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期望效应与要求原则(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期望效应与要求原则(一)

摘要:在罗森塔尔效应实验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组的儿童成绩的提高是由于教师受到权威人士的暗示后对这些儿童所产生的较高的期望上,而忽视了教师对这些儿童具体做了些什么。实际上,教师对学生的较高期望及与之相应的严格要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既要体现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的要求,又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关键词:罗森塔尔;期望;要求;原则;个性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了一个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他们对小学1—6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智力测验,而后随机在各班抽取20%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并有意告诉学校所有教师,有些学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八个月后,再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同样的测验,发现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比控制组的学生有很大的提高〔1〕270-271。

在罗森塔尔的实验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组的儿童成绩的提高是由于教师受到权威人士的暗示后对这些儿童所产生的较高的期望上,而忽视了教师对这些儿童具体做了些什么。实际上,就如目的和结果这两个概念的差异一样,仅用教师的期望来解释儿童发展的结果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样的解释很容易把人们引入误区。其实,实验者本人对一些相关问题也感到困惑,“教师的期望是怎样用一种诱发期望的学生行为的方式转化成行为的。较早的一项有关在实验条件下比较仔细控制的相互作用中无意传递期望的研究表明,这个问题是不那么容易回答的”〔1〕245-246。“我们知道,主试把期望传递给被试的过程是一个微妙的过程。我们知道它是微妙的,因为五年来我们一直在有声电影中寻找主试传递给被试的无意线索——五年来我们失败了,至少部分失败了”〔2〕30。

当然,我们可以根据罗森塔尔的实验和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较为合理的推测,即教师由于相信了权威人士的表白,对这些儿童产生了较高的期望,就会根据这种期望不断对学生提出要求并督促其达到这些要求。

这一推测的合理性可从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教育原则中得到证实。这条原则就是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他还说:“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就表示出对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方面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示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3〕马卡连柯所说的“尊重”就是指对一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方面的尊重和信任,也可以说是对一个人能完成某种任务的期望。尊重信任一个人就必然对他抱有较高的期望,也必然会对他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在要求中也体现了这种期望。但是,对一个人抱较高的期望并不意味着一定对他尊重和信任。如果我们仅仅对一个人抱较高的期望,而不尊重信任他,那么,这种期望就不能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因此,我们认为,罗森塔尔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仅仅是表面性的,对于期望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必须作进一步的分析。如果期望仅仅停留在一种美好的愿望上,而没有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学生,那么期望就不会产生什么效果,期望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教师的期望不符合学生的需要,或者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需要背道而驰,那么这种期望尽管传递给了学生,但也不能对学生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不同的人对学生的不同期望及相应的态度和要求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首先,期望的主体是谁。其次,期望是否反映了学生的需要。第三,期望与态度和要求是否相一致。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要求及其给予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1.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的出发点不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更多的是反映家庭和家长自己的需要,如期望孩子好好学习,能考上好的大学,有好的工作,为家庭争光;或者家长把在自己未实现的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这样的期望很容易与孩子个人的需要相矛盾,或者与孩子的现实水平差距太大,使孩子望而却步。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更多的是反映社会的需要,所以更带有普遍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2.提出要求的方式不同。家长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中限制性成分更多一些,往往与学生的需要产生冲突,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则带有较多的引导性的成分,符合学生的需要,因而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另外,家长所提的要求往往既高远又模糊,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使得学生很难达到要求。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则比较现实和具体,并带有循序渐进性,学生通过努力容易达到,因而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3.促进要求实现的方式不同。家长往往只提出要求,很少与学生一起去完成任务。这主要是由家长的文化差异和职业特点所决定的,而且大多数家长很难做到言传身教。而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既对学生提出要求,又通过系统的教与学的活动和学生一道去实现要求,既言传,又身教,还能及时引导学生解决前进中的困难。

4.家长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要求之间的协调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与要求之间矛盾较多,缺乏协调性。不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既有迫切的期望,又有严格的要求,当孩子不能达到要求时,家长便会失望,但又不甘心自己的期望落空,因而对孩子往往不是循循善诱,而是严厉斥责和体罚,其结果是“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颜氏家训·教子》)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要求之间协调性好,期望中包含着要求,而要求中同时反映期望,二者密切联系,很难分割。我们很难发现许多优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要求之间的联结点,也很难明确区分期望与要求二者有什么不同。

5.期望者与被期望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决定者与被决定者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依附关系和家庭伦理道德关系方面,因此,对孩子的生存和发展,家长具有决定权。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孩子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成为国家所关心的重大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和政治条件的改善,孩子对家庭的依赖性逐步降低,人们在发展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家长的传统权威地位发生了动摇。这也是家长与子女矛盾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则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由于教师是代表社会向学生提出要求的,所以师生关系多是反映社会与个人关系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师生关系中已经吸纳了不少新的反映时代要求的精神,如强调建立民主平等和朋友式、协作式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在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预测学生未来发展方面的权威地位仍然很难动摇,尽管如罗森塔尔实验所反映的那样,教师也会受权威人士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