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协议的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6.2 IEEE 1451系列标准
1、IEEE 1451标准的诞生
基于各种现场总线标准的分布式测量和控制系统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这些系统所采用的控制总线网络多种多样、千 差万别,其内部结构、通讯接口、通讯协议等各不相同。
2
6.2 IEEE 1451系列标准
传统的分布式测量控制系统结:
由于这种系统的构造和设计是基于各种网络总线标准而定, 如I2C,HART,SPI,LonWorks及CAN等,每种总线标准都有自 己规定的协议格式,相互不兼容,给系统的扩展、维护等带 来不利的影响。
6.1 技术标准的意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低成本和可以大量部 署。为了降低产品成本、扩大市场和实现规模效益,传感器 网络的某些特征和共性技术必须实现标准化,这样来自不同 产商的产品才能协同工作。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受到了许多国家及国际标 准组织的普遍关注,已经完成了一系列草案甚至标准规范的 制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IEEE 802.15.4/ZigBee规范,它甚 至已经被一部分研究及产业界人士视为传感器网络的标准。 IEEE 802.15.4定义了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及链路层规 范,ZigBee则定义了网络互联、传输和应用规范。 目前传感器网络标准化工作的两个公认成果是IEEE 1451接口标准和IEEE 802.15.4低速率无线个域网协议。
11
6.2 IEEE 802.15.4标准






WLAN(无线局域网络)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 802.11,1997年,原始标准(2Mb/s 工作在2.4GHz)。 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s工作在5GHz)。 802.11b,1999年,物理层补充(11Mb/s工作在2.4GHz)。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AC)桥接。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802.11e,对服务等级(QoS)的支持。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nteroperability)。 802.11g,物理层补充(54Mb/s工作在2.4GHz)。 802.11h,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室内(indoor)和室外 (outdoor)信道(5GHz频段)。 802.11i,安全和鉴权(Authentification)方面的补充。 802.11n,导入多重输入输出(MIMO)和40Mbit通道宽度技 术。
3
6.2 IEEE 1451系列标准
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面对目前传感器市场上 总线接口互不兼容, 互操作性差难以统一的难题, 专门建立 专家组制定IEEE1451协议族, 以此来解决传感器接口的标准 化问题。
IEEE1451协议族共分五个协议标准,目前,IEEE1451.1、 IEEE1451.2、IEEE1451.3、IEEE1451.4已被IEEE组织通过。
8
6.2 IEEE 1451系列标准

IEEE 1451系列标准的组成结构如图所示,这些标准可以在 一起应用,构成多种网络类型的智能传感器系统,也可以 单独使用。
9
6.2 IEEE 1451系列标准

IEEE还在着手制定无线连接各种传感设备的接口标准。该 标准的名称为“IEEE P1451.5”,主要用于利用电脑等主 机设备综合管理建筑物内各传感设备获得的数据。 IEEE 1451.5提议标准主要是为智能传感器的连接提供无线 解决方案,尽量减少有线传输介质的使用。

10
6.2 IEEE 802.15.4标准
6.2.1 IEEE 802.15标准概述 IEEE 8.2.15工作组于1998年成立,致力于无线个人区域 网络(WPAN)物理层和媒体访问子层的标准化工作。主 要分为四个工作组,研究不同应用需求下的标准: 802.15.1 蓝牙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标准,中速、近距离, 适用于手机、PDA等。 802.15.2 是802.15.1的补充,研究802.15.1与802.11 WLAN的共存问题。 802.15.3 高传输速率无线个人区域网络,多媒体方面的 应用。 802.15.4 低速无线个人区域网络,低能耗,低速率和低 成本,针对个人和家庭范围内不同设备间的低速传输。
这个标准提供了将变送器(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到一个 数字系统,尤其是到网络的方式, 简化了现场变送器到微处 理器以及网络的连接,提供一个适合各种网络的工业标准接 口,有效的实现现场各种不同的智能变送器的网络互连、即 插即用, 最终实现各个传感器或执行器厂家的产品相互兼容 , 降低了构建网络化测控系统的总成本。


6
6.2 IEEE 1451系列标准

电子数据表格(TEDS)存储了变送器自身信息和制造商信息
有八个可寻址的单元,其中前两项是必选且只读的,其余 是可选的:

MetaTEDS:STIM的整体描述符
ChannelTEDS:包括STIM的量程、单位、启动时间等参数
其余六项包括:最后校准日期、校准周期和校准参数, 满足特殊功能的要求,在将来工业应用EE 1451系列标准

IEEE 1451.2 标准称为变送器与微处理器通信协议和变送 器电子数据表格式。 IEEE 1451.3 标准称为分布式多点系统数字通信和变送器 电子数据表格式。


IEEE 1451.4 标准称为混合模式通信协议和变送器电子数 据表格式。这是一项实用的技术标准,它使变送器电子数 据表格与模拟测量相兼容。
4
6.2 IEEE 1451系列标准


IEEE1451协议族定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通用模型, 在这个 模型中采用分层体系结构。 IEEE1451.2智能传感器接口模块标准的功能框架:
5
6.2 IEEE 1451系列标准

第一层模块结构为网络适配器NCAP(Network Capable Application Processor), 用来运行网络协议和应用软件 第二层模块为智能变送器模块 STIM(Smart Transducer Interface Module), 其中包括变送器和电子数据表格 TEDS(Transducer Electronic Data Sheet)。 这种划分使得在基于各种现场总线的分布式测量控制系统 中, 各种变送器的设计、制造无须考虑系统的网络结构, 从而智能化范围的得以延伸, 更加接近实际测量和控制点 。其中TEDS的设计是整个协议族的精华所在,使传感器模块 同时具有即插即用的兼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