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预防措施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会计 2009.8
10
Modern Accounting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是实际罚没的资金并没有多少。因此,唯有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舞弊的法律风险和惩罚的威慑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舞弊成本,遏制财务报告舞弊的频繁爆发。
治理新兴的中国证券市场的财务报告舞弊,我们任重而道远。
(杨大楷教授为上海财经大学投资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会计学会证券与期货市场工作委员会主任;
何颖系上海财经大学投资学硕士生)
参考文献
[1] Bologna G. Jack, Lindquist Robert J. and Wells Joseph T.,The
Accountant's Handbook of Fraud and Commercial Crime[M].John Wiley & Sons Inc, 1993.
[2] Pankaj Sakse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s
and management fraud: An empirical analyst[M].Journal of Commerce and Management, 2007(3):28-43.
[3] Fan Jose P.H. and T.J,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M].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Aug., 2002.
[4] Paul Dunn, The Impact of insider Power on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M].Journal of Management,6(30),2004:397-412,397-412.
[5] Albecht W.S. Wernz G. W. & Williams T.L., Fraud: Bring the Light
to the Dark Side of Business[M].New York Irwin Inc,1995:15-52.
[6] 杜兴强.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出版社,2002:11.
[7] 娄权.财务报告舞弊的四因子假说及其实证检验[D].厦门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2004.
[8] 国家会计学院.“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216
家企业总会计师问卷调查报告[J].北京:会计研究,2003(1).[9] 陈少华.财务舞弊成因之综合分析[J].郑州:经济经纬,2005(1).[10]朱武祥,张帆.企业上市前后经营业绩变化的经验分析[J].北京:
世界经济,2001(11).
[11]蒋义宏,魏刚.净资产收益率与配股条件[C]//证券市场
会计问题实证研究论文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23-235.
[12]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J].北京:
会计研究,2003(2).
[13]梁杰,王璇,李进中.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失真关系
的实证研究[J].天津:南开管理评论,2004(6).
[14]平新乔,李自然.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的确定与虚假信息披露
[J].北京:经济研究,2003(2).[15]朱国泓.财务报告舞弊的二元治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70-71.
[16]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J].北京:会计
研究,1999(9).
[17]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577.
[18]唐跃军,肖国忠.独立董事制度的移植及其本土化—基于对
500家中国上市公司的问卷调查[M].上海财经研究,2004(2).[19]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财
政经济出版社,2005.
[20]李爽,吴溪.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察—基于中国证监
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北京:会计研究,2002(2).
[21]张文魁.中国发展研究论文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1.
[22]葛家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剖析丛书[M].北京: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2003.
[23]李菁.8.98亿元罚没款:一张画饼?[J].北京:财经,2001(6).
【摘要】面对不断发生的危机,企业管理方面的不知所措,笔者从危机预防的角度做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对完善现有的企业危机管理有所促进,同时帮助面对危机的企业渡过难关。
【关键词】危机预防 企业 措施企业危机预防措施初探
杨华英 干胜道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 610064)
一、危机预防与企业
在一个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事故等不可预测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这些事件会对公司的品牌声誉、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甚至对公司生存造成严重影响。我们把它们称为危机。 发生危机,轻则给企业当期经营带来困扰,重则威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走向破产。
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危机本身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还包括企业处理危机的能力,而其中又存在着很多不可控因素,尤其是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有的往往导致企业处于被动地位。为此,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操作者对危机的预防意识,显得尤为
Modern Accounting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重要。企业应当通过采取必要的事前管理措施,来防止危机的突然发生,以免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
二、危机预防的必要性
企业建立应有的事前危机防范体系,可使其在危机发生后的日常经营活动仍然可以有效、有序进行。美国著名专家海因里希曾对美国发生的7万件事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是人的能力无法预防的。
危机管理很重要,但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引起企业界普遍、足够的重视,就像是一般人在健康的时候都不会去考虑生病的情况一样。企业只会等到事故危机发生后,才采取补救措施。这也就好像古时候靠天吃饭的农民一样,只有风调雨顺了才有饭吃,否则只有等着过荒年了。当然,如果企业只靠在市场波澜不惊时,可实现自己的利润目标,是很危险的。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认识到了危机预防的重要性,但缺乏对危机管理的系统方法。无论是缺乏预防意识,还是缺乏应对策略,势必都将使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处于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当然,发生突发性危机是人们无法事前预测或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如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等等。这类危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般属于“天灾”性事件,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应对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危机要有一个心理和策略上的准备。在这方面,一些国外企业就做得比较好,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比如,在某些国外企业里明确规定,不允许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在外出时多人一起乘坐同一架飞机。这类规定,估计在我们国内某些企业看来,简直是不能理解,但这正体现了国外对危机管理认识的深度和执行的力度。
三、危机预防的措施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指出,“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中国有句古语:“防患于未然”,也是一个意思。企业危机预防的方法,常见措施包括:
1. 在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应当全面贯彻落实企业的危机管理战略,凸显企业的危机意识。因为,企业的任何一项制度实施,都离不开员工的支持,企业行为都是通过员工的行为实现的,因此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危机管理教育和培训是相当重要的,防止员工对危机产生麻痹性。
2.建立预防危机的信息控制系统,确保组织内信息通道畅通无阻。企业内任何关键性的信息都可通过适当的渠道和程序,传递到合适的管理层和人员,指令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在企业内部传达,并有效执行。同时,企业信息链必须有反馈系统,即传递到企业各部门和人员处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反应和回应,以保证企业决策的时效性。
3.成立危机管理小组,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有效处理危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组织保障。它在企业正常运转过程中,主要工作有:(1)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进行全面的预测;(2)为各类危机作出其应急预案,即事先制订危机管理计划,明确危机一旦爆发应如何作出最正确而迅速的反应;(3)对企业员工进行危机意识日常培训,让所有员工都明白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员工对危机事件发生的警惕性,包括在平时可以对员工进行一些特殊训练。
4.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合适“保险”。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家庭都会为了减少意外事件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而购买一些恰当的保险品种,同样道理也是适用于企业的。我们可以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保险,防止危机的发生而威胁企业的持续经营。比如中银保险公司最近正式推出的,国内首款专门针对企业财务的保障型保险产品—“金员保”。该产品可以弥补对银行开户企业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保障空白。如果企业的现金、支票、有价证券等,在往来银行途中或在库房内因盗抢或自然灾害造成损失,均可获得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偿。同时,涉及现金保管、操作、解送的雇员也在“金员保”的保障行列。如果员工为保护现金安全遭受意外事故,保险公司也会给予赔偿。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我国的保险行业中,针对企业财务的保险品种还是相当空白。当然,这从另一方面说,也是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空间所在。
5.危机预防,应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企业平时在制订管理制度及其措施时,应注重危机预防意识。比如,在财务管理方面,企业可以在盈利较多的年份,提取特种基金以备应急之需;在职工管理方面,可以进行岗位轮换,让人员一专多能,以防止当某岗位员工发生意外时有人顶替,不至于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
6.平时应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其信息外部传播方的关系,比如新闻媒介、兄弟单位、公安部门等。公关专家帕金森认为,危机中因传播失误所造成的真空,会很快被颠倒黑白,被捕风捉影的流言所占据,“无可奉告”的答复尤其会产生此类问题。因此,有效的、真实的传播是危机管理的前提。
(作者干胜道系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杨华英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在读硕士)
参考文献
[1] 桂莹芬.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 周春生.企业风险与危机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009.8新会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