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教学中“师生互动”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研究生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要] 在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通
过多年来的研究生教学实践,从学生思维、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实
质推进出发,阐述了师生互动的本质和内涵,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
因素及如何评价师生互动。
[关键词] 研究生教学 互动 思维方式
[abstract] during the teaching reform aiming to implement
the idea of“studying as the main body & teaching as the
leading”, based on the graduate student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se years, the essence and meaning of the “teacher
student interactivity”, key factors to implement it and how
to appraise it are expatiated in the paper in order to boost
up the students’ thinking, emotion and ability.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 teaching
interactivitythinking method
1.引言
众所周知,大学课堂上开展广泛深入的“师生互动”是实现“教
为主导,学为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由于人们对“师生互动”的
本质和内涵认识得不深不透,实践起来往往存在着一些困惑。以我
院研究生教学为例,近几年来,我院在研究生教学过程实施大胆改
革,广泛推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评价改革。
从实施效果看,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关键问题是部分教师对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认识有误区。本文就师生互动的本质和内涵,
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因素及如何评价师生互动谈一些认识。
2.“师生互动”的本质和内涵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
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显
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程式化、主客化与垄
断化[1]。
程式化的师生互动普遍存在于当前课堂教学中,程式化的师生
互动形式多样,最常见的是教师一呼,学生百应。如教师先说出上
半句,让学生来接下半句;或者教师习惯性地以“对不对?”“好
不好?”“是不是?”等方式发问,学生无需任何思考,甚至可以
不去理会教师究竟问的什么问题,就可以机械地用“对”“好”“是”
等来对付。
主客化的师生互动中,教师总处于一种优势地位,总认为比学
生优越,所以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会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
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教师永远是互动的发起者,学生是执行者。
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实行管制,其整个互动过程包含着强烈的不
平等性。
垄断化的师生互动是指课堂教学中仅被少数人所独享的师生互
动。我们知道,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储备、个性特征、心理素质、
家庭状况等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课
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产生了垄断性。师生互动的垄断性主要体现在
互动的机会上。
程式化、主客化与垄断化的师生互动从表面上看一般进行的都
比较顺利,但由于教师设疑质量低劣,不能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
有效的刺激和冲击,多数问题学生凭借死记硬背的知识即可作答,
所以明显地带有矫揉造作成分。整个互动过程难以满足互动双方的
期望和需求,更不可能实现各自的利益和价值,从而失去了互惠性,
远离了真实。因此,它是一种虚假的异化了的师生互动。
到底什么是师生互动?
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
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
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
表现,有时不一定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
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
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
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3.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是什么?
互动式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点是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体,其应用是否成功,取决于很多方面,如教学要求、教学计
划、教材选用、课时分配(教学进度)、作业布置、考核方式、学生
状况等。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问题
互动的教学模式,二是研讨互动的教学模式[2]。所谓“问题互动”
就是先根据学生背景、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
题情境,提出相关中心问题。然后,通过学生预习、查找相关资料
或者通过实验先行学习,教师只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或讲解学生
凭自身能力很难理解的知识,以逐步解决中心问题。研讨互动式课
堂教学是以研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研讨就是研究和探
讨。研究就是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讨就是探求
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讨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在于突
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思路开放。具体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
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学中的重点
难点内容、疑难问题、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或学科前沿问题为研讨内
容,通过学生查阅资料、独立钻研和认真思考、展开课堂讨论和交
流,使不同的学术观点相互碰撞、切磋、交流和补充,以达到教学
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无论是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还是研讨互动的教学模式,笔者
认为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是教师。以研讨式教学模式为例。教师要
想有效组织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下功
夫:
3.1确定研讨内容,制定实施计划
适合研讨的教学内容首先应符合研讨式课堂教学方式定义的内
涵,其次应是学生感兴趣而且适合学生进行讨论并且宜于发挥。确
定好了研讨内容后,教师还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主要内容应包
括:研讨的专题(内容)、主要参考资料、研讨方式、时间安排、
教学场地和设备等等,其中最关键的是明确通过研讨式课堂教学方
式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3.2讲解示范、检查指导,确保学生准备充分
为了确保研讨式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
适时的讲解示范,如向学生明确要讨论的问题的意义,讨论的目的
和要点,启发学生从多个渠道思考问题,最好结合讨论专题,通过
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研究心得、研究过程和最终观点的形成过程
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教师还
应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如讨论时要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即
言之成理,持之以据,而不能逻辑混乱,胡搅蛮缠。学生在明确研
讨主题后应广泛阅读检索相关文献资料,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
为之提供大量的证据。力争做到,争论时,就事论理,据理力争,
以理服人;反驳时,要有理有节。另外,在学生准备阶段,教师一
定要适时检查指导,而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如可以事先检查学生
的发言提纲或讲稿,对学生一些基本观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引
导讨论。检查指导过程中教师切记不可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强加给
学生,应该允许学生拥有不同的学术观点,甚至是错误的学术观点,
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可以通过课堂研讨,用事实说服持有不同观
点的学生。
3.3组织实施
课堂研讨的方式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但通常根据不同的研
讨内容有两种常用研讨方式,即小组讨论和辩论式讨论两种。小组
讨论方式通常适用于选课人数较多的课程,比如政治、军事、人文
及其它公共类课目。辩论式讨论通常适用于选课人数较小的课程,
比如各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事实上在研讨过程中,讨论方式并
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情况下可能相互转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适时做出调整。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持不同学术观点的学生
和教师都要充分尊重对手,耐心倾听。特别是教师一定要对每位发
言者都热情倾听,适当鼓励和点评,对不同观点,甚至错误的观点
尤其需要采取谦听的态度,不可表达出自己的偏爱,或急于给出结
论。另外,小组讨论方式因为人多,学生热情高,参与性强,课堂
氛围好,但也往往容易造成混乱,教师应及时、适时维持课堂秩序,
确保持有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顺利开展下去。
3.4总结讲评
研讨式课堂教学完毕后,教师一定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讲评,
特别是对所研讨的专题进行高水平的学术总结,亮出自己的学术观
点和立场,对研讨过程中出现的其它观点给予耐心细致的讲解,力
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另外,对研讨过程中表现出的好人好事也要
进行讲评,出现的问题也要毫不客气地指出。但凡事都要注意方式
方法,开展研讨式课堂教学也不会立竿见影,而需要一个过程,教
师要有耐心与恒心,更要教育学生不能急于求成。随着教学的进展,
研讨形式必然会由死板走向自由,学生的参与性会由被动变成主
动,由消极变成积极,坚持下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就会发
生深刻变革,会在更高层次上如思维上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置身
于研讨式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养成善于发
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4.结语
教学的成效不是以教师传授了什么,而是以学生学会了什么、
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
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
否在进行积极思维。那么,学生是否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的标志是什
么呢?一是看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否全神贯注。二是看学生的情
绪,学生是否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勇于争论、敢于表态。三是看
学生的意志,学生碰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时是否继续认真地思考,另
辟蹊径,尽力去做,尽管有时会犯错误,也说明学生已处于较为旺
盛的思维状态了[3]。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是融知识传输、操作训练和组织管理于一
体的,它的有效运行不仅表现为教师善于施教、精于指导和适当监
控,同时亦表现为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创新和勇于自律。如果我院
研究生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够再现这样的表征的话,那么可以大胆地
说,它定是一项成功的教育活动,必将对我院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
高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维新.谈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2, (增刊):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