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探微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探微

陈千里

(白沙中学,广东汕尾 516622)

(本文为笔者大学学段论文,原已发表在笔者新浪博客“淮水轩人”上,今年又稍加修改刊

于2013年第4期《新高考》上。)

内容概要:意象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合目的的组合而构成的。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于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梧桐”这一传统意象频繁地出现在古典诗词中,在历代文人反复写入和复写的过程中,逐渐具有了象征高洁、希望、爱情、凄苦、悲伤等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本文拟从这些方面对“梧桐”这一传统意象进行初步阐释。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梧桐

意象是古典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意象又是其艺术灵魂。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像,或者是借助于客观物像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①简单地说,意象就是主观情志与客观物像相互交融的艺术形态。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它有自己的自然属性,但当它进入诗人的创作视野,诗人将它写入古典诗词中并融入其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时,梧桐就由自然属性转变成社会属性,成为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意象。因此,在历代文人反复写入和复写创新的过程中,“梧桐”这一意象就具备了象征高洁、希望、爱情、凄凉、悲伤等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

一、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象征人品性的高洁

古典诗歌中常用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物象来象征人的品性之高洁,梧桐就是其中的物象之一。“良禽择木而栖”,梧桐可以招致祥鸟凤凰,是高洁的象征。我国古代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说法,昔郑玄云“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又如北宋陈翥在《桐谱·斜源第一》中云:“夫凤凰,仁瑞之禽也,不止强恶之木。梧桐柔弱之木也,皮理细腻而脆,枝杆扶疏而软,故凤凰非梧桐而不栖。”②“良禽择木而栖”之说,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萋萋,雍雍喈喈。”后人则据此来称赞人的品性之高洁。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就将这一传说化入诗中,以梧桐修竹喻人,称赞有唐一代贤相张悦。又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梧桐不仅可以同凤凰或修竹构成复合意象来象征人的品性之高洁,而且还可以单独运用来象征人的品性之高洁。王昌龄《段宥厅孤桐》:“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虚心谁能

见,直影非无端。”诗中的孤桐槁叶尽落、扶枝枯残,但其耿直高洁的本性却倍加突现。王安石《孤桐》:“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坚,阳骄叶更阴。”诗人以孤桐自况,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③的凌云之志和谦虚谨慎的为人之道。

二、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寄寓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

梧桐作为常见的观赏树,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嘉木”的代表、美好事物的象征。不仅因其皮青如翠、树干高耸、枝繁叶茂、叶缺如花,妍雅华净,更是因其能够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丰富的想象。

“自古以来,凤凰就是百鸟之王,是真、善、美的化身,梧桐作为它的唯一栖身之地,(更平添了凤凰几分“捡尽寒枝不肯栖”④的高洁本性)可以说是一种祥瑞之树了,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好运。⑤乡间人们大量种植梧桐,或点缀于庭前院后(井边),或栽种于道路两旁以期好运常在。李白有诗句“宁知凤凰意,寄托梧桐前”便是证明。又如曾几七律诗《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同样也借“梧桐”表达欣喜美好的生活愿景: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虚实结合,出句想象“秋苗以苏”之后勃勃生机的图景,对句由想象回到现实,直抒“听雨”之喜,表达了诗人因雨而喜,期盼农人能够有一个丰收年的美好生活愿景。

三、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比喻爱情

爱情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常写常新的主题,他们常常借助于不同的意象来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爱情体验。意象是作者主观感觉和情意的物化,常见的爱情意象主要有鸳鸯、鹧鸪、画眉、燕子、凤凰、红豆、比翼鸟、连理枝和梧桐等。当这些客观物像进入到诗人的脑海中,在灵感的作用下逐渐由模糊趋向于明晰并由诗人将其主观情感融入其中变成意象。在这一过程中,单纯的物象就变成了既融入了诗人创作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意趣,同时又能使读者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生发相应的联想,近而体悟诗人的创作意图,产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或审美教育。正如如上所列举的意象,花木禽鸟常被用来象征爱情。青干绿叶、枝干扶疏的梧桐则是伉俪好合的象征。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同生同老,同生同死。⑥因此,我国民间便有了以梧桐来暗示男女之间海枯石烂的忠贞爱情。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便化用了这一象征意蕴。“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在这神话般的凄美叙述中,以梧桐松柏的枝繁叶茂相互交通来象征男女主人公缠绵、纠结至死不渝的爱情,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

四、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半飞——象征丧偶

因梧桐落叶早,民间便有了“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说法。古人深受“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的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由物及人,见梧叶飘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生命的终结。这样一来,在古典诗词中我们会常常发现以梧桐(或死或叶落)来象征爱情的零落,伴侣的“逐水东流”这一文化内蕴也就不足为怪了。这种以梧桐象征丧偶的说法,最早可以流溯到枚乘的《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输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后来文人便把这一象征意蕴继承开来,出现了许多名诗佳词。贺铸在为其爱妻而作的悼亡词《鹧鸪天·重过闾门万事非》中写到:“重国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半飞。”虽是对“其根半死半生”和“琴哀半死桐⑦”之薏的化用,但丧偶之痛何似霜后梧叶憔悴损!相似的还有李清照的《忆秦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有害寂寞。”

五、人生愁恨何能免——象征凄凉悲伤的离愁之苦

世界就是这样:有万家灯火的美满团圆,亦有凄清惨淡的离愁别绪。古人常借助于不同的意象来含蓄地传达无限离愁的落寞。这离愁既有离人之愁,也有离乡之愁和离国之愁。“梧桐”这一具体物象常常成为离人传达离愁别绪的载体。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进井,一叶飞银河。”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张先《虞美人》:“亭亭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柳永《戚氏·晚秋天》:“槛拘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朱淑真《菩萨蛮·秋》:“秋声起梧叶落,蛩吟唧唧添萧索。”这些词句都是通过“梧桐”这一传统意象来传达悲苦凄恻的离愁别绪的。

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离人之愁

古代帝王为了满足个人的享乐,牺牲了无数青春少女的幸福生活,留给她们的惟有幽怨和寂寞。王昌龄《长信宫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这首闺怨诗写的是被帝王遗忘的少女,在桐叶飘落、寒霜侵帘的深宫里形影单只,卧听宫漏的寂寞情景。诗歌的以金井梧桐起句,渲染了一个萧萧瑟瑟、寒夜漫长的氛围。少女的那种无边似海的离人之愁也就含蓄地流露出来了。入仕为政是古代文人士子的最高人生理想之一。为此,他们不得不被迫与所爱之人各居一方,这样也就难免产生许多闺怨之愁。如李玉《贺新郎·篆缕销金鼎》:“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黄昏不期而至,梧桐收影,将近更阑,闺人自叹孤影,谁与我一起对镜“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