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后的几点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后的几点反思
“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区在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之后,结合我区教学改革实际提出的又一项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现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切身感受。
1、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和归宿,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激活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
教师要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的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权利,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被动的适应者和容器。
要善于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空间,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习惯;要不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2、教是为了不教----着眼长远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要使交流成功,第一:教师必须由注入式转为活动式,建立开放式教学。
只有开放式的活动信息交流才能多向化,不仅教师与学生有相互的呼应和信息的交
流,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的交流与呼应,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立体网络。
这样,课堂气氛才能热烈,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心灵和智慧的碰撞中得到激活和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增进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终身学习、工作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教学形式,来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尽展其能。
老师的标准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多少,而是你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保护和启迪孩子的好奇心与创造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3、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从实际出发
现今的教育存在着太多的功利性,作为教师,很多时候我们会把眼光集中在“学生考试出成绩”“公开课上得好”“学生在课堂上不犯错”……这些狭隘的问题上。
其实,太多的实践证明告诉我们: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催生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
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在民主化,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要具有诚挚的态度与爱心,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态,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使学生觉得师生是朋友、伙伴。
课堂的民主性不仅体现在师生关系的情感和谐上,而且还应体现在对教与学关系的矛盾处理中,使学生以宽松的心态,自主的思维,亲历认知过程,让学生因能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而对学习充满自信,避免认知强加,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民主,摒弃教师权威,允许学生说“不”。
课堂是一个
允许、包容、甚至鼓励孩子“犯错误”的地方。
因为探险不仅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
孩子需要在关心、安全、理解、支持和保护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去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探险。
心智的探险与“犯错误”总是相伴相随的。
我们通常习惯于让孩子在正确的知识指引下成长,其实,失败是通往成功之道。
孩子对错误的深切认识和体验,对其人生的成长具有更为真切的教育意义。
如果孩子们整天生活在批评、指责之中,那么他们很快地学会了自责和自闭。
课堂是一个活动、游戏的场所,是开发、放飞孩子们想象力的地方。
我国著名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尤其是课堂需要解放孩子们的头脑、眼睛、双手、时间和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放飞儿童的心灵,让他们“从做中学”。
4、永远不可或缺的----大爱无私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情的滋润,没有友好、愉快、和谐的人际氛围,就没有教育的成功。
当教师对学生付出爱时,得到的不只是学生对你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心中的爱,引导他们学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自己的父母师长和同学。
爱,这是一种最纯洁的感情,它不是靠说教,更不是靠强制,甚至也不是靠利诱培养起来。
在孩子的心中培养爱,需要有比任何一种名花更多的细心。
而只要有心,这种机会是每天每时都存在的。
而前提是我们心中也必须充满爱。
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可以使人精神愉快,给人以温暖和动力。
爱,是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的精神雨露。
如果教师用这种殷殷的师爱建立起师生间真挚的感情,就会收到神奇的教育实效。
课堂应该是孩子生命成长的乐园,而不仅仅是表演的天地;课堂应该是学生丰富个性、健全人格的场域,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工作间;课堂应该是滋养性情、陶冶性灵的生态环境,而不仅仅是教书
育人的简单循环。
因此,我们要用生命去唤起生命,用真诚激发真诚……
5、授之以渔是教法----学法须自己习得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以读为本,重视感悟”是教师教学方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合理运用的一点。
这个“悟”指什么?就是:悟其义,悟其情,悟其法。
古人说: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所谓“自得”,就是要自悟而得。
以悟促学,边悟边学,现在的学生以为读顺了课文就学完了,殊不知只知其义,不明其情,更不懂其法。
所以,我在教学中也遇到这样的困惑:怎样启发孩子的悟性?读完于老师的经验总结得知,以问促读,以读促悟,多读多悟,每次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同的任务,层层递进,逐步深化,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孩子将终生受益。
6、还给学生成长的空间----只有放手,才能放心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让课堂成为孩子的乐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开放式教学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可以讲故事、跳舞、画画等。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课堂教学改革凸显了人文关怀,凸显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凸显了教育必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