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韩健

【摘要】:2001年,我国成功的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根据入世规定和承诺,我国在五年后,也就是2006年将进一步开放我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允许外国商业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到时,中国银行业将形成四大阵营,即大型中资股份制国际商业银行、中小型股份制国内商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而我国商业银行现状不容乐观,面对复杂的格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须加快进行。本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与股份制改革的方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外资银行财务投资者

前言: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金融改革也随之不断推进。自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银行业的改革经历了两次大的突破。其一为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从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与专业银行的职能相分离;其二为1992年与新一轮经济改革相呼应的以“强化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为目标的金融改革热潮为第二次大突破。但回顾这20多年,改革对产权这一问题始终回避而不涉及国有银行产权的外围性改革以陷入停滞,国家决策层已认识到,不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产权改革而只是外围性的修修补补,是不可能转变成为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了WTO,根据WTO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要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再次被提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议程。2002年2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是整个金融业改革的重点。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维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无论是充分发挥银行的重要作用,还是从根本上防范金融危险,都必须下大决心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具备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可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此后,国家必须对股份制改造后股份制商业银行控股也成为了国家决策层对学术界讨论的两个热门问题的回答之一。

一、中国银行业改革历程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在整个经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银行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20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大一统”到二元银行体制的改革,从专业银行到商

业银行的改革,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到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的改革。

(一)、从“大一统”到二元银行体制的改革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在那时中国人民银行是惟一的银行机构,集金融管理、工商贷款、储蓄和货币发行为一体。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自此,国家第四次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即承担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的专业银行。1984年从人民银行分设出中国工商银行,专门办理工商信贷和城镇储蓄业务,加上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和原行使财政职能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至此形成了人民银行与四家专业银行各司其职的二元银行体制。这是中国国有银行业的第一次改革。

(二)、从专业银行到商业银行的改革

1994年以来,中国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3家政策性银行,专门承担四家专业银行过去承担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为专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创造了条件。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从而明确了四家专业银行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这是中国银行业的第二次改革。

(三)、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到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的改革

1998年国家向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注资2700亿元人民币补充资本金。1999年和2000年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共13939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2003年底,国务院决定首先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向两家银行注资450亿美元,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两家银行改造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而开始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伟大实践。随着中建两行改革的顺利进行,其他国有银行的改革也将提上日程。这是中国银行业的第三次改革。

这次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在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的,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为此,中国银监会制定并颁布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具体包括“十条标准”和“七项考核”指标。“

十条标准”即: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建立对高级管理层授权经营的目标和问责制度;精心选择、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变单一股权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准;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实行机制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审慎的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加强信息科技建设,全面提升综合管理与服务功能;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加强人才引进和员工培训;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稳步推进重组上市进程。“七项指标”即:总资产净回报率、股本净回报率、成本收入比、不良资产比率、资本充足率、风险集中度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与此同时,银监会还制定了改革的时间表,对改革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目标管理,并对各项工作进行了严密部署。目前银监会已向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派驻了监管组。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

1、机构布局不合理,运行效率低

(1).总体布局不合理。从总体布局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使一个区域内国有商业银行机构齐全,在业务总量既定的条件下,四家银行的分支机构只能在某一个平衡点上均分既有的业务量。业务总量较大的区域,大家可以分得多一点;业务总量较小的区域,大家都分得少一点。

(2)个体布局不合理。从个体布局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原来有业务范围的界定,尤其是农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界定是比较明显的,农行在所有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是比较合理的。但工行、中行、建行,尤其中行和建行在所有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就很不合理,业务量不足,效益较差。

2.银企关系不顺畅,经营包袱大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了国民储蓄的70%以上,并通过低贷款利率将其中的80%投向国有企业,以维持众多低效国有企业的继续运转,使国有企业已发生的亏损向国有商业银行转移,形成国有商业银行的潜在资产损失。国有企业总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的,国有企业也是国家的,把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据为己有,只不过是将国家的一个口袋的钱往另一个口袋里放,没有多大关系。这不仅形成潜在的货币信用危机,更使国有商业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业务经营难以轻装上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