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古诗词弘扬民族文化

---小学古诗教学初探

【摘要】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正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辈子。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一、“赏画”吟诗,身临其境欣赏美

古诗的意境多半藏于字里行间,诗往往只撷取生活中美丽的镜头加工而成,因而并不是逐字逐句解释就能体会诗的意境。对于低年级

学生来说,让他们身临其境走入诗意的“画面”中,“赏画”吟诗,把诗景诗情统一起来,让作者当时的情感得以回归,使学生、文本作者、环境实现对话,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许多古诗描摹得美景正是孩子们身边伸手可摸的,如《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杨柳依依的美景;《村庄》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样童真浪漫的实景,不就在孩子们的身边吗?

那么,何不在阳春三月把孩子们带到绿草如茵的校园,杨柳拂堤的公园,让他们踏着贺知章老先生的足迹,追寻美丽的春风,享受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呢?赏柳吟诗,再画柳赋诗,让学生的情感诉诸笔端,流淌在白纸上,不仅是拂堤的杨柳,更有烂漫的野花,小河的笑涡,翩飞的燕子,欢奔的孩子。古诗盎然的春意便跃然纸上,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还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此,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补充生活的情境,填补形象上的“空白”,学生对古诗就形成了丰富的表象,从而身临其境诗中的情景。如《村居》一诗在一年级中学虽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密切,学生已有丰富的生活表象,老师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活动或语言描述帮助学生走入“草长莺飞”的意境中去。身临其境直观地领略诗的美,有效地愉悦了学生的视角,激活丰富的想象,融自然于诗的意境。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平面化、形象化的特点,从生活实境中直观欣赏,更能感受诗的美。

二、重视朗读,读中抒情感受美。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且古诗词“麻雀虽小,五脏惧全。”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

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例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通过导语的铺陈也是引领学生诵读诗文的一种好办法。例如教学《小池》时:

师:那小蜻蜓落在了什么样的荷叶上呢?

生:才露尖尖角的荷叶)

师:是啊,这是刚刚露出水面的还没有完全展开的荷叶。可是---生: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早就有蜻蜓落在上头了,你看,小蜻蜓多喜欢这里啊!(引

导学生理解“才露”和“早有”两个诗眼)

师:如果你们是这只小蜻蜓,看见这么美丽的画面,你会与同伴用怎样的语气读出这句诗呢?同桌试着读一读。(大家练习完后:谁来试一试,找一桌同学来读)

男生一起来试试(评:你们真活泼)

女生一起来试试(评:你们真可爱)

三、感悟交流,补白意境想象美

叶圣陶曾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是呀,“诗画互动”的教学正是以“画”为契入点,引导孩子们从诗的字里行间去想象这幅画,补白这幅画,让古诗焕发新的活力,闪烁想象再创造的光彩。

在二年级学生中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老师紧紧抓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引导学生想象“你看到了怎样一幅画?”这一问诱发了孩子们无穷的想象,碧绿的荷叶,有的像一把撑开的绿伞,有的是卷起的尖角,有的是蜻蜓的飞机场,还有水珠在滚动呢!荷花有全开的,还有花骨朵的,有像八仙女翩翩起舞,还有青蛙在唱歌,小鱼在嬉戏,蝴蝶在飞舞……我们先不去问杨万里那天看到的荷塘是否真是如此,但可贵的是孩子们感悟诗意境的再创造。

教学《从军行》时:师:出示:孤城遥望玉门关)在你积累的诗句中,有和玉门关有关的吗?(生答)这么多诗句中出现了玉门关,那他究竟为何物呢?

师:介绍玉门关此时的诗人远远遥望着玉门关,他的心情如何呢?从这句诗的哪个字能体现出来?

生:他很孤独,从孤字可以体现出来。

师:怎样理解这个孤字呢?

生: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师:是啊,这个孤字在诗中描述的是一座孤零零的城池,给人一种非常凄凉的感觉,同时也能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这句诗中萦绕着诗对士兵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此时如果你作为戍守将领站在边疆孤城上向西遥望玉门关,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生:这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啊

生:真想回家看看年迈的老母亲……

师:字里行间,大家都表达出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与内心的无限惆怅。

思乡之情溢于言表,但他们能回家吗?

生:不能

师:古时战争异常激烈,从一些诗句中就能体现出来。

李白曾直接地说: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李颀曾无奈地说: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就算回来了,也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由此可见,战争是多么漫长多么残酷啊!(板书:战争:持久惨烈)战士们的归家之旅是那样遥遥无期,此时的他们该是怎样的茫然与无措呀!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