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日: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

月日: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
月日: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

月日: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

————————————————————————————————作者:————————————————————————————————日期:

11月24日: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

2016-11-24 来源:中国天气网

华北黄淮等地将有雾霾

华南等地将有降水过程

一、重要天气

1.华北黄淮等地将有雾霾

24日夜间至25日,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等地有轻到中度霾,其中河北中南部局地重度霾。26日上午起,受冷空气影响,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等地的霾天气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或消散。

2.华南等地将有降水过程

受弱冷空气和偏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24日夜间至26日,华南、江南南部等地有一次降水过程,其中,华南中东部、江南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另外,受冷空气影响,26日至27日,东北地区中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吉林东部等地局地有大雪。

二、未来具体预报

24日20时至25日20时,北疆北部、甘肃中西部、青海东部等地有小雪或雨夹雪;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及台湾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广东北部、广西东部、海南岛东部等地局地有大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等地有4~6级风。东海南部海域、台湾海峡、南海北部海域、北部湾将有7~8级、阵风9~10级的东北风,其中台湾海峡局部海域的风力可达9级、阵风10~11级。

25日20时至26日20时,新疆西南部、东北地区东部、河南西南部、贵州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西南地区东南部、云南东部和南部、黄淮西部、江汉、江淮大部、江南、华南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广东中北部、江西南部、福建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西部、华南沿海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6级风。东海西部、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北部和中西部、北部湾、南海东南部将有7~8级风、阵风9~10级,其中南海东南部部分海域风力可达9级、阵风10~11级。

26日20时至27日20时,新疆伊犁河谷、东北部地区东部和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云南南部、华南中东部、江南东南部、台湾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广东东南部、台湾岛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内蒙古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5级风。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北部、南海中西部和西南部、北部湾将有7~8级风、阵风9~10级,南海中东部和东南部将有7~9级风、阵风10~11级。

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天气预报中的负数》说课设计 井陉县天长镇河东学校蔡红霞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的第一课时。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了整数、分数与小数的基础上,对数的又一次扩展。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为第三学段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内容安排3个例题,从不同的情境中帮助学生认识负数。本课时是第一课时,在温度和收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为第二课时学习直线上的负数作准备。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之前,学生在知识上已经建立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负数”概念虽然陌生,但他们已经有了一些有关“负数”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到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负数表示的不同含义。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结合以上分析,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负数的历史,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丰富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其中,教学重点是理解具体情境中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是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课堂活动记录表等。学生观看一次天气预报栏目,并记录最感兴趣的三个城市温度。学生自主学习新知,搜集生活中的负数。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由一则天气预报的小视频引入课题《负数的认识》。“你记录了哪些最感兴趣的城市的气温情况呢?”在谈话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为下一个活动“播报气温”作准备。 (二)合作探究,理解意义 情境一:气温中的负数 1、课件展示我国北部、中部、南部六个著名城市在同一天的气温情况。在充分读图的基础上, 你来报一报当天各个城市的气温情况。在集体评价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再来看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2、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 预设一:我知道了每个城市具体的温度。指导学生正确读出不同的温度。如“—27℃”和“20℃”在对比中,感受不同的气温带来的冷暖不同的身体感受。接下来,通过对零下温度的质疑,并适时提出问题:“0℃表示什么意思呢?”借助于直观的温度计,点明:人们把淡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叫做0℃。理解零下温度表示比0℃还低的温度,比0℃高的温度

全国城市精细化天气预报产品文件格式(格式重排)

精细化预报产品文件格式说明 一、精细化预报产品传输文件名命名规则 精细化预报产品传输文件命名遵循《国内气象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范》,具体文件名如下: Z_SEVP_C_CCCC_YYYYMMDDhhmmss_P_RFFC-TYPE-YYYYMMDDhhmm-FFFxx.TXT,文件名编码说明如下: Z:固定编码,表示国内资料; SEVP:固定编码,表示气象服务产品; C:表示后一字段为编报中心; CCCC:表示发报中心,只能为各省的编码,不能使用地市等其他编码; YYYYMMDDhhmmss:表示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用世界时(UTC); P:表示服务产品; RFFC:固定编码,表示精细化预报; TYPE:表示预报种类,编码为见表1; 表1 预报种类表 YYYYMMDDhhmm:表示预报起报的年月日时分,用世界时(UTC),YYYY为4 位年,MMDD分别为两位月和日,hhmm为起报时间的两位时和两位分(UTC); FFFxx:FFF为最大预报时效,xx为最大预报间隔(均以小时为单位); TXT:固定编码,表示文本格式。

精细化预报产品文件名实例:2008年4月24日武汉区域中心生成的五个个精细化预报产品文件分别为: 1.北京时05:00(国际时23日21:00Z)生成的00Z起报的城镇预报文件Z_SEVP_C_BCWH_20080423210000_P_RFFC-SPCC-200804240000-07212.TXT 2.北京时06:45(国际时23日22:45Z)生成的00Z起报的城镇预报文件Z_SEVP_C_BCWH_20080423224500_P_RFFC-SPCC-200804240000-07212.TXT 3.北京时10:30(国际时24日02:30Z)生成的00Z起报的城镇预报文件Z_SEVP_C_BCWH_20080424023000_P_RFFC-SPCC-200804240000-07212.TXT 4.北京时15:30(国际时24日07:30Z)生成的12Z起报的城镇预报文件Z_SEVP_C_BCWH_20080424073000_P_RFFC-SPCC-200804241200-12012.TXT 5.北京时16:30(国际时24日08:30Z)生成的12Z起报的城镇预报文件Z_SEVP_C_BCWH_20080424083000_P_RFFC-SPCC-200804241200-12012.TXT 二、精细化预报产品传输文件格式 精细化预报产品为ASCII文件,每个文件可以由一份或多份公报组成,每份公报的格式如下: ZCZC FSCI50 CCCC YYGGgg (BBB) 产品描述 产品代码、预报的起报时间年月日时(世界时) 总站数 (第一个站):站号,经度(度),纬度(度),海拔高度,时效个数(时效可扩充),预报产品个数(预报要素可扩充) 003预报结果………… 006预报结果………… (第n个站):站号,经度(度),纬度(度),海拔高度,时效个数(时效可扩充)、预报产品个数(预报要素可扩充)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天气预报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天气预报 【设计意图】 最近,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孩子们说:“又下雨了,什么时候出太阳啊?我们可想到草地上去玩游戏了。”小杰说:“我回去问问爸爸,他的手机上有天气短信,他知道什么时候太阳会出来。”小莹说:“我也回去问问爷爷,他每天看报纸的时候,都会把天气预报读给我听,只要问问他,就知道什么时候不下雨了。”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说自己要想想办法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从关心天气到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孩子们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认识天气预报”,一方面自制PPT课件,另一方面尝试发掘生活中相关的教育资源,将两者优势互补,使幼儿在边看边玩的氛围下获得科学知识,提高他们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

报。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 【活动过程】 1.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广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来描述当天天气。 “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天气预报的温度不等于“体感温度”

天气预报的温度不等于“体感温度” 近日,酷暑天气归来,很多人觉得气温要比天气预报播报的温度高很多,甚至有报道称南方某地地表可以“煎鸡蛋”,远高于预报中三 四十度,更验证了预报不准的说法。其实,气象台预测是大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流动温度,是标准气温。而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与实际环境的温度可以有出入,热岛效应、个人体质等都会直接影响人的“体感温度”。标准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表示出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但气温高低可以作为人体冷暖感受的一个参数,这也正是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所在。标准温度气象台预测的最高气温是大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流动温度,是标准气温。它是在百叶箱里测到的。百叶箱是安放在防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通风自然的草坪上。温度表放在百叶箱里,在距地面1.5 米上测出的数据。这是全球气象组织统一规定的标准。它代表着自然状态下,不受干扰的标准空气温度。通常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代表自然界的空气温度。体感温度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是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人体对温度的感受是有所区别的,主要是人体通常环境的习惯性不同和空气湿度不同影响。2013 年7 月10 日,江苏气象较 为难得地“预报”了一次体感 温度。预计今天江苏全省的最高温度都将在35C以上,苏南 部分地区将达37 C,室外体感温度要在40 C上下。体感温度会高于标准温度一般地说,人的正常体温

为37 C左右,皮肤表面温度大约32 C,如果气温高于32 C, 空气就 会对人体产生加热作用,人体就会通过出汗、散热的办法来维持正常 体温。但是因为受到了太阳直射、 城市热岛效应等影响,所以感受到的温度会比我们发布的实况气温要 高一些。体感温度都受什么影响 影响“体感温度”的环境因素很多,如地表面性质的不同,周围的温 度也不同。当空气温度在37C -38C时,地表温度一般可达60 C -70 C。如果此时站在水泥地、柏油马路上,就有超过40 C以上的感觉。这是因为地表温度高、传热快所导致的感觉。太阳直接辐射、城 市“热岛效应”等影响, 都会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人们自然就有气温超过40 C的感觉,而站在草坪上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人的“体感温度”会因肤色、年龄的不同而有异。肤色深的人由于皮肤含色素深,可以减少太阳紫外线的入侵,因此其耐高温的能力较强,“体感温 度”较肤色浅的人低。老年人由于血管 渐渐老化,扩张性能变差,抗高温的能力降低,其“体感温度” 较年轻人高。三伏天气来袭,常有人质疑天气预报 播报的最低、最高气温偏低,看过这篇文章便可知道,我们感受的温 度与预报气温是不同的,由于个人的体质不同,怕热程度也就不相 同,体验到的“体感温度”也会有差别。 其实,人体对高温有一种与生具有的适应调节能力,当体温升高、血

科学《认识天气预报》教案13

科学《认识天气预报》 设计意图: 最近,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孩子们说:“又下雨了,什么时候出太阳啊?我们可想到草地上去玩游戏了。”小朋友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我回去问问爸爸,他的手机上有天气短信,他知道什么时候太阳会出来。”“我也回去问问爷爷,他每天看报纸的时候,都会把天气预报读给我听,只要问问他,就知道什么时候不下雨了。”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说自己要想想办法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从关心天气到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孩子们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认识天气预报》,一方面自制PPT 课件,另一方面尝试发掘生活中相关的教育资源,将两者优势互补,使幼儿在边看边玩的氛围下获得科学知识,提高他们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报。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 (2)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 (1)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 (2)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城市天气实景图和天气图标)。 活动过程: 一、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1、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温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 (幼儿自由回答) “喜羊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2、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或阴天、雨天)来描述当天天气(关注天气预报的幼儿可能会说出当天的天气类型和气温)。 3、“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上海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适时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忆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气的基本途径。)

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页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初步认识负数。 教材分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负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如,冬天人们每天看的天气预报、包装袋上的容量范围、电梯楼层显示牌上地下室的表示等。这些内容都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也经常接触到这些内容,负数对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本节课是初步认识负数,在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认识负数的过程中,对负数形成表象,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体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模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问题情境导入 (1)师生交流本地当天气温,让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各是多少度。 师:今天冷不冷,那谁知道今天的天气属于什么天气?温度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了解到的天气信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电视、广播、报纸、…… 设计意图:从交流天气开始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了解学生是否关心天气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说明,教材中的四幅图是春节这一天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然后,让学生看书。 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某地的天气状况,天气预报确实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好帮手。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一页,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刚刚过去的春节那一天咱们国家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情况。请大家仔细阅读,看看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交流读书了解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如,图中两个数字中的“~”表示什么意思,这四个城市天气情况,各自的气温。 师:谁来说说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哈尔滨这一天的天气是晴,最高气温是零下10度,最低气温是零下15度。北京的天气是多云,最高气温是5度,最低气温是零下3度…… ●哈尔滨的温度是最低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都在零下,而昆明和

全国主要城市月平均气温-1998年

1-11 主要城市平均气温 (1998年) 单位: 摄氏度 城市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平均北京-3.9 2.47.615.019.923.626.525.122.214.8 4.00.113.1天津-4.3 1.57.515.520.224.427.025.623.015.3 5.2-0.613.4石家庄-1.7 4.09.216.220.726.928.126.824.416.47.4 2.015.0太原-5.90.9 5.615.617.722.624.222.719.011.8 4.9-1.211.5呼和浩特-11.8-3.2 2.313.315.421.322.820.317.68.4-0.1-6.68.3沈阳-11.8-2.7 3.914.118.221.724.623.219.412.7-0.7-5.89.7大连-4.0 1.1 5.610.616.219.123.124.021.916.8 6.0 1.511.8长春-16.2-5.1 1.113.117.121.023.321.517.410.4-5.6-9.87.4哈尔滨-18.8-7.90.211.817.320.923.721.316.38.9-8.5-19.0 5.5上海 4.77.69.617.220.423.829.529.824.420.616.19.417.8南京 2.3 6.69.117.920.524.229.528.623.618.913.2 6.016.7杭州 4.18.210.119.221.724.429.729.523.520.215.18.617.9合肥 2.0 6.89.518.520.925.129.728.524.519.114.2 6.217.1福州11.012.413.922.123.926.629.829.726.123.819.214.821.1南昌 4.49.410.521.123.424.929.330.125.221.416.39.618.8济南-0.5 4.59.517.820.826.528.226.625.518.610.6 3.716.0青岛-0.2 3.0 6.111.516.119.425.625.423.518.511.1 4.113.7郑州0.2 5.28.917.019.726.027.726.123.717.49.8 3.815.5武汉 3.28.110.420.022.126.229.929.725.420.115.27.618.2长沙 3.68.810.220.722.024.929.430.024.119.715.28.518.1广州13.215.218.824.425.927.528.829.427.225.421.416.922.8南宁12.915.218.025.326.827.828.829.728.325.520.817.423.0海口19.720.423.526.628.029.829.429.227.926.624.019.025.4桂林 6.710.612.521.923.325.828.129.326.523.217.813.019.9重庆8.010.213.323.123.524.928.527.124.620.716.310.419.2成都 6.18.811.321.321.524.126.225.022.718.514.78.417.4贵阳 4.27.910.819.724.725.924.328.721.417.913.48.817.3昆明10.412.115.717.620.820.420.420.419.416.713.610.616.5拉萨-0.2 2.6 4.38.014.018.216.014.914.011.5 5.1-0.39.0西安-0.2 5.68.417.519.026.427.024.922.515.69.7 4.015.0

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形象记忆及应用记忆的方法识记地理知识。 4.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在小组游戏及学做播报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团体意识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②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①分析天气特征。②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 自主学习案 一、知识梳理 1、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 2、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3、人类活动与空气质量有什么关系? 二、易混知识点区别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风向标如何辨别 三、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1、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解释一下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天气与气候的区 别是什么? 2、天气的特点是什么,有几个? 3、天气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天气的变化与我们人类生活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呢?(课本47页图3.2) 探究二:你会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么? 1、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下面这些天气符号你认识么? 3、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空气的质量呢? 巩固练习案 一、选择题 1.某地的风向为东南风,说明风来自()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 2.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 A.陆地B.海洋C.云区D.大雪 3.下列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 A.1~50 B.51~100 C.101~200 D.>300 1.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①生活方面②农业生产方面③军事方面④交通方面⑤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方面 ⑥商业、旅游活动和休闲娱乐等方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下列关于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B、反映一个地方阴晴、风雨、冷热等多年的平均状况 C、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 D、一般变化不大

全国主要城市月平均气温-2000年

1-11 主要城市平均气温 (2000年)单位: 摄氏度 城市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11月 12月年平均 北京-6.4 -1.5 8.0 14.6 20.4 26.7 29.6 25.7 21.8 12.6 3.0 -0.6 12.8 天津-6.5 -1.9 7.7 14.8 20.4 26.3 28.8 26.3 22.0 13.2 3.7 -0.4 12.9 石家庄-4.3 0.4 10.1 16.7 21.8 26.7 28.6 26.6 21.9 13.2 4.2 1.2 13.9 太原-7.1 -1.5 6.9 12.8 20.3 22.1 24.7 22.4 17.5 9.9 1.6 -1.0 10.7 呼和浩特-13.4 -8.2 2.6 9.1 17.4 22.6 25.0 21.8 16.8 7.5 -3.6 -7.1 7.5 沈阳-15.7 -9.1 2.2 10.1 18.3 24.9 26.5 25.4 19.3 8.9 -1.8 -9.1 8.3 大连-6.4 -2.6 5.1 10.9 15.7 23.6 25.2 25.4 21.9 13.3 5.0 0.2 11.4 长春-18.1 -13.2 -0.8 7.3 16.8 23.4 25.2 23.4 17.9 6.5 -5.8 -15.0 5.6 哈尔滨-20.0 -14.4 -2.3 7.0 16.2 23.5 24.9 23.1 17.0 5.9 -7.2 -18.4 4.6 上海 5.1 4.3 10.7 16.1 21.3 24.8 29.1 28.3 24.3 19.9 13.2 9.1 17.2 南京 2.3 4.0 11.1 16.9 22.3 25.3 28.8 27.9 23.5 18.0 10.1 6.9 16.4 杭州 4.3 4.7 11.2 17.1 22.7 25.3 29.4 28.3 24.3 19.1 11.5 8.7 17.2 合肥 1.5 4.4 12.0 17.9 23.4 26.2 29.9 27.8 23.6 17.4 9.4 7.2 16.7 福州12.3 10.1 15.1 18.5 24.0 26.3 28.6 27.6 26.5 23.6 18.0 15.0 20.5 南昌 5.1 6.0 12.7 17.6 24.1 25.8 30.1 28.3 25.0 19.3 11.9 8.9 17.9 济南-3.3 0.6 10.6 16.7 21.6 26.6 28.5 26.4 22.1 14.5 6.4 3.7 14.5 青岛-1.2 0.3 6.9 12.2 16.4 21.4 25.4 26.1 22.6 16.1 8.2 4.2 13.2 郑州-1.7 2.6 11.5 17.4 23.1 26.1 27.6 26.1 21.5 14.5 6.9 4.3 15.0 武汉 2.7 6.3 13.7 18.8 24.3 27.2 31.1 28.7 24.4 17.7 9.9 7.5 17.7 长沙 3.7 6.0 12.6 17.3 23.0 26.0 30.2 27.8 23.3 17.7 10.2 7.9 17.1 广州14.6 14.0 19.0 22.7 26.1 28.4 28.9 28.2 27.1 24.9 19.0 16.5 22.5 南宁14.4 11.9 17.1 22.6 25.3 27.2 28.5 28.5 26.3 23.0 17.2 15.7 21.5 海口18.7 18.3 21.7 26.4 27.3 28.7 28.7 28.7 27.2 26.2 22.0 20.3 24.5 桂林8.3 7.7 13.9 18.5 23.8 26.2 29.1 28.1 25.1 20.2 13.5 11.6 18.8 重庆7.7 9.1 14.1 17.8 23.7 25.2 28.5 26.5 23.2 19.6 13.0 9.7 18.2 成都 5.6 7.3 12.8 17.1 23.3 24.0 26.1 24.6 21.6 17.7 11.0 7.8 16.6 贵阳 3.8 3.0 9.8 13.8 19.1 20.5 22.9 21.9 19.2 15.6 9.5 6.9 13.8 昆明9.0 10.7 13.9 17.8 18.2 19.5 20.4 20.4 18.7 16.7 12.0 10.2 15.6 拉萨-0.5 1.8 4.6 9.1 12.5 17.2 15.1 14.1 12.8 9.4 4.6 -0.2 8.4 西安-0.5 3.4 12.0 16.4 23.0 24.9 28.1 24.6 20.1 13.5 5.6 2.8 14.5 兰州-3.4 -1.4 6.8 12.8 20.3 21.4 26.0 21.0 16.5 10.0 2.5 -0.9 11.0 西宁-7.1 -6.0 1.6 7.5 13.6 15.2 19.6 15.6 11.2 5.8 -2.3 -5.7 5.8 银川-8.8 -4.1 4.5 11.5 19.6 21.2 25.7 22.0 17.1 9.2 0.1 -2.6 9.6 乌鲁木齐-13.9 -9.5 -0.5 13.1 19.1 21.9 24.7 23.0 17.8 3.1 -4.8 -7.0 7.3

全国主要城市月平均气温-1997年

1-11 主要城市平均气温(1997年) 单位:摄氏度城市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平均 北京-3.8 1.3 8.7 14.5 20.0 24.6 28.2 26.6 18.6 14.0 5.4 -1.5 13.1 天津-4.9 0.4 7.7 14.7 19.9 24.6 28.8 27.3 19.1 16.1 5.5 -1.8 13.1 石家庄-2.2 2.5 9.3 15.5 21.6 26.9 29.6 27.7 20.0 15.7 5.8 -0.1 14.4 太原-4.6 -0.7 6.5 12.2 18.7 22.8 25.2 24.1 15.5 10.4 3.0 -2.9 10.1 呼和浩特-10.2 -5.2 3.7 9.7 16.3 21.4 23.8 22.7 13.4 6.9 -1.6 -7.8 -7.8 沈阳-13.2 -6.5 2.8 11.1 16.7 23.0 26.7 25.5 16.6 8.2 0.1 -5.4 8.8 大连-4.7 -1.2 4.9 12.2 16.1 22.0 26.0 25.8 19.8 13.4 6.3 0.4 11.8 长春-15.5 -9.3 -0.1 9.5 14.8 22.4 25.0 23.0 14.7 5.2 -1.0 -8.4 6.7 哈尔滨-17.6 -10.1 -2.2 8.9 14.7 22.2 25.1 22.0 14.3 3.9 -2.5 -10.8 5.7 上海 3.9 6.3 10.5 15.3 22.5 24.9 27.5 27.6 23.4 19.6 13.8 8.0 16.9 南京 2.1 5.2 10.6 15.6 23.0 25.6 27.5 27.7 22.3 17.7 11.0 5.8 16.2 杭州 4.5 6.6 11.5 16.4 23.2 25.3 27.7 27.6 22.8 19.2 12.7 7.3 17.1 合肥 2.8 5.4 11.2 16.4 24.0 26.5 28.0 28.5 22.5 19.0 10.6 5.9 16.7 福州11.1 11.7 15.4 18.8 23.3 25.5 28.1 27.9 24.3 22.0 19.1 14.0 20.1 南昌 6.0 8.1 14.0 17.5 24.0 25.2 27.5 27.9 22.9 20.1 13.0 7.8 17.8 济南-0.2 4.0 10.2 15.9 21.7 27.6 30.4 28.3 20.9 16.2 7.4 2.5 15.4 青岛-1.1 1.8 6.7 11.9 17.6 22.3 25.8 26.2 21.2 16.6 9.4 3.3 13.5 郑州0.0 4.2 9.8 15.4 21.7 25.9 27.9 27.9 19.8 16.3 7.4 2.6 14.9 武汉 4.6 7.5 12.4 17.3 24.4 26.4 28.2 29.6 22.5 19.9 11.4 6.3 17.5 长沙 5.7 7.0 12.4 16.5 24.0 24.9 27.6 28.6 21.4 18.9 11.9 7.3 17.2 广州14.3 13.9 19.0 22.4 25.6 26.6 27.7 28.0 25.3 24.6 20.3 15.9 22.0 南宁15.3 14.4 18.3 22.8 26.2 28.1 27.6 28.5 25.3 24.8 20.5 15.5 22.2 海口18.7 17.7 22.3 25.2 27.5 28.1 28.6 29.3 26.1 26.2 24.5 21.0 24.6 桂林9.9 10.6 15.3 18.6 24.1 25.9 26.3 27.6 22.9 20.9 15.2 9.6 18.9 重庆9.0 9.6 14.7 18.0 23.3 24.2 28.1 30.9 23.8 18.1 13.6 8.6 18.5 成都7.0 8.0 13.3 16.6 22.2 23.1 25.8 26.8 21.6 17.6 12.0 7.8 16.8 贵阳7.0 6.0 11.9 15.4 20.8 21.6 23.2 24.8 19.1 16.1 12.2 6.8 15.4 昆明8.6 9.7 14.3 15.4 20.0 20.4 19.5 20.4 16.7 16.1 13.1 10.5 15.4 拉萨-2.8 1.4 5.0 6.1 12.2 14.1 16.3 16.1 12.3 6.7 3.2 -0.6 7.5 西安-0.5 3.8 10.0 15.2 22.1 27.4 28.3 28.3 20.2 14.9 6.2 1.3 14.8 兰州-3.7 0.9 8.4 12.1 19.4 21.9 23.0 22.2 16.3 10.7 2.8 -3.4 10.9 西宁-6.3 -4.5 3.6 6.8 12.8 15.0 16.8 15.9 10.5 5.1 -2.4 -7.0 5.5 银川-0.6 -2.3 6.2 11.7 18.7 22.6 23.9 22.9 15.2 8.6 1.3 -5.5 10.2 乌鲁木齐-10.4 -9.3 2.9 16.3 19.2 22.9 24.4 23.3 19.3 12.7 -4.5 -10.8 8.8

基于全国主要城市平均气温的统计分析

基于全国主要城市平均气温的统计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2012年全国主要城市平均气温的统计数据,首先通过相关分析对全国主要城市的平均气温进行简单的相关分析,然后在控制平均气温的基础上对个月平均气温进行偏相关分析;其次运用聚类分析对各相似省份进行聚类分析;最后运用因子分析对各城市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每个城市的综合得分,通过综合得分计算出每个城市平均气温的排名。 关键词: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1、研究背景及目的 全球气温变暖为世人所瞩目,近几十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国内外都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自从全球气温变暖的议题出现以来,关于气温的不正常变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气温的变化对农作物,人们的生活及经济的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全世界的气温研究工作者都研究出了许多关于气温的结论,但都有一个共性即全球气温变暖。然而我国跨北纬4度到北纬53度,从东经73度到东经135度,具有比较丰富的气候和比较多变的气温,因此对我国气温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此大背景下,对我国气温的研究不仅能说明我国气温的分布和变化,同时对世界气温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的研究目的如下:通过对我国主要城镇平均气温的研究和分析,一方面可以得出我国各市平均气温与全国平均气温差异;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我们以后的就业进行指导,在适宜的季节去适宜的城市工作。 2、研究方法 气温的变化不仅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阻碍经济的发展。据此我们通过全国各主要城市每个月份的平均气温对我国气温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是《中国2012年主要城市平均气温的数据指标》,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2013》7-7. 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

天气预报基础之一-天气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1.1 天气图分析 1.1.1 地面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反映了某区域某时刻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天气状况。一张地面图上用数值或符号填写各个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刻的气象要素观测记录。它填有观测时刻地面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如气温、露点温度、风向、风速、海平面气压、能见度和雨、雪、雾等;还填有能反映空中大气现象的一些记录,如总云量、低云量、低云高以及高云、中云和低云的云状等;既有当时的记录,又有一些能反映短期内天气演变实况的记录,如3h变压、过去6h内的天气,过去6h降水量等。地面天气图是填写气象观测项目最多的一种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很重要的工具。 图1.1 MICAPS中地面填图格式

地面图主要分析海平面气压场(即海平面气压等值线),分为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形气压场五种基本形式,任一张海平面气压图都是由这五种基本形式构成的。 图1.2a MICAPS中显示的2009年8月17日08:00 500hPa天气图 1.1.1.1 锋面 锋面是冷暖气团的过渡带,是水平温度梯度大的区域,斜压性强,有利于垂直环流的发展和能量转换,锋面附近常有剧烈的天气发生。锋面是天气预报中重点关注的天气系统之一。因此,锋面的识别和分析是地面天气图分析中的重点。根据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可将锋面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 ⑴冷锋: 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所在的位置,导致气温下降。需要注意的是,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变性程度不同,或有小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在主锋后常有副冷锋形成,一般主锋两侧的温度差值较大,副冷锋两侧温差较小。图1.2a中有两条冷锋,一条是从低压中心向南向西伸的气旋中的冷锋,称为主锋;另一条是其后部补充南下冷空气而形成的副冷锋。

认识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认识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https://www.360docs.net/doc/e91104687.html,/s?tn=02023048_5_hao_pg&bs=%CE%C2%B6%C8&f=3&rs v_bp=1&wd=%D6%D0%B9%FA%CC%EC%C6%F8%D4%A4%B1%A8&oq=%D6%D0%B9%FA%CC% EC%C6%F8&rsp=1&rsv_sug2=1&inputT=6485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https://www.360docs.net/doc/e91104687.html,/view/8193.htm 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4、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5、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

温度范围在天气预报中的正确表示

温度范围在天气预报中的正确表示 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同的媒体对天气预报温度有着不同的表示方法,本文针对此问题对温度范围在天气预报中的正确表示做出简要论述。 标签:温度范围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这个栏目的忠实观众,我发现如下现象:中央新闻频道的天气预报时注意到温度的表示方法为:石家庄“1~-5℃”,读为“1到零下5度”。无独有偶,同日《燕赵都市报》中缝部分的天气预报温度的表示方法为:石家庄“1到-5℃”。以上两种表示温度范围的方法与读法正确与否,我们不妨探讨一下。 首先,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设定为零度,把沸水的温度设定为一百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是摄氏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这种说法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摄氏温度已被纳入国际单位制,单位名称“度”已作废。物理学中摄氏温度表示为t,绝对温度(单位:开尔文)表示为T,摄氏温度的定义是t=T-T0。而T0,定义为273.15K,摄氏度规定为开尔文用以表示摄氏温度时的一个专门名称。而天气预报节目中除北京“1~-6℃”读为“1到零下6摄氏度”外,其余如石家庄“1~-5℃”,均读为“1到零下5度”,且在天气趋势中用到的升温(降温)几到几度,其中的“度”作为已作废单位,用在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应用国际单位制“摄氏度”代替。 其次,依据JJF 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第3.18条规定,量值的定义是“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1为数字,它不是量值,-5℃是量值,数字不能与量值等同使用。 综上所述,各有关单位应在温度表示中把“度”作为已作废单位不再使用,正确的书写应该为:“1℃~-5℃”,或“(1~-5)℃”,读为“1摄氏度到零下5摄氏度”,或“1℃到-5℃”,读为“1摄氏度到零下5摄氏度”。 1984年1月20日国务院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1984年3月9日国家计量局发布的《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要求之三明确指出,报纸、刊物、图书、广播、电视,从1986年起均要按规定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作为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对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的宣传负有重要的责任。 由此可见法定计量单位制的贯彻执行和正确使用,确实是需要我们计量工作者和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

天气和天气预报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天气与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天气与天气预报》 学科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粤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天气与天气预报》是粤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起着一个启下的作用。我认为这节课是本章节的一个知识重点,是学好天气与气候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对日后学习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重要的意义。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感受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让学生养成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感受地理的实用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天气与天气预报,七年级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所有学生都看过天气预报,能够说出一些描述天气的词语和识别部分天气符号,但主要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需要进行深入系统学习,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