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答案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貌学定义: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球表层地形。
3.研究内容:包括地球表层的各种形态特征、形成地貌的内外营力作用、地貌形成机
制、地貌演化和分布规律以及各种地貌类型相关的沉积物特征。
4.地貌学的发展:
(1)地貌学是逐渐从地理学和地质学中发展起来的。
(2)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发展。
(3)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地貌学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个时期的重要理论有侵蚀循环说(流行于英美)、河流侵蚀理论(欧洲)和第四纪冰川研究。彭克的《地表形态》一书确立了地貌形态的概念和科学的地貌学研究方法。第四纪冰川研究始于阿尔卑斯山。(4) 20世纪50年代,地貌学开始注意外动力的数理分析和定量研究。六十年代以后,地貌学不同分支迅速发展,如动力地貌学、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和应用地貌学。其中动力地貌学发展较快,河流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等一个接一个兴起。
(5)随着分之学科的建立,地貌学与邻近学科相互渗透,地貌学的研究方法也日趋精密,逐步将河流动力、海洋动力和冰川动力等的原理和方法引入。
(6)同时,由于古地理、古气候、沉积环境、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冰芯、黄土-古土壤序列、深海沉积等研究的开展,地貌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领域也更加广阔。
5.地貌学的分类:
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静态构造地貌学、动态地貌学)、过程地貌学、动力地貌学、实验地貌学、岩石地貌学、沉积地貌学、地貌年代学、遥感地貌学和地貌制图学
应用地貌学(工程地貌学、砂矿地貌学、石油天然气地貌学、农业地貌学)
6.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1)矿产普查与勘探
1)在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的砂矿普查和勘探方面,地貌学是重要的方法。如在河床的深槽可以富集自然金等贵金属。
2)风化矿床也与地貌类型有关,如较为完整的宝石就可能出现在残积物中。
3)在原生矿产的普查和勘探方面,利用地貌方法,根据砂矿沉积、残积矿床追溯原生矿藏。4)通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的特征和规律研究,为勘探和开发石油服务。
(2)道路和城市建设
1)我国冰川、泥石流、冻土、喀斯特等地貌的研究为道路工程的建设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如在有冻土分布的地区,路基的建设要考虑任何防融化;山区任何防泥石流;沙漠地区如何防砂等。
2)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地貌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山城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大江大河变迁对城市的影响、三角洲大型城市建设与地下水过采导致地面下沉等。
(3)河道与港口整治
1)例如黄河下游为游荡性河道,对两岸的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地貌学为河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又如,三门峡水库的冲淤与渭河下游纵剖面的调整、长江中下游的截弯取直和分汊河道的治理等。
2)大的港口的地貌研究,如拦门沙的形成、淤泥质海滩的发育等。
(4)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1)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是水文地质和过程地质的基础之一。大量地下水赋存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许多大型工程(如大坝、水库、渠道、桥梁等)都建立在一定的第四纪沉
积物和地貌形态之上。沉积物的年代、分布、结构、厚度和成因等对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水质、水量和运动规律等有直接影响。
2)工程建设必须考虑地貌的影响。不论是三峡水库,还是南水北调,都离不开地貌研究。(5)农业生产
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防风林带建设和荒地调查和规划方面,地貌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河北平原古河道的研究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黄土高原地区的侵蚀、堆积研究对于该区的水土保持提供建设性建议。
(6)其他
环境保护、地震研究、测量、军事和遥感影像的解译等都需要一定的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
7.构造地貌: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
8.构造地貌可以分为三级:
(1)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大洋是全球二种最巨型的地貌。
大陆是在海平面之上的正地貌,大洋是低于海平面的负地貌。
大陆:大陆是高出海面的高地
大洋:
⏹从构造地貌观点看,它又分为大陆边缘和洋底两部分。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洋底之间的构造过渡带,水深0~-2500m.
⏹地貌上靠近大陆一侧的称为大陆架,而靠洋底一测的称为大陆坡和大陆基。
(2)大地构造地貌:
⏹大地构造地貌是大陆和海洋中的大的地貌形态和地貌单元。
⏹大陆上最为显著的大地构造地貌:构造山系和大陆裂谷。
⏹海洋中有大陆边缘和洋底。
1)海洋构造地貌:大陆边缘(稳定和活动大陆边缘两类)
洋底(有大洋盆地(海岭、深海小丘等次级地貌)和洋中脊:大洋中心部位的海底山系)
陆地构造地貌分区
⏹陆地构造地貌受新生代构造运动的制约和老构造格局的影响,还受外力作用的破坏
和改造。
⏹大陆地壳内的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地貌形态。
⏹可以分为:板块边界活动构造带、板块内部活动构造带和板块内部稳定区等单元。(1)板块边界活动构造带
分为:新生代褶皱山带和大陆裂谷带
1)新生代褶皱山带
由高大的构造山系组成世界高大的构造山系分为两带:即环太平洋山带及横贯欧、亚、北非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
构造山系特征
1.古老的构造山系发生褶皱、断裂变形,山系走向与构造线不一致;
2.山体常有岩浆的侵入和喷出;
3.山体边缘有断陷盆地形成;
4.山地因为抬升而发生地貌变形,如水系重组等;
5.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
6.地壳深厚,如喜马拉雅山达84km。
(2)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带
包括褶皱断块山脉和断块山与断陷谷
褶皱断块山脉:经历了古生代以褶皱运动为主的板块碰撞阶段和新生代板块内块断活动,代表:天山、秦岭、祁连山、乌拉尔山和阿帕拉契山脉等;
(3)板块内部稳定区
长期以来构造宁静,新生代构造运动大多表现为大面积构造隆起和拗陷。
隆起区:长期侵蚀形成高原与低山丘陵,如鄂尔多斯高原。
拗陷区:长期堆积形成堆积平原,如华北平原。
10.高原隆起的影响
西南季风气流将不存在
青藏地区的大陆性气候将越加明显,气候会变得更加单调,这一地区将处于亚热带、温带的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地带中。
独特的高原季风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冷热源作用的季节变化形成独特的高原季风现象,对东亚季风起着维持和加强作用。
造成西风气流的分支
对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的形成和维持有着重要的影响。
内部自然景观差别显著
青藏高原南部的印度阿萨姆平原为湿润的热带常绿雨林地带,而其北部却是极端干旱的亚洲中部的温带荒漠;高原东缘与亚热带湿润的常绿阔叶林地带相接,其西侧则毗连着亚热带半干旱的森林草原和灌丛草原地带。
东亚季风的形成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它的隆起导致了东亚季风环流,导致了中国北方大片厚层的黄土堆积。
有的学者曾总结性地提出,青藏高原的隆升,形成了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一种耦合体系。
古人类的进化
甚至古人类的进化也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起有关。高原南侧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早就发现大量的可能是人类远祖腊玛古猿(Ramapithecus)和西瓦古猿(Sivepithecus)化石,而且亚洲是迄今为止直立猿人化石发现最多的地方。
可以设想,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高原南侧的热带丛林最初是灵长类最好的生息地,当气候逐渐变干旱、森林缩小时,人类远祖才从林栖生活走到开阔地上,逐渐演化为直立猿人。古冰盖论
一些外国学者曾认为青藏高原上有过全面的冰雪覆盖,即“古冰盖论”。
11.地质构造地貌包括:
⏹水平岩层构造地貌
⏹褶曲构造地貌
⏹单斜构造地貌(单面山和猪背山)
⏹穹窿构造地貌
⏹断层构造地貌(断层崖、断层线崖、断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