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设计维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设计维度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14T10:51:51.540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作者:张光帅[导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成为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背景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当前的国情要求我们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中国是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或是创立较晚的众多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则是在创世神话中表述,在民间传说中记载,在群众口头上流传。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中华文明及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心,要有民族自豪感,要以我们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而骄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然我们要学习世界优秀文化作为补充,但无论如何不能丢掉中华传统文化这个根本。民族传统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传统文化的消失,便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解体。而现如今,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潮中,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势撞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成为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这一代年轻人接触传统的机会更少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情感也变淡了。如何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认同感,是一个重要命题。前不久,中办、国办推出《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可谓应时之举。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将这项好的政策推行到民众生活当中去,并影响艺术教育改革,让囯民进一步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守护传承,实现新的发展。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传统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愈发受到社会的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世人的职责。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所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谓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项措施,包括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各项措施都离不开适当的载体,我们首先来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传统载体形式。

1、图文载体

所谓图文载体,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与文字载体,以山东非遗名录中的鲁西南鼓吹乐为例,曲簿是保存这些鼓吹乐中的一些曲目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地把各首曲的乐音记录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很多时候出现了仅靠文字已经无法有效记录的瓶颈,如传统的剪纸图样、技法,只是通过文字无法有效完整的记录传承下去,于是就有了通过手绘、照片等图片记录的形式。图文结合的记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最早的、有效的载体。

2、声音影像载体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音视频成为非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新型载体。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影音资料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影像资料包括照片、视频等等。很多传统民间曲艺,如戏曲的传承可以通过录音的形式进行保存和流传,很多传统民间手艺也可以通过影像拍摄记录下来,比如剪纸的技法过程可以通过影像更好的保存与流传;

3、网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跨越空间的影音、图文体验通过网络也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保存和传播中,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网站、自媒体应运而生,载体的最终形态可以是网站、公众号、APP等。在这类网络载体中,有关于非遗的新闻报道、非遗资料的查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传承人风采、以及非遗的一些学术研究论文都有收录。通过列举,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经历了从图片文字到声音、影像再到网络的记录时代。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