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

1. 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 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

3. 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

4. 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和剂型的影响②胃排空时间的影响③首过效应④肠上皮的外排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

三、研究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 整体动物实验法

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 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 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Caco-2细胞模型法

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优点:

①Caco-2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细胞培养条件相对容易控制,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②Caco-2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细胞膜转运;

③存在于正常小肠上皮中的各种转运体、代谢酶等在Caco-2细胞中大都也有相同的表达,因此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内吸收的实际环境,可用于测定药物在细胞内的代谢和转运机制;

④可同时研究药物对粘膜的毒性;

⑤试验结果的重现性比在体法好。

缺点:

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

②缺乏粘液层,需要时可与HT-29细胞共同培养。

通常酸性药物与白蛋白结合,而碱性药物与α1—糖蛋白结合,中性蛋白和酯蛋白结合;有

些药物还可以和组织蛋白结合如Y蛋白。

四、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组织血流速度

2.膜扩散速率

3.药物与血浆蛋白、红细胞及组织成分结合作用

4.再分布

五、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常用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1. 平衡透析法

原理:利用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通过半透膜这一原理,将蛋白置于一个隔室内,用半透膜将它与另外一个隔室隔开,游离药物可以自由从半透膜自由透过,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却不能自由透过半透膜,待平衡后,半透膜两侧隔室的游离药物浓度相等。

注意事项:

①道南效应:由于蛋白质和药物均带电荷,膜两侧药物浓度即使在透析达到平衡后也不会相

等。采用高浓度的缓冲液或加中性盐溶液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效应。

②药物在半透膜上有无保留:药物与膜的吸附影响因素较多,结合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特点及膜的化学特性,当结合程度很高时,就会对结果影响较大。可设立一个对照组,考察药物与半透膜的吸附程度,如果吸附严重,就应该考虑换膜或者采用其他研究方法。

③空白干扰:有时从透析膜上溶解下来的一些成分会影响药物的测定,如用紫外或荧光法,

因此在实验之前应该对膜进行预处理,尽可能去除空白干扰。

④膜完整性检验:透析结束后,要检查透析外液中是否有蛋白溢出,即检查半透膜的稳定性,

如有蛋白溢出,需换膜重复实验。

⑤实验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平衡,故最好是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以防蛋白质被破坏。评价:优点是成本低、简单易行。缺点:费时、对不稳定的药物不合适、易被血浆中酶代谢的药物不合适。

2. 超过滤法

原理:通过药物、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物的分子量的差异而将两者分开。与平衡透析法不同的是在血浆蛋白室一侧施加压力或超离心力,使游离药物能够快速地透过半透膜而进入另一个隔室,而结合型药物仍然保留在半透膜上的隔室内。

注意事项:

①不同型号的滤过膜对结合率测定结果的影响。

②不同的超滤时间对结合率的影响。

③不同压力下超滤对结合率的影响。

评价:优点是快速,只要有足够的滤液分析即可停止实验,可用于不稳定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五、列举多种多药耐药蛋白表达的部位、底物及抑制剂。(P-GP为重点)

多药耐药性现象:最早在肿瘤细胞中发现。对药物敏感的肿瘤细胞长期用一种抗肿瘤药物处理后,该细胞对药物敏感性降低,产生耐药性,同时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抗肿瘤药物敏感性也降低。

1. P-糖蛋白(P-GP)

表达部位:在人中,P-GP主要表达于一些特殊组织如肠、肾、肝、脑血管内皮、睾丸和胎盘等,成为血脑屏障、血-睾屏障和胎盘屏障的一部分。P-GP将毒物从细胞排出胞外,保护相应组织,免受毒物的危害。

底物:①钙拮抗剂:维拉帕米②抗癌药:长春新碱、紫杉醇;③HIV蛋白酶抑制剂:印地那韦④类固醇类: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⑤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⑥抗生素类:红霉素⑦其它如吗啡、地高辛。由于底物的广泛性,表现出对多种药物的交叉耐药性。

抑制剂:许多物质可以抑制P-GP转运底物。多数抑制剂如维拉帕米、环孢素A等本身也是P-GP 底物,属于竞争性抑制剂。但也有些抑制剂是P-GP不良底物或不是P-GP底物。

2.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

有MRP1、MRP2、MRP3、MRP4和MRP5。最早是在产生多药耐药的肺肿瘤细胞中发现的,是多种肿瘤细胞耐药的原因之一。在正常组织中也有MRP1的表达,在肺和睾丸中表达量相对较高。MRP1是两性有机阴离子转运载体,也转运脂溶性药物或化合物,多数底物是葡萄糖醛酸结合或硫酸结合物。

3. 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

第三章药物的代谢研究

药物的生物转化:即药物的代谢,是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药物进入体内后部分药物在体内各种代谢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转化,再以原型和代谢物的形式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

一、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主要有两个步骤

Ⅰ相代谢反应:药物在Ⅰ相反应中被氧化、还原或水解。Ⅰ相代谢酶有细胞色素P450酶、环氧化物水合酶、水解酶、黄素单加氧酶、醇和醛脱氢酶。

Ⅱ相代谢反应:药物在Ⅱ相代谢反应中与一些内源性的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甘氨酸、硫酸等)结合或经甲基化、乙酰化排出体外。催化Ⅱ相代谢反应的酶有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硫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甲基转移酶。

二、药物经生物转化后的活性变化

1. 代谢物活性或毒性降低;

2. 形成活性代谢物;

3. 形成毒性代谢物;

4. 前药的代谢激活:有些药物本身没有药理活性,需要在体内经代谢激活才能发挥作用。

三、细胞色素P450酶生物学特性(P43)

1. P450酶是一个多功能的酶系:可以在催化一种底物的同时产生几种不同的代谢物;

2. P450酶对底物的结构特异性不强:可代谢各种类型化学结构的底物;

3. P450酶存在明显的种属、性别和年龄的差异;

4. P450酶具有多型性,是一个超级大家族:

5. P450酶具有多态性:即同一属的不同个体间某一P450酶的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可将

个体按代谢速度快慢分为强代谢型EMs和弱代谢型PMs。其中

CYP2D6和CYP2C19呈现出典型的多态性。

6. P450酶具有可诱导和可抑制性。苯巴比妥可诱导,特非那定可抑制。

四、人肝微粒体中参与药物代谢的P450酶

类型:CYP1A、CYP2C、CYP2D、CYP2E、CYP3A

EMS:强代谢型

PMS:弱代谢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