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化工行业触电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事故经过 当事人马 东磊,男,汉 族, 29 岁,冻 水车间循环水 岗位职工。事 故发生时该职 工当班,另一 名当班职工为 马琳。事故发 生时间为2006 年 2 月 2 日上午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当日早晨6时多,马东磊巡检时发现 泵房地坑内积水较多后,即开泵排 水,随后继续巡检其它设备。6时40 分左右,马东磊返回操作室时,发 现泵房内地坑积水仍较多,检查发 现排水泵不出水,于是7点左右给电 工岗位打电话,要求电工检查电气 设备,之后马东磊告诉马琳他再去 地坑排水泵看一看。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吴卫东返回电工岗位换完绝缘靴后 迅速到达现场,用木棍将马东磊身 上电线挑开,电线裸线头在空中产 生火花,他立即将检修电源箱断电, 然后将马东磊拖到无水的地方,与 另一名电工李艳军对马东磊采取人 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措施进行抢救, 直至120急救车到达现场。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2、事故原因分析
塑建公司触电事故和本次触电事故均暴露出职工的自我
保护意识不强,对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 素辨识不清,特别是对电的危害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内部三级教育工作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特别是二、 三级教育,有的单位不能够认真执行;转岗教育、复工教 育及外用工教育不够系统、完善; 各级领导(特别是中层领导)由于长期忙于生产而忽视 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及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典型触电事故分析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2006年2月2日上午7:05左右,我 厂环氧氯丙烷分厂冻水车间循环水 岗位发生一起触电事故,循环水岗 位操作工马东磊(男,汉族,29岁) 触电受伤,被紧急送往汉沽医院进 行抢救,次日转至天津天河医院进 行救治。最终医治无效于 2月13日 凌晨0点40分去世。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1)、直接原因: 排水泵未按规定安 装漏电保护器;设 备存在一定问题。
正常运行的排水泵。
A B C
N
A B C N
排水泵烧毁 后其中一相 电源线与外 壳相连。
而保护零 线意外烧 断致使开 关不能及 时跳闸, 从而导致 排水泵的 外壳带电;
A B C NLeabharlann 备用泵未能及时从地坑中移出。
A B C N
1)、管理体制不顺 总厂生产部专业管理人员数量有限,没
有能力对基层的电气管理工作进行全面 的监督、检查、指导。分厂电气工作由 主管仪表的主任工程师负责,对国家有 关电气安全的法律法规掌握的不够深入。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这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厂的安全生产工作 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电气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 电工工作不规范; 未按规定加装漏电保护器; 临时用电管理不严; 未按规定配备专用电源箱,开关选用不规范;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电工吴卫东接电话 5~6分钟后到达循环水 操作室,操作工马琳告诉吴卫东,马东磊 在地坑现场等他。吴卫东到达地坑上方楼 梯通道,发现马东磊躺在地坑附近地面上, 身上有电线,身边有积水,吴卫东判断马 东磊可能触电,马上回电工值班室换绝缘 靴,同时告诉操作工马琳不要到事故现场, 以防触电。马琳立即通知班长拨打 120 报 警。
备用泵与排水 泵直接接触, 导致备用泵的 保护零线带电;
N
A B C N
马东磊自我保 护意识不强, 在整理备用泵 电源线时碰到 带电的保护零 线线头,从而 导致触电事故 的发生。
N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2)、间接原因:
专业安全检查存在死角,电气、设备、 安全等管理制度落实不彻底,专业技术 及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是导致 此次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这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厂的安全生产 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5)、考核分配机制不完善 考核分配机制不完善造成工人愿意进入 “三班”工作而不愿意学习技术知识, 导致职工专业知识及安全技术知识欠缺。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这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厂的安全生产工作 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规章制度不健全 未对所有的用电设备、设施制定完善的规 章制度、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 对工人的工作行为未制定严格细致的管理 规定予以约束; 设备的包机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 位;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这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厂的安全生产工作 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4)、职工培训教育工作不够扎实、全面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3)、主要原因:
电气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排水泵 未按规定加装漏电保护器;备用泵没有 及时从地坑中移出,未能落实设备包机 责任制;专业技术及安全培训教育不到 位,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现场危 险、有害因素认识不清,是导致此次事 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这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厂的安全生产 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当日早晨6时多,马东磊巡检时发现 泵房地坑内积水较多后,即开泵排 水,随后继续巡检其它设备。6时40 分左右,马东磊返回操作室时,发 现泵房内地坑积水仍较多,检查发 现排水泵不出水,于是7点左右给电 工岗位打电话,要求电工检查电气 设备,之后马东磊告诉马琳他再去 地坑排水泵看一看。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吴卫东返回电工岗位换完绝缘靴后 迅速到达现场,用木棍将马东磊身 上电线挑开,电线裸线头在空中产 生火花,他立即将检修电源箱断电, 然后将马东磊拖到无水的地方,与 另一名电工李艳军对马东磊采取人 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措施进行抢救, 直至120急救车到达现场。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2、事故原因分析
塑建公司触电事故和本次触电事故均暴露出职工的自我
保护意识不强,对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 素辨识不清,特别是对电的危害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内部三级教育工作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特别是二、 三级教育,有的单位不能够认真执行;转岗教育、复工教 育及外用工教育不够系统、完善; 各级领导(特别是中层领导)由于长期忙于生产而忽视 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及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典型触电事故分析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2006年2月2日上午7:05左右,我 厂环氧氯丙烷分厂冻水车间循环水 岗位发生一起触电事故,循环水岗 位操作工马东磊(男,汉族,29岁) 触电受伤,被紧急送往汉沽医院进 行抢救,次日转至天津天河医院进 行救治。最终医治无效于 2月13日 凌晨0点40分去世。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1)、直接原因: 排水泵未按规定安 装漏电保护器;设 备存在一定问题。
正常运行的排水泵。
A B C
N
A B C N
排水泵烧毁 后其中一相 电源线与外 壳相连。
而保护零 线意外烧 断致使开 关不能及 时跳闸, 从而导致 排水泵的 外壳带电;
A B C NLeabharlann 备用泵未能及时从地坑中移出。
A B C N
1)、管理体制不顺 总厂生产部专业管理人员数量有限,没
有能力对基层的电气管理工作进行全面 的监督、检查、指导。分厂电气工作由 主管仪表的主任工程师负责,对国家有 关电气安全的法律法规掌握的不够深入。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这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厂的安全生产工作 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电气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 电工工作不规范; 未按规定加装漏电保护器; 临时用电管理不严; 未按规定配备专用电源箱,开关选用不规范;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电工吴卫东接电话 5~6分钟后到达循环水 操作室,操作工马琳告诉吴卫东,马东磊 在地坑现场等他。吴卫东到达地坑上方楼 梯通道,发现马东磊躺在地坑附近地面上, 身上有电线,身边有积水,吴卫东判断马 东磊可能触电,马上回电工值班室换绝缘 靴,同时告诉操作工马琳不要到事故现场, 以防触电。马琳立即通知班长拨打 120 报 警。
备用泵与排水 泵直接接触, 导致备用泵的 保护零线带电;
N
A B C N
马东磊自我保 护意识不强, 在整理备用泵 电源线时碰到 带电的保护零 线线头,从而 导致触电事故 的发生。
N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2)、间接原因:
专业安全检查存在死角,电气、设备、 安全等管理制度落实不彻底,专业技术 及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是导致 此次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这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厂的安全生产 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5)、考核分配机制不完善 考核分配机制不完善造成工人愿意进入 “三班”工作而不愿意学习技术知识, 导致职工专业知识及安全技术知识欠缺。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这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厂的安全生产工作 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规章制度不健全 未对所有的用电设备、设施制定完善的规 章制度、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 对工人的工作行为未制定严格细致的管理 规定予以约束; 设备的包机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 位;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这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厂的安全生产工作 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4)、职工培训教育工作不够扎实、全面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3)、主要原因:
电气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排水泵 未按规定加装漏电保护器;备用泵没有 及时从地坑中移出,未能落实设备包机 责任制;专业技术及安全培训教育不到 位,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现场危 险、有害因素认识不清,是导致此次事 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环氧触电事故分析
这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厂的安全生产 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