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词汇与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词汇与文化
---新兴词汇与汉语言文化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构词特点,网语规范,外语词汇,影响与冲击。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汉词很有说服力。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这种具有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兴词汇给汉语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新时期源于网语的流行和英语的借词涉及哪些方面,它们是如何在汉语中"安家落户"的,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借入形式,这些外来词对我们民族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有何影响?这些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语的出现,它在词汇构成方面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网络时代的特点。对这一语言领域的新成员,人们对其一定要冷静分析、客观评价,在承认它的优点时也不能忽略它的缺点,要积极引导它的健康发展。
1.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语的形成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已经变成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本身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诸多与时代相符的特征,例如:高效性、高传播速度、高信息容量等等。人们通过网络这一特殊媒介进行交流与传统交流方式肯定有不同之处,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交流使用的语言,也就是网语(netspeak)。网语是网络语言的简称,它指的是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时使用的语言,但现在网语已经不仅仅只出现在网络上,它还入侵到了许多其它领域,例如:广告,电视、报纸,甚至还出现在学生作文里。网语这一现象在国内外都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对这一现象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它的出现充分体现了语言动态发展的特点,但也有人认为网语破坏了语言的纯洁性。但要真正认识和正确看待网语,首先要了解网语的大致特点。
2.网语的构词特点
2.1术语
这里的术语是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用语。例如:磁盘、光驱、主板这类术语是有关计算机组件的;打印机、数码相机、多媒体、刻录机是关于计算机外围产品的;设臵、扫描是关于计算机操作的;调制解调器、电缆、光纤、宽带、端口是关于网络组件的;超文本、动态捕捉、动态链接是关于网络软件设计的;电邮、局域网、主页、链接是关于网络服务的;浏览、搜索、共享、接入、卸载是关于网络操作的。
2.2外语词
汉语网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英语的广泛使用。根据有关调查,绝大部分网民都至少接受过中学教育,所以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英语词汇对他们来说并不会构成理解障碍,因此很多时髦的英语用词广泛活跃于网站的各个角落。对于英语词汇的使用大致包括以下四种情况:1)英语原词,例如:Window, Internet, e-mail等等。2)英语首字母缩略词,如: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USB(Universal Serial Bus),TCP(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Protoco),等等。
3)中英文共存,如:‚AGP接口‛, ‚Club 文化特效‛, ‚E-mail地址‛, ‚MP3手机‛, ‚GSM标准‛,等等。4)自由翻译,如:防火墙(firewall),附件(attachment),点击(click),等等。
2.3重叠词
在汉语的使用中,人们会通过对词语的重复与叠加来达到加强语气、模仿婴儿的口气等效果,如:坏坏(坏蛋)、漂漂(漂亮)、光光(光棍),东东(东西),等。2.4词义发生扭曲的词
和使用重叠词的意图一样,网民们为了达到幽默新颖的效果,因此刻意扭曲原词意义,如:神童(神经病儿童)耐看(耐着性子看)、呕像(呕吐的对象)、贤惠(在家闲着什么都不会),等。
2.5谐音词
正如英语当中的谐音CU代表see you(再见),IC代表I see(我明白)一样,汉语也存在很多谐音的情况。1)拼音输入法带来的谐音。BBS(电子告示牌)的管理员被称作‚版主‛,用拼音输入法连续输入拼音时就会先出现‚斑竹‛,因此人们图方便就干脆选用这个词语来表达版主之意。‚大侠‛用相同的方法输入时,先出现的词语是‚大虾‛,于是这个‚大虾‛就成了人们对网络高手的亲昵称呼。类似的还有‚幽香‛(邮箱)、‚馨香‛(信箱)、‚跑牛‛(泡妞),等等。2)数字谐音。汉语中人们对数字的喜好往往跟数字的谐音有关。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由于人们追求高效快速的心理使数字的优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如:886是‚拜拜喽‛、7456是‚气死我了‛,8147是‚不要生气‛,等。3)外语词汇的谐音。瘟到死(Windows)、温酒屋(Windows95)、瘟酒吧(Windows98)、笨三(pentunmIII),稻糠亩(dot com),等。4)汉语拼音的谐音。GG就是‚哥哥‛,JJ就是‚姐姐‛,NN 就是‚奶奶‛, 等等。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借词)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为词语的借用提供了多种条件。中国成功加入WTO,也促使更多的英语词汇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正如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言:"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汉语中从英语借来的大量新词就是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从借词中窥见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词语借用方式来发掘沉积在一个民族心理结构中的深层内蕴。
语言是由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然要以该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但是,在更高层面上,一种民族语言是该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也在语言的不同平面上有所反映。具体到词汇平面,学习者在对外语词汇理解上的跨文化问题主要发生在:‚目的语的词汇跟母语词汇表达的意义不对应,词语附带某一民族独有的文化概念等‛,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