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80后—90后大学生心理障碍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80后—90后大学生心理障碍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型时期,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在大学的学习期间自然也会遇到种种疑惑和矛盾,尤其对于处于80年后和90年后的大学生来说,所遭遇到的矛盾更为激烈。

一方面,他们处于一个世界由传统向现代信息化的转型时期中,所接触到的各方面的冲击更为激烈;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被社会认为是最具个性化的一代。

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调适,往往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对80后—90后大学生做个心理障碍调查也就显得必要且紧迫了。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状况,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三方面入手,对症下药,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状况、成因分析、解决对策
Research Report Of 80s-90s College Student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
Guangzhou University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manities classes 2 Danling Lin Student ID:0806010059
Abstract: The college is an important transitional period in life,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pride of the era, the period of study at the university will naturally encounter all kinds of doubts and contradictions, especially for in 80 years and 90 years later, students who had encountered contradictions became even stronger. On the one hand, they are in one of the world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e exposure to all aspects of the impact of more intense;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also a group of concern because they are the community considered the most a personalized generation. Without timely and effective guidance and adaptation is often easy to form an unhealthy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affect their social adaptability. Therefore, the 80 college students after the -90 to be a psychological barrier,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it appears necessary and urgen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niversity students, as well as psychological obstacle Analysis Solutions three-pronged approach to
tackle them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barriers, psychological status, Causes, Solutions.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和物都处于一种貌似脱离了轨道的感觉,尤其对于处于世纪过渡期的80后-90后大学生来说。

他们是备受关注,也是最具非议性的一个群体。

个性,叛逆,非主流,脑残……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下,社会大群体对这一小群体的定义。

而事实上,这个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师极容易因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而偏离正常发展的方向,导致出现心理异常的现象。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三者是互相制约的,身体不健康固然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心理不健康也同样会导致身体疾病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当今的大学生群体所存在的心理障碍根源,从源头入手,对症入药,维护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

本文在根据心理障碍的定义和相关资料的查询下,制定了《80后—90后大学生心理障碍调查问卷》,分别发送到了广东省各个高校。

此调查问卷主要是针对目前在高校中的80后-90后大学生发放,分别在人文学院、土木学院、计算机学院等等学院展开调查。

一定发出了200份问卷,回收了126份,回收率是63%。

根据对这些问卷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并整理了当今80后-90后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碍现象。

以下是对问卷的具体分析。

一、调查资料与分析
1.1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中,男性共76人,占60.32%;女性共50人,占39.68%。

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在80年-90年间的占80.16%,90后的占19.84%。

1.2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报告共通过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和实地访谈形式进行。

除了通过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发放调查问卷之外,我们还随机访问了几位同学,记录下访谈结果并进行分析。

1.3调查结果显示
当被问及“上大学至今,你是否仍然感觉茫然?”时,有51.59%的人表示自己仍然处于迷茫状态,有34.92%的表示不迷茫,仍有13.49%的人觉得自己处于迷茫与不迷茫之间,无法拿捏。

而这种迷茫的状态,又容易引起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效率低下,甚至心烦意乱。

基于这些现象,专家表示说,这是一个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大学生由于没能好好的在高中与大学的转
变中及时调整自己,就容易导致在大学里出现迷茫,颓废的现象。

理想的跌落,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在对整个调查问卷的分析中,我们将大学生中常见的心里障碍分成了普遍的八类,具体如下:
∙①、认知障碍,包括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注意障碍、思维障碍和认知结构障碍等。

有61.91%的大学生表示存在这方面的障碍,而其中在注意力不集中,多疑,健忘等方面比较突出;
∙②、情绪障碍,包括过度焦虑、冷漠、烦躁不安、易怒、无端恐惧和过度压抑等,69.1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有这方面的现象的一种或者几种,而其中也有6%的人表示自己存在着以上的所有情绪。

调查显示,大学生觉得自己冷漠、易怒、而且容易烦躁不安,且觉得压抑的人数与日俱增。

∙③、行为适应障碍,包括学习困难、失眠、物品和精神成瘾行为、冲动行为、逃学、考试作弊、偷窃和自杀等。

调查显示,有接近50%的大学生存在着学习困难、逃学、冲动行为和失眠现象。

据调查,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自杀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就拿2009年广州大学城出现的多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足以证明。

∙④、自我意识障碍,包括自我夸大、自卑、自我厌恶、自恋、自我失控和自我完善障碍等。

通过分析研究,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恋、自卑和自我夸大的现象,少部分同学也反映出自己存在着自我完善障碍。

∙⑤、人格障碍,包括孤独、固执、强迫、偏执、过度依赖和反社会等。

关于人格障碍,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应该是属于比较普遍而且严重的心理障碍。

调查数据显示:80后-90后大学生区别于以往大学生的一个特点是,80后-90后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过度依赖的现象,而且虽养尊处优,却自认为孤独。

反社会的特征,也是这个富于个性的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大特点。

∙⑥、人际关系障碍,包括嫉妒、人际恐惧、不合群、人际冲突、逆反、干扰他人、多疑和害羞等。

嫉妒和害羞是问卷中所反映出来的较为突出的症状。

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主要障碍还是有着害羞和人际恐惧,而由人际恐惧便也直接导致了不合群的障碍。

∙⑦、恋爱心理障碍,包括失恋、网恋、暗恋、单相思、未婚同居、三角恋和第三者等。

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三角恋和第三者以及未婚同居着占少数,大部分存在的问题是失恋和暗恋,占了40%左右。

∙⑧、性心理障碍,包括恋物癖、窥阴癖、易性癖、裸露癖、过度手淫和摩擦癖等。

关于性方面的障碍,80.95%的大学生都表示自己都没有以上的症状,少数反映出了存在着恋物癖和过度手淫现象。

二、调查分析
2.1、概念分析——心理障碍
所谓心理障碍,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的作用下,人的大脑功能失调而导致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
智等方面的异常,心理活动的完整性、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遭到破坏。

2.2、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与现状分析
80后-90后的大学生处于一个社会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医学模式急剧转变的大背景下,精神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与关注。

有关资料显示:对全国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有28.7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压抑症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心理的亚健康状况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大学生仿佛成了社会新的“弱势”群体。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的第二断乳期,其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身心两方面的不平衡、不稳定,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心理多变的高峰期,很容易受到内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身心反应,导致心理障碍。

如果他们没有及时得到适当的引导与调适,就会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出现严重的后果。

据调查,当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迷茫、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

来自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各方面因素在无形中造成压力,乃至大学生之间出现愈演愈烈的心理扭曲、校园暴力和自残自虐,更甚者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

有5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已经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带来了阻碍,而他们也表示,自己似乎没有能力派遣这种压力。

压力影响情绪,影响学习,进而影响到生活上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有81.71%的大学生清楚的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却无法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情感上的空虚,生活上的茫然,让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依附,理想跟现实之间的强烈差距让他们在一时之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接受挑战。

此外,人际交往和相处也是致使大学生群体出现高发率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

58.73%的人认为自己在与同学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只是处于一种“还不错”的状态。

有88.89%的人表示自己有知己朋友,但也透露出虽是知心,却很难说的出心里话,以至压抑的情绪无处发泄,积压在心里便久而久之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扭曲。

2.3、从大学生八种常见类型的心理障碍分析
①、认知障碍。

在心理学上,认知被定义为个体以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
来接受新知识而引起原有认知结构改变与发展的过程。

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发生的认知障碍主要是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过程和思维内容障碍、注意障碍与认知结构障碍等,具体症状如出现幻觉、健忘、容易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

如图1-1所示,从随机抽取问卷的分析看来,大学生中存在认知障碍的比率高达54.66%。

图1-1
探究认知障碍的根源,我们认为,认知高度依赖于神经系统的活动,又受制于外部各种复杂的因素。

在认知的每个环节上,都有可能发生障碍,从而使认知活动受阻。

②、情绪障碍。

情绪、情感是个体对需要与事物关系的反映。

与生物性需要满足的情绪包括心境、激情和应激。

与社会性需要满足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大学生的情绪因与其需要之间发生错综复杂的关系而很容易导致障碍。

他们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对象不当,情绪强度过度,情绪表达方式不妥,以及消极情绪为主等方面。

症状主要为过度焦虑、冷漠、焦躁烦恼、易怒以及过度抑郁等。

据有关专家调查,在80-90后大学生群体中因抑郁而自杀的人数超之以往,且自杀率越来越高。

可见,在80-90后大学生群体中,情绪障碍明显较之于其他几种障碍更为普遍。

探究情绪障碍的原因,主要从社会和个人方面入手。

个人的需求越来越高,又或者是没有客观的对自己进行剖析而一味对自己高要求,必然导致出现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感的受挫,因此出现多方面的情绪障碍。

③、行为适应障碍。

适应,是指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而有效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的过程。

个体若不能够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心理机制,也不能够在个体与环境之间形成和谐与协调的关系,就成为行为适应障碍。

大学生主要的行为适应障碍有学习困难、失眠、成瘾、冲动、逃学、考试作弊和自杀等。

根据调查分析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问卷所反映出来的,都存在着学习困难,逃学,失眠和成瘾行为。

就举学习困难为例。

一般医学上和心理学上都曾认为,学习困难与其生理有关系,可能是因为脑损伤导致智力缺损而引起学习成绩落后。

一般来说,能上了大学的学生,其智力一般不存在生理上
的这个缺损。

于是,我们可以试图从个体自身方面入手。

心理学上认为,学习动机是驱使人发动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高中阶段,学习目标十分明确,考大学成了推动自己努力学习的强劲动力。

考上大学之后,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缺乏学习动力,导致学习障碍。

因此,知道了原因所在,我们就能对症入药,从根源解决问题。

其他的症状,如成瘾行为,失眠等,这些都是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也是涉及到人的生理等各个方面的。

④、自我意识障碍。

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至今仍闪烁着光芒。

一个懂得自己认识,并且能够做到自我了解的人,才能更容易成功。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态度,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调节与控制。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心理特点和自我价值的了解和评价,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我体验是个体是否喜欢自己的情感体验,包括自尊、自爱、自豪、自卑等。

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追求和自我完善等都属于自我调节和控制。

自我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症状为自负、自卑、自我厌恶、自我失控以及自我完善障碍等。

在调查中,我们首先设置了一个问题——“上大学至今,你是否仍然感到茫然?”结果,竟然有高达73%的大学生在上了大学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后仍然处于迷茫的困境。

这不免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即当今80-90后的大学生群体很难清楚的认识自我,导致出现迷茫,目标不明确,缺乏意志力等现象。

由于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大学生群体中就容易出现自负或者自卑两个极端,而根据有效资料显示,这种自负与自卑的极端现象在80-90后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普遍。

⑤、人格障碍。

人格,我们在心理学上将之解释为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别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主要表现在社会活动的人际关系中,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塑造和发展。

因此,我们将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格称为正常人格,将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与常人不协调的人格称为异常人格。

在大学校园里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正常完成自己的学业,在学习上甚至挺优秀,但是他们常令自己或周围人感到苦恼。

他们难以估价社会、学校对自己的要求,以及自己应采取的行为方式,难以对周围环境做出恰当的反应,难以正确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常与周围同学甚至老师发生人际冲突,周围同学可能觉得他们脾气古怪,他们也可能觉得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他们的这些表现并不是智力或者认知障碍造成的。

心理学上称这类有社会功能障碍或与社会发生冲突的人患有人格障碍。

常见的人格障碍,我们可以根据相关临床资料,将之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以行为怪癖奇异为特点,包括偏执
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

第二类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包括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第三类以紧张退缩为特点,包括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成因可归为生物遗传因素、病理生理因素、后天生活环境和社会因素。

人格障碍的形成,通常是诸多因素综合地起作用。

一个人的人格一旦形成,往往具有恒定性,要改变不大容易,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但个体也能够在其生活和教育中学习到如何适度的改变自己。

人格障碍会严重影响到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和生活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并加以诊治。

尤其是对于当今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生活在如今的社会大背景下,出现的人格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然而他们毕竟年轻,可塑性较强,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能加强自我调适,必能纠正。

⑥、人际关系障碍。

人际关系是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交往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大学生通过交往,形成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等人际关系。

但由于沟通不顺,情感不融合行为上的不协调,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也会出现障碍。

他们的人际关系障碍主要表现为交往恐惧、人际冲突、逆反、多疑、害羞、干扰他人和嫉妒等。

由调查报告显示可得知,人际关系障碍是当今80-90后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多发性的心理障碍。

当提及是否出现人际关系障碍的相关症状时,有50.4%的人表示自己存在着一种或者几种人际关系的障碍。

而根据回馈放映出,在80-90后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最为普遍的人际关系障碍是嫉妒、人际恐惧与不合群。

通过访谈,也了解到了当今大学生的一些交往恐惧心理。

现在就以交往恐惧为例,谈谈大学生所出现的交往恐惧的具体现象。

交往恐惧,即是指存在一种害怕惹人注意,担心当众出丑的心态。

他们害怕自己会在众人面前出洋相,担心被人所观察,对人际交往总是有强烈的恐惧感,有时在社交场合也会伴随出现脸红、出汗、气短以及颤抖等生理反应。

一般来说,有社交恐惧的大学生,大多都是幼年时期缺乏社会实践,心理根源都是起因于害羞,而害羞又是起因于自卑。

因此,对于作为国家未来接班人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不能消除社交恐惧,必然影响到日后的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

⑦、恋爱心理障碍。

爱情是指两个异性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对另一个异性的真挚仰慕,并渴望和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强烈的,稳定的和专一的感情,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是精神和肉体的统一。

俗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大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的逐步成熟时期,都会萌动春心,堕入爱河。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逐步开放和走向世界化,80-90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的心理更趋于早熟,早恋现象越发升温。

至清至
纯之恋是青年男女所憧憬的,如一杯甘醇芳香的美酒,令人如痴如醉。

恋爱的两个人之间的事,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因情感骤变而发生恋爱心理障碍。

在大学生中,最常见的恋爱心理障碍有失恋、网恋、单恋、未婚同居、三角恋和第三者等。

根据报告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表示自己失恋过或者处于失恋期当中。

而且超过70%的大学生都表明自己暗恋或者单恋着。

恋爱不是罪过。

尤其在大学生当中,大多数学校并不反对大学生谈恋爱。

正如网络上曾红极一时的名言“谈恋爱在大学里面是必修课”所说的,我们提倡大学生可以在大学期间找一个恋人,共同学习,共同照顾。

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并未完全成熟,在处理恋人之间关系上无法理智,所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因失恋而引发的暴力事件或者轻生事件,进而导致出现了恋爱的心理障碍。

根据有关资料可得知当今社会的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即大学生未婚同居或者被富户包为“二奶”的现象。

当今80-90后大学生群体中,未婚同居现象屡见不鲜,更为令人吃惊的是,由医院等有关部门反映出来的,大学生群体中堕胎现象严重。

要知道,大学生处于读书的阶段,尚无足够的能力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量,但是草率的决定未婚同居并且致使女方怀孕,导致最后迫于无奈的走上堕胎之路。

这不管对女方的身体健康有害,对男方和女方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影响到各个方面。

“包二奶”现象,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舆论的话题。

新闻报道当今女大学生,心甘情愿的被富户包为二奶。

很多女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便选择了走上这条路来缓解经济,这种行为不仅让人唏嘘。

困难企图傍大款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其实最终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

⑧、性心理障碍。

大学生就其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已进入了性心理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较多,比如关于性意识、性行为、异性间的吸引、性的压抑等等。

同时,部分学生可能有过的性经历、性伤害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在大学阶段仍会留有痕迹。

此外,性行为异常情况在大学生中也偶有发生。

这些现象在部分大学生中造成了成都不一的心理冲突,给他们的学习、社会化活动及自我发展等带来了不良影响,个别程度严重者甚至为此休学、退学等。

性心理障碍就是指以异常行为作为性满足主要方式的一组性行为障碍的总称。

大学生的性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性对象障碍、性动作方式障碍和性别识别障碍,包括恋物癖、窥阴癖、易性癖、裸露癖、过度自慰、摩擦癖等。

根据有关医学研究资料表明,这些性心理障碍的原因一般与少儿时代的不良影响有关。

幼儿时期受到不良的性诱惑影响或者有不良的性经历,是性心理发展受阻的结果。

存在这些心理障碍的学生,或者内心并不希望发生,却往
往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由于这一类的心理障碍属于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要根治并非易事,需要患者本身以及社会给予支持。

三、分析结果的总结和对策解决
3.1、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原因
由以上的分析调查可表明,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里障碍问题不容忽视。

而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大学生中出现了如此普遍的心理障碍问题呢?我们根据相关资料总结出了影响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可分为生物学原因、心理原因和社会环境原因。

(一)、生物学因素。

大量的调查研究都表明,某些心理障碍的出现是受遗传影响的。

一个人的身心整体是与遗传有密切联系的,尤其是神经结构特点、气质特点、性格、体形等等。

这些因素是心理状态的重要相关因素。

家族遗传或者在后天出现的严重疾患和机能障碍也会引起精神问题。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主要的功能,脑损伤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意识状态,进而影响到心理和精神状态。

此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对人体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的排放也在影响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如工业废弃物、农药残留等,这些都能导致意识甚至精神出现障碍。

(二)、心理因素。

大学时代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

心理断乳意味着个人离开父母或家庭的监护,彻底切断个人与家庭在心理上联系的“脐带”,摆脱对家庭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建构。

当多重发展任务同时落到大学生身上时,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更何况对于80-90后这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对家庭和父母依赖的程度上可能更为强烈。

此外,在自我认知方面,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学习生活的转变,大多数人对自我的评价也发生了转变。

例如,学习成绩、生活起居以及知识面、人际交往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认知会出现两极波动,当取得一点成绩时容易自负,而遇到挫折时容易自卑。

大学生对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这一客观事实认识不足,就会引起认知上的矛盾,从而严重影响心理状态。

也有很多大学生反映这样一个现象:由于在中学时代曾有对自己的学习优势和较高的学业期待,但进入大学之后,由于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很好的转变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于是面临着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学习习惯的巨大转变,无法恰当的接受和对待,于是导致出现了自信心下降和自卑感上升等等心理障碍问题。

在80-90后大学生群体当中,忧虑、紧张等情绪反应显得较为普遍和严重,归根究底就是由于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