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17.0在生物统计学中的应用-实验五、方差分析---六、简单相关与回归分析

SPSS17.0在生物统计学中的应用-实验五、方差分析---六、简单相关与回归分析
SPSS17.0在生物统计学中的应用-实验五、方差分析---六、简单相关与回归分析

SPSS17.0在生物统计学中的应用-实验五、方差分析---六、简单相关与回归分析

SPSS在生物统计学中的应用

——实验指导手册

实验五:方差分析

一、实验目标与要求

1.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方差及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2.掌握方差分析的过程。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SPSS统计软件,熟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因素方差分析等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在现实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数量或销量的因素往往很多。例如,农作物的产量受作物的品种、施肥的多少及种类等的影响;某种商品的销量受商品价格、质量、广告等的影响。为此引入方差分析的方法。

方差分析也是一种假设检验,它是对全部样本观测值的变动进行分解,将某种控制因素下各组样本观测值之间可能存在的由该因素导致的系统性误差与随即误差加以比较,据以推断各组样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若存在

显著差异,则说明该因素对各总体的影响是显著的。

方差分析有3个基本的概念:观测变量、因素和水平。

●观测变量是进行方差分析所研究的对象;

●因素是影响观测变量变化的客观或人为条件;

●因素的不同类别或不通取值则称为因素的不同水平。在上

面的例子中,农作物的产量和商品的销量就是观测变

量,作物的品种、施肥种类、商品价格、广告等就是

因素。在方差分析中,因素常常是某一个或多个离散

型的分类变量。

?根据观测变量的个数,可将方差分析分为单变量方差分析

和多变量方差分析;

?根据因素个数,可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

分析。

在SPSS中,有One-way ANOV A(单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GLM Univariate(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GLM Multivariate (多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的方差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际情况。本节仅练习最为常用的单变量方差分析。

三、实验演示内容与步骤

㈠单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一维方差分析,对两组以上的均值加以比较。检验由单一因素影响的一个分析变量由因素各水平分组的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意义。并可以进

行两两组间均值的比较,称作组间均值的多重比较。主要采用One-way ANOV A过程。

采用One-way ANOV A过程要求:因变量属于正态分布总体,若因变量的分布明显是非正态,应该用非参数分析过程。若对被观测对象的实验不是随机分组的,而是进行的重复测量形成几个彼此不独立的变量,应该用Repeated Measure菜单项,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条件满足时,还可以进行趋势分析。

【例6.1】欲比较四种饲料对仔猪增重效果的优劣,随机选取了性别、年龄、体重相同,无亲缘关系的20头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一种饲料所得增重数据如下在。试利用这些数据对4种饲料对仔猪增重效果的差异进行检验。

饲料日增重(g)均值i

x

A 57 37 54 42 60 50

B 13 39 41 33 19 29

C 13 15 13 29 20 18

D 18 24 38 22 13 23

合计600 μ= x =30

打开数据文件“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1.xls”。在SPSS中实验该检验的步骤如下:

?步骤1:选择菜单【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依次将观测变量销量移入因变量列表框,将因素变量地区移入因子列表框。

图 5.1 One-Way ANOV A 对话框

?单击两两比较按钮,如图5.2,该对话框用于进行多重比较检验,即各因素水平下观测变量均值的两两比较。方差分析的原假设是各个因素水平下的观测变量均值都相等,备择假设是各均值不完全相等。假如一次方差分析的结果是拒绝原假设,我们只能判断各观测变量均值不完全相等,却不能得出各均值完全不相等的结论。各因素水平下观测变量均值的更为细致的比较就需要用多重比较

检验。

图 5.2 两两比较对话框

假定方差齐性选项栏中给出了在观测变量满足不同因素水平下的方差齐性条件下的多种检验方法。

?LSD。使用t 检验执行组均值之间的所有成对比较。

对多个比较的误差率不做调整。

?Bonferroni。使用t 检验在组均值之间执行成对比

较,但通过将每次检验的错误率设置为实验性质的错

误率除以检验总数来控制总体误差率。这样,根据进

行多个比较的实情对观察的显著性水平进行调整。?Sidak。基于t 统计量的成对多重比较检验。Sidak

调整多重比较的显著性水平,并提供比Bonferroni 更严密的边界。

?Scheffe。为均值的所有可能的成对组合执行并发的联

合成对比较。使用 F 取样分布。可用来检查组均值的所有可能的线性组合,而非仅限于成对组合。

?R-E-G-W F。基于 F 检验的Ryan-Einot-Gabriel-Welsch 多步进过程。

?R-E-G-W Q。基于学生化范围的Ryan-Einot-Gabriel-Welsch 多步进过程。

?S-N-K.使用学生化的范围分布在均值之间进行所有

成对比较。它还使用步进式过程比较具有相同样本大小的同类子集内的均值对。均值按从高到低排序,首先检验极端差分。

?Tukey。使用学生化的范围统计量进行组间所有成对

比较。将试验误差率设置为所有成对比较的集合的误差率。

?Tukey's b。使用学生化的范围分布在组之间进行成对

比较。临界值是Tukey's 真实显著性差异检验的对应值与Student-Newman-Keuls 的平均数。

?Duncan。使用与Student-Newman-Keuls 检验所使

用的完全一样的逐步顺序成对比较,但要为检验的集合的错误率设置保护水平,而不是为单个检验的错误率设置保护水平。使用学生化的范围统计量。

?Hochberg's GT2。使用学生化最大模数的多重比较和

范围检验。与Tukey's 真实显著性差异检验相似。

?Gabriel。使用学生化最大模数的成对比较检验,并

且当单元格大小不相等时,它通常比Hochberg's GT2 更为强大。当单元大小变化过大时,Gabriel 检验可能会变得随意。

?Waller-Duncan。基于t 统计的多比较检验;使用

Bayesian 方法。

?Dunnett。将一组处理与单个控制均值进行比较的成

对多重比较t 检验。最后一类是缺省的控制类别。

另外,您还可以选择第一个类别。双面检验任何水平(除了控制类别外)的因子的均值是否不等于控制类别的均值。<控制检验任何水平的因子的均值是否小于控制类别的均值。>控制检验任何水平的因子的均值是否大于控制类别的均值。

这里选择最常用的LSD检验法、S-N-K检验法、Duncan检验法。

未假定方差齐性选项栏中给出了在观测变量不满足方差齐性条件下的多种检验方法。

?Tamhane's T2。基于t 检验的保守成对比较。当方

差不相等时,适合使用此检验。

?Dunnett's T3。基于学生化最大值模数的成对比较检

验。当方差不相等时,适合使用此检验。

?Games-Howell。有时会变得随意的成对比较检验。

当方差不相等时,适合使用此检验。

?Dunnett's C。基于学生化范围的成对比较检验。当

方差不相等时,适合使用此检验。

这里选择Tamhane’s T2检验法、Dunnett's T3检验法。

Significance level输入框中用于输入多重比较检验的显示性水平,默认为5%。

?单击【选项】按钮,弹出options子对话框,如图所示。在对话框中选中描述性复选框,输出不同因素水平下观测变量的描述统计量;选择方差同质性检验复选框,输出方差齐性检验结果;选中均值图复选框,输出不同因素水平下观测变量的均值直线图。

图 5.3 “选项”子对话框

?统计量。

?描述性。计算每组中每个因变量的个案数、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最小值、最大值和95% 置

信区间。

?固定和随机效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的标准差、标准误和95% 置信区间,以及随机效应模型的标

准误、95% 置信区间和成分间方差估计。

?方差同质性检验。计算Levene 统计量以检验组方差是否相等。该检验独立于正态的假设。

?Brown-Forsythe。计算Brown-Forsythe 统计量以检验组均值是否相等。当方差相等的假设不成立

时,这种统计量优于 F 统计量。

?Welch。计算Welch 统计量以检验组均值是否相等。当方差相等的假设不成立时,这种统计量优于

F 统计量。

?均值图。显示一个绘制子组均值的图表(每组的均值

由因子变量的值定义)。

?缺失值。控制对缺失值的处理。

?按分析顺序排除个案。给定分析中的因变量或因子变量有缺失值的个案不用于该分析。而且,也不使

用超出为因子变量指定的范围的个案。

?按列表排除个案。因子变量有缺失值的个案,或包括在主对话框中的因变量列表上的任何因变量的

值缺失的个案都排除在所有分析之外。如果尚未指

定多个因变量,那么这个选项不起作用。

?在主对话框(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话框)中点击ok按钮,可以得到单因素分析的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

表5.1 资料描述性统计表

表5.2 方差齐性检验表

Test of Homogeneity of Variances

Test of Homogeneity of Variances

日增重(g)

Levene

Statistic

df1df2Sig.

1.322 3 16 .302

表5.3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NOVA

日增重(g)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Between Groups 2970.000 3 990.000 10.219 .001

Within Groups 1550.000 16 96.875

Total 4520.000 19

表5.4 多重比较检验结果-LSD法、Tamhane法、Dunnett T3法

Multiple Comparisons

Dependent Variable:日增重(g)

(I) 饲料(J) 饲

Mean Difference

(I-J) Std. Error Sig.

95% Confidence Interval

Lower Bound Upper Bound

LSD 1 2 21.000* 6.225 .004 7.80 34.20

3 32.000* 6.225 .000 18.80 45.20

4 27.000* 6.22

5 .001 13.80 40.20

2 1 -21.000* 6.225 .004 -34.20 -7.80

3 11.000 6.225 .096 -2.20 24.20

4 6.000 6.22

5 .349 -7.20 19.20

3 1 -32.000* 6.225 .000 -45.20 -18.80

2 -11.000 6.225 .096 -24.20 2.20

4 -5.000 6.22

5 .434 -18.20 8.20

4 1 -27.000* 6.22

5 .001 -40.20 -13.80

2 -6.000 6.225 .349 -19.20 7.20

表5.5 多重比较检验结果- Student-Newman-Keuls a法、Duncan a法

日增重(g)

饲料N

Subset for alpha = 0.05

1 2

Student-Newman-Keuls a

3 5 18.00

4 5 23.00

2 5 29.00

1 5 50.00 Sig. .21

2 1.000

Duncan a 3 5 18.00

4 5 23.00

2 5 29.00

1 5 50.00

㈡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

例7.1 为了比较3种不同饲料配方对4种不同品种的增重效果,从每个品种猪中随机抽取了3头体重相同的仔猪,分别随机饲喂不同的饲料,3个月后的增重效果(kg/头)如下。试分析不同

打开数据文件“两因素方差分析数据-无重复数据.xls”。

在SPSS中实验该检验的步骤如下:

?步骤1:选择菜单【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弹出“单变量”对话框

图 5.5 “单变量”对话框

依次将观测变量“增重”销量移入因变量列表框,将因素变量“品种”、“饲料”移入固定因子列表框。

单击【模型】按钮,弹出“模型”对话框,如图5.6

图 5.6 “模型”对话框

●指定模型:

?全因子模型包含所有因子主效应、所有协变量主效应以及所有因子间交互。它不包含协变量交互。

?选择定制可以仅指定其中一部分的交互或指定因子协变量交互。必须指定要包含在模型中的所有项。

●因子与协变量。列出因子与协变量。

●模型:模型取决于数据的性质。选择定制之后,您可以

选择分析中感兴趣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平方和:计算平方和的方法。对于没有缺失单元的平衡

或非平衡模型,类型III 平方和方法最常用。

●在模型中包含截距:模型中通常包含截距。如果您可以

假设数据穿过原点,则可以排除截距。

●构建项:对于选定因子和协变量:

?交互。创建所有选定变量的最高级交互项。这是缺省值。

?主效应。为每个选定的变量创建主效应项。

?所有二阶。创建选定变量的所有可能的二阶交互。?所有三阶。创建选定变量的所有可能的三阶交互。?所有四阶。创建选定变量的所有可能的四阶交互。?所有五阶。创建选定变量的所有可能的五阶交互。●平方和: 对于该模型,您可以选择平方和类型。类型III

最常用,并且是缺省类型。

?类型I:此方法也称为平方和分级解构法。在模型中,每一项只针对它前面的那项进行调整。类型I 平

方和常用于:

平衡ANOV A 模型,其中任何主效应在任

何一阶交互效应之前指定,任何一阶交互

效应在任何二阶交互效应之前指定,依此

类推。

多项式回归模型,其中任何低阶项在任何

高阶项之前指定。

纯嵌套模型,其中第一个指定的效应嵌套

在第二个指定的效应中,第二个指定的效

应嵌套在第三个指定的效应中,依此类推。

(此嵌套形式只能通过使用语法来指定。)?类型II:此方法在为所有其它“相应的”效应进行调节的模型中计算某个效应的平方和。相应的效应是指,与所有效应(不包含正被检查的效应)相对应的效应。类型II 平方和方法常用于:

平衡ANOV A 模型。

任何只有主要因子效应的模型。

任何回归模型。

纯嵌套设计。(此嵌套形式能通过使用语法

来指定。)

?类型III:缺省类型。此方法在设计中通过以下形式计算某个效应的平方和:为任何不包含该效应的其他效应,以及任何与包含该效应正交的效应(如果存在)调整的平方和。类型III 平方和具有一个主要优点,那就是只要可估计性的一般形式保持不变,平方和对于单元频率就保持不变。因此,我们常认为此类平方和对于不带缺失单元格的不平衡模型有用。在不带缺失单元的因子设计中,此方法等同于Yates 加权均值平方方法。类型III 平方和法常用于:

任何在类型I 和类型II 中列出的模型。

任何不带空白单元的平衡或非平衡模型。?类型IV:此方法针对存在缺失单元的情况设计。对

于设计中的任何效应F,如果任何其它效应中不包含

F,则类型IV = 类型III = 类型II。当F 包含在其

它效应中时,则类型IV 将F 中的参数中正在进行

的对比相等地分配到所有较高水平的效应。类型IV 平方和法常用于:

任何在类型I 和类型II 中列出的模型。

任何带有空白单元的平衡或非平衡模型。

点击【继续】按钮,返回主对话框(“单变量”对话框),点击【对比】按钮,弹出“单变量:对比”对话框,可对指定的因子变量不同水平进行多种方式的比较,

图 5.7 “单变量:对比”对话框

由于生物统计学的分析,主要是对每个影响因子的不同水平进行多重比较,及交互作用检验,在“模型”、“两两对比”、“选项”三项中进行选择设置即可满足需要,故此项通常保持默认设置,即不做相关对比。

点击【继续】按钮,返回主对话框(“单变量”对话框),点击【绘制】按钮,弹出“单变量:轮廓图”对话框,可对指定的因子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进行直观分析。

可任选一个因子作为水平轴取值,对另一个因子的不同水平取值的线性变化进行显示,若呈现“平行”相,则说明两个因子没有交互作用,若呈现“交叉相”,则说明两个因子有交互作用。

将“品种”选入水平轴框,将“饲料”选入单图框,点击“添加”,将所做选择确定。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2.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3.方差:用样本容量n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的平方和,称为方差 4.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就是标准差 5.标准误: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的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反映的是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 6.变异系数: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就是变异系数 7.抽样:通常按相等的时间间隔对信号抽取样值的过程。 8.总体参数:所谓总体参数是指总体中对某变量的概括性描述。 9.样本统计量:样本统计量的概念很宽泛(譬如样本均值、样本中位数、样本方差等等),到现在 为止,不是所有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分布的关系都能被确认,只是常见的一些统计量和总体分布之间 的关系已经被证明了。 10.正态分布: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数学期望为μ、标准方差为σ2的高斯分布, 正态分布又名 高斯分布 11.假设测验:又称显著性检验,就是根据总体的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全知道的总 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由样本的实际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做出在一定概率意义上应该 接受的那种假设的推断。 12.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13.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它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 在多次重复试验中几乎是必然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 15.决定系数:决定系数定义为相关系数r的平方 16.随机误差:在实际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其绝对值和符号无法预计的测量误差。 17.系统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 符号(正值或负值)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二.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在正态分布N(μ ;σ)中,如果σ相等而μ不等,则曲线平移, ( ) 2. 如果两个玉米品种的植株高度的平均数相同,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玉米品种是来自同一总体() 3. 当我们说两个处理平均数有显著差异时,则我们有99%的把握肯定它们来自不同总体. 4小概率原理是指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以认为不可能发生() 5 激素处理水稻种子具有增产效应,现在在5个试验区内种植经过高、中、低三种剂量的激素处理的水稻种此试验称为三处理五重复试验() 6.系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用来计算试验精度。() 7.精确度就是指观察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8.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9.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从全部组合的处理中随机选取部分组合进行试验。() 10.如果回归方程Y=3+1.5X的R2=0.64,则表明Y的总变异80%是X造成。() 三.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与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有什么不同? 2. 什么是小概率原理?在统计推断中有何 作用? 3. 什么是多重比较中的FISHER氏保护测验?4. 样本的方差计算中,为什么要离均差平方和 除以n-1而不是除以n? 5. 如果两个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小于0.5,是否它们就没有显著相关性? 6. 单尾测验与双尾测验有何异同?

spss实验报告---方差分析

实验报告 ——(方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学会通过方差分析分析不同水平的控制变量是否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二、实验内容 1、某职业病防治院对31名石棉矿工中的石棉肺患者、可疑患者及非患者进行了用力肺活量(L)测定,问三组石棉矿工的用力肺活量有无差别?(自建数据集) 石棉肺患者可疑患者非患者 1.8 2.3 2.9 1.4 2.1 3.2 1.5 2.1 2.7 2.1 2.1 2.8 1.9 2.6 2.7 1.7 2.5 3.0 1.8 2.3 3.4 1.9 2.4 3.0 1.8 2.4 3.4 1.8 3.3 2.0 3.5 SPSS计算结果: 在建立数据集时定义group1为石棉肺患者,group2为可疑患者,group3为非患者。 零假设:各水平下总体方差没有显著差异。 相伴概率为0.075,大于0.05,可以认为各个组的方差是相等的,可以进行方差检验。

从上表可以看出3个组之间的相伴概率都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零假设,说明3个组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别。 2、某汽车经销商在不同城市进行调查汽车的销售量数据分析工作,每个城市分别处于不同的区域:东部、西部和中部,而且汽车经销商在不同城市投放不同类型的广告,调查数据放置于附件中数据文件“汽车销量调查.sav”。 (1)试分析不同区域与不同广告类型是否对汽车的销量产生显著性的影响?(2)如果考虑到不同城市人均收入具有差异度时,再思考不同区域和不同广告类型对汽车销量产生的影响差异是否改变,这说明什么问题? SPSS计算结果: (1)此为多因素方差分析 相伴概率为0.054大于0.05,可以认为各个组总体方差相等可以进行方差检验。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西南大学 2012 至 2013 学年度第 2 期 生物统计学 试题(A ) 试题使用对象: 2011 级 专业(本科) 命题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答题方式采用: 闭卷 说明:1、答题请使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书写工整. 2、考生应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卷上答题作废.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2、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3、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4、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 (已知84.321,05.0=χ)。 ( ) 5、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6、率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前,应该对资料数据作反正弦转换。( ) 7、比较前,应该先作F 测验。 ( ) 8、验中,测验统计假设H 00:μμ≥ ,对H A :μμ<0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αu 值为1.96( ) 9、行回归系数假设测验后,若接受H o :β=0,则表明X 、Y 两变数无相关关系。 ( ) 10、株高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150±=±s y (厘米),果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s y ±1030±=(厘米),可认为该玉米的株高性状比果穗性状变异大。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 A 、[-9.32,11.32] B 、[-4.16,6.16]

贵州大学《生物统计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贵州大学《生物统计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在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的意义是___C___。 A. 原假设0H 成立,经检验不能拒绝的概率 B. 原假设0H 不成立,经检验不能拒绝的概率 C. 原假设0H 成立,经检验被拒绝的概率 D. 原假设0H 不成立,经检验被拒绝的概率 2.设123,,X X X 是总体2( , )N μσ的样本,μ已知,2 σ未知,则下面不是统计量的是__C___。 A. 123X X X +- B. 4 1 i i X μ=-∑ C. 2 1X σ+ D. 4 21 i i X =∑ 3.设随机变量~(0,1)X N ,X 的分布函数为()x Φ,则( 2)P X >的值为___A____。 A. ()212-Φ???? B. ()221Φ- C. ()22-Φ D. ()122-Φ 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的大小应采用__D___。 A .样本平均数 B. 样本方差 C. 样本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5.设总体服从),(2 σμN ,其中μ未知,当检验0H :220σσ=,A H :220σσ≠时,应选择统计量___B_____。 A. 2 (1)n S σ- B. 2 2 (1)n S σ- X X 6.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的效率高的原因是___B_____。 A .单侧检验只检验一侧 B .单侧检验利用了另一侧是不可能的这一已知条件 C .单侧检验计算工作量比双侧检验小一半 D. 在同条件下双侧检验所需的样本容量比单侧检验高一倍 7.假设每升饮水中的大肠杆菌数服从参数为μ的泊松分布,则每升饮水中有3个大肠杆菌的概率是____D____。 A.63e μ μ- B.36e μμ- C.36e μ μ- D. 316 e μμ-

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非参数检验 实验报告 方差分析 学院: 参赛队员: 参赛队员: 参赛队员: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 1.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内容; (1) 2.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 (1) 3.了解多因素方差分析; (1) 4.学会运用spss软件求解问题; (1) 5.加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 二、实验环境 (1) 三、实验方法 (1) 1. 单因素方差分析; (1) 2. 多因素方差分析。 (1) 四、实验过程 (1) 问题一: (1) 1.1实验过程 (1) 1.1.1输入数据,数据处理; (1) 1.1.2单因素方差分析 (1) 1.2输出结果 (3) 1.3结果分析 (3) 1.3.1描述 (3) 1.3.2方差性检验 (4) 1.3.3单因素方差分析 (4) 问题二: (4) 2.1实验步骤 (5) 2.1.1命名变量 (5) 2.1.2导入数据 (5) 2.1.3单因素方差分析 (5) 2.1.4输出结果 (7) 2.2结果分析 (7) 2.2.1描述 (7) 2.2.2方差性检验 (8)

2.2.3单因素方差分析 (8) 问题三: (8) 3.1提出假设 (8) 3.2实验步骤 (8) 3.2.1数据分组编号 (8) 3.2.2多因素方差分析 (9) 3.2.3输出结果 (13) 3.3结果分析 (14) 五、实验总结 (14)

方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内容; 2.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 3.了解多因素方差分析; 4.学会运用spss软件求解问题; 5.加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 Spss、office 三、实验方法 1.单因素方差分析; 2.多因素方差分析。 四、实验过程 问题一: 1.1.1输入数据,数据处理; 1.1.2单因素方差分析 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AVONA;

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三版 课后作业答案知识分享

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作 业答案

《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作业答案 (李春喜、姜丽娜、邵云、王文林编著) 第一章概论(P7) 习题1.1 什么是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1)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是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实验调查资料,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2)生物统计学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和统计推断两大部分的内容。其基本作用 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提供整理和描述数据资料的科学方法;②确定某些性状和特性的数量特征;③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④提供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⑤提供实验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 习题1.2 解释以下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互作、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准确性、精确性。 答:(1)总体(populatian)是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2)个体(individual)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元。 (3)样本(sample)是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4)样本容量(sample size)是指样本个体的数目。 (5)变量(variable)是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的某种特征。 (6)参数(parameter)是描述总体特征的数量。

(7)统计数(statistic)是由样本计算所得的数值,是描述样本特征的数量。 (8)效应(effection)试验因素相对独立的作用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简称效应。 (9)互作(interac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10)实验误差(experimental error)是指实验中不可控因素所引起的观测值偏 离真值的差异,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11)随机误差(random)也称抽样误差或偶然误差,它是有实验中许多无法控 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实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产生的差异,是不可避 免的。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增加抽样或试验次数降低随机误差,但不能完 全消。 (12) 系统误差(systematic)也称为片面误差,是由于实验处理以外的其他 条件明显不一致所产生的倾向性的或定向性的偏差。系统误差主要由一 些相对固定的因素引起,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控制的,只要试验工作做得 精细,在试验过程中是可以避免的。 (13) 准确性(accuracy)也称为准确度,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实验指标或 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14) 精确性(precision)也称精确度,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实验指标或性状 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的大小。 (15)准确性是说明测定值堆真值符合程度的大小,用统计数接近参数真值 的程度来衡量。精确性是反映多次测定值的变异程度,用样本间的各 个变量间变异程度的大小来衡量。

生物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学考试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分组时,组距和组数成反比。 ×2. 粮食总产量属于离散型数据。 ×3. 样本标准差的数学期望是总体标准差。 ×4. F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是对称曲线。 √5. 在配对数据资料用t检验比较时,若对数n=13,则查t表的自由度为12。 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x~N(1,9),x1,x2,…,x9是X的样本,则有() x N(0,1)B.11 - x ~N(0,1)C.91 - x ~N(0,1)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7. 假定我国和美国的居民年龄的方差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本国人口的1%计 算平均年龄,则平均年龄的标准误() A.两者相等 B.前者比后者大 D.不能确定大小 8. 设容量为16人的简单随机样本,平均完成工作需时13分钟。已知总体标准差为3分钟。 若想对完成工作所需时间总体构造一个90%置信区间,则() u值 B.应用t分布表查出t值 C.应用卡方分布表查出卡方值 D.应用F分布表查出F值 9. 1-α是() A.置信限 B.置信区间 C.置信距 10. 如检验k (k=3)个样本方差s i2 (i=1,2,3)是否来源于方差相等的总体,这种检验在统计上称为 ( )。 B. t检验 C. F检验 D. u检验 三. 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1. 12. 13. 已知F分布的上侧临界值F0.05(1,60)=4.00,则左尾概率为0.05,自由度为(60,1) 的F 14. 15.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N (8,4),P(x < 4.71)(填数字) 四.综合分析题(共60分)

生物统计学答案 第一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一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1 算术平均数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 答:算数平均数由下式计算:,含义为将全部观测值相加再被观测值的个数 除,所得之商称为算术平均数。计算算数平均数的目的,是用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的集中点, 或是说是样本数据的代表。 1.2 既然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 答: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的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1.3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变异系数也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变异系数可以说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的标准差。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的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1.4 完整地描述一组数据需要哪几个特征数? 答:平均数、标准差、偏斜度和峭度。 1.5 下表是我国青年男子体重(kg )。由于测量精度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像是离散型数据,不要忘记,体重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属于连续型数据。根据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编制频数分布表。 66 69 64 65 64 66 68 65 62 64 69 61 61 68 66 57 66 69 66 65 70 64 58 67 66 66 67 66 66 62 66 66 64 62 62 65 64 65 66 72 60 66 65 61 61 66 67 62 65 65 61 64 62 64 65 62 65 68 68 65 67 68 62 63 70 65 64 65 62 66 62 63 68 65 68 57 67 66 68 63 64 66 68 64 63 60 64 69 65 66 67 67 67 65 67 67 66 68 64 67 59 66 65 63 56 66 63 63 66 67 63 70 67 70 62 64 72 69 67 67 66 68 64 65 71 61 63 61 64 64 67 69 70 66 64 65 64 63 70 64 62 69 70 68 65 63 65 66 64 68 69 65 63 67 63 70 65 68 67 69 66 65 67 66 74 64 69 65 64 65 65 68 67 65 65 66 67 72 65 67 62 67 71 69 65 65 75 62 69 68 68 65 63 66 66 65 62 61 68 65 64 67 66 64 60 61 68 67 63 59 65 60 64 63 69 62 71 69 60 63 59 67 61 68 69 66 64 69 65 68 67 64 64 66 69 73 68 60 60 63 38 62 67 65 65 69 65 67 65 72 66 67 64 61 64 66 63 63 66 66 66 63 65 63 67 68 66 62 63 61 66 61 63 68 65 66 69 64 66 70 69 70 63 64 65 64 67 67 65 66 62 61 65 65 60 63 65 62 66 64 答:首先建立一个外部数据文件,名称和路径为:E:\data\exer1-5e.dat 。所用的SAS 程序和计算结果如下: proc format; value hfmt 56-57='56-57' 58-59='58-59' 60-61='60-61' 62-63='62-63' 64-65='64-65' 66-67='66-67' 68-69='68-69' 70-71='70-71' 72-73='72-73' 74-75='74-75'; run; n y y n i i ∑== 1

方差分析与假设检验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方差分析与假设检验实验报告二 学生姓名:方炜学号:20092123080 专业:软件工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SPSS的基本命令; 2、掌握方差分析和假设检验。 二、实验内容: 1、为比较5中品牌的合成木板的耐久性,对每个品牌取4个样本作摩擦试验测量磨损量,得以下数据: (1)它们的耐久性有无明显差异? (2)有选择的作两品牌的比较,能得出什么结果?

2、将土质基本相同的一块耕地分成5块,每块又分成均等的4小块。在每块地内把4个品 种的小麦分钟在4小块内,每小块的播种量相同,测得收获量如下: 考察地块和品种对小麦的收获量有无显著影响?并在必要时作进一步比较。 3、为了研究合成纤维收缩率和拉伸倍数对纤维弹性的影响进行了一些试验。收缩率取0,4, 8,12四个水平;拉伸倍数取460,520,580,640四个水平,对二者的每个组合重复作两次试验,所得数据如下:

(1)收缩率,拉伸倍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弹性有无显著影响? (2)使弹性达到最大的生产条件是什么?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运行结果截图: 1、结果分析: (1)、Sig<0.05,耐久性有明显差异 (2)、由样本分析,品牌3分为一类;品牌1,2,5分为一类;品牌4分为一类。而品牌3和品牌4差距最大,品牌3的耐久性最差,品牌4的耐久性最好。 2、运行结果截图:

2、结果分析: (1)、地块(A组)Sig>0.05对小麦的收获量无显著影响,品种(B组)Sig<0.05对小麦的收获量有显著影响。 (2)、由图得,地块4最适合种小麦,地块1最不适合种小麦;而品种2的小麦收获量最大,品种4的小麦收获量最小。 3、运行结果截图:

生物统计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考试轮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编号 考试课程:[120770] 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命题负责人曾汉元 适用对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5级审查人签字 考核方式:上机考试试卷类型:A卷时量:15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答案中要求保留必要的计算和推理过程,全部答案保存为一个Word文档,文件名 为学号最后两位数+姓名。考试结束后不要关机。提交答卷后,请到主机看一下是否提交成功。第1题12分,第3题5分,第10题13分,其余的题各10分。 1、下表为某大学96位男生的体重测定结果(单位:kg),请根据资料分别计算以下指标:(1)算术平均数;(2)几何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5)极差;(6)方差;(7)标准差;(8)变异系数;(9)标准误。(10) 绘制各体重分布柱形图。 66 69 64 65 64 66 70 64 59 67 66 66 60 66 65 61 61 66 67 68 62 63 70 65 64 66 68 64 63 60 60 66 65 61 61 66 59 66 65 63 58 66 66 68 64 65 71 61 62 69 70 68 65 63 66 65 67 66 74 64 70 64 59 67 66 66 60 66 65 61 61 66 67 68 62 63 70 65 64 66 68 64 63 60 60 66 65 61 61 66 59 66 65 63 58 66 2、已知1000株水稻的株高服从正态分布N(97,3 2),求: (1)株高在94cm以上的概率? (2)株高在90~99cm之间的概率? (3)株高在多少cm之间的中间概率占全体的99%? 3.已知某批30个小麦样品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4.5%,σ=2.50%,试进行95%置信度下的蛋白质含量的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4、有一大麦杂交组合,F2代的芒性状表型有钩芒、长芒和短芒三种,观察计得其株数依次分别为348、11 5、157,试检验其比率是否符合9:3:4的理论比率。 5、某医院用某种中药治疗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现将血红蛋白含量(g/L)变化的数据列在下面,假定资料满足各种假设测验所要求的前提条件,问: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别有无显著性意义? 患者编号 1 2 3 4 5 6 7 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65 75 50 76 65 72 68 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82 112 125 85 80 105 128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第二章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B.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C. 正态分布的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D.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均相等。 4. 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a ,其标准差( D )。 A. 扩大√a 倍 B.扩大a 倍 C.扩大a 2倍 D.不变 5. 比较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身高的变异度,应采用的指标是( C )。 A. 标准差 B.方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数 第三章 12 2--∑∑n n x x )(

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方差分析 学院: 参赛队员: 参赛队员: 参赛队员: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 (4) 1.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内容; (4) 2.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 (4) 3.了解多因素方差分析; (4) 4.学会运用spss软件求解问题; (4) 5.加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 二、实验环境 (4) 三、实验方法 (4) 1. 单因素方差分析; (4) 2. 多因素方差分析。 (4) 四、实验过程 (4) 问题一: (4) 1.1实验过程 (4) 1.1.1输入数据,数据处理; (4) 1.1.2单因素方差分析 (4) 1.2输出结果 (6) 1.3结果分析 (6) 1.3.1描述 (6) 1.3.2方差性检验 (7) 1.3.3单因素方差分析 (7) 问题二: (7) 2.1实验步骤 (8) 2.1.1命名变量 (8) 2.1.2导入数据 (8) 2.1.3单因素方差分析 (8) 2.1.4输出结果 (10) 2.2结果分析 (10) 2.2.1描述 (10) 2.2.2方差性检验 (11) 2.2.3单因素方差分析 (11)

问题三: (11) 3.1提出假设 (11) 3.2实验步骤 (11) 3.2.1数据分组编号 (11) 3.2.2多因素方差分析 (12) 3.2.3输出结果 (16) 3.3结果分析 (17) 五、实验总结 (17) 方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内容; 2.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 3.了解多因素方差分析; 4.学会运用spss软件求解问题; 5.加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 Spss、office 三、实验方法 1. 单因素方差分析; 2. 多因素方差分析。 四、实验过程 问题一: 1.1.1输入数据,数据处理; 1.1.2单因素方差分析 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AVONA;

生物统计学(版)杜荣骞课后习题答案统计数据的收集与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1 算术平均数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 答:算数平均数由下式计算:n y y n i i ∑ = =1 ,含义为将全部观测值相加再被观测值的个数 除,所得之商称为算术平均数。计算算数平均数的目的,是用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的集中点,或是说是样本数据的代表。 1.2 既然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 答: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的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1.3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变异系数也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变异系数可以说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的标准差。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的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1.4 完整地描述一组数据需要哪几个特征数? 答:平均数、标准差、偏斜度和峭度。 1.5 下表是我国青年男子体重(kg)。由于测量精度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像是离散型数据,不要忘记,体重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属于连续型数据。根据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编制频数分布表。 66 69 64 65 64 66 68 65 62 64 69 61 61 68 66 57 66 69 66 65 70 64 58 67 66 66 67 66 66 62 66 66 64 62 62 65 64 65 66 72 60 66 65 61 61 66 67 62 65 65 61 64 62 64 65 62 65 68 68 65 67 68 62 63 70 65 64 65 62 66 62 63 68 65 68 57 67 66 68 63 64 66 68 64 63 60 64 69 65 66 67 67 67 65 67 67 66 68 64 67 59 66 65 63 56 66 63 63 66 67 63 70 67 70 62 64 72 69 67 67 66 68 64 65 71 61 63 61 64 64 67 69 70 66 64 65 64 63 70 64 62 69 70 68 65 63 65 66 64 68 69 65 63 67 63 70 65 68 67 69 66 65 67 66 74 64 69 65 64 65 65 68 67 65 65 66 67 72 65 67 62 67 71 69 65 65 75 62 69 68 68 65 63 66 66 65 62 61 68 65 64 67 66 64 60 61 68 67 63 59 65 60 64 63 69 62 71 69 60 63 59 67 61 68 69 66 64 69 65 68 67 64 64 66 69 73 68 60 60 63 38 62 67 65 65 69 65 67 65 72 66 67 64 61 64 66 63 63 66 66 66 63 65 63 67 68 66 62 63 61 66 61 63 68 65 66 69 64 66 70 69 70 63 64 65 64 67 67 65 66 62 61 65 65 60 63 65 62 66 64 答:首先建立一个外部数据文件,名称和路径为:E:\data\exer1-5e.dat。所用的SAS程序和计算结果如下: proc format; value hfmt 56-57='56-57' 58-59='58-59' 60-61='60-61' 62-63='62-63' 64-65='64-65' 66-67='66-67'

生物统计学课后习题解答-李春喜汇总

生物统计学课后习题解答-李春喜汇总

第一章概论 解释以下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互作、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准确性、精确性。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习题 2.1 某地 100 例 30 ~ 40 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mol · L -1 ) 测定结果如下: 4.77 3.37 6.14 3.95 3.56 4.23 4.31 4.71 5.69 4.12 4.56 4.37 5.39 6.30 5.21 7.22 5.54 3.93 5.21 6.51 5.18 5.77 4.79 5.12 5.20 5.10 4.70 4.74 3.50 4.69 4.38 4.89 6.25 5.32 4.50 4.63 3.61 4.44 4.43 4.25 4.03 5.85 4.09 3.35 4.08 4.79 5.30 4.97 3.18 3.97 5.16 5.10 5.85 4.79 5.34 4.24 4.32 4.77 6.36 6.38 4.88 5.55 3.04 4.55 3.35 4.87 4.17 5.85 5.16 5.09 4.52 4.38 4.31 4.58 5.72 6.55 4.76 4.61 4.17 4.03 4.47 3.40 3.91 2.70 4.60 4.09 5.96 5.48 4.40 4.55 5.38 3.89 4.60 4.47 3.64 4.34 5.18 6.14 3.24 4.90 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答案】=4.7398, s=0.866, CV =18.27 % 2.2 试计算下列两个玉米品种 10 个果穗长度 (cm) 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并解释所得结果。 24 号: 19 , 21 , 20 , 20 , 18 , 19 , 22 , 21 , 21 , 19 ; 金皇后: 16 , 21 , 24 , 15 , 26 , 18 , 20 , 19 , 22 , 19 。 【答案】 1 =20, s 1 =1.247, CV 1 =6.235% ; 2 =20, s 2 =3.400, CV 2 =17.0% 。 2.3 某海水养殖场进行贻贝单养和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对比试验,收获时各随机抽取 50 绳测其毛重(kg) ,结果分别如下:

生物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量。 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现代推断统计学3 个阶段。 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两类。 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林星s= 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如果事件A和事件B为独立事件,则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地概率P (AB) = P(A)*P(B)。 二项分布的形状是由n和p两个参数决定的。 正态分布曲线上,卩确定曲线在x轴上的中心位置,c确定曲线的展开程度。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等于c Wi。 t分布曲线和正态分布曲线相比,顶部偏低,尾部偏高。

统计推断主要包括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两个方面。

参数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假设检验首先要对总体提出假设,一般应作两个假设,一个是无效假设,一个是备择假设。 对一个大样本的平均数来说,一般将接受区和否定区的两个临界值写作卩-U a^x_ 卩+U a c x 在频率的假设检验中,当np或nq v30时,需进行连续性矫正。 2检验主要有3种用途:一个样本方差的同质性检验、适应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 2检验中,在自由度df = (1)时,需要进行连续性矫正,其矫正的2 = ( p85 )。 2分布是连续型资料的分布,其取值区间为[0.+ %)。 猪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检验两个纯合亲本的F2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符合 孟德尔第一遗传规律应采用适应性检验法。 独立性检验的形式有多种,常利用列联表进行检验。 根据对处理效应的不同假定,方差分析中的数学模型可以分为固定模型、随机模型和混合模型混合模型3类。 在进行两因素或多因素试验时,通常应该设置重复,以正确估计试验误差,研究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在方差分析中,对缺失数据进行弥补时,应使补上来数据后,误差平方和最小。方差分析必须满足正态性、可加性、方差同质性3个基本假定。 如果样本资料不符合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则需要对其进行数据转换,常用的数据转换方法有平方根转换、对数转换、正反弦转换等。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1]O

生物统计学(第四版)答案 1—6章

2.2试计算下列两个玉米品种10个果穗长度(cm)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并解释所得结果。24号:19,21,20,20,18,19,22,21,21,19; 金皇后:16,21,24,15,26,18,20,19,22,19。 【答案】1=20,s1=1.247,CV1=6.235%;2=20,s2=3.400,CV2=17.0%。 2.3某海水养殖场进行贻贝单养和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对比试验,收获时各随机抽取50绳测其毛重(kg),结果分别如下: 单养50绳重量数据:45,45,33,53,36,45,42,43,29,25,47,50,43,49,36,30,39,44,35,38,46,51,42,38,51,45,41,51,50,47,44,43,46,55,42,27,42,35,46,53,32,41,4,50,51,46,41,34,44,46; 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 3.3已知u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1),试查表计算下列各小题的概率值: (1)P(0.3<u≤1.8);(2)P(-1<u≤1);(3)P(-2<u≤2);(4)P(-1.96<u≤1.96; (5)P(-2.58<u≤2.58)。 【答案】(1)0.34617;(2)0.6826;(3)0.9545;(4)0.95;(5)0.9901。 3.4设x服从正态分布N(4,16),试通过标准化变换后查表计算下列各题的概率值: (1)P(-3<x≤4);(2)P(x<2.44);(3)P(x>-1.5);(4)P(x≥-1)。 【答案】(1)0.4599;(2)0.3483;(3)0.9162;(4)0.8944。 3.5水稻糯和非糯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糯稻纯合体为ww,非糯纯合体为WW,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其F1为非糯杂合体Ww。 (1)现以F1回交于糯稻亲本,在后代200株中试问预期有多少株为糯稻,多少株为非糯稻?试列出糯稻和非糯稻的概率; (2)当F1代自交,F2代性状分离,其中3/4为非糯,1/4为糯稻。假定F2代播种了2000株,试问糯稻株有多少?非糯株有多少? 课后答案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914574604.html,1=42.7,R=30,s1=7.078,CV1=16.58%;2=52.1,R=30,s2=6.335,CV2=12.16%。 第四章统计推断 课后答案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914574604.html,=0=21g,4.5接受HA:≠0;95%置信区间:(19.7648,20.2352)。 4.6核桃树枝条的常规含氮量为2.40%,现对一桃树新品种枝条的含氮量进行了10次测定,其结果为:2.38%、2.38%、2.41%、2.50%、2.47%、2.41%、2.38%、2.26%、2.32%、2.41%,试问该测定结果与常规枝条含氮量有无差别。 【答案】t=-0.371,接受H0:=0=2.40%。 4.7检查三化螟各世代每卵块的卵数,检查第一代128个卵块,其平均数为47.3粒,标准差为2 5.4粒;检查第二代69个卵块,其平均数为74.9粒,标准差为4 6.8粒。试检验两代每卵块的卵数有无显著差异。 【答案】u=-4.551,否定H0:1=2,接受HA:1≠2。 4.8假说:“北方动物比南方动物具有较短的附肢。”为验证这一假说,调查了如下鸟翅长(mm)资料:北方的:120,113,125,118,116,114,119;南方的:116,117,121,114,116,118,123,120。试检验这一假说。 【答案】t=-0.147,接受H0:1=2。 4.9用中草药青木香治疗高血压,记录了13个病例,所测定的舒张压(mmHg)数据如下:序

生物统计学各章题目(含答案)

生物统计学各章题目 一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 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二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 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12 2--∑∑n n x x )(

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spss的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实 验 报告 篇二: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琚锦涛学号:091230126 一.实验目的 根据方差分析的相关方法,利用excel中的相关工具,将数据收集,整理,从而了解方差分析的特点和性质。 二.实验内容 1.单因素方差分析 利用以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不同产地的原材料是否显著影响产品的质量指标; 2.双因素方差分析 利用以下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因素a与因素b搭配下是否对其有显著差异,交互作用是否显著; 三.实验结果分析 1.单因素方差分析由以上数据可知,p-value=0.2318>0.05,因此可得出:原材料产地的这一质量指标无显著影响。 2.双因素方差分析 样本、列及交互的p-value远小于0.05,由此可得出燃料和推进器两因素对于火箭影响显著。数据来源:《应用统计学》第二版;篇三: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天水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属课程名称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日期2011.11.22 班级 09统计一班学号 291050146 姓名成绩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数据研究各个因素对总体的影响效果,判定因素在总变异中的重要程度 【实验原理】 比较因素a的r个水平的差异归结为比较这r个总体的均值.即检验假设 ho : μ1 = μ2 = … = μr, h1 : μ1, μ2, … , μr 不全相等给定显著水平α,用p 值检验法, 当p值大于α时,接受原假设ho,否则拒绝原假设ho 【实验环境】 r 2.13.1 pentinu(r)dual-core cpu e6700 3.20ghz 3.19ghz,2.00gb的内存【实验方案】 准备数据,查找相关r程序代码并进行编写运行得出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1.根据四种不同配方下的元件寿命数据 材料使用寿命 a1 1600 1610 1650 1680 1700 1700 1780 a2 1500 1640 1400 1700 1750 a3 1640 1550 1600 1620 1640 1600 1740 1800 a4 1510 1520 1530 1570 1640 1600 2.利用主函数aov()编写该数据的方差分析r程序 3.运行得出结果 df sum sq mean sq f value pr(>f) a3 49212 16404 2.1659 0.1208 residuals 22 166622 75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