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o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2)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史实,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原有基础和存在问题,才可能进行针对性教学。

本课教育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

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

此外,随着八年级课业的增多,升学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对历史课学习主动性下降,已经不能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搜集有用的资料。

基于此,在教学中,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学习法
2、讨论法,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在讨论中变“讲堂”为“学堂”,在讨论中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

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专用名词和具体操作环节。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现在,在许多报刊和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整版整页的各种招聘广告和“个人自荐”求职材料。

这一现象在改革开放前从未有过。

这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新情况。

【新课探究】
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1.新中国初期:实行“统包统配”劳动就业制度。

王先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毕业生,文科出身的他,毕业后分到供销系统工作。

对这份工作,王先生说不上是感激还是无奈。

不过,生出类似感慨的,不
仅仅是他一人。

在这个故事中的王先生分配工作的方式是什么?其弊端是什么?(提示:从个人和企业两个角度来考虑)
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即工作岗位无须自己寻找,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请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做法,有什么弊端 ?
学生讨论回答后 , 教师归纳:养成工作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的发挥,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等。

2.改革开放后:
上世纪90年代,儿子小王进入大学,却没有赶上“统一分配”的末班车。

1999年,小王大学毕业,家里安排他进事业单位工作。

一直想创业的小王却来到武汉办起了公司,现在,资产已近百万。

“当时,听说大学生毕业不包分配了,虽然高兴但又很担心。

现在看来,还是好的。

”王先生告诉记者。

这个故事中的王先生的儿子就业的方式反应出了我国的哪种就业模式?其积极作用是什么?
⑴改革:从“统包统配”,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市场调节。

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请学生讨论,这一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教师归纳:有助于人才的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业务。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几幅图片,具体了解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可喜现象。

成果: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渐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形成。

⑶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劳动法》,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

课本第 125页下图:这是政府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课本第 126页上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就业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课本第 126页下图:介绍的是自主择业,开设个体餐馆“先富起来”的典型。

以上三幅图片资料反映了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两种劳动就业制度比较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简单介绍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1. 简略介绍新中国初期:初步建立起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如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公费医疗制度等。

2.改革开放后
请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为什么要改革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可总结为两大原因:一是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弊端;二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障以及企业下岗失业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就更加显得突出。

因此,迫切要求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新的社会保障体制。

⑴主要问题:出现下岗现象,城镇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等方面缺乏保障的社会问题也凸现出来。

⑵改革方向:建立统一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新体制。

⑶先介绍我国在建立社会保障新体制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
保障制度: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

⑷再请学生思考与讨论我国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何意义?
保障了社会成员的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消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增强了人们的养老保险意识,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⑸两种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改革后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前的社会保障制度
不同点实施背景在市场经济和劳动就业制度改
革的背景下实施
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实

费用支付个人缴纳部分费用由国家或单位支付
管理方式实行社会化管理由单位管理
保障范围社会保障得到完全实施社会保障不能完全实施保障效果自我保障意识的强化自我保障意识淡薄
相同点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
都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起到过重要作用
请学生议一议:除了以上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中提供的保障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社会保障?
提问:有谁投保过人身保险?
【总结巩固】
市场经济和社会化保障缺席实施后,我们应该增强保险意识,在国外,我们的保险意识很强,我们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也逐渐地在加强,外国人往往将相当一部分的收入投入保险,用现在的钱买未来的保障。

【真题训练】
1、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 D )
A.“统包统配”
B.实行劳动合同制
C.自主择业
D.完全由市场调节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范畴的是 ( B )
A.最低生活保障
B.证券监督管理
C.医疗保险制度
D.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3、使我国两千多年的“养儿防老”风俗得到彻底改变的是( A )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最低生活保障
D.医疗保险制度
4、王老师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当年他参加工作的方式是( C )
A.自主择业
B.通过网络联系就业
C.学校统一分配
D.职业介绍所介绍就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能否主动参与教学能否主动
参与学习
任务
能否独立
完成任务
能否与小
组其他同
学交流
能否通过
质疑发现
问题,解
决问题
能否掌握
技能、方
法,最终
完成任务
自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八、板书设计
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统包统配”市场调节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
九、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容易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关于就业制度的变化学生容易理解,但对于社会保障的建立与发展不是很容易理清。

由于本课我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很多东西使学生更能直观的了解。

本课存在的不足是课时有点紧张,每个班都有拖堂的现象。

大家建议我把就业制度变化的内容适当简化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