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总是习惯性地把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分而教之,二者各成一体。但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利用教材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也可以挖掘教材内涵,将教材中的课文当作作文教学的范文,在课文教学中找到作文教学的契入点,引导学生学习、模仿、创作,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将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勿庸置疑,是一个重点,有时候,作文水平的高低甚至还是决定语文成绩的关键。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作文教学。但在思想意识中,总是习惯性地把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分而教之,课文侧重于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作文则侧重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二者之间泾渭分明,各成一体。
但事实上,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亮在语文课本中。很多文章独特的构思、深刻的立意、典型的材料和多样的手法,都能成为作文教学的范文,教师应在课文教学中找到作文教学的契入点,引导学生学习、模仿、创作,使教材最终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源头活水。
那么,如何将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呢?
一、拓展教学思路,寻找作文教学契入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①打开苏教版语文课本,一篇篇美文呈现眼前,我们固然可以感悟到每篇文章深刻的主题、蕴含的道理甚至富含的人性美,但也可以转换一下教学思路,挖掘到其中所蕴藏的的作文教学信息,如:巴金《繁星》中紧扣繁星所作的三个场景的描写;沈从文《端午日》赛龙舟的场面描写;魏巍《我的老师》中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选材;谢大光《鼎湖山听泉》中移步换景的写法;高尔基《海燕》、茅盾《白杨礼赞》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这样的作文契入点比比皆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利用,适时地举一反三,用教材来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假以时日,学生必能在教材的运用中获益匪浅。
二、感悟教材魅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②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所蕴含的美,让学生品味和感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激发其自主创作的兴趣。
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作者以诗化的语言、饱满的热情渲染了盼春的急切、颂春的热烈,又以巧妙的构思、多样的手法、细腻的描摹了春草、春花、春风、
春雨、迎春几幅图画,草、花、风、雨、人,完美结合,和谐一体,给读者以优美的艺术享受。全文描绘春的形象,作者善于把握最能代表春天特征的事物,并且运用各种手法,如生动的拟人、绝妙的比喻、有力的排比、众多的反复、精巧的照应、优美的摹状,选择了大量美好词语来形容春天,明朗欢快地表现出春天的健康壮美、生机勃勃。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让人感到一股柔情,感觉到充满生机趣味的春天。
又如谢大光《鼎湖山听泉》一文中,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从黄昏到入夜,着重写到了夜晚听泉的感觉,泉水丰富美妙,泉声美仑美奂。美的语言带来美的想像,一系列比喻的妙用,使听泉的感觉更具象化,而结尾由听泉而产生的联想,使文章显得情趣盎然,余韵悠长。
这样优美、富于感染力的文章,在教材里屡见不鲜。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审美能力,他们富于想象,喜欢朗读语言优美、内涵丰富的文章,乐于在阅读的基础上加上自已的感悟和想象,进行模仿式的再创造,探寻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说得好:“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③教师如果能够把握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文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欣赏、感悟的能力,并适时地激发他们创作的意识,很多学生是乐意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
三、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多多练笔。
在课文教学中,有很多让学生练笔的机会。很多文章都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了“小练笔”,教师在讲授文章时,一定要抓住契机,指导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小练笔,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借此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初一时学习完《端午日》后,文中赛龙舟的场面描写,为学生写作提供了蓝本,有学生这样写运动会中的拔河比赛:
“嘟……”随着一声哨响,拔河比赛场地上顿时响起了一片山呼海啸般的“加油”声。只见参加比赛的同学脸红脖子粗,头上、手上青筋暴露,双手死死地抓住绳子,脚抵着脚,身体往后仰,脸也仰面向上,拽住绳子一点一点往后挪,有的甚至紧紧闭着眼睛,用自己的双手和身体死死地包住绳子,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两边加油的同学,像有谁在统一指挥似的,一律半弓着腰、两脚微开、眼睛死死地盯着比赛的同学,两手打着拍子、嘴里叫着“加油……加油……加油……”、身子随着拍子的节奏有规律地晃动着。这场面,使人想起端午节赛龙舟时船头激起的水花、选手整齐划一的节奏和岸上锣鼓喧天地呐喊……,又使人想起“三英战吕布”时,场外密集的鼓点、震天的呐喊和场内电光石火间的劈刺斩切、快如流星的闪转腾挪……
再如:在学习完《鼎湖山听泉》后,作者深夜听泉那段手法巧妙、音韵和谐如珠落玉盘的描写,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我让学生模仿这一段的手法,仿写一段
话,就有学生写出了这样一段:
清晨,独坐海滨聆听海浪声声,昔日里轰然一片的海浪,今日里听来却引发我联想翩翩:那玲珑活泼如筝者,似是淘气的浪花调皮地敲击着贝壳;那悠扬欢快如短笛者,又像鱼儿在清澈水流间自由地穿梭;那畅快淋漓如钢琴者,又像大海深处夹杂着浪花的水流快乐地翻腾;那雄壮厚重如萨克斯者,定是远处伴着油轮的波涛滚滚而来,至于海水抚摸着水草、激流卷裹着泥沙,则轻重缓急、远近深浅,各自发出不同的声响。这万般海浪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了一起,汇成一曲曼妙的进行曲,说什么轻柔舒缓、厚重澎湃,我却道奇幻海浪,尤多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