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到小的方向选择年数的3~4倍的个数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
②某个暴雨强度的频率越小时,该暴雨强度的值就越大。
7、暴雨强度的重现期:
是指在多次的观测中,等于或大于某值的暴雨强度重复出现的平均时 间间隔P。单位用年(a)表示。 重现期与频率互为倒数,即 P=1/Pn ①某一暴雨强度的重现期等于P,是指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序列中, 大于等于该暴雨强度的暴雨平均出现的可能性是1/ P。 ②重现期越大,降雨强度越大。 在排水管网的设计中,如果使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则计算的设 计排水量就越大,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规模相应增大,排水通畅,但 排水系统的建设投资就比较高;反之,则投资较小,但安全性差。 确定设计重现期的因素有: 排水区域的重要性、功能、淹没后果严重性、地形特点和汇水面积 的大小等。
i与q两种表示方法的换算关系如下: q=167i
1mm/min=10-3(m3 /m2)/min= 10-3(103L /m2)/min =1(L/ m2)/min=1(L/min)/m2=10000(L/min)/hm2=10000/60 (L/s.hm2) =167 (L/s.hm2)
暴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的关系
均径流系数可按以下公式来求:
Ψav=∑Fi · Ψi / F
在工程设计中,经常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近似代替平均径流系数 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区域情况 城市市区 城市郊区 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值 0.5~0.8 0.4~0.6
国内各地区采用的综合径流系数见教材74页的表3-5
二、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 极限强度理论包括两部分内容:
•
•
1、当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时,全 面积产生汇流,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最大。
2、当降雨历时等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达 集流点的集流时间时,雨水管道需排除的雨水量最大。
Q qF
在使用该式时,随着计算管段位置的不同,管渠的Ψ值不同;汇水
面积不同;从汇水面积最远端到计算断面处的集流时间τ0是不同的, 从而,相应于τ0时的暴雨强度也是不同的。
2、 降雨历时: 是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指一场雨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 指其中个别的连续时段。用t表示,单位为min或h 3、暴雨强度: 决定雨水设计流量的主要因素
是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的平均降 雨深度,用i(mm/min)表示源自文库;i=H/t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L/s.公顷) 表示
0.32
19:04
21:04
4、降雨面积: 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 5、汇水面积: 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单位 常用hm2或km2。
区域 3 区域 1 F1 区域 2 F3 F2
任意场暴雨在降雨面积上各点的暴雨强度是不相等的,但是雨 水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因此可假设降雨在整个小汇水面积内的分 布是均匀的。这样,雨量计所测得的点雨量资料可以代表整个小汇 水面积的面雨量资料。
四、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计算举例
图中:A、B、C为3块互相毗邻的区域,设面积FA=FB=FC,雨水从各块 面积上的最远点分别流入设计断面1、2、3所需的集水时间均为 τ1( min),并设:
(1)汇水面积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均匀的增加;
(2)降雨历时t等于或大于汇水面积最远点的雨水流达设计断面的集水 时间τ; (3)径流系数Ψ为确定值,为讨论方便,假定其值等于1。 求:图中各管段的设计流量
F D B A
当全流域参与径流时, A点产生的最大流量来自τ0 时段内的降雨量
极限强度理论:
在雨水管道的设计中,采用的降雨历时t=汇水面积
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的集流时间τ0,此时暴雨强度、
汇水面积都是相应的极限值,根据公式确定的流量应 是最大值。这便是雨水管道设计的极限强度理论。
• 极限强度理论承认:
6、暴雨强度的频率:
是指在多次的观测中,等于或大于某值的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 m与观测资料总项数n之比的百分数。即:Pn=m / n ×100% 式中: Pn=某值暴雨强度出现的频率 m:将所有数据从大到小排序之后,某值暴雨强度所对应的序号 n :降雨量统计数据的总个数 n=N, Pn=m/n×100%=m/N×100 %为年频率; n=NM, Pn=m/n×100% =m/NM×100% 为次数频率。 因此,水文计算常采用的公式为: Pn=m /(n+1) ×100%
绘制管渠平面图及剖面图
§3-1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
一、雨量分析的要素
1、降雨量: 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又称在一 定时间内的降雨深度。
用H(mm)表示,也可用单位面积的降雨体积(L/ha)表示。
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以下几种: 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mm/a) 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mm/月) 年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最大一日的 降雨量(mm/d)
167A1 (1 c lg P) (t b) n
三、流域上的汇流过程
b
从流域上最远一点的雨水
流至出口断面的时间称为流域 的集流时间或集水时间τ0 当流域最边缘线上的雨水达到 集流点A时,在A点汇集的流量其 汇水面积扩大到整个流域,即全部 流域面积参与径流,此时在A点产 生最大流量。
τ0 t3 t2 t1 C E G c
4、计算设计流量和进行水力计算;
5、确定每一个设计管段的断面尺寸、坡度、管底标高及埋深; 6、绘制管渠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雨水管渠系统的特点: 流量变化大、满流 雨水管渠系统组成: 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 资料收集,确定暴雨强度公式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步骤: 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道定线 水力计算
Q qF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 F——汇水面积,公顷; q——设计暴雨强度,L/s.公顷。
径流系数Ψ的确定:按照地面材料性质确定径流系数的经验数值。 汇水面积F: 与降雨历时t有关。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参与径流的面积在 增加,当全部流域参与径流时,进入雨水管渠中的流量就最大。 暴雨强度 与降雨历时t有关。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暴雨强度降低。 关键在于采用降雨强度和汇水面积都是尽量大的降雨 q: q
所选时段
起 19:07 19:04 19:04 19:04 19:04 止 19:12 19:14 19:19 19:24 19:34
5 10 15 20 30
45
60 90
24.8
29.5 34.8
0.55
0.49 0.39
19:04
19:04 19:04
19:49
20:04 20:34
120
37.9
径流量 1 降雨量
降雨量 < 地面渗水量,雨水被地面吸收 降雨量 > 地面渗水量,余水(两者之差)在地面 开始积水,产生地面径流
3、径流系数Ψ的确定
地面径流系数的值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汇水面积上的地面材料性质、地形地貌、植被分 布、降雨历时、暴雨强度以及暴雨雨型有关。 目前,在雨水管渠的设计中,通常按照地面材料 性质确定径流系数的经验数值。
• • • 暴雨强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减小的规律性; 汇水面积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增长的规律性; 汇水面积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增长的速度比暴雨 强度随降雨历 时的延长而减小的速度更快。
t﹤ τ0时,只有一部分面积参与径流。与t=τ0时 相比较,此时暴雨强度大于t=τ0时的暴雨强度,但汇 水面积小。根据公式计算得来的雨水径流量小于t=τ0 时的径流量。 t﹥ τ0时,全部流域面积参与径流。与t=τ0时相 比较,此时汇水面积没有增加,而暴雨强度小于t=τ0 时的暴雨强度。根据公式计算得来的雨水径流量小 于t=τ0时的径流量。
6、暴雨强度的频率:
Pn=m /(n+1) ×100%
①n 越大,参与统计的数据越多,根据上面公式计算来的经验频率就 越能反映其真实的发生概率。
故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在编制暴雨强度公式时,必
须具有10年以上的自计雨量记录,且每年选择6~8场最大暴雨记录,计 算各历时的暴雨强度值。
将各历时的暴雨强度按照大小排列成数列,然后不论年次,按照由
累 积 降 雨 量
60 20 10
1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t (h)
最大平均暴雨强度(教材P 65的表3-1)
降雨历时t (min)
降雨量H (mm)
6 10.2 12.3 15.5 20.2
暴雨强度I (mm/min)
1.2 1.02 0.82 0.78 0.67
我国排水设计规范中有关径流系数取值的规定见 下表:
不同地面的径流系数Ψ值
地面种类 径流系数Ψ
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大块石铺砌路面和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 级配碎石路面 干砌砖石和碎石路面
0.9
0.6 0.45 0.40
非铺砌土地面
公园或绿地
0.30
0.15
如果汇水面积由不同的地面组合而成,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
§3-2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 一、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
• 1、 产流过程: 参见图示。
地面渗水量 1 时间 余水量 余水率 时间 入渗率
降雨强度q大,地面径流量也大 降雨强度q=入渗率,余水率=0, 由于地面积水, 仍有地面径流。
一、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
2、径流系数: 地面径流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Ψ, 其值小于1。
及时排除,会造成危害。
雨水系统: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 任务:及时地汇集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1、确定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2、划分排水流域,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确定可能设置的调节池、泵站的 位置; 3、根据当地气象与地理条件,过程要求等确定设计参数;
习题
• 某雨水干管如图所示布置,各街区面积均为2.5ha,
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我国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 的形式为:
167A1 (1 c lg P) q (t b) n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L/s.公顷; P——设计重现期,年; t——降雨历时,min; A1,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确定。 教材附录3-2收录了我国若干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或参见《给水排 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可供计算雨水管渠设计流量时采用。 目前,我国尚有一些城镇无暴雨强度公式,当这些城镇需要设计雨水 管渠时,可选用附近地区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一般情况下,低洼地段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大于高地;干管采用的大于 支管;工业区采用的大于居住区;市区采用的大于郊区。
重现期的最小值不宜低于0.33年,一般选用0.5~3年。重要的干道、 区域,一般选用2~5年。
二、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是反映暴雨强度q(i)、降雨历时t、重现期P三者 之间的关系,是设计雨水管渠的依据。
解:(1)管段1~2的雨水设计流量 Q1~2= Ψ1· q1 · FA=q1· FA 167A1 (1 c lg P) 其中,q1为降雨历时t= τ1时对应的暴雨强度。 q (t b) n
(2)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 Q2~3= Ψ2· q2 · (FA+FB)= q2· (FA+FB) 其中,q2为降雨历时t= τ1+t1~2时对应的暴雨强度。 (3)管段3~4的雨水设计流量 Q3~4= Ψ3· q3 · (FA+FB+FC)= q3· (FA+FB+FC) 其中,q3为降雨历时t= τ1+t1~2+t2~3时对应的暴雨强度。
上课了啦!
上课了啦!
上课了啦!
第三章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中国地域辽阔,降雨量、空分布不均。东南沿海 年平均降雨1600mm,西北内陆200mm以上。据推算, 长江以南全年降雨量在同一面积上和全年的生化污水 总量相近,而沿地面流入雨水管渠的雨水径流量仅约 为降雨量的一半。降雨多集中在夏季,时间短,若不
自动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和降雨时间之 间的对应关系。 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以累积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 雨量累计曲线。 ①在城市暴雨的推球过程中,经常采用的降雨历时为:
5min 、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 90min、120min,特大城市可以用到180min
②某个暴雨强度的频率越小时,该暴雨强度的值就越大。
7、暴雨强度的重现期:
是指在多次的观测中,等于或大于某值的暴雨强度重复出现的平均时 间间隔P。单位用年(a)表示。 重现期与频率互为倒数,即 P=1/Pn ①某一暴雨强度的重现期等于P,是指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序列中, 大于等于该暴雨强度的暴雨平均出现的可能性是1/ P。 ②重现期越大,降雨强度越大。 在排水管网的设计中,如果使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则计算的设 计排水量就越大,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规模相应增大,排水通畅,但 排水系统的建设投资就比较高;反之,则投资较小,但安全性差。 确定设计重现期的因素有: 排水区域的重要性、功能、淹没后果严重性、地形特点和汇水面积 的大小等。
i与q两种表示方法的换算关系如下: q=167i
1mm/min=10-3(m3 /m2)/min= 10-3(103L /m2)/min =1(L/ m2)/min=1(L/min)/m2=10000(L/min)/hm2=10000/60 (L/s.hm2) =167 (L/s.hm2)
暴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的关系
均径流系数可按以下公式来求:
Ψav=∑Fi · Ψi / F
在工程设计中,经常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近似代替平均径流系数 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区域情况 城市市区 城市郊区 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值 0.5~0.8 0.4~0.6
国内各地区采用的综合径流系数见教材74页的表3-5
二、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 极限强度理论包括两部分内容:
•
•
1、当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时,全 面积产生汇流,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最大。
2、当降雨历时等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达 集流点的集流时间时,雨水管道需排除的雨水量最大。
Q qF
在使用该式时,随着计算管段位置的不同,管渠的Ψ值不同;汇水
面积不同;从汇水面积最远端到计算断面处的集流时间τ0是不同的, 从而,相应于τ0时的暴雨强度也是不同的。
2、 降雨历时: 是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指一场雨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 指其中个别的连续时段。用t表示,单位为min或h 3、暴雨强度: 决定雨水设计流量的主要因素
是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的平均降 雨深度,用i(mm/min)表示源自文库;i=H/t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L/s.公顷) 表示
0.32
19:04
21:04
4、降雨面积: 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 5、汇水面积: 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单位 常用hm2或km2。
区域 3 区域 1 F1 区域 2 F3 F2
任意场暴雨在降雨面积上各点的暴雨强度是不相等的,但是雨 水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因此可假设降雨在整个小汇水面积内的分 布是均匀的。这样,雨量计所测得的点雨量资料可以代表整个小汇 水面积的面雨量资料。
四、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计算举例
图中:A、B、C为3块互相毗邻的区域,设面积FA=FB=FC,雨水从各块 面积上的最远点分别流入设计断面1、2、3所需的集水时间均为 τ1( min),并设:
(1)汇水面积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均匀的增加;
(2)降雨历时t等于或大于汇水面积最远点的雨水流达设计断面的集水 时间τ; (3)径流系数Ψ为确定值,为讨论方便,假定其值等于1。 求:图中各管段的设计流量
F D B A
当全流域参与径流时, A点产生的最大流量来自τ0 时段内的降雨量
极限强度理论:
在雨水管道的设计中,采用的降雨历时t=汇水面积
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的集流时间τ0,此时暴雨强度、
汇水面积都是相应的极限值,根据公式确定的流量应 是最大值。这便是雨水管道设计的极限强度理论。
• 极限强度理论承认:
6、暴雨强度的频率:
是指在多次的观测中,等于或大于某值的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 m与观测资料总项数n之比的百分数。即:Pn=m / n ×100% 式中: Pn=某值暴雨强度出现的频率 m:将所有数据从大到小排序之后,某值暴雨强度所对应的序号 n :降雨量统计数据的总个数 n=N, Pn=m/n×100%=m/N×100 %为年频率; n=NM, Pn=m/n×100% =m/NM×100% 为次数频率。 因此,水文计算常采用的公式为: Pn=m /(n+1) ×100%
绘制管渠平面图及剖面图
§3-1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
一、雨量分析的要素
1、降雨量: 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又称在一 定时间内的降雨深度。
用H(mm)表示,也可用单位面积的降雨体积(L/ha)表示。
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以下几种: 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mm/a) 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mm/月) 年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最大一日的 降雨量(mm/d)
167A1 (1 c lg P) (t b) n
三、流域上的汇流过程
b
从流域上最远一点的雨水
流至出口断面的时间称为流域 的集流时间或集水时间τ0 当流域最边缘线上的雨水达到 集流点A时,在A点汇集的流量其 汇水面积扩大到整个流域,即全部 流域面积参与径流,此时在A点产 生最大流量。
τ0 t3 t2 t1 C E G c
4、计算设计流量和进行水力计算;
5、确定每一个设计管段的断面尺寸、坡度、管底标高及埋深; 6、绘制管渠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雨水管渠系统的特点: 流量变化大、满流 雨水管渠系统组成: 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 资料收集,确定暴雨强度公式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步骤: 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道定线 水力计算
Q qF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 F——汇水面积,公顷; q——设计暴雨强度,L/s.公顷。
径流系数Ψ的确定:按照地面材料性质确定径流系数的经验数值。 汇水面积F: 与降雨历时t有关。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参与径流的面积在 增加,当全部流域参与径流时,进入雨水管渠中的流量就最大。 暴雨强度 与降雨历时t有关。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暴雨强度降低。 关键在于采用降雨强度和汇水面积都是尽量大的降雨 q: q
所选时段
起 19:07 19:04 19:04 19:04 19:04 止 19:12 19:14 19:19 19:24 19:34
5 10 15 20 30
45
60 90
24.8
29.5 34.8
0.55
0.49 0.39
19:04
19:04 19:04
19:49
20:04 20:34
120
37.9
径流量 1 降雨量
降雨量 < 地面渗水量,雨水被地面吸收 降雨量 > 地面渗水量,余水(两者之差)在地面 开始积水,产生地面径流
3、径流系数Ψ的确定
地面径流系数的值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汇水面积上的地面材料性质、地形地貌、植被分 布、降雨历时、暴雨强度以及暴雨雨型有关。 目前,在雨水管渠的设计中,通常按照地面材料 性质确定径流系数的经验数值。
• • • 暴雨强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减小的规律性; 汇水面积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增长的规律性; 汇水面积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增长的速度比暴雨 强度随降雨历 时的延长而减小的速度更快。
t﹤ τ0时,只有一部分面积参与径流。与t=τ0时 相比较,此时暴雨强度大于t=τ0时的暴雨强度,但汇 水面积小。根据公式计算得来的雨水径流量小于t=τ0 时的径流量。 t﹥ τ0时,全部流域面积参与径流。与t=τ0时相 比较,此时汇水面积没有增加,而暴雨强度小于t=τ0 时的暴雨强度。根据公式计算得来的雨水径流量小 于t=τ0时的径流量。
6、暴雨强度的频率:
Pn=m /(n+1) ×100%
①n 越大,参与统计的数据越多,根据上面公式计算来的经验频率就 越能反映其真实的发生概率。
故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在编制暴雨强度公式时,必
须具有10年以上的自计雨量记录,且每年选择6~8场最大暴雨记录,计 算各历时的暴雨强度值。
将各历时的暴雨强度按照大小排列成数列,然后不论年次,按照由
累 积 降 雨 量
60 20 10
1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t (h)
最大平均暴雨强度(教材P 65的表3-1)
降雨历时t (min)
降雨量H (mm)
6 10.2 12.3 15.5 20.2
暴雨强度I (mm/min)
1.2 1.02 0.82 0.78 0.67
我国排水设计规范中有关径流系数取值的规定见 下表:
不同地面的径流系数Ψ值
地面种类 径流系数Ψ
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大块石铺砌路面和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 级配碎石路面 干砌砖石和碎石路面
0.9
0.6 0.45 0.40
非铺砌土地面
公园或绿地
0.30
0.15
如果汇水面积由不同的地面组合而成,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
§3-2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 一、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
• 1、 产流过程: 参见图示。
地面渗水量 1 时间 余水量 余水率 时间 入渗率
降雨强度q大,地面径流量也大 降雨强度q=入渗率,余水率=0, 由于地面积水, 仍有地面径流。
一、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
2、径流系数: 地面径流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Ψ, 其值小于1。
及时排除,会造成危害。
雨水系统: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 任务:及时地汇集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1、确定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2、划分排水流域,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确定可能设置的调节池、泵站的 位置; 3、根据当地气象与地理条件,过程要求等确定设计参数;
习题
• 某雨水干管如图所示布置,各街区面积均为2.5ha,
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我国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 的形式为:
167A1 (1 c lg P) q (t b) n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L/s.公顷; P——设计重现期,年; t——降雨历时,min; A1,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确定。 教材附录3-2收录了我国若干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或参见《给水排 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可供计算雨水管渠设计流量时采用。 目前,我国尚有一些城镇无暴雨强度公式,当这些城镇需要设计雨水 管渠时,可选用附近地区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一般情况下,低洼地段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大于高地;干管采用的大于 支管;工业区采用的大于居住区;市区采用的大于郊区。
重现期的最小值不宜低于0.33年,一般选用0.5~3年。重要的干道、 区域,一般选用2~5年。
二、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是反映暴雨强度q(i)、降雨历时t、重现期P三者 之间的关系,是设计雨水管渠的依据。
解:(1)管段1~2的雨水设计流量 Q1~2= Ψ1· q1 · FA=q1· FA 167A1 (1 c lg P) 其中,q1为降雨历时t= τ1时对应的暴雨强度。 q (t b) n
(2)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 Q2~3= Ψ2· q2 · (FA+FB)= q2· (FA+FB) 其中,q2为降雨历时t= τ1+t1~2时对应的暴雨强度。 (3)管段3~4的雨水设计流量 Q3~4= Ψ3· q3 · (FA+FB+FC)= q3· (FA+FB+FC) 其中,q3为降雨历时t= τ1+t1~2+t2~3时对应的暴雨强度。
上课了啦!
上课了啦!
上课了啦!
第三章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中国地域辽阔,降雨量、空分布不均。东南沿海 年平均降雨1600mm,西北内陆200mm以上。据推算, 长江以南全年降雨量在同一面积上和全年的生化污水 总量相近,而沿地面流入雨水管渠的雨水径流量仅约 为降雨量的一半。降雨多集中在夏季,时间短,若不
自动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和降雨时间之 间的对应关系。 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以累积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 雨量累计曲线。 ①在城市暴雨的推球过程中,经常采用的降雨历时为:
5min 、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 90min、120min,特大城市可以用到18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