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射率涂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国内研究现状
时间:80年代末 90年代初 单位: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 天津大学、苏州大学等 体系:尖晶石结构体系(Fe-Mn系、Ni-Cr系、Al-Si系等)、 堇青石体系(Mg-Al-Si) 碳化物体系(SiC)
LOGO
涂料 名称
LOGO
2 热辐射涂层性能要求
Stefan-Boltzmann Law Eb=σ0T4 Planck’s Law
Eb C 1
5
e x p [ C 2 /( T )] 1
Wien’s Displacement Law
λmT=2897.6 µm· K
黑体的光谱发射力 T=1000K, λm=2.90 µ m LOGO
发射率 生产单位
2.5-5µm
中科院上海 硅酸盐研究所
2.5-25µ m
最高使用 温度
主要应用
HT-1
0.85-0.90 (500oC)
0.90 (500oC)
1800 oC
高温窑炉 加热器件
NH-9
南京航空航天 大学
0.85-0.90(650oC)
0.88-0.93(650oC)
1400 oC
电阻炉 辐射罩
1200oC下各波段辐射能量占总辐射能量的百分比
波段 占总辐射能量 百分比 0.76-5 µ m 83.0% 5-8 µ m 11.2% 8-12 µ m 3.5% 12-20 µ m 1.8%
LOGO
(1) 短波段(<5 µm)涂层发射率较大; (2)抗氧化 (3) 抗热震;结合强度高
LOGO
LOGO
材料热辐射机理
短波:电子或电子空穴的跃迁,电子空穴浓度增加, 材料热辐射增强; 长波:晶格的非对称振动,振动对称性越低, 偶极矩变化越大 ,热辐射越强。
1~5 µm波段的辐射,主要来自于自由载流子的 带内跃迁或电子从杂质能级到导带的直接跃迁。
潘儒宗, 邓尉林, 钱进夫. 高性能红外辐射材料研制途径探讨.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1,10(4):312-316
二是纳米化 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微粒吸收带普遍存在蓝移现象,即向短波长方向移动。 解释说法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是量子尺寸效应,即由于颗粒尺寸下降能隙变 宽;另一种说法是表面效应,即大的表面张力使晶格畸变,晶格常数变小,键 长的缩短导致纳米微粒的键本征振动频率增大,使红外光吸收带移向高波数低 波长。
LOGO
高温 窑炉
BJ-1
北京科技大学
0.78-0.85(400oC)
0.89-0.92(80oC)
1400 oC
ZGW ZYT
山东新材料 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 有机化学所
0.70 (400oC) 0.82 (700oC)
0.88 (室温) 0.93 (高温)
1200oC
窑炉
SH
0.95-0.96
300oC
铁路轴温 检测
主要内容
1 研究背景 2 热辐射涂层性能要求 3 国内研究现状
LOGO
1 研究背景
1650oC
LOGO
0.2-0.5
Conduction
பைடு நூலகம்
Metal substrate
High emissivity coating ≥0.8
Metal Conduction substrate
Thermal radiation 发射率 (Emissivity):
Mn-Cu-Ni体系在20oC时的等电导率曲线 LOGO
短波段发射率改善途径: 一是产生杂质或缺陷:化学掺杂、多孔化 含有杂质和缺陷的晶体,其平移对称性被破坏,声子谱不同于完整的晶体, 将产生以杂质、缺陷为中心的局域振动模式;同时杂质能级处于禁带之内,容 易发生电子跃迁;杂质也可能产生比热激发更多的载流子,从而改变材料的吸 收性能。
ε=E/Eb
黑体 : ε=1 实际物体:ε=0~1 LOGO
Stefan-Boltzmann Law
Eb=σ0T4 E= εσ0T4
实际物体
辐射能量
Q=εCoating·0· 4Coating-T4Space) σ (T
TCoating=1200oC, TSpace=27oC
ε
0.1
∆Q=4699.6W/m2
LOGO
500oC时光谱发射率 上硅所 HT-1涂料
2.5µm
5µm
25µm
美国涂料
日本 HRC涂料
胡仲寅, 陈文通, 夏继余等. 多晶矿化黑陶瓷红外辐射材料的研制和应用. 红外技术, 14(5), 92: 1-6
LOGO
南航NH-9涂料
几种涂料及加热器的光谱发射率
屠平亮, 陈建康, 周建初. 高发射率节能涂料及其应用.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993, 12(6): 436-440
Thank you!
Q&A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