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断块一侵蚀潜山 由构造断裂作用和风化剥蚀两种作用形成的潜山构造。在潜山形
成的初期,由于风化剥蚀作用,在古侵蚀面上,形成了具有一定幅 度的基岩凸起.但其幅度不是很大。其幅度的后期增长主要由断层 活动引起,随着断层一侧的不断抬升,幅度不断增大。当抬升速度 小于盆地的整体沉降速度时,新地层从山谷到山顶超覆于基岩凸起 之上,最后全部覆盖于基岩地层之上,形成潜山。
这类潜山具有下面三个特点:一是潜山的幅度大小取决于 边界断层抬升速度,断层抬升速度越大,潜山的幅度越大;二 是潜山具有生长性质,古潜山形成后,由于边界断层活动,潜 山还可以继续生长;三是风化 剥蚀期很长,特别是靠近边界 大断层的潜山顶部。在低部位已接受沉积时,高部位仍遭 受 风化剥蚀,形成较发育的风化壳储层。风化剥蚀面上相同时代 的新地层厚度大小不 一,反映风化剥蚀后,残山的存在。
2.褶皱一侵蚀潜山 这类潜山是褶皱作用和风化剥蚀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岩在
新地层未覆盖前已发生褶皱并遭受剥蚀,顶部因剥蚀而使轴部保 存不全,残留地层较老,翼部剥蚀较少,地层较新。但总剥蚀程 度较低,构造高部位仍为地形上的高部位。新地层超覆于基岩地 层之上,从褶皱翼部到轴部地层逐渐变新。潜山一般呈宽缓的背 斜形态,规模较大,有时后期构造运动具有继承性特点,加大了 褶皱的幅度,使潜山具有明显的褶皱一侵蚀潜山的特征。如渤海 湾冀中坳陷中部的高阳潜山带,其东西两翼因大断裂在早第三纪 活动的结果,使翼部持续下沉,中间部分相对上升褶皱成为潜山。
在油田上现在所指的古潜山不仅指古地貌潜山,而且还包括 古剥蚀面被构造运动改造而形成长期生长的古潜山。如基岩 早期经过风化剥蚀后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凸起并在其上沉积了 盖层之后,由于褶皱或断块运动而使基岩发生局部隆起,局 部隆起上覆的地层不一定具有地层超覆尖灭和变薄现象。潜 山披覆构造已不是古地理地貌的概念,而是构造术语。古潜 山的同义词很多,如堵丘、埋丘、埋藏高地、侵蚀成丘等等。
第一节 潜山披覆构造的概念及分类 一、基本概念 所谓潜山披覆构造是指由具有相当起伏的古剥蚀面及其
上覆的新地层所组成的构造。关于“潜山披覆构造”,这一 名词目前尚未统一,很多人习惯用“古潜山”一词,二者含 意是一样的。潜山(Buried hill)的早期含义是指一些古老 的基岩地貌山,由于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而沉降,被新沉积 的地层所覆盖而形成的潜伏山。
1.侵蚀潜山 侵蚀潜山是地质外营力差异侵蚀作用的结果,风化剥蚀作用对
不同岩类、不同结构构造和不同裂缝发育程度的古老基岩,产生不 同的风化剥蚀速度,使基岩地表形成凹凸不平、高低起伏的残山, 尔后又被新地层覆盖,形成侵蚀潜山。这类潜山一般依附于大型潜 山(隆起、凸起)之上,成群成带分布,其外形大多数是浑圆的丘陵, 故多称为残山,其幅度与面积都比较小。渤海湾盆地中大多数凸起 上发育的这类潜山,其幅度在50~100 m,加拿大威利斯顿盆地中 密西西北系侵蚀面上的潜山幅度仅为24—36 m。这说明侵蚀潜山是 在没有后期构造活动的情况下,接近夷平阶段被覆盖而保留。
一)根据形成时代分类 潜山披覆构造形成时代分类主要取决于古潜山上部披盖构
造的地层年代,不取决于古潜山核部岩层、岩体的地质时代。 1.古生代潜山披覆构造 指古老的基岩隆起被埋藏在古生代地层下的潜山构造,即
上覆披盖构造由古生界地层组成,也称为古生代潜山。这类潜 山披覆构造较少见,在美国堪萨斯州布鲁麦等地区有此类型。
2.中生代潜山披覆构造 指中生代之前的岩层、岩体组成的古隆起被披盖在中生代 地层之下的潜山披覆构造,也称中生代潜山。如新疆克拉玛依 附近的车排子油藏即属此类。 3.新生代潜山披覆构造 指基岩古地貌山被新生代地层所披盖而形成的潜山披覆构 造。在新生代潜山披覆构造中,披覆层主要以古近系和新近系 为常见,也称为古近系潜山、新近系潜山。我国华北地区发现 了大量的第三系潜山。其中,以古近系潜山较重要,对油气聚 集最为有利。
第四章 潜山披覆构造
潜山披覆构造的形成多与沉积同步且多与 差异压实作用有关。在我国各含油气盆地中,潜 山披覆构造的分布十分广泛,尤其是东部地区。 近20年来,仅在渤海湾盆地中已发现的潜山披覆 构造就达200多个,组成90多个古潜山构造带。 随着油气勘探的发展,潜山披覆构造油气藏已成 为我国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不同时代、不同 岩性和不同形态的各式各样的潜山披覆构造已成 为石油构造地质学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潜山披覆构造是内、外动力地质营力综合作用的产物。它由 古剥蚀面以下的基岩突起和剥蚀面以上新地层的披盖构造有机 地组合而成。这上、下两部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它们都可 能形成各自的圈闭。上部的披盖构造虽然是由于古潜山的作用 产生的,但圈闭类型与下部的潜山构造不同,主要是背斜型或 断块型圈闭,有肘在两个翼部也可以存在岩性圈闭。
潜山上部新地层的披盖构造,通常为顶薄的穹窿构造, 而且为局部隆起,无相应的向斜,通常深部构造幅度大, 构造显著,浅部构造幅度小,构造平缓,其两翼有原始倾 斜或地层超覆尖灭。
二、潜山披覆构造的类型及特征 潜山披覆构造的分类目前尚未完全统一,有的强调断
块的活动方式,有的强调基岩潜山的形态与所属的关系, 有的则强调基岩的岩性特征。但都是以基岩块体的特征为 主要依据的,上部的披盖构造一般不作为分类的标准,只 作为划分时代类型的标准。
(二)根据潜山核部的成因和构造特征分类 潜山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地质作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内营力和外营力的地质作用都能造 山,其中褶皱作用、断裂作用、河流下切、淋滤溶蚀作 用都是常见的造山因素。因此,潜山的形成往往是多种 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造山的主要因素并考虑 潜山核部的构造形态特征,将潜山披覆构造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
潜山披覆构造定义为盆地在接受沉积之前就已经形成的基岩古 地貌山,或古剥蚀面被改造而成的突起被后期沉积的新地层覆 盖而成的一类构造。它是由不整合面(古剥蚀面)所分割的两大 部分构造组成,即剥蚀面以下是老岩层、岩体组成的(古)潜山 核部和剥蚀面以上是较新地层组成的披盖构造。
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都可以形成潜山核部构造,而且都 可以形成油气藏。在沉积岩中,在由碳酸盐岩、砂岩和火山 碎屑岩组成的核部中均能找到高产的油井,不过,其中最有 利的还是由碳酸盐岩组成的核部构造。许多特大的“古潜山” 油田和日产1000t以上的油井,பைடு நூலகம்往分布在这类岩层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