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童话的幻想和幻想的儿童文学中幻想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童话的幻想和幻想的儿童文学中幻想的异同?童话的幻想具有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是“童话性”的重要表现。
幻想,构成了童话内容的主体,承载着童话的灵魂。
童话创作是对作者想象力的挑战。
缺乏幻想因素的作品,绝对不是好的童话作品。
首先,童话中的幻想应该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又经过作家艺术化加工,融合了作家审美指向的一种幻想,它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愿望,是成人与儿童两者愿望的达成。
其次,童话的幻想具有游戏性。
我们知道,儿童在社会中是弱势群体,在成人面前,他们很多时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儿,因此,在幻想的童话世界中,他们可以“补偿和改善现实世界。
”而童话作家呢,他们又何尝不是在做着这样的一种游戏?在童话中,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审美感受融入童话,对他们来说,童话是一种抒发自己对现实感受的方式,也是他们愿望的一种传达。
幻想是童话的核心。
童话中的人物,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是假想出来的,童话所描绘的环境,是人世间并不存在的虚幻境界,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不可能发生的。
然而就是作品中充满了幻想,也未必就是一部好的童话。
一些童话作品幻想是不少的,却僵硬而不自然,夸张做作,硬伤太多。
虚假的想象就会失真!那么,如何来把握想象力的艺术真实呢?
展示合情合理、能够激发欣赏者真实感的生活现象,是一切文学样式也是童话获得艺术的真实性的首要条件。
童话通过幻想进行极度夸张,表现出来的那些超自然的生活现象。
真实感往往是表现在环境和形貌的主要特点上,即关系到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一些主要特点上。
事物的动态、人物的行为举止要符合生活中某些方面的运动规律。
夸张也好,变形也好,要符合人的内心感受的规律,符合人们在特定的情绪、心境、感情支配下,对外界事物的感知。
英国作家路易斯·卡洛尔风靡世界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遇记》。
写英国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艾爱丽丝由于突然一只穿着背心的白兔跑了过来,爱丽丝稀里糊涂地撵着兔子,就跟着掉进了一个洞里。
她喝了一瓶饮料,变成了小矮人。
她吃了一块蛋糕,又变成了巨人。
她一哭,眼泪就变成了湖。
她来到公爵夫人的家,看见大家都在打喷嚏。
她发现一只猫一会儿隐没身体,一会儿又恢复原样。
她进了花园,认识了在那里游逛的扑克牌红心国王K和王后Q。
王后脾气
暴躁,对谁不高兴就下令把他“砍头”。
猫冒犯了王后,被判斩首,它施展自己的本领,一下子消失在空中。
阿丽丝又为审判红桃杰克出庭作证·····一切都是时隐时现,神秘莫测,一切都是真真幻幻,扑朔迷离。
整篇童话都充满这格式的幻想,童趣美浓郁。
童话的幻想固然超越了生活,但其中的种种情景和真实生活又必然有着某些联系,而且联系的方式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人心理活动的逻辑性。
因此,童话中幻想情节的叙述和展开,需要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照顾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规律性。
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不但要求作品的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文学作品离不开幻想,加入幻想,可使作品厚实典雅,趣味跌宕,尤其对儿童文学而言。
儿童文学的幻想更“纯洁”,因为儿童本身没有成人那么复杂的爱恨情仇,对社会的体验少得多,一块甜美的糖,一叶漂亮的羽毛,都可能成为最为重视的珍藏。
所以,儿童作品的幻想,具有更大的扩张性,更深的延展性,青蛙可以说话,板凳可以自行行走,木偶可以旅游,桃子可以变得房子一样大……只要符合儿童的心理,这种幻想的独特性便允许存在。
我们可以看到,在流传下来的或获得过国际大奖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幻想之美无不支撑了整个作品的重量。
然而,童话的幻想亦必须根植于现实,完全脱离现实的幻想只能是“幻想”,不能完成由幻想到理想再到现实的穿越,而这种穿越,正是儿童文学作品的旨意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