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知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二、具体定义
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

它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

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

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来否定科学真理的客观性。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三、不可知论:正统的来讲,不可知论所讨论的问题范围是比较小的,主要和神性和宗教有关。

即是说,不可知论是相对于真理来说的,而不是知识。

Agnosticism is the view that the existence or non-existence of any deity is unknown and possibly unknowable. More specifically, agnosticism is the view that the truth values of certain claims—especially claims about the existence or non-existence of any deity, as well as other religious and metaphysical claims—are unknown and (so far as can be judged) unknowable
四、不可知论人口的分布:
在一些人口统计中,不可知论者常被认为是无神论者,或是没有宗教,事实上一些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可以是不知论者:一些人对于他的信仰未必坚定,但是受到社会风气或自小的环境影响,他们把他们的宗教当作是常识或是信念。

五、不可知论的原因(民间)
一、
人的耳朵接受声波,眼镜接受光,鼻子接受气味,触觉感知形状(这个已经不太准确了),味觉感受味道。

人类就是通过这些感官来感知这个世界的。

也就是说,如果某种东西不能通过人类的感官来感知,那么人类就无法知道它的存在,更不用说去了解它了。

类似的这种东西太多了,随便点举例:电磁场。

人类只有通过磁铁才定性地认识了这种物质,通过科学仪器才定量地学会了计算这种物质。

而人类如果想去认知人的感官无法体验到的事物,那么首先肯定是得将这种无法体验的属性,转化为人类可以体验到的属性,只有这样人类才会更好地认识这个未知的事物。

二、
虽然人类能通过有限的感官来部分地感知这个世界,但是,感知的结果往往是生物性的,而不是客观的,比如说,在色盲人士的严重,我们所感受到的某些颜色就是另外一种颜色。

而且,从物理上来说,可见光也只是电磁波的一种,只是这种电磁波的波长在某个范围内而已。

所以:
1、假设有另外一种生物,它能感受到的光线,是另外一种波长的电磁波,那么它看到的这
个世界就会跟人类所看见的世界完全不同。

类似的生物比如篇幅和鲸类,也许在人类看来他们是在用超声波定位,但是在他们的脑子中,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图像。

2、色盲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中的大部分人都带有色盲的基因,那么,主流的人类对颜色的观点就会不一样,那些少部分地能正常分辨色彩的人将会被视作是异类。

三、
但是好在人类拥有了抽象思维,也就是说,人类的大脑能通过感官的认知,根据观察到的变化,发现某些规律性的变化,并将其抽象出来,从而认识这种事物。

但是这种抽象地认识往往需要有熟悉的抽象对象的铺垫,所以,如果某种事物,只能通过抽象地基础上,再进行抽象才能认识,那么这就是第二层的抽象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只能是在已经拥有了对第一层抽象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才能够拥有。

所以,这就是学习的意义,更多更深更熟练地建立抽象认知,从而认识更加多的事物。

四、
但是,尽管人类拥有了抽象思维,但是前提还是得能转化到人类通过感官能认识的基础上,但是,有些时候,事物的规律更我们日常认识所得的经验完全不同,这时人类就难以想清楚事物了,最典型的就是量子力学,其中最著名的争论莫过于薛定谔的猫。

也许在微观的世界中,没有存在这个概念,而这是人类不可想象的。

也许真的有多维的世界,而这也是人类不可想象的,比如,二维的纸面,人类只要把纸折叠起来,那么就能在三维的空间中,容易地到达二维平面的另一个地方,所以,如果在多维的世界中,只需要将三维的世界折叠,四维世界的生物就能能容易到达三维的一个远方,那么,如果时间也是一维的话,时光旅行就只需要想办法折叠时间就能实现。

但这些,都超出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五、
人类的语言是最伟大的发明,语言使得抽象思维成为了可能,因为那些抽象的事物都能转化为语言的符号,然后通过符号来思考抽象事物。

但是,人类在发明语言的时候也往往会有漏洞,这些漏洞体现在那些不同语言之间难以表达的词语上,学过外语的都会很明白这点,所以,多学习一门语言往往能扩大认知的能力。

六、
人类的所有科学成果几乎都是建立在客观观察这个基础上,也就是在不对事物造成影响下来观察事物自身的运行规律。

这就又有了两个问题:
1、问题在于,如果观察会对事物运动造成影响呢?比如很多事物是运行在无光的条件下,那么人类如何观察到?要么打点光方便观察,典型的就是夜间的动物摄影;要么发射电磁波,然后根据回收的时间差成像?比如电子显微镜。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其实是对事物会造成影响的。

光波和其他的波必然都会携带能量,这就会造成某种影响,而且,也许还有其他的影响,人类至今还没认识到。

2、观察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当观察者进行观察的时候,这个观察者已经成了事物系统的一部分,从而与观察体进行了某种互动,从而观察到的结果并不是客观的。

七、
人脑只能思考已经记住的东西,而人的记忆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如果对某样事物不专注,就很容易遗漏掉一些关键的细节,从而导致错误的思考。

八、
上面如果没心情看,那么说个简单的
如果你没有去调查过,你知道你家门前的树上有几片树叶吗?你知道你有几根头发吗?看来这么近距离的东西我们都不太可能知道。

如果你没有看过一本书,你知道那本书里讲的是什么吗?似乎不花点时间去输入大脑,这个世界就有未知的领域,但是,书看得完吗?
六、关于不可知论的书籍
贝特兰罗素的小册子《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是对不可知论信条的经典阐述。

这本同名小书是基于他1927年
贝特兰·罗素
发表的演说。

文章首先简单阐述罗素反对有神论论据,然后详细论述其对基督教教义之道德反对。

最后他更呼吁他的读者要用“无惧的态度和开放的智慧”“独立自主、公平正直地看世界”。

在罗素后来的小册子《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或者不可知论吗?》(副标题:对面对新教条所持容忍态度的辩论)中,他确认,他在哲学意义上是一个不可知论者,不知道神是否真的存在。

然而在同一部作品中,他也接纳,无神论者这一称呼能更加好的表达非哲学追随者的宗教姿态。

七、庄子不可知论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606~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3)。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1]
庄子的理论中一直被指责的就是他在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必然性之后所陷入的“不可知”的论调。

然而,这并非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

当人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力时,看得越真切,对于自我的反思就越深重,庄子的对于自然力量的体察让他看到了人生的相对于自然的永恒的短暂与渺小。

这与牛顿的入了宗教主义的心态是有相似的。

并且,庄子并没有如休谟的主张感觉经验以外的东西都是不可知的,也没有如康德的否定人认识物体自体的可能,所以对于庄子的大加指责是有失公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