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电泳-蛋白质电泳技术-to S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毛细管电泳分离的主要驱动力,是毛细管中的溶剂因轴向直流 电场作用发生的定向流动。其大小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精确度, 准确度。
电渗流的大小用电渗流速度Veof表示
Veof= eof E
eof= /4 +
源自文库
-
:电泳介质电解常数;
:电泳介质粘度 ;
:毛细管壁的zeta 电位; E:电场强度。
2011-11-7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生物分析化学
电泳——Electrophoresis,EP ——蛋白质电泳技术
§6-1 电泳概论

电泳: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 生定向迁移的过程。电泳定义动画 电泳定义动画 不同粒子因大小和所带电荷量及性质的不 同,以不同速度迁移而得到分离。
6.1.3 电泳技术的分类
按电场分:常压(<500V,适用大分子);高压
(>500V, 1kV5kV,适用小分子);超高压( 30kV50kV ,毛细管 电泳)
按有无支持介质分:自由电泳、支持物电泳; 按仪器装置分:水平式、垂直式、悬架式。
2011-11-7
11
2011-11-7
12
2
2011-11-7
24
2011-11-7
23
2011-11-7
4
2011-11-7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如何控制毛细管电泳中的电渗流? 在低pH下电泳; 进行化学表面修饰; 对毛细管壁进行动态涂层; 使用添加剂改变溶液的粘度或电势。
6.1.4.5 带电颗粒的V与E、J、K关系

电泳技术:利用电泳现象对某些化学或生
物化学物质进行分离分析的技术;
2011-11-7 1

电泳仪:完成电泳分离的仪器。 2011-11-7
2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6.1.1 电泳技术的发展
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Von Reus首次发现黏土颗粒的电迁移现象 第一次电泳试验 1816年, Porrett 首次实验荷电的动物膜蛋白; 1861年, Quincke 证实带电颗粒的迁移与电位梯度成线性关系; 1879年, Helmholts 用公式计算颗粒表面的电荷分布; 1892-1897 Picton & Linder 首先使用V型槽和U型管槽; 1899年,Hardy 揭示了颗粒的两性表面和卵蛋白的等电点; 1903年,Smoluchowski用公式计算颗粒表面的电荷分布。 1907年, Field和Teagua 用电泳理论作指导,研究设计出填充有 琼脂糖凝胶的桥管,成功地分离了白喉毒素和它的抗体。 ——把电泳作为一种分离分析技术。
6.1.4.3 影响电泳迁移率(泳动度)的因素
3. 电场强度:E高,带电颗粒泳动快。过高;过低。当需要增大 电场强度以缩短电泳时间时,需附有冷却装置;
4. 电渗 :在 电场中液体对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电渗方向与 电泳方向; 5. 支持介质:筛孔越小,则颗粒在移动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 也就越大;介质的纯度影响聚焦效果;介质的非特异性吸附会 增大电渗。
2011-11-7 13
6.1.3 电泳技术的分类

原则上按电泳的分离原理来分。可分为三类: 自由移动界面电泳
纸电泳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淀粉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毛细管电泳
14

区带电泳

稳态电泳(等电聚焦,等速电泳)
2011-11-7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2011-11-7 8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80年代初轰动分离科学界的实验
1981年 Jorgenson和Luckas 在170m内径的毛细管中填充了10 m粒径的 Partisil ODS-2填 料,在电场作用下成功地分离了多环芳烃,柱效高达31000理论 塔板数,这是电色谱的雏形。 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色谱 毛细管开管电泳 毛细管涂层电泳
EQ= 6πrη EQ V= 6 πrη
( 3) ( 4)
电荷引力: 在自由溶液中,运动粒子与溶液间阻力F阻:
F阻=6πrη ( 2) F引=E Q ( 1)
粒子的移动速度(泳动速度)与电场强度(E)、粒子
所带电荷量(Q)成正比,而与粒子半径(r)及溶液粘度(η) 成反比。
非球形分子(如线状DNA)在电泳过程中受到更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6.1.3 电泳技术的分类
按支持介质的不同可分为: ⑴ 纸电泳(Paper electrophorisis) ⑵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Cellulose Acetate electrophoresis p ) ⑶ 琼脂糖凝胶电泳(Agar Gel electrophoresis) ⑷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 ⑸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按支持介质形状不同可分为: ⑴ 薄层电泳 ; ⑵ 板电泳 ; ⑶ 柱电泳 ;(4) U型
使用抗对流介质(纸,凝胶作为支持介质)克服对流。 1960-1962 纸电泳,琼脂电泳,淀粉凝胶电泳 1963-1966 高压纸电泳 Tiselius电泳 1966-1970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只能在低电场强度下进行电泳以克服自 由溶液电泳的焦耳热???
2011-11-7 7
该工作实际上是毛细管电泳的开创性工作。 由于检测器灵敏度的限制,进样量大,导致峰形 不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单位电场强度下的移动速度。
6.1.4.3 影响电泳迁移率(泳动度)的因素 影响的因素:
颗粒本身:带电、大小、形状
= /E = Q/6πrη
(5)
迁移率—物理化学特性常数。 生物大分子的净电荷取决于环境的pH。
2011-11-7 19 2011-11-7
电场强度E: 一定时,E高, 快 溶液因素:pH、离子强度I、电渗、缓 冲液粘度及温度等。
V=J
E大,V快; K大,V小。
2011-11-7
25
2011-11-7
26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6.1.5 凝胶电泳的支持介质
为什么要用支持介质?
抗对流;抗扩散。
6.1.5 凝胶电泳的支持介质
按支持介质的不同把电泳技术分五类:
微流控芯片
1981 这是毛细管电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88
2011-11-7
毛细管电泳商品仪器推出
9 2011-11-7 10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普通电泳与毛细管电泳的异同
相同点:电泳基本理论 不同点:使用细内径毛细管,抑制了对流和减小热扩散; 分析速度快; 样品进样量少(pL~nL); 试剂消耗量少; 可实现在线检测,自动化程度高;
2011-11-7 3
6.1.1 电泳技术的发展
o1909 Michaelis 测定了酶的等电点和胶体粒子在电泳中的迁移, 并将这种迁移命名为 “电泳” o1912-1915 Ellis, Powis 观察电泳迁移 o1923-1924 Svedlberg 对电泳过程的白蛋白进行荧光照相 o1934 Ab Abramson 研究了膜蛋白的尺寸、形状对电迁移的影响 oSvedlberg & Tiselius 又使用光学方法观察白蛋白的电迁移过程, 直接测量感光板上电泳带的迁移距离。 1937 Tiselius 利用“shadow 阴影照相法”观察到电场中蛋白 质界面的移动,并证明了血清是由白蛋白、 1、2、和 球蛋 白组成——称为 “移界电泳法” ——moving boundary EP
20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6.1.4.3 影响电泳迁移率(泳动度)的因素
1. 待分离大分子的性质 :所带的电荷、分子大小和形状,分子 带的电荷量越大、直径越小、形状越接近球形,则其电泳迁移 速度越快; 2. 缓冲液p pH和离子强度:p pH值距p pI愈远,Q越大,V越大 ;
大的阻力,即粒子的泳动速度与粒子形状有关。
17 2011-11-7 18
2011-11-7
3
2011-11-7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6.1.4.2电泳迁移率(/泳动度/淌度)—Mobility 电泳迁移率(/泳动度/淌度):带电颗粒在
2011-11-7 22
离子氛示意图
2011-11-7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6.1.4.4 电渗流—毛细管电泳中的驱动力
电渗流 Electroosmotic flow (EOF)
电渗现象:外加电场作用下,与固体支持物接触的液体层
发生移动的现象。 电渗流:电渗现象中液体的整体流动。
2011-11-7 5
标准电泳迁移
2011-11-7
边缘溶剂蒸发效应
6
1
2011-11-7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自由溶液中电泳,分离效率受热扩散和对流限制。 1979 Everaerts & Mikker 等证实了用毛细管来抑制对流和增 强散热效果,以提高分离效率。 使用200 m 内径聚四氟乙烯管,UV检测器,分离了16 种有机酸,理论塔板数达到18万/米。这是毛细管电泳 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6.1.4 电泳基本理论
+
6.1.4 电泳基本理论
生物大分子的电荷来源:
-
COOCOOCOOH ╱ + H+ ╱ + H+ ╱ Pr ←————→ Pr ←————→ Pr ╲ + OH╲ ╲ + OHNH3+ NH3+ NH2 pH>pI pH=pI pH<pI
27 2011-11-7
薄膜类
支持介质应具备哪些特性?
物理化学性质稳定; 化学惰性; 电内渗小。
2011-11-7
琼脂糖凝胶电泳(Agar Gel electrophoresis);
凝 胶 类
28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2011-11-7
电泳条带
15
2011-11-7
16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6.1.4 电泳基本理论
6.1.4.1 粒子的移动速度(泳动速度V)
带电颗粒放在一个没有干扰的电场中,颗粒恒定迁 移速率的动力 介质的摩擦阻力f抗衡。
当F引=F阻时
纸电泳(Paper electrophoresis);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Cellulose Acetate electrophoresi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2011-11-7 4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6.1.1 电泳技术的发展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48
电泳影响因素——焦耳热,扩散
影响电泳分离的因素 实际电泳过程中的其它因素
焦耳热:电场的使用和产生的电流,会产生焦耳热, 使系统的温度增加。Q=I2·R·t
6.1.5 凝胶电泳的支持介质 两大类支持介质的特点
化学惰性好,能将对流减到最小; 薄膜类 分离主要原理:生物大分子的电荷密度!
聚丙烯酰胺凝胶及其合成
b. 1902 d. 1971
如何降低焦 耳热?
"for his research on electrophoresis and adsorption analysis, especially for his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serum protei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