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北方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北方地区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小麦生长后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十分有利。
此外,空气湿度低还能有效地减轻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为进一步提高北方冬小麦的增产潜力,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播前准备
整地时要求精耕细耙,土地平整,深耕应在25 cm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土壤墒情均匀,肥力均匀;土壤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
选用早熟、矮秆、抽穗开花期耐低温的品种,以山农16、青麦6号、烟农21、烟农0428、鲁麦21号等为主。
播前1周左右,摊晒麦种2~3 d,以提高其发芽率和发芽势[1]。
为选出籽粒大而饱满的种子,可采用筛选、水选、风选等方面,淘汰弱小种子,清除杂质和秕粒。
拌种可用75%甲拌灵乳液或种衣剂0.5 kg对水15~20 kg,拌麦种250 kg;也可用种子量0.2%~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采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按种子量的0.2%拌种。
拌后堆闷12~24 h [2]。
2播种
北方最佳播期为10月1—15日。
鲁西北及鲁北地区适播期为10月1—10日;鲁西南和鲁南地区以10月5—15日为宜;鲁中地区多为丘陵地,可根据不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期。
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播种量。
大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低,可留基本苗225万~270万株/hm2;中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高,可留基本苗180万~240万株/hm2。
播种时采用小麦半精播机或精播机,播种机行进速度以5 km/h为宜,以保证不漏播、不重播、深浅一致、下种均匀、行距一致[3]。
播种深度3~5 cm,行距21~23 cm。
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
没有浇水造墒的秸秆还田地块,播种后再用镇压器镇压1~2遍,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以提高抗旱能力。
3田间管理
冬小麦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
若发现缺苗,可采用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将苗补齐[4-5]。
冬小麦三至四叶期进行第2次疏密补稀,以疏开疙瘩苗,
栽苗后浇水1次,确保所补麦苗早发赶齐。
对可能倒伏的麦田,在起身后拔节前用多效唑等按使用说明均匀对麦苗进行喷洒。
注意小麦化控必须在拔节前进行,否则起不到应有的预防效果。
对麦田进行深中耕,以防倒伏,一般在返青前或返青初期进行,可切断部分根系,减少养分和水分吸收,抑制无效分蘖,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
4肥水运筹
施足底肥,可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2.5~30.0 t/hm2、纯氮120 kg/hm2、五氧化二磷90~150 kg/hm2,同时增施羊粪等热性有机肥。
一般在冬小麦拔节期进行追肥,以追施氮肥为主,施用量总施肥量的50%~70%。
若小麦长势旺盛可适当晚施,并减量;弱苗麦田追肥要提前至返青期,最好在返青期和孕穗期追肥2次。
追肥方法一般为隔行串施,深度7~10 cm。
也可采用0.5%~2.0%尿素、磷酸二氢钾、微肥等叶面喷肥,喷施时间一般在8:00之前、17:00之后。
适时浇好冻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进行,此时日平均气温在3~5 ℃,夜冻昼消。
若浇水过晚,天气寒冷,地面容易结冰,易导致麦苗窒息死亡;浇冻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保持墒情。
重施拔节肥水,浇透孕穗水,浇好灌浆水(一般在小麦扬花后10~15 d进行)。
后期浇水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大风天气浇水。
对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增施磷钾肥,推迟施氮肥,追肥浇水时间可推迟到拔节期。
5病虫害防治
用48%毒死蜱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3.75~4.50 L/hm2对水37.5~45.0 kg,拌细土600~750 kg制成毒土,结合锄地施入药土,或在根旁开浅沟撒入药土,随即覆土。
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顺垄浇灌,以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6适时收获
适时进行收获,用联合收割机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将麦秸还田,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肥含量。
优质专用小麦应单收、单打、单贮,以避免与其他品种混杂。
7参考文献
[1] 王振兴.皖北地区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3):161.
[2] 崔欢虎,张鸿杰,马爱萍,等.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战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22(3):154-158.
[3] 王水柱,任怀民,张献丽.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5(8):87.
[4] 赵广才.我国小麦栽培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作物杂志,1999(3):5-7.
[5] 李晶,任建飞.稻茬免耕小麦栽培及病虫草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6,19(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