(时间一年),均获得教师资格证。

4)制定年轻教师学历提高计划。

2007年1名青年教师已考取了天津大学的博士研
究生,现为在读博士。

三、教学状况
1.教材使用
《有机化学》课程本科生使用的教材是:为高鸿宾主编的《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该教材是教育部批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涉及内容广,质量高,在全国工科院校普遍使用。

该教材能体现教学大纲要求,内容适合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

并通过天津商业大学学术(教材)委员会审批选用。

实验教材为高占先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并选定徐积功编主编的《有机化学》以及英文教材《Organic Chemistry》(Fourth edition) McMurry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为教师的参考用书。

2.教学管理
为确保教学实效,我们注意加强教学管理,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开课前检查教学大纲,教案、记分册、学生名单、课表和课件是否备齐。

填写授课计划,一式三份。

由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字后交学院秘书处保存一份,自留一份,严格执行。

以保证教学各环节的正常运转。

注意教学文件的收集、保存、整理。

做到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试卷、试卷分析和记分册完备;电子课件、参考书籍符合教学要求;课程结束时有学生
考试质量分析(试卷分析);并注意平时成绩的登记、实验情况登记等环节的不疏漏,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执行,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每人每学期听课一次,组织观摩教学一次,要求写听课记录。

有辅导答疑制度及作业检查制度。

《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组所有的教师都能够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每学期每门课的作业量不少于4次,并且批改作业有登记,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指标之一。

平时作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辅导学生的学习。

考试前要安排两次辅导答疑。

通过辅导答疑使学生能及时消化所学知识,收效很好。

有机化学教学一直遵循国家教委颁布的“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近两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为了加强素质教育,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3.实践教学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有机化学》实验课,生物类实验课为44学时,包装工程专业实验课为6学时,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和大纲的要求,注意合成实验以及综合性实验的开出。

从2006年开始化学实验室进行了开放实验尝试,教师选择了综合性较强的实验以及课程要求之外的实验内容供学生选做。

开放实验有记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开放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次实验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实验后检查每个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每个内容包括预习、操作,装置、数据、卫生都有评分标准,教师要按评分标准详细批改实验报告并给出评语。

实验成绩占该门课成绩的20%。

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课外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制作活动。

2006年参加天津市第一届大学化学实验邀请赛获得两个三等奖,获得2007年天津市第二届大学化学实验邀请赛获得两个二等奖。

有机实验室还承担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自2006年以来累计指导5篇。

实验设备完好、仪器使用率高,实验开出率按教学大纲要求达到100%。

实验为每人一组,分组合理,符合规定。

开设或综合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占总学时的81.8%。

实验室有完整的责任、管理规章制度,有详尽的课表、实验开出记录、仪器使用登记。

实验室现有两名实验管理人员,一名是高级实验师,一名是实验员,配备能满足教学要求。

有满足教学用的图书资料和参考书目。

如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58th edition; 精细化工词典(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用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有
机化学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的《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高教出版社,周科衍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高教出版社等为参考书目。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评教
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每学期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增进相互了解。

对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进行的课程评估问卷结果表明,学生的满意率均在80%以上。

毕业班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质量也给予较高评价。

表5 课程评估问卷
2、考核
近2年本课程考试难易适度,符合大纲要求,集体流水阅卷,考试过程组织严密,评卷严格,考试成绩基本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考试成绩符合正态分布。

平均成绩接近期望值。

考试成绩基本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

五、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规划
1、主讲教师进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尚不普遍,参加全国性的重要学术会议还有待加强,今后应在出国访问、出国培训、参加会议方面加大力度。

2、教师队伍在改进教学的经验总结方面还需要加强,加强教学教改的立项与研究工作。

3、硬件建设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电脑辅助课件及网络教学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4.课外教学辅导方面应逐步改进。

一方面增加课外讲座次数,开展网上答疑。

5.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教学时数与过去相比有所减少,毕业班的同学普遍反映,虽然减少学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因为时间较短,所以自学的难度加大。

应适当增加课堂讲授学时数,更广泛地适应学生报考不同单位研究生的需要。

6.双语教学须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教师队伍双语教学的语言水平和能力,支持购买原版教材和电子教案所需资金。

我们真诚地欢迎各位专家对我院《有机化学》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指导,也愿意借这次建设评估的机会,虚心学习,克服自身建设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天津商业大学《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水平。

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有机化学》课程组
2007年10月2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