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熔体和玻璃体的相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①θ=0°时
②θ=60°时
*
COSθ=1 f(θ)=0 ΔGh* =0 COSθ=1/2 f(θ)=5/32≈1/6 ΔGh* =1/6ΔG
③θ=90°时 COSθ=0 f(θ)=1/2 ΔGh* =1/2ΔG* ④θ=180°时 COSθ=-1 f(θ)=1 ΔGh* =ΔG* 即完全不浸润,固相未起作用。 ∴当θ<180°时,总有ΔGh* <ΔG*, 即表面上形成晶核的自 γ sl γ ns 由能比均相要小。
①过冷度太小或过大,对成核和生长均不利。只有在
一定过冷度下才能有最大的IV和u 。
u u IV u IV IV
IV
(A)
T
析晶区
(B)
T
②IV和 u两曲线重叠区,称析晶区,在此区域
内,IV和 u都有一个较大的数值,既有利成核,
又有利生长。
u u
IV
IV u IV
IV
(A)
T
析晶区
(B)
T
③两侧阴影区为亚稳区。左侧T 太小,不可能
特点:组成的微小波动(即成分无限小的起伏 )是稳定的或亚稳的,必须有一个足以引起不 稳定核心形成的大的组成波动才能引起分相, 这种不稳定核心的形成过程与结晶过程的成核 一样。
需要克服一定的势垒才能形成稳定的核( 液核),而后新相扩大,即成核生长过程。 分相结构:分散的孤立滴状结构。
对比 亚稳(旋节)分解机理 S区(不稳区) 成核生长机理
u u
IV
IV u IV
IV
(A)
T
析晶区
(B)
T
析晶范围内停留时间结析晶的影响 在析晶温度范围内停留时间越长越易析晶。 粘度 粘度对质点扩散起阻碍作用,尤其限制晶 体长大的速度。 原料成分波动 混合不均 熔化制度不当,温度波动 耐火材料侵蚀
(二)玻璃的分相
定义:一定温度范围下均匀的玻璃,在冷却过程中 或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由于质点的迁移而分成两 个或两个以上互不相溶的玻璃相,此过程称为分相 。 1.分相种类
cosθ
•∵
γ ln
如果γns很小,则γsl越接近γln,COSθ就越趋近于1,即θ角 愈小,润湿程度愈高。 而 γ sn 取决于晶体与杂质的结构。两个相互接触的晶面结 构愈接近,它们间界面能就愈小。 ∴固相的晶格常数要与新相
2.晶体生长 当液体中有稳定的晶核时,晶体成长速度取决于: 扩散速度和建立晶体结构的速率。 以上两个速率与以下三个因素紧密相关:一是 晶体-液体界面的性质;二是熔体的性质;三是杂 质的情况。 G 晶体生长速度 u a 0 1 exp
Δ G V ──单位体积中,相变过程的自由能 变化(即液相到固相时的单位体积变化 ( 负值 ) )
因为 经热力学推导: 式中,n、D、M为新相分子数、密度、分子量;
H为焓变;
Te为新、旧二相的平衡温度;
T=Te-T,即过冷度
T为系统所在温度 T>0 时,因H<0(放热),所以G <0,
为何非均相核化比较容易?
设γln为液-核界面能; γns为核-固界面能; γsl为固-液界面能。 非均匀成核临界半径为:
非均匀成核核化势垒为:
2 γ ln R G v
*
(2 cos)(1 cos) 2 G h * 2 3(G v ) 4
16 Ln
3
与均相核化对照可知: ΔGh* =ΔG* f(θ)
(2)热力学因素 吉布斯函数判断(如前述) •稳定和亚稳定状态N区
(2G/ C2)P、T>0
•稳定边界(亚稳极限曲线)
( 2G/ C2)P、T=0
•不稳定状态S区
( 2G/ C2)P、T<0
4.分相与玻璃成分的一般规律 单一F的玻璃无分相
含R2O的硼或硅酸盐二元系统
高等数学知识: 拐点(s、s’):2G/ C2 =0; s-s’之间:2G/ C2<0,切线均在曲 线上部,有极大值;
s-s’之外:2G/ C2>0,切线均在曲 线下部,有极小值。
拐点的轨迹在二元相图上形成一条曲线(见 上图 b) ,称为亚稳极限曲线,所以该曲线上
任一点的2G/ C2=0。
外围的实线称为不混溶区 边界(亦称双节曲线)。 形成了两个区域: •S区:称为亚稳分解区 •N区:称为不混溶区,亦称 成核生长区。
亚稳曲线顶端所对应的温 度T c ,为该系统产生亚稳 分相的临界温度, Tc 亦称 会溶温度。
(1)亚稳分解(旋节分解)机理 在亚稳分解区(S区),2G/ C2 <0
自发成核,右侧 T太大,温度太低,粘度太大,
质点难以移动无法形成晶相。亚稳区为实际不能
析晶区。 u
u
IV
IV u IV
IV
(A)
T
析晶区
(B)
T
④如果 IV和 u的极大值所处的温度范围很靠近,熔体 就易析晶而不易形成玻璃。反之,就不易析晶而易形 成玻璃。
u u
IV和 u两曲线峰值大小及相对位置,都由系统本性所决定。
3
2 r* G v
不是所有新相区都可析晶,只有大于临界半径的 晶核才可长大,当r*值越小,晶核就越易形成。
(2)非均相成核(非均匀成核) 定义:当系统中存在异相物质,这些物质的界 面,如粒子界面、容器表面或结构中不连续性等 可作为核化的良好位置,并成为诱导晶核,这种 核化过程称为异相核化(非均匀成核)。 从ΔG=VΔGV+Aγ可知,由于存在的界面降低 了界面能Aγ=ΔGS,使晶核形成速率加速,从而降 低整个过程自由能ΔG,但对相转变ΔGV没有影响。 异相核化的必要条件:诱导异相的界面在母液中必须 被析出的新相所浸润。所以 Δ G和 r * 与熔体对晶体的 润湿情况(润湿角)有关。
IV
IV u IV IV
(A)
T
析晶区
(B)
T
3.影响结晶的因素 (1)玻璃成分(内因) 从相平衡的角度考虑,有如下规律: •①成分愈简单,愈易析晶 •②相图中对应地一定化合物的成分易析晶 •③相图中的共熔点、相界线处不易析晶 所以防止玻璃析晶的措施: 在基础玻璃中加入新组成;组成选在共 熔点或相界线附近;降低相图中易造成析晶 的成分。
N区(亚稳区)
2G/ C2 <0 成分微小变 2G/ C2>0成分微小波 化自由焓降低,过程自发。 动自由焓升高,分相要做功。
初期弥散范围大,浓度变 化小。
后期聚集长大 动力学阻碍小,分相所需 时间短 。
弥散范围小,起始浓度变 化大。
后期生长
动力学阻碍大,分相所需 时间长。 滴状
三维连通结构
3
均相成核核化势垒 在均相成核中,形成固-液界面,需要作功, 从而使系统自由能增加,所以整个过程自由能变 化为: Δ G=VΔ GV+Aσ 设晶核(或晶胚)为球形,半径为r,
则:Δ G=3/4π r3Δ GV+4π r2σ
式中: V──新相的体积; A──新相表面积;
(1)
σ ──单位相界的表面积,新旧两相间的比 表面能(也就是表面张力)(正值);
(2)分相的作用
分相为均匀液相提供界面,为晶相的成核提供条 件,是析晶的有利因素。 凡是有利于分相的因素都利于析晶。 (3)工艺因素
温度 成核速度和晶体生长速度都是Δ T(过冷度) 的函数。所以过冷度是析晶的推动力。 下图中Umax与Imax愈接近,愈容易析晶(成 分不同,曲线不同,所以要控制析晶,就要调整 玻璃成分)。
由右图可见,成核过程中一定有一个自由能最 大值Δ G*,即核化势垒;对应的晶核半径就是临 界半径。 •当r=r*时,Δ G的一阶导数应等0 由此可得: d ( G ) 4 πr 2 G v 8πrγ 0 dr 可得临界半径:
16 代入(1)式,得核化势垒: G r * 3(G v ) 2
在Li2O-SiO2和 Na2O-SiO2 系统中存在亚稳不 混溶区;K2O- SiO2 系统的不混溶区可能在转变温 度以下; Rb2O-SiO2、Cs2O-SiO2系统尚未观察到 分相。 如此可以看出: 随阳离子半径↓,电场强度↑,分相能力↑, 混溶的温度↑。
含碱土金属氧化物ROwk.baidu.com除BaO)的二元系统中,产生 稳定分相(液相线以上)。 BaO的不混溶区是亚稳的(液相线以下的)。 二价阳离子氧化物与硼、硅的二元系统,分相能力 随离子半径而不同。 如Fe、Zn、Cd似 RO, Pb似R2O但分相倾向大 第七主族元素加入会扩大分相区。 P2O5能促进Na2O-SiO2分相。 B2O3加入量少时抑制分相,加入量大时助长分相。 Al2O3有抑制玻璃分相的作用。 ZrO2 、PbO也可抑制Na2O-SiO2分相。 分相现象是普遍的。
特点:由过冷却所形成的过冷液体或玻璃相 是不稳定的,即只要有微小的组成起伏就可 导致分相,基本上不需要克服任何势叠(只 要质点迁移足够大)就可分成两种液体。
只要有微小的组成起伏都可导致分相 产生原因:由于组成起伏引起的热力学上的 不稳定性而产生。 分相结构:三维连通结构
(2)成核生长机理 在不混溶区(N区),2G/ C2 >0
叶 巧 明 教 授
玻 璃 工 艺 学
第三章 熔体和玻璃体的 相变
(一)熔体和玻璃体的析晶过程 析晶:各向同性的玻璃中析出晶态物质的 过程叫析晶。 析晶要经过两个步骤: ①形成晶核;②晶体长大。 1.成核过程 成核过程可分为均相成核和非均相成核。 (1)均相成核(均匀成核) 定义:均匀成核是指在宏观均匀的玻璃 中,在没有外来物参与下,与相界、结 构缺陷等无关的成核过程。又称本征成 核或自发成核。
5.实用玻璃中的分相 (1) Na2O-B2O3-SiO2系统中的分相 ①三个不混溶区(Ⅰ、Ⅱ、Ⅲ)
高硅氧和派来克斯等一系列 重要玻璃都处于Ⅱ区内。
②Ⅱ区特点 •不混溶等温线呈椭圆形,最高会 溶点Tc=755C。
•处于该区的组成经热处理后分为 富硅和富硼两相,且体积分数符 合杠杆规则。
③应用 •高硅氧玻璃(vycor) 原理:利用分相玻璃中不同相对水、酸、碱的 抗蚀程度不同而制得。 工艺过程: 常规熔制 热处理(600C)使之分相 退火 后用酸处理(酸沥滤)得多孔高硅玻璃 1200C烧结得vycor(体积收缩约20~40%)。 性能:=810–7/C;短时使用T=1200C, 长时使用T=900C;化稳、机械强度等可与石英玻 璃媲美;成本低。 用途: 代替石英玻璃作耐热仪器,高压水银灯管。 多孔玻璃可作吸湿剂、催化剂载体、细菌过滤器。

KT
式中:u─晶体生长速度;a。─界面层的厚度; ν ─晶液界面质点迁移的频率因子; a。─界面层的厚度; Δ G─液体与固体自由能之差;
成核、生长速率与过冷度的关系: ① ΔT=0, u=0 ② ΔT增加, u上升 ③ ΔT大大增加, u下降 随着过冷度增大,T~u 出现极值。
u u Iv Iv b a
①稳定分相(液相线以上) 液相线似直线。难成玻。 如:MgO-SiO2,FeO-SiO2,ZnO-SiO2等。 ②介稳分相(液相线以下):即玻璃在冷凝或热处 理过程中的分相。 以BaO-SiO2为代表,分相在液相线以下。 液相线成倒S形,绝大部分玻璃属于此类分相。
2.分相机理及分相结构
在相平衡图中,各不同温度下的自由焓G与 化学组成C的关系曲线上都存在拐点,且温 度不同,位置不同。
从结构的角度看析晶所受的影响 •网络连接程度 网络连接程度越高,越不易析晶。故网络外体 氧化物多,易析晶。此时加入中间体氧化物可降低 析晶能力。 •场强大的离子易析晶 在R2O含量较少时,电场强度大的网络外离子 容易在结构中造成局部积聚作用,从而增大玻璃的 析晶倾向。若加入Al2O3、B2O3等形成[AlO4]– [BO4]–可降低析晶倾向。 •极化率高的离子 如Pb2+、Bi2+等,因极化率大,易与氧形成 四面体,成玻璃能力加强,所以可降低析晶倾向。
c
ΔT
d
原因:①当过冷度较小时,过程离开平衡态很 小,T接近于Tm(熔点), 这时晶体生长速度与 推动力(ΔT)成直线关系(ΔG<<KT) ②过程离开平衡态很大时,T<<Tm,ΔG> >KT,[1-exp(-ΔG/KT)]→1,即u→νa。 粘度增 大,晶体生长速度受到扩散速度的控制。
总析晶速率
3.玻璃分相的原因 (1)结晶化学因素 ①阳离子对氧的争夺 M或I的配位结构与F不同,高场强离子较多时 易分相。 ②阳离子场强 在MaOb-SiO2硅系统中 •Z/r>1.4 液相线以上有分相(Mg、 Ca、 Sr) •Z/r:1.0~1.4 液相线呈倒S形,液相线下有分 相(Ba、 Li 、Na) • Z/r<1.0 不分相(K 、Rb、 Cs) 两种氧化物的键力差(Z/r)越小越易分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