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音乐史考试复习重点.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音乐史
1.六代乐舞: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代表性的乐舞,包括黄帝时代
《云门大卷》;尧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大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大溲》以及阆初的《大武》,这六部规横宏大的典礼音乐,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歌颂统治者的文德武功。

2.雅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分为大雅与小雅。

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祀、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中。

小雅较接近民歌,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

小雅用丁•诸侯的大射、典礼及七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3.雅乐:是周代宫廷中咅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近似大雅, 所用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中。

4.房中乐:宫廷咅乐的一种,起于周代。

大型房中乐用于殿堂,设乐悬、房中乐、用丁宴亨宾客,亦有用于后宫。

5.四夷之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其“网夷”则指秦、楚、吴、越以及北方地区。

上述地区的民间咅乐被收集在宫廷,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韃氏“掌管。

它用丁•祭祀与宴乐,以炫耀其政教远被。

6.九歌:周代流行于楚国南部的一种巫风性的大型歌舞曲,在祭典之时所使用的歌舞。

诗人屈原整理,写成了全部歌词,全曲由十一首祭祀歌组成,命名为九歌是¥其多的意思。

7.八咅:周代乐器分类,以制作材料为准,分金、石、土、革鞠、竹八类。

谓之“八咅”各类代表乐器:金炎:钟、馎、於、铎等。

石类:磬等。

土类:损,缶等。

革类:鼓、搏拊等。

丝类:琴、瑟、筝、筑等。

木类:柷、敌等。

匏类:竽、笙等。

竹类:籥、策、篪、笛、管等。

8.曾侯乙编钟为战㈤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

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昔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咅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咅齐备。

它髙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咅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9.三分损益法: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其按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的相生。

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作为宫咅,然后就宫咅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即得低四度的徴咅。

10.倆家的音乐思想:崇尚音乐,主张礼乐,孔子曾经就“余咅绕梁,三月不知肉味”。

儒家音乐一般庄严古朴,是由其仁礼岽古思想决定的。

(1)关于咅乐的本源,提出“物动心感”说。

(2)关丁•咅乐与政治的关系强调音乐与政治、社会关系紧密。

(3)关于咅乐的社会功能,主
张使用音乐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礼治、伦理、教育等相配合,以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

(4)关于对音乐的美感认识,强调音乐给人们愉悦感受是人。

11.墨家的咅乐思想:在咅乐上主张“非乐”,音乐不但不能治理天下,可使统治者丧失江山,认为咅乐会加重人民的摘苫
和灾难,浪费人力和物力,可能使国家瀕
临衰亡。

12道家的咅乐思想:反对咅乐,《老子》:
“五咅令人耳聋”,反对亨乐。

但是,道
教曲0比较恬淡,隐逸,幽静,空灵,这
是由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思想决定
的。

13.汉代乐府: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咅乐
的一个官署,始丁秦代,汉承秦制,在公
元前112年亦设立乐府。

乐府的任务是收
集民间音乐;创作和填写歌辞、创作与改
编曲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14.相和歌:概括了汉代在北方各地民间
流行的各种歌曲,其中有原始民歌,有根
据民歌进行加工改编而形成的艺术歌曲,
也有以此发展的大型舞曲一“相和大
曲”。

15.鼓吹:从汉代开始受北狄乐影响,
而在汉代形成的器乐形式,在汉代己形成
四大类:鼓吹、横吹、短策铙歌、策鼓。

16.北狄乐:古代北方民族的马上之乐。

汉代北狄乐就影响中原,唐以前北狄乐总
归鼓吹署,成为我国古代鼓吹乐的一部分。

17.京房十六律.•京房,西汉律学家。


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冋
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
十率”。

18.嵇康《声无哀乐论》;嵇康,魏末著
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反对晋代统
治者司马氏的封建礼教。

《声无哀乐论》其基本观点即是.•咅乐
不能表达人的窑怒哀乐的情感。

19.清商曲:又叫淸商乐,简称淸商、淸
乐,是在南朝乐府中新兴起的歌曲及歌舞
曲,通常按产生地区分为“吴声歌”和
“西曲歌”两大类。

20.但曲:古代器乐曲一般是根据歌曲及
歌舞曲加以改编,称为“但曲”。

21.何承天的“新律”;何承天,南朝宋
时郯人,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
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率” 的理论。


但完全解决了古律仲吕还生不能得黄钟本
律的问题,而且缩小了古律大、小半音之
间的差距,己接近十二平均律,是乐律史
上一大贡献。

22.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
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 并有伴
唱和乐器演奏的戏曲雏形。

代表剧0《大
面》、《钵头》、《踏谣娘》、《苏中郎》
等。

23.教坊:是唐宋元明时管理教习咅乐、
领导艺人的宫廷所用俗乐机构。

24.梨园:唐玄宗时在内廷设立的音乐、
歌舞机构,以教>上法曲为主。

宫廷梨园
艺人被称为“皁帝梨园弟子”。

是培养和
选拔音乐人才的基层机构。

25.隋廚七、九、十部乐:是陏与初唐宴
乐分类,它是按地区或国名分的。

陏初分
为淸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
伎、髙丽伎、文康伎七部。

炀帝又增加了
康国与疏勒合为九部。

初唐时増加燕乐和
扶南二部。

太宗时又加入髙昌伎为十部乐。

26..坐部、立部伎:是晚于七、九、部乐
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

其中大多数乐舞具
有西域咅乐相融合的新风格,龟兹伎、两
凉伎在其中占有较大比重。

坐部伎用丝竹
乐伴奏,有《景云乐》、《破阵乐》。


部伎用鼓、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有《安乐》、
《太平乐》。

27.法曲:又叫法乐,应用干佛教、道教
法会而得名,唐代法曲被纳入宫廷音乐中,
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一种歌舞俗乐。

重要法
曲有《寃裳羽衣曲》等,法曲在中唐后渐
衰。

28.燕乐:古代宫廷音乐,起源于周代。

广义燕乐泛指统治阶级在宴会中所用的杏
•乐,故陏唐七、九、部乐以及坐部、立
部伎等均可称为燕乐。

狭义指唐代九部乐、
十部乐中的第一部,受丙域少数民族咅乐
影响,咅阶运用“淸角”和“闰”的七声
音阶,这种燕乐使用有二十八种调式。

28.变文:佛教寺院里为宣传教义而设的
一种说唱音乐,把佛教经文用散文和韵文
相结合的体裁说出来,因听众不同而分
“僧讲”与“俗讲”,所用讲唱本子就是
变文。

如《法华经变文》、《维摩诘经变
文》、《0莲救母变文》。

29.瓦子:宋元时城市中的游乐处,其中
有咅乐、歌舞等演出的场所。

30.勾栏:宋元时瓦子甲.专门演出的场
所。

31.散曲:在元杂剧兴盛前后,流行于市
井、勾栏,后世相沿使用的一种歌曲形式,
在形式上分小令和套曲两种。

常用丁抒情、
写景、叙事,有戏剧情节时亦不用代宫体。

其咅乐比较单纯,要求抒情与优美,唱时
不用锣鼓,只以弦索、笙、笛拍板等乐器
伴奏。

32.鼓子词:是宋代一种以支曲叠唱为基
本形式的曲艺,鼓子词用渔鼓伴奏而得名。

供宴会使用,其结构简单, 亦无故事情节。

现存唱本有北宋赵德麟《崔莺莺商调蝶恋
花鼓子词》和无名氏的《刎颈鸳鸾会》两
种。

33.唱赚:是宋代说唱的一种。

是在北宋
缠令、缠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唱賺的
曲本叫“赚词”。

所用曲牌范围极广,既
包括慢曲、曲破等传统歌曲,又博采当时
汉族及少数民族流行歌曲,如嘌唱、耍令、
番曲、叫声等,唱赚的伴奏以鼓、板、笛
为主, 唱者自击鼓和板。

34.诸宫调:诸宫调是中国宋、金、元
时期的一种说唱艺术,因集若干套不同宫
调的曲子轮递歌唱,故名,现存有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无名氏的《刘知远诸
宫调》、王伯成有《天宝遗事诸宫调》三
种,诸宫调所用的乐器,开始大抵是鼓板
一套,唱者自己击鼓。

南宋时大概加了琵
琶等弦乐器。

元杂剧蓬勃兴起,诸宫调渐
衰。

但他用多种不同宫调的套曲以叙述
故事的结构原则却给元杂剧以极大影响,
其乐曲也广为元杂剧所吸收。

35.鼓板;宋元时民间咅乐合奏形式之
一。

用蹐、管、笙、嵇琴、方响等几种乐
器,咅韵淸美,别有风味。

36.弹词: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南方的一
种板腔性的曲艺,唱词以七宫诗赞为主,
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或三弦。

著名唱本有
《珍珠塔》、《再生缘》、《倭袍传》、
《玉蜡蜓》、《义妖传》等。

37..牌子曲:又叫淸曲、淸音、小曲、曲
子等。

它是继承宋元南北散曲的艺术成就
并不断吸收明淸民歌小曲而发展起来的一
种曲牌性的曲艺。

牌子曲有小曲与大曲
之分。

小曲为一般民间小调,不作单独演
唱之曲0。

大曲除结构长大外,咅调比较
婉转,拖腔也较多,可单独用来演唱一段
故事。

常用乐器有琵琶、筝、弦子、月
琴、笙、笛、鼓、板等。

38.弋阳腔:为明代网大声腔之一,起源
于江西弋阳,现在的髙腔,就是弋阳腔系
统。

其主要特点是不用管弦,只以锣鼓伴
奏,丼采用民间常用的“一唱众和” 的
演唱形式。

曲调刚健髙亢,句法自由,唱
腔灵活,富于口语化。

39.昆山腔:又叫“昆曲”,改进后的
新昆山腔发展了南曲字少声多与清柔婉转
的特点,伴奏形式以曲笛为主,箫,管,
三弦等多种乐器配合的新型伴奏乐队。


著名的为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淸代
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长生殿》。

40.明代四大声腔:即为海盐腔、余姚
腔、弋阳腔、昆山腔。

41.掷子腔: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
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秦腔髙亢激越的基
调,长于表现雄壮、悲愤的佶绪。

伴奏包
括二弦、呼胡为主,配以月琴、梆笛以及
锣鼓等打击乐。

梆子腔确立了一套相当
完整的板腔体戏曲咅乐形式,对近现代戏
曲产生了深远影响。

42.皮黄腔;是四大声腔系统之一,是
“西皮” “二黄”两种腔调的合称。


黄腔在湖北与丙皮合流,形成汉剧。

皮黄
腔向西、向南发展,演变成川剧、滇剧中
的胡琴腔。

他俩进一步发展,吸收昆、髙、
梆子诸腔,在北京形成京剧。

43.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戏曲剧种,
因形成在北京而得名。

初期主要演员有余
三胜、张二奎、
程长庚三位著名老生。

成为“三鼎甲”,19
世纪沿半叶至20世纪初,又有诮鑫培、
汪笑侬、余叔岩等,更有四大名旦梅兰芳、
陈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名角◊
演唱时讲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文场以
京胡为主,辅以月琴、京二胡等,武场有
鼓板、大锣、钹、小锣等。

44.秧歌:是民间舞蹈的一种,
流行于汉族北方地区,也称“社火”。


代也称之为“村田乐”。

明淸时极为流行。

毎年春节、元宵节都有秧歌表演。

表演时
有“过街”、“大场”、“小场”几部分。

明清时也出现简羊情节的秧歌小戏。

45.木卡姆:维吾尔族传统咅乐的一种,
是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的大型套曲。

因现保存在十二套,故又称“十二木卡
姆”* 清代进入宫廷咅乐,共包括《思那
满》、《寒勒喀思》、《察罕》,乐器伴
奏有达卜、哈尔扎克、喀尔奈、塞它尔、
巴拉满等八种。

晚近流行的木P姆通常由
《木卡姆》、《穹拉克曼》、《达斯坦》、
等四部分组成,其歌词多为民间传说、爱
情题材的叙事诗为主,曲调为七声咅阶。

节奏多变,复拍子为其主要特征。

46.《弦索十三套》:原名《弦索备考》,
是淸代荣斋所编的一部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曲选集,共收乐曲13 部,故称《弦索十二套》。

主要乐曲有《十六板》、《将军令》、《月儿髙》,《普庵咒》、《海青》、《舞名马》、《阳关三叠》等。

有的曲日用了复调手法,如《十六板》。

47.朱载埔及十二平均律:朱载埔,安徽风阳人。

毕生写下了大量关乐律学、咅乐史及数学、历学等方面著作,井编订了供实际应用的《乐舞全谱》, 改编创作了《豆叶黄》、《金字经》等歌舞作品。

他的十二平均律理论,最初发表于《律历融通》。

48.、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我国学堂里“乐歌课”所教唱歌曲,其生产与当时社会、文化大有关系。

学堂乐歌是近代民主主义文化的开端,它使集体歌唱这一新形式得到确立和传播;普及了简谱,介紹五线谱和两方音乐知识;其歌曲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报大,所以这一切都具有启蒙时期的开创意义,它直接影响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

49.沈心工:我W最早编写乐歌教材的作者之一。

并于曾志态创办“咅乐讲:>J 会”,曾编辑出版《学校唱歌集〉
《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心上唱歌集》等。

他的乐歌创作通俗流畅,注意儿童歌唱特点,《体操一兵操》、《铁匠》、《竹马》、等很受欢迎,广泛流传。

他在进行大量的选曲填词过程中,也尝试了为数不多的歌曲创作,其中以《黄河》、一曲影响较大,
50.李叔同:曾留学日本主修绘画、兼习咅乐。

曾与曾孝谷创办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井演茶花女等角。

他一个人创办了我㈤第一个咅乐刊物《咅乐小杂志》。

他为当时美术、音乐、书法、築刻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其歌曲创作多见丁•《李叔同歌曲集》,其中以《祖国歌》、《送别》等影响较大。

他的大部分歌曲都是反映了昔少年学校生活,有些实际是他个人的触景个•情的抒发,他的歌曲大多选自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填写歌词,曲调优美、流畅,文辞生动秀丽,又富有意境和韵味。

51.曾志态:1903年八东京音乐学校学曾参加由沈心工发起的“咅乐讲习会”,1904年他将该组织建为“亚稚音乐会”。

他的音乐活动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致力丁•开展普及咅乐的社会咅乐活动;2.致力丁学章乐歌的编写,有《练兵》、《游春》、
《扬子江》、《海战》、《新》、《秋虫》等。

编印了《教育唱歌集》.3.致力地音乐方面的著述,这是他最重要的贡献,出版了《乐理大意》、《唱歌及教授初学者》、《乐典教科书》《咅乐伞节》、《和声略意》,丼发表《音乐教育论》沦文。

他在我闽早期肯乐教育中,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52.程砚秋:1915年开始登台,后又得王瑶卿、梅兰芳等名师指点◊1921 年独立组班赴沪演出,取得成功。

1927年曾为筹组中国戏曲音乐院作了不少努力◊1932年赴欧洲考察各国的戏曲咅乐。

在艺术表演方面,他主张要改变过去京剧创腔过分
强调“以字就腔”的作法,提出要用“以
腔就字”的原则大胆_创新腔。

他唱腔既
婉转曲折,又刚劲有力,有“程派” 之称。

53.梅兰芳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
一。

成功地突破了原米京剧旦角中音农与
花旦的严格区分和一些陈規,使青衣与花
且两种角色统一,创造了许多以M角为
土的“古装新戏”,如
《黛玉葬花》、《洛神》、《嫦娥芥月》
等。

对中国京剧的发展贡献很大。

54.华彦钧人称“瞎子阿炳”,他经
常同民间吹鼓f•交往,并参加他们的吹
奏活动。

后因到产变卖殆尽,沦为街头流
浪艺人。

解放初期被发现丁无锡街头,曾
录咅留下二胡曲三首《二泉映月》《听松》、
《寒春风曲》;
琵琶曲三首《大浪淘沙》、《昭君出塞》
《龙船》。

55.王光祈:曾是“五四”时期著名的。

他除大呈发表了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及
军事等方面的文章外完成出版了16种咅
乐专著,14篇咅乐论文和14篇用德、英
等文字编写的有关研宄和介绍中外音乐的
论著。

王光祈理论研宄范围比较宽。

首先,
是研宄中国与东方音乐,其中比较重要咅
乐理沦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
制之研宄》、《东方民族之咅乐》、《中
国诗词曲之轻重律》、《翻译琴谱之研宂》
等。

第二:系统地介绍西洋咅乐学理论和
技术理沧,他编写《魄洲音乐进化论》、
《丙洋咅乐史纲要》、《西洋音乐与戏剧》、
《西洋制潜学提要》《对谱咅乐》等十几
种专门著作,这对我国了解丙洋咅乐及理
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三,他还是我
国近代咅乐史上第一个以外文向世界各国
介绍中国咅乐的学者。

56.萧友梅,咅乐救育家、作曲家。

担任
教学工作,编写了《普通乐学》、
《中两音乐的比较研究》等书,对当时
咅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髙有促进作用。

除咅
乐教育活动外,他还创作发表了一百多首
歌曲和钢琴曲《新筅裳羽衣舞〉、《哀悼
引》、大提琴曲《秋思》、合唱曲《春江
花月夜》和弦乐四重奏〈小夜曲》(op20〉
等◊他的学校歌曲周学堂乐歌有显著的不
同点是他所有的歌曲都是自己创作的,均
配以钢琴伴奏,井广泛运用了各种演唱形
式,从而改变了学堂乐歌那种“选曲填
词”的方式,这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文化
的发展己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57.黎锦晖:作曲瘃。

他主要创作了12
部儿萤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曲,
还有许多歌曲、器乐曲等。

重要的儿萤歌
舞剧有:《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
《月明之夜》、《神仙妹妹》、《小小画
家》、《晟后的胜利》等;他的作品绝大
多数是由他自己编写脚本写歌词的。

他莕
于理解儿萤的生活,抓住儿萤的心理特点
和兴趣来选择题材,构思情节。

58.刘天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民族器乐
家,有多方面贡献。

他主张“把咅乐普及
到一般民众中去”,主张“一方画采取本
国固有的楮梓,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
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
来”。

他认为“咅乐的粗鄙与文雅,全在
演奏者的思想与技术及乐曲的组织”。


除了教授二胡、琵琶外还从事创作、演奏、
采集民间音乐、编订民族音乐曲谱、改进
传统工尺谱、撰写咅乐论著、教材。

组织
“国乐改进社”,井创办《咅乐杂志》等。

59.音主:是30年代在咅乐理论著述方
面有影响的咅乐家代表,对咅乐的本质、
音乐与现实生活关系、音乐的社会作用等
问题发表了看法,重要著作是《乐话》与
《咅乐通论》。

其主要观点是“音乐是上
界的语亩、“音乐是最商、最美的艺术”,
他的声乐创作(几乎全是抒情独唱曲,代
表作有《我仕长江火》、《大江东去》等)
多分别收集在《咅境》和《淸歌集》两本
歌集中,
60.黄自,著名作曲家、咅乐教育家。



有反映爱国热忱的歌曲如《抗敌歌》、
《旗正飘飘》、《热血歌》、《九一八》
等,具有激动人心的愔感和雄伟的气势:
具有社会性题树的歌曲,如《天伦歌》、
《农家乐》、
《中》、《养蚕》等,这螳歌曲感
情丰宮、曲凋流畅,
总之,黄自在创作中沣意了咅乐形象
的鲜明,曲调的流畅、优美,注意了歌词
与曲调声乐与伴奏的结合:注意了创作构
思的细致、集中和乐曲的简洁、严谨;也
有意识对咅乐的民族风格进〜步作了创造
性的探索。

他的创作对当时及以后我W专
业咅乐有较大的影响。

61.刘苒庵曾入国立音专从萧友梅、黄自
学作曲,先后在江苏师院、中国咅乐学院
等校任教授。

抗战前写过
《早行乐》、《何闩君再柬》等歌曲。

“七
七”事变后,写了《长城谣》、《流亡三
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等
广为流传的执战歌曲。

他以古诗词写的艺
术歌曲《春夜洛城闻笛》、《枫桥夜泊》、
《红豆词》等,和以现代诗词写的抒情独
唱曲《飘零的落花》等,以及刑琴曲《中
国组曲》、《摇篮曲》等。

62:江文也中国当代作曲家。

江文也是我
国三四十代一位比较突出的多产作曲家。

他一生_完成了15部大型管弦乐曲、1部
钢琴协奏曲、4部歌剧及舞剧、6部室内
乐、17部钢琴曲集、10部歌集、4部宗
教咅乐,以及相当数量的合唱曲、台湾民
歌改编曲集。

汀文也的咅乐风格早期曾受现代
乐派和民族乐派的影响,作品大都以祖W
的风十民情、唐诗宋词为题材,突出音调
的五声性手法简练乐风含蓄,具有浓郁的
乡上气息。

63.聂耳作有歌曲《义勇苹进行曲》等36
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会蛇狂舞》等四苜,

台剧《扬子江暴风雨》一部。

聂耳的歌曲
创作比较重要,其主要是群众歌曲和抒情
歌曲两个方面,在群众歌曲方面,以《义
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
《自;P.歌》等进行曲件的爱因歌曲最为重
要,这些歌曲的题材内容鲜明地反映了当
时最迫切的主题——人民大众反帝爱国斗
争。

其次像《大路歌》、《开路先锋》、
《码头-=人歌》、《打长江》等劳动歌曲,
也是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些歌曲深刻揭示
了当时处在帝国丰义和㈤内反动统治双重
压迫下,我国无产阶级劳动群众的生活和
想感情。

他的歌曲有丰宫的音乐语言又适
于大众传唱。

他常用短促有力的咅符和休
止符,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又以此概括
地反映了紧张、动荡、搏斗的年代。

64.冼星海-一生创作了数百首歌曲,四
部大台唱、两部歌剧、两部交响乐,一部
管弦乐曲、四部交响乐曲。

歌曲创作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一
部分,其中以群众歌曲 (包括齐唱及小型
合唱曲)数景最多,此外进有抒情的独唱
曲、儿童歌曲、劳动歌曲以及室内性的艺
术歌曲
他的群众歌曲创作从性格上大致分
为两类。

一类是宫有号召性、雄伟的进行
曲,其中以《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
《到敌人后方去》、《游击军》、《反攻》、
《路是我们开》等作品为突出。

这类作品
以鲜明有力的节奏、宫于棱角悱的、宽阔
的旋律,来表现一种坚决果断的气势和
激昂慷慨的情绪。

另一类是抒情性与战斗
性相结合的歌曲,如《茫茫的西们利亚》、
《做棉衣》、《打倒汪精卫》、《在太
行山上》、《赞美
新中国》等,总之,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给中国人民留下极其宝贵的咅乐文化遗
产。

65.麦新(1914-1947)原名孙默心,上海
浦东人。

“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从事抗
日歌咏活
动。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 年在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

后在反动军队袭
击下壮烈牺牲•丁•途中。

麦新写过60多
首歌曲,代表作为《大刀进行曲》、儿萤
歌曲《马儿真正好》等。

还写了不少歌词。

66.秧歌剧是在新秧歌运动中,以旧秧歌
中的“小场子戏”作为基础,冉广泛吸收
当地的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
剧、舞蹈等因素综合而成。

秧歌剧的题材
内容十分广阔,几乎涉及群众生活的各个
方面,但主要是反映当时解放区的生产斗
争(如
《儿妹开荒》、《动员起来》、《刘顺
清》等);反映解放区农村中的阶级斗争。

从作品类型来看,秧歌剧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形式和剧情都比较简单,用叙述式
的演唱来表达剧惜发展的,如《兄妹开荒》、
《货郎拟》等;另一类是形式比较杂、角
色较多、情节比较曲折、戏剧性较强的大
型秧歌剧,如《牛永贵负伤》、秧歌剧的
咅乐,大多采用陕北地方戏曲和陕北民歌
的曲调加以填词改编。

67.歌剧《白毛女》创作于1945年初,
由贺敬之,丁毅作词编剧,马可、张鲁、;
李之、罌维、向隅、陈紫、刘织等人作曲,
歌剧《白毛女》成功在。

1.对剧中人物形象有具体而细致的
刻画,井以音乐很好地传达了人物的性格,
对正面反面人物以咅乐作了本质的区别。

.2.在民间音乐的吸收与发展上, 有较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