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Epidermal melainin unit: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的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黑素单元。
2、Desmosome: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3、Hemidesmosome:半桥粒。是基底细胞与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结构,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
4、丘疹:为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1厘米,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集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
5、斑疹:皮肤粘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厘米。
6、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即局限性皮肤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肤慢性炎症所致。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7、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常见于天疱疮。
8、斑丘疹: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
9、角化不良:是指表皮或附属器中个别细胞过早角化,表现为胞核浓缩变小,胞浆嗜伊红深染。可见于良性疾病如毛囊角化病,也可见于恶性疾病如鳞状细胞癌。
10、角珠:鳞状细胞癌中角化不良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近中心部逐渐角化,称为角珠。
11、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不规则增生,棘层高度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常见于慢性感染灶边缘。
12、海绵水肿:棘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形似海绵,故名海绵水肿。
13、棘层松解:由于表皮细胞间桥变性,细胞间粘合力丧失,细胞失去紧密联系而呈松解状态,致使形成表皮内裂隙、水疱或大疱。可见于天疱疮等。
14、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细胞空泡化或破碎,重者基底层消失。广泛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形成表皮下水疱。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
15、Kogoj海绵状脓疱:在海绵形成的基础上颗粒层或棘层上部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的多房性脓疱。见于连续性肢端皮炎等。
16、Munro微脓肿:由角质层和颗粒层内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见于银屑病等。
17、Pautrier微脓肿:表皮内或外毛根鞘三个或三个以上淋巴样细胞聚集形成。见于蕈样肉芽肿。
18、色素失禁:基底细胞或黑素细胞受损后,黑素脱落至真皮内,或游离于组织间隙,或被组织细胞吞噬。见于扁平苔藓等。
19、嗜碱性变性:真皮上部结缔组织失去正常嗜伊红性而呈无定形、颗粒状嗜碱性变化,明显时呈不规则卷曲的嗜碱性纤维。见于日光性弹力纤维病等。
20、粘液变性:胶原纤维基质中粘多糖增多,胶原纤维束间粘液物质沉积而使间隙增宽,H E染色呈浅蓝色。见于胫前粘液性水肿等。
21、肉芽肿: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增殖性改变,以组织细胞为主的浸润、病变中可含有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见于结核、麻风、梅毒和各种深部真菌病等。
22、渐进性坏死:某些肉芽肿性皮肤病中,真皮结缔组织结构轮廓仍存在,但真皮结缔组织纤维及其内血管等失去正常着色能力,边缘可见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见于环状肉芽肿、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类风湿结节等。
23、光化学疗法:是内服或外用光敏剂后照射UVA的疗法。
24、热驰豫时间:靶组织吸收光能后所产生的热能释放50%所需的时间。
25、乳剂: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
26、糊剂:含25-50%固体粉末成分的软膏。
28、皮肤光老化:是指皮肤长期受到光照而引起的老化,主要由UVA、UVB照射引起皮肤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异常,氧自由基产生过多,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变性、断裂和减少,黑素合成增加,从而使皮肤松弛、皱纹增多、皮肤增厚粗糙、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并易发生皮肤肿瘤。
29、干性皮肤:又称干燥型皮肤,其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PH>6。5,皮脂分泌量少,皮肤干燥,缺少油脂,皮纹细,毛孔不明显,洗脸后有紧绷感,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出现皮肤皲裂、脱屑和皱纹。干性皮肤与先天因素、风吹日晒、过多使用碱性洗涤剂有关。
30、中性皮肤:也称普通型皮肤,为理想的皮肤类型。其角质层含水量为20%左右,PH 为4。5~6。5,皮脂分泌量适中,皮肤表面光滑细嫩,不干燥,不油腻,有弹性,对外界刺激适应性较强。
31、油性皮肤:也称多脂型皮肤,多见于中青年及肥胖者。其角质层的含水量为20%左右,PH<4。5,皮脂分泌旺盛,皮肤外观油腻发亮,毛孔粗大,易黏附灰尘,但弹性好,不易起皱,对外界刺激一般不敏感。油性皮肤与雄激素分泌旺盛、偏食高脂食物及香浓调味剂有关,易患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
32、混合性皮肤:是干性、中性或油性混合存在的一种皮肤类型。多表现为面中央部位(即前额、鼻部、鼻唇沟及下颏部)呈油性,而双面颊、双颞部等表现为中性或干性皮肤。
33、敏感性皮肤:也称过敏性皮肤,多见于过敏体质者。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强,对冷、热、风吹、紫外线、化妆品等较敏感,易出现红斑、丘疹和瘙痒等表现。
34、皮脂膜:是覆盖于皮肤表面,由皮脂、汗液和表皮细胞分泌物互相乳化而形成的半透明乳状薄膜,含有脂肪酸、固醇类、中性脂肪、游离氨基酸、乳酸、尿酸和尿素等。皮脂膜中的游离氨基酸、乳酸盐、尿酸和尿素为天然保湿因子,可对皮肤起保湿作用;皮脂膜还可防止皮肤水分丢失、阻止外界有害物质进入皮肤及抑制细菌在皮肤表面生长。
35、Ramsay-Hunt综合征: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膝状神经节,累及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6、SSSS: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致。多累及出生后三个月内的婴儿。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鼓膜等处的化脓性感染,皮损常由口周和眼周开始迅速波及躯干和四肢。特征性的表现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口角周围可见放射状裂纹,但无口腔黏膜损害。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37、疖病:疖一般为单发,若数目较多且反复发生、经久不愈,则称为疖病,多见于免疫力低下患者。
38、麻风反应:某些麻风患者病程中可突然出现原有皮损或神经炎加重,同时出现新皮损和神经损害,并伴有畏寒。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称为麻风反应。分为两型,Ⅰ型为细胞免疫型,主要发生在免疫状态不稳定的界线类患者,其反应慢,消退也慢;Ⅱ型与体液免疫有关,又称血管炎型或免疫复合物型,主要见于LL或BL。
39、白癣:头癣的一种类型,,由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鳞屑斑,病发高出头皮2~4mm 处折断,残根部包绕灰白色套状鳞屑(菌鞘),后者由真菌寄生于发干所致。白癣不破坏毛囊,至青春期可自愈,愈后不留瘢痕。
40、脓癣:为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引发的头皮强烈感染性变态反应。皮损初起为成群的炎性毛囊丘疹,渐融合成隆起的炎性肿块,表面有蜂窝状排脓小孔,可挤出脓液。常伴耳后、颈、枕部淋巴结肿大。愈后常引起永久性秃发和瘢痕。
41、癣菌疹:是皮肤癣菌感染灶出现明显炎症时,远隔部位皮肤发生的多形性皮损,是机体对真菌代谢产物的一种变态反应。常见类型有疱疹型、湿疹样型、丹毒样型等。
42、鹅口疮:及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为最常见的口腔念珠菌病,在颊黏膜、上颚、咽、齿龈、舌等黏膜部位出现凝乳状白色斑片(假膜),紧密附于黏膜表面,不易剥除,用力剥离后露出糜烂性潮红基底。
43、花斑癣:又名汗斑,由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的颈、前胸、肩背、上臂、腋窝等皮脂丰富部位。皮损为褐色、淡红色或白色甲盖大小圆形或类圆形斑疹,表面附糠秕状鳞屑。
44、阴虱病:由阴虱寄生于阴毛引起的皮肤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皮损为表皮剥蚀、抓痕或毛囊炎,自觉瘙痒剧烈,在阴毛上常可找到成虫或虫卵。
45、毛虫皮炎:是指毛虫的毒毛或毒刺刺伤皮肤后,其上的毒液引起的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夏秋季,表现为接触毒毛数分钟至数小时后,接触部位剧痒,继而出现豆大红斑、风团、丘疹或水疱,皮损可数个至数百个不等。一般3~7天后渐消退,少数延至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