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在数
学教学中,要注意从生活的源头汲取活水,让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而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才能
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喜欢上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呢?(1)结
合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

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
需要长度单位;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学习认识圆柱后,让学生思考植物的根为什么是圆柱形的?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学生自然会列举在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会明白哦原来是这样。

在教学中,结合
生活实际,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要进行计算。

这样通过
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时,学生能主动地尝试
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能主动地寻找其背景,并探求其应用价值。

例如: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课前让学生进行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百分数?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衣物成分含棉量、某种酒的酒精度数、喝的牛奶、饮料中的各种配置成分等。

使他们真正明白生活中的吃、穿、用、行都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且由于兴趣使然,一些学生通过
上网查阅或请教父母,了解了其中的意义及在生活中怎样应用。

这些是他们对生活知
识的收集和提炼。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信息和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
过程中,直接切入本课知识重点。

(2)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特作一顶厨师帽或台灯灯罩需要多少材料?分组让学
生尝试特作,这种活动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学
生的特作和计算中,自然将实际问题转化数学问题,将数学纳入生活,又将生活再现于课堂。

再如,春游之前,让学生解决问题:学校组织五年级师生去某山庄春游,教师30人,学生300人。

门票价格:成人每位30元,学生每位10元;团体票50人(含50人)以上每人12元。

按照这种价格,我们怎样购票最省钱?请大家设计一种
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

学生设计完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将不同方案公布于众,进
行比较选优;最后选出一种都认为最好、最省钱的方案。

这种数学能力考查活动,既
培养了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又拓宽了知识面。

(3)让学生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

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的数
学表现或描述,而需要我们自己去描述去发现,只有从数学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于数学有关的因素。

是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与出租车有关的数学事实,诸如,车费与行驶
的路程,等候时间、起步价有关,耗油重与行驶路程有关等等,除了鼓励学生从数学
的角度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以外;教师还应努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
供尽可能的原始背景的数学材料,交由学生去抽象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
加以描述。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
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要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
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数学要应用于生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
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是生活的缩影。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
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
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即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3、数学与文化业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当代社会,探讨数学与文
化的关系问题,一般公众可能会有更多的陌生感和畏惧心理。

因为现代数学的发展,毕竟远离了普通人的生活视野和经验,变得越来越抽象。

如果不从人类文化的高度来
认识这个问题,很难激发起人们的兴趣。

我们应该大声疾呼:“请注意,数学也是文
化的一部分。

”数学首先是一种科学的语言和工具,也是“科学革命的旗帜”。

理解
第一点似乎不难,因为这差不多已融入现代人关于数学的模糊的认识中;但理解第二点,则需要对近现代科学史有一定的了解。

数学可以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数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的历史。

很多概念从无到有,许多方法从旧到新。

到了现代,数学更对自己的科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反思。

数学对其他人类文化和对人
类精神生活的影响。

首先肯定数学对其他学科的支持作用,赞美“数学是人类理性发
展最高的成就”,然后从“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和“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两个方
面阐述数学文化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在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与宗教抗争的历史,就是反蒙昧、反专制的历史。

在这中间,数学以它的确实和完美,起到了主要的
作用,并最终逐出了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居于统治地位的上帝。

促进人的思想解放,
可以说是数学探索精神最值得骄傲的胜利。

五、结论: M.克莱因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
人赏心悦目,诗歌能扣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
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

”这也就是数学独特的魅力所在。

罗素曾经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从摆
石到结绳,从刻痕到算筹,每一个数的产生,无不有着神奇的历程;从黄金分割的和
谐到自然界的完美比例,从圆的完美到用一条绳子圈出最大的地面,无不渗透着数学
的博大精深。

数学,不仅仅是抽象、枯燥、形式化,她的美是实实在在的,但长期被
忽略,所以我们要采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

校园数学节,为学生提供了平台,
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去寻找、去体会数学美,使学生数学的眼睛明亮了起来。

数学
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行动上的逻辑程序(思考、分析、抽象、简明、计划、演绎、推理、普遍化、具体化、应用、评判等),形成合理的思想及其表达的质量(秩序、精确、明了、简洁等),引起观察,形成空间和数目的概念,培养抽象领域
里的直觉和想像,注意和关注的能力、毅力和有规则的努力之习惯,最后形成科学素
养(客观、诚实、研究兴趣等等)。

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所受教育的一个基础部分,
哪怕他今后从事非科学或非技术性的工作。

畅游在数学、空间、概率以及密码的世界里,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数学绝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门充满美感和魅力,
并能让人沉迷其中的学科。

六、参考文献:(德)沃尔夫冈·布卢姆文,(德)约阿
基姆·克纳珀图,徐侃译《数学的魅力》、《数学是什么》、M.克莱因,李宏魁译《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