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控制操作规程

变更控制操作规程
变更控制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变更控制操作规程,以保证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相关变更得到及时运行、批准、回顾和记录,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进行评估和管理。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原辅料、标签和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厂房、设施、设备、仪器、生产工艺、生产环境、产品品种的增加或撤消、物料供应商、公用系统、相关责任人等变更的申请、评估、审核、批准和实施。

3 变更程序:

3.1 变更申请:

3.1.1 变更申请人或部门提供变更理由并填写《变更申请表》,内容包括:变更描述、变更理由、受影响的文件和产品、受影响的生产厂、承包商、API 的接收厂、客户、市场、支持变更的追加文件、行动计划、变更申请人和批准人的签名。

3.1.2 变更申请部门提交《变更申请表》至质保部。

3.2 变更评估及审核:

3.2.1 质保部接收变更申请部门提交的《变更申请表》,由质保部专人对所申请变更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及审核。

3.2.2 质保部专人对变更申请进行界定并给出变更编号;编号方式为:BG-年份-流水号,其中年份用四位数表示,流水号从001开始,例如:“BG-×××

×-001”表示本年度发生的第一个变更。

3.2.3 提出变更申请的个人或部门召集受影响的各部门负责人对变更内容进行评估、审核,质保部必须参与评估、审核过程。

3.2.4 对药品质量无影响的Ⅰ类变更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外,其他变更均由质量受权人批准后实施;包括Ⅱ、Ⅲ类变更在完成申报工作,取得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后也必须经过质量受权人确认才可以在公司内部实施变更。

3.2.5 对Ⅱ、Ⅲ类变更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在启用变更前必须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补充申请或备案。

3.2.6 变更风险评估包含以下方面:

3.2.6.1 生产相关:SOP的更新、供应商影响、生产计划调整、员工的培训要求等。

3.2.6.2 技术相关:工艺验证、清洁验证、设备确认及验证、无菌性的保证等。

3.2.6.3 质量相关:原料、半成品、成品测试要求、对质量标准、测试方法的影响、变更后产品质量评估、变更对产品的潜在稳定性影响等。

3.3 变更批准:

3.3.1 在确认各相关部门完成评估、审核后,质保部专门负责变更的人员给出评估审核意见,对无异议的变更必须得到批准方可执行。

3.3.2 对有异议的变更申请综合评估,必要时再次召开评估、审核会议,最终由相关部门和质量负责人做出是否批准的结论,不批准的申请由变更控制专人归档,同时将不批准的意见反馈给申请部门或个人。评估结果需由相关部门和质量负责人批准。

3.4 变更执行:

3.4.1 变更申请部门得到变更批准后,按变更申请内容执行变更。

3.4.2实施变更前要确认变更实施计划执行者,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对相

关人员进行培训。

3.4.3 变更实施时,确保与变更相关的文件均已修订,并记录第一次实施变更的时间或产品批次。

3.4.4任何变更涉及的产品批次(如:验证批次的物料和产品),必须被隔离存放直至变更关闭时才能被放行到市场;

3.4.5变更控制系统管理员将变更申请和变更的批准情况、变更实施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或人员。

3.5 变更跟踪、评价:

3.5.1变更控制专人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变更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3.5.2实施计划完成后由质保部负责人给出评价,以及对产品质量或质量管理体系产生的影响。

3.5.3所有被批准或否决的变更文件以及相关资料均有变更控制专人归档。

3.5.4 回顾变更中有哪些待改进的地方。

3.6 变更的归档:所有被批准实施的变更或被否决的变更文件,以及相关资料均由变更控制专人归档。

变更控制流程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