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1).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第一节 高等教育概念
❖ 教学目标:理解高等教育的概念,掌握高等 教育的社会职能。
❖ 教学重点:高等教育的概念和性质 ❖ 教学难点: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
❖ 从教育的概念谈起 ❖ (一)不同历史时期概念的演变 ❖ 中世纪仿照行会的专门的独立学术与教育机构 ❖ 工业革命后,与中学衔接 ❖ 十九世纪后半期,层次、形式多样化 ❖ (二)不同国家的界定 ❖ (三)不同学者的理解 ❖ (四)本书的界定: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门
❖ 一、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 1.导向作用 ❖ 2.调控作用 ❖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
❖ 二、我国高等教育目的 ❖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 三、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 (一)具体表述(25页) ❖ (二)制定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应处理几个关系
1.德与才关系 ❖ 2.身与心的关系 ❖ 3.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系 ❖ 1、社会经济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 (1)决定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 (2)制约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结构 ❖ (3)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 (4)制约着教学组织形式和设备 ❖ 2、高等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 (1)实现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 ❖ (2)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 概况及面临的现实问题;把教师聘任制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高校学制; 高校学位制度;高校教 师聘任制
教学难点:学制的演变;学位制度的由来及标 准
第一节 学制概述
❖ 一、学制的基本概念 ❖ (一)概念: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 (二)我国近现代学制的演变 ❖ 1、癸卯学制:1903年,第一个颁布并实行的现代学制 ❖ 2、壬戌学制:1922年,六三三制 ❖ 3、1951年的学制改革:小学5年,中学6年 ❖ 4、1958年的学制改革:大学缩短到3年,中学5年或4年 ❖ 5、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1985年,9年义务教育,发
❖ 三、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 ❖ (一)历史沿革 ❖ (二)微观特征 ❖ 1、高等专科学校 ❖ 2、大学和专门学院 ❖ 3、研究生院 ❖ (三)成人高等学校系统
❖
❖ (三)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1、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1)文化对高等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文化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课程开发 ❖ 2、教育的文化功能 ❖ (1)传承功能(3)传播功能 ❖ (2)选择功能(4)创造功能
第二节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
❖
一、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 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 1.培养专门人才
展职业教育,高校允许社会力量办学。
二、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况
❖ (一)世界各国高校系统的宏观特征 ❖ 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部门:意大利 ❖ 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部门:法国 ❖ 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部门:加拿大、德国 ❖ 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部门:美国 ❖ (二)各国高校系统的微观特征 ❖ 1、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 ❖ 2、大学和专门学院 ❖ 3、研究生院
三、如何看待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 1、考虑社会背景 2、辩证看待 ❖ 3.当前的选择
❖
第二节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 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 二、内涵及其关系
❖ 1.通才教育 ❖ 2.专才教育
3.两者之间的关系 ❖ 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融合
❖
第三节 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一、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内 1.英才教育2.大众教育 二、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
1.必然性 2.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的模式
❖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速度适宜
❖ 2.以内涵发展为主 3.建立多元化筹资体系 4.发展终生教育
❖ 四、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 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 2、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3、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的现实选择
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
一、教育方针
❖ (一)教育方针及其构成
❖ 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 2.教育的培养目标
❖ 3.实施的途径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 二、教育目的
❖ (一) 教育目的的含义: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要求
❖ (二)教育目的影响因素(20)
❖
❖
第二节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要点 (27)
❖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 1.组成部分:德育(31)、智育(32)、
体育(33) ❖ 2.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
会实践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
教学目标:理解并把握四对矛盾范畴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问题;学会综合运用上述理论尝试性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中的
2.发展科学 3.服务社会
❖
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
❖ 教学目标:理解并把握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 培养目标的基本概念;了解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 展的教育;把握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基 本要点。
❖ 教学重点:教育目的;高校培养目标;教育方 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教学难点: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相应现实问题。 ❖ 教学重点:个人本位论与社会体位论;通才教育与专才
教育;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基本 范畴与相关理论。
❖ 教学难点:社会本质与个人本质、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以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几对矛盾范畴 的价值取向与渊源。
第一节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
❖
一、社会本位的概念、主要观点、依据 ❖ 为社会或国家服务 ❖ 二、个人本位的概念、重要观点、依据 ❖ 促进个性或理性的发展
❖
❖ (二)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1、政治制度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性质 ❖ (1)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 (2)决定着受教育权 ❖ (3)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和某些内容 ❖ 2、高等教育具有维护政治制度的职能 ❖ (1)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才 ❖ (2)能成为现实的政治力量 ❖ (3)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政治制度
❖ 教学目标:理解高等教育的概念,掌握高等 教育的社会职能。
❖ 教学重点:高等教育的概念和性质 ❖ 教学难点: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
❖ 从教育的概念谈起 ❖ (一)不同历史时期概念的演变 ❖ 中世纪仿照行会的专门的独立学术与教育机构 ❖ 工业革命后,与中学衔接 ❖ 十九世纪后半期,层次、形式多样化 ❖ (二)不同国家的界定 ❖ (三)不同学者的理解 ❖ (四)本书的界定: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门
❖ 一、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 1.导向作用 ❖ 2.调控作用 ❖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
❖ 二、我国高等教育目的 ❖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 三、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 (一)具体表述(25页) ❖ (二)制定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应处理几个关系
1.德与才关系 ❖ 2.身与心的关系 ❖ 3.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系 ❖ 1、社会经济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 (1)决定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 (2)制约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结构 ❖ (3)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 (4)制约着教学组织形式和设备 ❖ 2、高等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 (1)实现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 ❖ (2)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 概况及面临的现实问题;把教师聘任制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高校学制; 高校学位制度;高校教 师聘任制
教学难点:学制的演变;学位制度的由来及标 准
第一节 学制概述
❖ 一、学制的基本概念 ❖ (一)概念: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 (二)我国近现代学制的演变 ❖ 1、癸卯学制:1903年,第一个颁布并实行的现代学制 ❖ 2、壬戌学制:1922年,六三三制 ❖ 3、1951年的学制改革:小学5年,中学6年 ❖ 4、1958年的学制改革:大学缩短到3年,中学5年或4年 ❖ 5、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1985年,9年义务教育,发
❖ 三、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 ❖ (一)历史沿革 ❖ (二)微观特征 ❖ 1、高等专科学校 ❖ 2、大学和专门学院 ❖ 3、研究生院 ❖ (三)成人高等学校系统
❖
❖ (三)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1、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1)文化对高等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文化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课程开发 ❖ 2、教育的文化功能 ❖ (1)传承功能(3)传播功能 ❖ (2)选择功能(4)创造功能
第二节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
❖
一、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 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 1.培养专门人才
展职业教育,高校允许社会力量办学。
二、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况
❖ (一)世界各国高校系统的宏观特征 ❖ 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部门:意大利 ❖ 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部门:法国 ❖ 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部门:加拿大、德国 ❖ 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部门:美国 ❖ (二)各国高校系统的微观特征 ❖ 1、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 ❖ 2、大学和专门学院 ❖ 3、研究生院
三、如何看待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 1、考虑社会背景 2、辩证看待 ❖ 3.当前的选择
❖
第二节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 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 二、内涵及其关系
❖ 1.通才教育 ❖ 2.专才教育
3.两者之间的关系 ❖ 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融合
❖
第三节 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一、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内 1.英才教育2.大众教育 二、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
1.必然性 2.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的模式
❖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速度适宜
❖ 2.以内涵发展为主 3.建立多元化筹资体系 4.发展终生教育
❖ 四、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 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 2、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3、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的现实选择
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
一、教育方针
❖ (一)教育方针及其构成
❖ 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 2.教育的培养目标
❖ 3.实施的途径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 二、教育目的
❖ (一) 教育目的的含义: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要求
❖ (二)教育目的影响因素(20)
❖
❖
第二节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要点 (27)
❖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 1.组成部分:德育(31)、智育(32)、
体育(33) ❖ 2.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
会实践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
教学目标:理解并把握四对矛盾范畴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问题;学会综合运用上述理论尝试性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中的
2.发展科学 3.服务社会
❖
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
❖ 教学目标:理解并把握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 培养目标的基本概念;了解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 展的教育;把握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基 本要点。
❖ 教学重点:教育目的;高校培养目标;教育方 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教学难点: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相应现实问题。 ❖ 教学重点:个人本位论与社会体位论;通才教育与专才
教育;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基本 范畴与相关理论。
❖ 教学难点:社会本质与个人本质、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以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几对矛盾范畴 的价值取向与渊源。
第一节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
❖
一、社会本位的概念、主要观点、依据 ❖ 为社会或国家服务 ❖ 二、个人本位的概念、重要观点、依据 ❖ 促进个性或理性的发展
❖
❖ (二)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1、政治制度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性质 ❖ (1)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 (2)决定着受教育权 ❖ (3)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和某些内容 ❖ 2、高等教育具有维护政治制度的职能 ❖ (1)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才 ❖ (2)能成为现实的政治力量 ❖ (3)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