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的别离意象及鉴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 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 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
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黯然销魂者, 唯 而已矣!
——江淹《别赋》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 场面需要哪些意象?
自主学习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合作探究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 非常传神,它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你同意吗?为什么?
问题归纳 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规范答题步骤。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 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 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 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 的痛楚(步骤三)。
自主学习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问人间, 谁管别离愁? 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
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离恨如旨酒, 古今饮皆醉。 ——贯休《古离别》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
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 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王实甫《长亭送别》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屈原《九歌 河伯》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芳草
百度文库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刘长卿
1、第一、二句描写了哪些意象?分析其在 诗歌中的作用。 2 、诗歌第四句的意象?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法?简要赏析。
问题归纳
• 1、第一句描写的是江边送别的情景,通过描写猿 啼、日暮、江边、流水等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烘托了人物感伤的心情。 • 2、青山、孤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了 一孤舟漂泊在万里青山中,表现友人孤独的处境。 反衬。“青山万里”“一孤舟”形成强烈的反差,
送别诗常见意象
• 地点:长亭、南浦、古道、山中。。。
• 时间:傍晚、月夜、秋季。。。
• 物象:柳树、浊酒、芳草、夕阳、笛声、远山、晚风、
孤舟。。。
“长亭”、“南浦”、“柳”、“芳草”、
“酒”等别离意象,往往被诗人交织在同一首
作品中,共同担负起渲染、烘托、象征离愁别 恨的使命。
合作探究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创设情境
1、 齐背《雨霖铃》。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送别诗。诗中描写了哪些典型的 送别意象?
—送别诗的别离意象及鉴赏
学习目标
1、充分认识送别诗中的典型意象代表的情 感内涵及其作用。
2、学习鉴赏送别诗的语言、技巧手法。 3、把握送别诗高考命题方向和答题技巧。
在中国诗坛上, 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
送别诗中常出现夕阳日暮月夜等时间意象。
莫非古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 种忧伤的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飞鸟归林、牛羊归来,对于 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 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 而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反馈练习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送别诗中的典型意象有?第一、 二句交代了什么?三四句表达了诗人什 么感情?本诗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
问题归纳
1、典型意象有:山中、日暮、春草。 2、第一二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 别后情景。 3、第三四句是诗人对朋友的询问和期 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 再次相聚的殷殷期待之情。 4、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
自主学习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长亭
(南浦)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 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 “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
送别地。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季节而 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 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 远方,遥无涯际。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送杜十四之江南》
夕阳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
•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 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 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二:
一是“柳”者,“留”也,二者谐
音,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 舍之意。
二是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 能够传达出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问题归纳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 场面需要那些意象?
古道
柳
笛声
长亭
夕阳
离愁 别恨
山
芳草
酒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带话, 别情无极。 ——周邦彦《六丑》
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 小雅》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
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黯然销魂者, 唯 而已矣!
——江淹《别赋》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 场面需要哪些意象?
自主学习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合作探究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 非常传神,它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你同意吗?为什么?
问题归纳 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规范答题步骤。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 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 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 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 的痛楚(步骤三)。
自主学习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问人间, 谁管别离愁? 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
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离恨如旨酒, 古今饮皆醉。 ——贯休《古离别》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
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 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王实甫《长亭送别》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屈原《九歌 河伯》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芳草
百度文库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刘长卿
1、第一、二句描写了哪些意象?分析其在 诗歌中的作用。 2 、诗歌第四句的意象?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法?简要赏析。
问题归纳
• 1、第一句描写的是江边送别的情景,通过描写猿 啼、日暮、江边、流水等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烘托了人物感伤的心情。 • 2、青山、孤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了 一孤舟漂泊在万里青山中,表现友人孤独的处境。 反衬。“青山万里”“一孤舟”形成强烈的反差,
送别诗常见意象
• 地点:长亭、南浦、古道、山中。。。
• 时间:傍晚、月夜、秋季。。。
• 物象:柳树、浊酒、芳草、夕阳、笛声、远山、晚风、
孤舟。。。
“长亭”、“南浦”、“柳”、“芳草”、
“酒”等别离意象,往往被诗人交织在同一首
作品中,共同担负起渲染、烘托、象征离愁别 恨的使命。
合作探究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创设情境
1、 齐背《雨霖铃》。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送别诗。诗中描写了哪些典型的 送别意象?
—送别诗的别离意象及鉴赏
学习目标
1、充分认识送别诗中的典型意象代表的情 感内涵及其作用。
2、学习鉴赏送别诗的语言、技巧手法。 3、把握送别诗高考命题方向和答题技巧。
在中国诗坛上, 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
送别诗中常出现夕阳日暮月夜等时间意象。
莫非古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 种忧伤的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飞鸟归林、牛羊归来,对于 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 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 而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反馈练习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送别诗中的典型意象有?第一、 二句交代了什么?三四句表达了诗人什 么感情?本诗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
问题归纳
1、典型意象有:山中、日暮、春草。 2、第一二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 别后情景。 3、第三四句是诗人对朋友的询问和期 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 再次相聚的殷殷期待之情。 4、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
自主学习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长亭
(南浦)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 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 “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
送别地。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季节而 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 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 远方,遥无涯际。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送杜十四之江南》
夕阳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
•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 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 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二:
一是“柳”者,“留”也,二者谐
音,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 舍之意。
二是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 能够传达出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问题归纳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 场面需要那些意象?
古道
柳
笛声
长亭
夕阳
离愁 别恨
山
芳草
酒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带话, 别情无极。 ——周邦彦《六丑》
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 小雅》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