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换届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7月25日在奉新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奉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家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考验,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过去的五年,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综合实力再上台阶。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6.6:52.5:20.9调整为17.3:65.1:17.6,一产比重下降9.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12.6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2.8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6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完成财政总收入6.44亿元,是2005年的3.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均是2005年的3.3倍。先后获得“全省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县”等称号,2007年、2010年两次荣获“全省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

——过去的五年,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主导产业日渐壮大。五年来,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以纺织、新材料、竹加工为主的支柱

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纺织产业异军突起,纺纱生产规模接近150万锭,纺织产业延伸的关键项目——印染集控区成功获批,园区污水处理厂正抓紧建设,被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竹加工产业逐步整合升级,龙头企业实力大为增强,被命名为“江西省竹加工产业基地”;以碳素、玻纤、硅晶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正蓄势待发。到2010年底,园区落户企业达到172家,主营业务收入140.2亿元,是2005年的4.5倍;实现税收2.41亿元,是2005年的7.2倍,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省重点工业园区”、“省级首批生态工业园区”、“全省工业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加速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旅游开发稳步推进,完成了全县旅游业总体策划,投资1.5亿元的百丈寺即将开光,仰天峡漂流正式营运,成功举办了华林旅游文化节,天工开物森林公园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萝卜潭景区有望成功收回,九仙温泉正致力招商开发。农业产业化成果喜人,30万亩绿色大米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粮食产量连续七年实现增产,2010年突破6亿斤,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粮食产业发展先进县”;丰产毛竹林基地发展到12万亩;花卉苗木产业初步形成了奉上公路“林苗一体化”百里长廊;猕猴桃产业与新西兰的科技合作不断深化。全县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达4家,有31个品牌分别获得江西名牌、江西省重点保护产品、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过去的五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后劲日益增强。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基本完成农村税费、林权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涉农改革,稳步推进企业改制、财政税收、文化教育体制等各项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累计利用市外资金77.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3倍,被评为“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全省引进省外资金先进县”;2010年完成外贸出口3189万美元,是2005年的7.1倍。

大力改善投资硬环境。工业园区新增面积3平方公里,产业承载平台进一步拓展;昌铜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奉新至南昌段可望年底通车;赤田22万伏变电站投入运行,港头11万伏变电站提前建成;3万吨自来水厂全面竣工,扩建工程正快速实施。全力提升发展软环境。累计报批用地7400多亩,盘活工业和城市建设用地3575亩;加大金融工作力度,为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融资3.43亿元,帮助企业融资46.5亿元;帮助企业招工2.8万人次,有效地缓解了用地、融资、用工等瓶颈制约。争取获得了3000万美元以下外资企业审批权,组建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奉新支局、海关奉新联络处,成功获批为商务部企业进出口经营备案权下放县,外向型经济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连续两届被评为“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

——过去的五年,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城镇化率达44.16%,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了近一倍,绿地率达42.1%。“一河两岸、五桥四区”的城市新格局初步形成,“五纵八横”的城市主干道系统日趋完善。华林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区天然气主管网、城北汽车新站等一批重点工程全面竣工;天工大道、金沙湾开发、县委党校、老年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省级“卫生城”,荣获“创建省级文明城先进单位”、“首批江西人居环境范例奖”。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实现“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标,交通状况极大改善;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完成新农村建设点255个,累计投入资金达1.02亿元;解决了7.7万农民喝干净水问题,完成了89座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成功争取到一定三年的“全国首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土地开发整理2.82万亩,新增耕地4070亩;建设标准粮田3.45万亩、高标准农田1.2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63万亩,农业抗灾夺丰收能力有效提高,屡获省市

表彰。生态保护成效明显。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多次成为全省参观示范点,荣获“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县”、“全省农村生态建设先进县”,柳溪乡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上富镇、澡溪乡、百丈山管委会获评省级生态乡镇。全面完成减排任务。城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主要生活供水水源地水质和城市地表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过去的五年,民生保障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加大民生事业财政投入,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8倍。着力加强城乡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75万人,1.9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或创业。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0%以上,共有28万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城乡低保保障面不断扩大,保障标准连续5年逐步提高,1.67万名城乡困难群众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着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新建保障性住房1700套,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从2008年开始,累计发放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赁补贴近600万元。着力解决老有所养问题,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五年增加,新建、改建敬老院18所,“星级管理”的经验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05元,比2005年增加了6169元,年均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44元,比2005年增加了2407元,年均增长10.2%。

——过去的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氛围日渐浓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资金5.67亿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建校舍23.6万平方米,新建了奉新二中,创办了奉新四小,城南小学即将投入使用。普通高考“二本”上线人数逐年增长,清华、复旦等名校的录取实现新的突破,冶城职校“三校生”对口高考成绩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