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知识考点: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胃液的性质
胃液(gastric juice)胃内分泌物的总称。

包括水、电解质、脂类、蛋白质和多肽激素。

纯净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pH0.9~1.5,比重为 1.006~1.009,每日分泌量为1.5~2.5升,含固体物约0.3~0.5%,无机物主要为Na+、K+、H+和Cl-。

离子浓度随胃液分泌率而异,分泌率增加时,Na+浓度下降,H+迅速上升,最高可达150毫克当量/升,Cl-也稍有升高,而K+基本稳定。

H+和Cl-结合成盐酸。

有机物有胃蛋白酶原、粘液蛋白和“内因子”。

这些成分由胃粘膜层各种不同上皮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HCl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胃液的成分及作用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值约为0.9~1.5。

正常成人每日胃液分泌量约1.5~2.5L。

胃液所含的固体物中的重要成份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

盐酸
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又称胃酸。

胃酸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为游离酸;另一种为结合酸,即与蛋白质结合的盐酸蛋白质。

二者的浓度合称为总酸度,其中游离酸占绝大部分。

盐酸的分泌机制在正常情况下,胃液中的H+浓度比血液中的高三、四百万倍,壁细胞分泌H+的过程必然是逆浓差的主动转运过
程。

根据生物化学的研究,已知H+来源于壁细胞内物质氧化代谢所
产生的水、H2O解离成OH-和H+。

H+借存在于细胞内小管。

膜上的
H+泵的作用,主动转运入小管内,合成HCl所需要的Cl-来自血浆,它一部分是顺着浓度差弥散入壁细胞内,一部分则借载体转运。


Cl-进入壁细胞后,则依靠细胞内小管膜上的Cl-泵,主动转运入小
管内。

H+和Cl-在细胞内小管中形成HCl,然后进入腺腔(图8-4)。

壁细胞在分泌盐酸过程中所需能量来自ATP。

盐酸的作用①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可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
胃内的细菌;③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
被消化。

⑤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胃蛋白酶
胃腺主细胞分泌入胃腔的胃蛋白酶原是无活性的,在胃酸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已激活的胃蛋白酶对胃蛋白酶原
也有激活作用。

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主要产物是膘和胨,少量
多肽和氨基酸。

但胃蛋白酶必须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有作用,其
最适pH为2.0,随着pH的增高,其活性降低。

黏液
胃内的黏液是由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胃底泌酸腺的黏液细胞,以及贲门腺和幽门腺分泌的,其主要成份为糖蛋白。

黏液覆盖于胃
黏膜的表面,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粗糙的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

有的还认为胃黏膜表面的黏液细胞既分泌很稠的黏液覆盖于粘
膜上,又能分泌HCO-3,黏液和HCO-3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此屏障可保护黏膜免受胃酸、胃蛋白酶及其它物质损伤。

但如果饮
酒过多或服用乙酰水杨酸一类药物过多时,就可能破坏这种保护因素。

内因子
在人体,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内因子与食入
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
内水解酶破坏。

当复合物移行至回肠,使与回肠黏膜的特殊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

若机体缺乏内因子,维生
素B12吸收不良,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