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摘要:高校贫困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党中央构筑的资助体系使得大批贫困生获益。
而因贫困带来的心理困恼和心理事件,也引发了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困难。
截至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的贫困生达52万,其中特困生16.61万(占学生总数的7.27%)[1]。
1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征
1.1自卑与好强是常见心理冲突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自己瞧不起自己,甚至认为周围的人也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
贫困生由于经济上拮据,与经济条件良好的同学相比形成反差。
这种反差影响特别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对贫困生造成精神压力,从而表现出缺乏自信、孤僻等特点。
有的贫困生又特别好强、好面子、甚至个别不愿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容易在经济问题上造成心理负担。
1.2抑郁和焦虑是常见的情绪表现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著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预感到困难将要到来或有祸事降临,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而又无法有效地加以预防和解决,从而表现出少言、敏感、焦虑、偏执、低落、消沉的特点。
1.3嫉妒和虚荣的心理较强
嫉妒是指对相应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
受虚荣心驱使,为了维护自己面子,求得心理平衡,不惜花重金包装自己,盲目与人攀比[2]。
贫困的同学感到自己无论学习还是智力、能力等自身条件并不比其他同学差,只是经济困难和成长环境差,便觉得低人一等,还对某些经济比较富裕的同学表现出来的优越感心生不满,心理状态从羞愧到愤怒再到怨恨。
1.4孤僻和逆反心理较严重
孤僻是指孤寡怪僻而不合群的人格表现,高校中不少贫困同学也因为成长环境表现为独往独来、离群索居,对他人怀有厌烦、戒备和鄙视的心理;凡事与己无关、漠不关心,一副自我禁锢的样子;如果与人交往,也会缺少热情和活力,显得漫不经心、敷衍了事。
他们也常误解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关心,总觉得大家在背后议论自己,笑话自己,讽刺自己,这种逆反根本原因来源于心灵深处的自卑。
2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政府和学校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帮助在校贫困生完成学业,例如“奖、贷、助、补、勤、减、免”及社会上的各种资助对于贫困生来说都福音,并且金额大,覆盖面广。
目前江西省内各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但针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对江西两所高校近300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得出,93.6%的被访同学认为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能很好的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79.5%的被访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贫困生。
造成贫困生心理问题主要有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四个方面[3]。
近些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
3高校贫困同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到贫困生中去,了解贫困生的思想动态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
要及时地帮助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还要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行“解困”,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1大力开展的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根据贫困生的特点、爱好和专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下开展多种形式文体活动,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实现团结友爱、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的良性心理互动,使贫困生获得理解、启发和帮助,减轻其心理危机感。
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中心,完善贫困生心理预警和倾述机制[5]。
有针对性的开展年级、班级间的活动,穿插有教育意义的团体辅导内容和思想政治教师对贫困生的个体辅导相结合。
3.2把握师辈和朋辈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朋辈心理咨询员可以起到榜样激励作用,能更容易深层次地了解同学的心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迅速,朋辈的说服力与影响力有时甚至超过教师与家长,他们之间容易沟通,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且更有说服力。
可以建立每个班级都有心理委员、每个寝室都有心理联络人制度,全方位覆盖学生人群。
他们和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一起帮助贫困生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
3.3做好感恩教育与激励教育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社会和学校要将感恩教育与学习实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逐渐使贫困大学生学会知荣明耻、知恩图报,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同时要让典型引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座谈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对优秀贫困大学生的感人事迹和顽强、豁达、吃苦耐劳、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良好精神风范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和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信心,摆脱困境。
3.4利用好网络载体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针对贫困生网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受
传平等、主动接受、共振效应、方式新奇的特点。
能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而开展一些深入实际、适应竞争、有利于发展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让贫困生敞开心扉,锻炼个人沟通能力,两者如能结合的巧妙,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色走向多彩,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生动性、实效性[6]。
参考文献
[1]陈磊等,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10期.
[2]李万仓,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7年第5期.
[3]徐小娟,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6.04.01
[4]李献斌,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年11月第21卷.
[5]刘畅,高校助困育人的现存问题及对策[].中南大学;2012.04.01
[6]李萍,大学生心理咨询网络化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时间;2009年29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