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第五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1.语法的概念: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法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语法是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

2.语法的含义:①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3.语法学:语法学分词法(研究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性变化)、句法(研究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4.语法体系的含义:①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也就是说,语法是各种规律交织成的整体,是自成系统的。②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尔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不止一个。

5.语法的性质:抽象性(概括性)、稳固性(相对于语音和词汇来说)、民族性。

6.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组合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语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可由短语或词组成。7.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按照词类系列在不同结构类型中的结构关系定出不同的名称。

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八种基本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动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二者是陈述关系。

动语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八种基本句法成分相互依存,即配对存在:

①主语+谓语——主谓关系

②动语+宾语——动宾关系

③定语+中心语——定中关系

④状语+中心语——状中关系

⑤中心语+补语——中补关系

第二节词类(实词)

1.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2.划分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词的形态和意义(辅助)。

3.词的语法功能:①词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上。

②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表现在: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4.词的形态:①构形形态,如重叠——不构成新词的形态变化;

②构词形态,如加词缀——构成新词的形态变化。

5.词的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6.语法研究应遵循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

语法意义:指语法形式所表示的内涵,即通过语法形式显示出来的意义。

语法形式:指能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虚词、语序以及句子的句调等的外部表现。

7.词的分类(以功能为主要依据)

①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汇;

——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②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的词汇。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实词——名词

1.名词意义:表示人或事物和时间、地点的名词。

2.名词的种类:

表示人和事物:个体名词——朋友、同志、作家、牛、羊

集体名词——人民、群众、物品、马匹

抽象名词——道德、思想、文化、政治、欲望

物质名词——风、水、阳光、土地、灯塔

表示时间:时间名词——秋天、早晨、明年、现在、后天

表示处所:处所名词——河岸、东郊、周围、里屋

中国、、亚洲等兼属专有名词和处所名词

表示方位:方位词——单音节:上、中、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里、外;双音节:之前、之后、之上、之下、之左、之右、之内、之外、之中、之东、之间、以前、以后、以上、以外、以内、以东。

【方位词具有定位性,总放在词语之后,与实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位置,方位短语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少数方位词也可以表示时间;方位词也具有封闭性(指数量有限),能产性差,又有定位性,因而带有虚词性,可称为“后置词”】

3.名词的语法特征:①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

②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③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④汉语名词单复同形。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

后缀“们”,加“们”后不能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指人的专名加“们”有“之类、之流”的意思。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手法。“们”还具有“定指”的语用意义,汉语主语倾向于表示已知或确定的人物,宾语倾向于表示无定人物。

实词——动词

1.动词的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2.动词的种类:动作行为动词——走、看、听、写

心理活动动词——爱、恨、怕、讨厌、嫉妒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存在、有、发生、演变

判断动词——是

【判断动词“是”的意义关系:①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②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

③表示事物的存在;

当“是”用作副词,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当这些“是”重读时,表示“的确、

确实”不可省略,当不重读时,表示一般的肯定,可以省略。】

能愿动词——表可能: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

表必要:要、应该、应、应当

表意愿:肯、敢、要、愿、愿意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常见功能:做状语,有“X不X”式和“不X不”式;可做谓语或谓语中心;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等,不能带数量补语。】

趋向动词——来、去、上、进、出、过、起、上来、下去、起来

形式动词——进行(调查)、予以(表彰)、加以(批评)

3.动词的语法特征:①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②能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

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③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④有些动作行为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

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节重叠式AA式,双音动词重叠式ABAB式,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AAB式,如“散散步,睡睡觉,洗洗澡”

实词——形容词

1.形容词的意义:表示性质、状态等

2.形容词的种类:性质形容词——软、硬、酸、甜、远、近

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火热、血红、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

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

唯谓形容词——陋、盎然、昏沉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①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才可以作状语,一部分形容词也可以作补语;

②形容词不带宾语,但“使动词“除外,兼属动词,能带宾语。还有“花了眼、直着身”中“花、直”表示一种变化或者事物表现为某种状态的词,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

③性质形容词大部分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④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形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很”。单音节——AA 或AA的、AA儿;双音节——AABB,AABB(的),AABB(儿);A里AB式

⑤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如“红彤彤、亮堂堂”不能加“很”;

⑥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而且程度较深,不用加“很”或重叠,但可以作词的重复,表示强调,舒服修辞的反复格。

⑥唯谓形容词指的是不能带“了”,句法功能上又只能作谓语的形容词。一般不能由光杆形容词

独立作谓语,可受“不”等词语的修饰。

实词——区别词(非谓形容词)

1.区别词的意义: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2.举例:慢性、急性、欧式、彩色、上等、中等、小号、大号、野生、人造、男、女、雄、

雌、单双、阴性、阳性、军用、民用、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

3.区别词的语法特征:①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

字短语;

②不能单独做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或联合短语或成

双对比后可以做主语、谓语、宾语;

③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形容词能充当定语,还可以充当谓语,一部分能做补语和状语,能前加副词“不”和“很”;区别词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单独作谓语、状语和前加“不”,即缺少谓词功能,不能归入谓词。

※区别短语和词的区别:例如“男运动员、女医生”能够插入“的”,算是区别短语;而“女人、男孩儿”中间不能插入“的”,是词,“男、女”是语素不是词。

实词——数词

1.数词的意义:表示数目或次序。

2.数词的种类:①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②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

3.数词的语法特征:①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数·名”组合及特殊用法:例如“四小龙、三兄弟、五壮士”,“睁一眼闭一眼”“九大行星、三大流派”。基数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限于在数学计算时或文言文格式中可以但用;序数词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多数是组成专名,中间不用量词,如“第二车间、第三林场”

②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③固定用法:“俩、仨”是“两个、三个”的和音,不能再加量词;

④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实词——量词

1.量词的意义:表示计算单位。

2.量词的种类: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

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

3.量词的语法特征:①量词总是出现在数次后边,两者一起组成数量短语,做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②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能够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宾语;数量短语也可重叠,组成“一A一A”式或“一AA”式,重叠后作定语表示数量多,做状语表示按次序进行,做主语表示“每一”;

③量词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如“我想有个家”,“个”是“一个”的省略,且只限于数词“一”。量词用在指示代词后面,构成指量短语,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为量词短语。

实词——副词

1.副词的意义: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X围、时间等意义。2.副词的种类:表示程度——很、最、十分、太、非常、分外有点儿、几乎、过于、尤其表示X围——都、只、统统、一齐、一律、单、就

表示时间、频率——在、正在、将要、就要、顿时、赶紧、始终、渐渐

表示处所——四处、随处

表示肯定、否定——必定、准、的确、没有、没、未、是否、不必、不用

表示情态、方式——特意、大肆、猛然、突然、公然、连忙、暗暗、稳步

表示语气——难道、大约、幸而、反倒、果然、居然、何必、明明、恰恰3.副词的语法特征:①副词都能做状语。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修饰名词主语的副词有“就、仅仅、仅、只、光、单、淡淡、几乎”等。

②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③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如“越说越快”“有说有笑”。“没有(没)”既是动词又是副词,否定人物或事情的存在时是动词,否定动作或性状存在时是副词。“白、老、净、怪”等词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相似处——都是表示时间又可以作状语,但是副词不能作主语、宾语、定语,而时间名词可以。

实词——代词

1.代词的意义: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所代的词语能做什么句法成分,代词就能做什么成分。2.代词的种类:①按句法功能划分,可分为——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

②按作用划分,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3.代词的语法特征:①人称代词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代词。

※“我们”&“咱们”:在口语中,“咱们”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是包括式;“我们”只包括说话人一方的群体,排除听话人一方,是排除式用法;谈话或文章中只用“我们”时,既可以用于排除式也可以用于包括式。

※“他们”可指称有男有女的一群,也可以指称人和事物。

②指示代词用来代指人和事物。“这”为近指,“那”为远指,“这,那”等有指示和代替作用,“这,那”对举着用,指代众多的人或事物,是虚指用法,即不确指任何事物。“每、各”是分指,指全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每”侧重于个体的相同的一面,“各”侧重于不同一面。“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指所说X围之外的,二者都是指不确定的人或事物。

③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询问)或无疑而问(反问、设问)。“哪”表示疑问,不确指,要求在所指代的人或事物中选定,指示代词“那”一般所指是确定的。“哪里、哪里”连着用可以表示否定,不表示问处所,在别人夸奖自己时用它比用“不、不”委婉些。

【疑问代词的任指和虚指。①任指:表示任何人或事物,说明在所说的X围内没有例外,表任指的代词后头常出现“都、也”等副词表周遍性;

②虚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出的。转述别人说的话时,可以用来指代不必或不愿具体说明的对象,这时代词也可以叠着用。“什么”也可以用来表示列举未尽之意,用在并列名次短语后面时加上“的”】

实词——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拟声词模拟声音时给人一种如闻其声的音响效果,能是语言具体、形象,给人以如临其境的实感。

拟声词不是虚词的原因:拟声词能做句法成分和读例句,不应归入虚词。

拟声词不是形容词的原因:拟声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又能作独立语。

实词——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

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常用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单独成句。

第三节词类(虚词)

虚词的共同特点: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②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③不能重叠

虚词——介词

1.介词的意义:介词起标记作用,标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母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2.介词的种类:表示时间、处所、方向——从、自从、自、打、到、往、往、趁、顺着

表示依据、方式、方法、工具、比较——按照、依据、靠、本着、用、拿

表示原因、目的——因为、由于、为了、为着

表示施事、受事——被、给、让、叫、归、由、将、把、管

表示关涉对象——对、对于、关于、同、和、替、向、除了

虚词——连词

1.连词的意义: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2.连词的种类:连接词、短语——和、跟、同、与、及、或

连接词语或分句——而且、而、并且、并、或者

连接复句中的分句——不但、不仅、虽然、但是、与其、因为

3.“和、跟、同、与、及、以及”等表示联合关系,叫“和”类连词,主要用来连接名词性词语,“和”也可以连接双音节谓词性词语,作各种语法成分。“及”只能连接名词性词语,“以及”还可以连接动词性词语。

“而且”能连接谓词性词语,表示意思更进一层;

“并、并且”连接动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区别:①连词“和”所连接的两个词语是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而介词“和”的前后两个名词性词语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更不能互换位置。

②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前面不能出现状语。

③连词“和”有的可以省去,介词“和”不能省去或改为顿号。

※在我国宪法条文的表述中,用“和”作连词,用“同”作介词。

虚词——助词

1.助词的意义: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2.助词的种类:结构助词——的、地、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其他助词——所、给、连

3.结构助词: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定语后用“的”状语后用“地”补语前用“得”。

4.动态助词

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动态不是表示时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