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学鉴赏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学鉴赏课“三维”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教务处来源:本站原创点击量:2426 更新时间:2007-4-26 20:02:42 热★★★【字体:小大】

【内容提要】

论文简要阐释了“高中文学鉴赏课”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即由课内的“精读鉴赏”、课外的“交流汇报”和持久性的“阅读积累”三部分组成的“三维”教学模式。横跨课内外,连接读和赏,将短期训练延伸为常规持久的训练,并明确了适用范围,证实了实际效应。

【关键词】高中鉴赏模式

一.概念试释

“文学鉴赏”这一概念在此不是“文学”和“鉴赏”两个词单纯意义上的合成,“文学”在这里包括的内容只指古代诗歌、古今散文和小说,不包括古今中外的戏剧;“鉴赏”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鉴赏”也包括了“阅读”和“评价”,为了表述的方便而压合成“文学鉴赏”一词。

二.理论依据

1、国家教育部在《普通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里阐述“教学目的”:高中语文教学,要……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教学内容和要求”关于“阅读”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对“语文”的解释: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来制定语文“教育教学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学鉴赏”既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最直接切入点,也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培养最具吸引力的角度。而《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只有两个层面的目标,其一就是“阅读与鉴赏”,而阅读与鉴赏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

3、中国古代教育的最成功之处,在于语文教学的初始就是将人文性覆盖在工具性之上,使语文教学在生龙活虎、趣味盎然与哲理深思、济世救民的双重目标教育下,不仅培养能够使用语文工具的人更能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和智慧的人。这一点,也正是本模式力图借鉴并实施的目标。

三.模式内涵

高中文学鉴赏课“三维”教学高效模式

精读鉴赏交流汇报阅读积累

本模式由三个部分构成,三部分是有机的整体,相互依存不可以偏废。其中第一部分“精读鉴赏”,是实现语文教育功能的主体,是语文教师通过课内全程控制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战场;第二部分“交流汇报”,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课外自学实现能力延伸的阵地;第三部分“阅读积累”,是通过持久的常规性的课外阅读来实现文学鉴赏由感知到表达的转换,是应对高考的直接手段。

(一)精读鉴赏

【A】所有“精读鉴赏”的课内活动必须体现出以下基本思想:

1、能够体现完整的阅读过程体系

(1)快速自读作品

(2)简单回顾作品内容

(3)提炼作品内容,整理作品思路,掌握作品结构

(4)对作品关键词句进行赏析

(5)把握作品主旨

(6)简析作品表达技巧。

2、能够体现完整的指导方法体系

(1)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2)阅读时间的控制

(3)阅读知识网络的建构

(4)文学鉴赏基本知识建构

(5)鉴赏表达的知识建构

(6)读一篇文章、一类文章、一本书的能力培养体系

(7)纠正不良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

【B】一般文学鉴赏课堂的结构形式

1、课外预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自主建构

2、教学目标建立——适合在单位时间内坚持学习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适合语文教学的内在逻辑和学科特质,一般只应该设置2-3个目标,目标应根据上述两大体系设置。

3、教师检查预习和整体阅读效能——通过小题目、小朗读、小讨论或小思考来检测资助学习的效果,并由此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适度调整。

4、针对性鉴赏能力培训——主要构成部分有:

(1)培养筛选并整合主要信息的能力

(2)培养理解解说关键词语含义的能力

(3)培养理解并解释主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4)培养快速把握文脉、理清结构的能力

(5)培养将自己鉴赏所得表述出来的能力。

5、针对性课后训练——保证只布置一道题目,保证回答在作业本上,保证每次作业全批全改,保证未达标的作业及时重写。

(二)交流汇报

1、每半学期进行一次“文学鉴赏”专题交流活动,以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的形式,展示读书活动成果。

2、每一个月主办一次“语文读本”阅读鉴赏的心得交流活动,突破单篇阅读障碍,向综合性阅读和分类阅读转轨。

(三)阅读积累

1、“一周一诗词”活动:每一周在黑板上正楷抄录一首古典诗词,简单讲析。每个学期大约15首,高中全学段为90—100首,高三大约为40首。高三学生争取在一年之内读完《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精短名篇。

2、“一周一文言”活动:最好是《古文观止》中的选文,高三学生争取在一年之内读完《古文观止》。

3、“一周一散文”活动:选文范围确定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及外国著名作家作品之内,最好是集中阅读《现代(当代)散文鉴赏辞典》,高三学生争取在一年之内阅读不下30篇名篇。四.适应对象

适应普通高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学段的学生课内应用,适合全国十七套高考试卷覆盖的全部应考地区,更适合于我校各层级班级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适合我校高三班级的现代文阅读鉴赏训练。

高中文学鉴赏课“三维”教学模式教案(示例)

一.课题:古代散文的鉴赏表达

二.教学目标:借古代散文训练文章赏析能力

三.教学思路:导练与自练结合,课内导练课外消化

四.教学控制(共3课时)

【选第1课时】

明确教学目标:

1、熟读原文

2、根据要求对原文进行鉴赏

3、按照要求写出鉴赏文章

进行具体操作:

(一)安排学生用两天时间预习课文:《登泰山记》《五人墓碑记》

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1、散文鉴赏的要素和及其各自内涵(主题思想、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结构思路)

2、两篇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作家简介、创作目的)

(二)课前检测自主学习情况:师生交流讨论

1、交流讨论的范围(5分钟内)

1)文章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2)文章在语言上是否有值得学习之处?

3)抒情方式和技巧有何特点?

4)哪些是值得借鉴的东西?

2、交流方式:两种。

学生提问法,教师提问法

3、教师设问:从细处设问,为课内学生笔头答题做铺垫(15分钟内)

1)有关“表现手法”的知识网回顾(为回答第1题做准备)

2)《登泰山记》主要表现手法交流讨论

3)《登泰山记》景物描写的特点有哪些

4)《登泰山记》是如何写日出的呢?

5)《五人墓碑记》最大的表达技巧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三)赏析短文的写作导练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间不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主要是为学生指出一条具体可感的鉴赏写作的道路。

【导练示例】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登泰山记》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提示]必须将“表现手法”的知识网络提供给学生。

【参考答案】文章的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巧妙运用烘托和善用比喻拟人两个方面。

1.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本文描写景物很少直接写出,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办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像,又生动有趣。

2.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各具特点。“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