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以人为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什么是以人文本

摘要:

阐述以人为本的起源,发展,含义,运用及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的起源与发展

“人本主义”(Humanis)一词来自拉丁文的“humanitas”,“humanitas”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和格利乌斯的著作中,意思是指“人性”、“人情”和“万物之灵”。

人本主义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当时的智者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此命题在西方思想史上最早对人自身给予肯定。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本主义思想,并揉合了毕达哥拉斯和埃利亚学派的思想,创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论”哲学;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理性人本主义传统,并提出了“人是理性的动物”的著名命题,使得古希腊理性人本主义传统已基本形成;

在经历长时期的神学统治之后,人本主义思想在14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此时期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人的发现”。以但丁、彼得拉克、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等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通过不同艺术形式,对人的伟大和人的价值进行了热情的讴歌;

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他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彻底的命题,与中世纪“我是我所是”的上帝存在的基础命题根本对立;

17-18 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天赋人权”出发,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抨击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18 世纪的德国康德通过他的先验自我的哲学,进一步肯定了人的主体性;

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以人学批判黑格尔思辨理性哲学,以人学取代基督教神学,并将自己的哲学称为“人本学”;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根本的世界观,为人本主义的理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自由哲学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即有着各种需要的个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与人本主义的哲学家不同,马克思主义关注人,但是却把这个人理解为现实存在的人,从而避免了人本主义容易犯的抽象人性论的错误。

(二)中国的起源与发展

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在《管子·霸言》篇中“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在,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

在我国古文献中,除了管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外,大多是讲“以民为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

最古老的诗集《诗经·大雅·抑》有:“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意为劝戒大臣们要自警自律,要善于治理你的人民,谨慎你的法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书经》则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强调“民为贵,君为轻”;

《孟子·尽心》又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谷梁传》中“民为邦本”、“民为贵”、“民者,君之本也”;

贾谊《新书·大政上》中则有“闻这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

唐太宗李世民《民可畏论》“国以民为本”,“民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民本思想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受到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和近代社会政治学的影响,对传统民本思想内涵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使民本思想走向另一个高度。

马克思思想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实本质:强调要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此论断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深远。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奉行以人文本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努力实践这一思想,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一胡锦涛为领导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于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含义

(一)“人”的含义——

首先,以人为本中的“人”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人民群众作为为一个历史概念,在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上有着不同的主导成分和范围,当下的人民群众是指占人口最大多数、为社会创造着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劳动者。

其次,以人为本的“人”,也是指作为社会整体的人,作为社会全体成员的人。

再次,以人为本的“人”,也是指作为个体的人、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人。

(二)“本”的含义——

首先,以人为本的“本”是相对于社会而言,强调人是社会之本,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不仅作为社会成果的享受者、消费者,更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不是被动的服从和恩赐的客体,而是社会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其次,以人为本的“本”是相对于一切事物而言,强调在万事万物中人是一切之本,强调认识出发点,体现的是一种根本的价值取向,即人具有最高的价值,人是世间最宝贵的。

再次,以人为本的“本”是相对于目的和手段而言,强调人是一切实践过程之本,强调要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强调人是一切社会实践的目的。

第四,以人为本的“本”是相对于阶段性发展目标与根本性发展目标而言的,强调人是终极追求意义上的发展目的。

(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综述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