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需要上报
• 足底溃疡、长期不愈(发生了 2级畸残)
辅助检查
• 细菌学检查: • 意义:诊断、分型、疗效观察、监测复发。 • 取材方法:常规查菌部位4~6处(眶上、耳垂、 下颌、活动性皮损)或鼻黏膜(疑为瘤型者), 切刮法取材。 • 结果判断:抗酸染色后镜检,以单位视野内细 菌密度计数,结果以-~6+表示,并观察细菌形 态。
称为纯神经炎) 皮肤查菌 阴性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
临床特点 皮肤损害:红斑或淡黄色斑,边界清楚,中央有空白区, 周围可有卫星状,一般多发。 部位:任何部位,不对称。 神经损害:粗大,但不如TT粗硬和不规则。 皮肤查菌:阴性,1+~2+
中间界线类麻风(BB)
临床特点 皮肤损害:斑疹.斑块.浸润:数目多且不对称,可呈橘黄色.黄褐色
疗期为6个月
治疗
• 治愈标准: • 正规完成疗程 • 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不包括致残) • 皮肤查菌阴性 • 无麻风反应 • 组织病理检查无麻风病理特征
治疗
• 麻风反应治疗: • 需及时处理,减轻患者痛苦,防止致畸致残(Ⅰ型麻风反应) • 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沙利度胺(反应停),雷公藤,氯法 齐明
辅助检查
• 其他检查:未列入临床常规检查,有条件实验室的流行病学检查 • 血清学检查:检查血清抗体,如荧光麻风抗体血清试验 (FLA-ABS)、ELISA、RIA • 分子生物学检查:检测DNA片段,如PCR
组织病理检查
• 取材于活动性皮损,如红斑、结节、浸润性皮损等。 • HE染色: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病理学特征。 • 抗酸染色:查找麻风杆菌。
抗麻风药物联合化疗,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治疗
• 治疗原则:
• 抗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疾病传播; • 积极防治麻风反应; • 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恢复; •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保护麻木肢体; • 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 积极帮助患者心理康复,以回归社会。
治疗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倡导下,全世界的麻风病人都可以得到免费治疗,经过规 则的联合化疗疗程绝大多数病人都可以得到治愈。
药物。 为保证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该药要每月监服一次; 所推荐的方案是最低有效方案,也可使用至临床痊愈。 (二)标准麻风MDT方案
治疗
1、多菌型麻风(成人): RFP 600mg每月1次,监服; DDS100mg/ 日 自服 ; B663 300mg/日 每月 1次监服 50mg/,自服;
疗效为24个月 2、少菌型麻风(成人): RFP 600mg每月一次,监服; DDS 100mg/日,自服 ;
麻风病的十大线索
30
• 8月前患者全身逐渐出现淡红 斑,分布广泛对称,边缘模 糊,无痒感,感觉到麻木, 查体:触觉减退,毳毛脱落, 皮肤干燥。
• 需要上报线索
• 红斑白斑、麻木无汗(早期 症状)
• 半年前患者臀部和四肢出现 丘疹和结节,无痒感,无触 痛,触觉减退,你考虑上报 线索吗?
• 需要报告
诊断
• 诊断标准:需特别慎重,强调早期诊断和准确诊 断,细菌学检查为金标准。具有下列4条中2条或 以上,或符合第3条,即可确诊。
• 有皮损,并伴浅感觉障碍及闭汗,或有一片麻木区; • 周围神经干或皮支神经粗大; • 皮损或组织切片查到麻风杆菌; • 病理组织中见到特异性病变。
鉴别诊断
• 与其他皮肤病鉴别:极多,主要包括结节病、环 状肉芽肿、寻常狼疮、结节性红斑等。主要区别 在于:
• 运动障碍是由于肌肉萎缩或瘫痪所致,常见于手、足和面 尺神经受累 “爪形手”(小指无名指弯曲,小鱼际群及骨间肌萎
缩) 正中神经受累 “猿手”(大鱼际瘫痪萎缩,拇指内收)
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
眼部症状: 因疾病本身、麻风反应或三叉神经及面神经受累,形成睑裂闭
合不全,“兔眼”,严重者可失明
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
免疫力增强时为升级反应或逆向反应,多发生于正规药物治 疗患者,表现为界限类麻风向结核型转化,原有皮损加重或 出现新发皮损。因神经反应可诱发或加重畸形。
免疫力降低时为降级反应,病情加重,向瘤型方向转化。
麻风反应
Ⅱ型麻风反应:与体液免疫有关,又称血管炎性或免疫复 合物性变态反应、麻风结节性红斑。
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纳差。 皮肤表现: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坏死性红斑。 神经肿大、压痛 其他: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睾丸炎,淋巴结肿大,白 细胞升高,血沉快,尿蛋白等。
或暗红色:边界不清,多有“空白区”:感觉消失或减退。 神经损害:轻度增大,质稍硬。 皮肤查菌:阴性2+~4+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
临床特点 皮肤损害:皮疹多形性,以浸润.斑块.结节为主:暗红或暗褐色,
发亮有汁,广泛散在大小不一:感觉减退较慢。 神经损害:外周神经可有轻度肿大,质较软,较均匀。 皮肤查菌:强阳性4+~5+
• 利福平(RFP)杀菌剂,最主要治疗药物。 • 杀菌强而迅速,但长期单独应用可产生耐药性。 • 副作用:较少。可有一过性肝损害。
治疗
• 抗麻风药物: • 氯法齐明:抑菌剂,疗效接近氨苯砜,对麻风反应有 一定控制作用。
• 副作用:皮肤红染,色素沉着,皮肤干燥,鱼鳞病 样改变。
• 氯苯吩嗪:杀菌药,和DDS合用杀菌率可达99%。 • 副作用:色素沉着,视力下降,皮肤鱼鳞样改变等。 • 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二甲胺四环素等,可作为新的
2
流行病学
流行区域: • 世界性: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和西太平洋地区 • 中国:沿海与长江流域
发病情况: • 青壮年 • 男女之比3:1 • 家庭聚集性 • 社会因素影响:贫穷、居住环境、伴有HIV感染等
3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 人是唯一传染源,特别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人是主要传 染源
• 传播途径: • 传统观点:与麻风病人长期接触 • 新近观点:与肺结核类似的空气传播
• 光谱免疫分类法的五个类型: • 结核样型(TT) •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 • 中间界线类(BB) • 界线类偏瘤型(BL) • 瘤型(LL)
结核样型麻风(TT)
临床特点 • 皮肤损害:红斑或白斑,边清,环形或地图状, 表面干燥,闭汗,浅感觉障碍。皮疹数目少,不对称 神经损害:出现较早,粗大且坚实(部分可仅有神经损害而无皮损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下面健康促进与教育 知识讲座
麻风病
主讲人:**** 地点:*** ***卫生院 2019.05.29
1
麻风病的定义
麻风(leprosy)又称Hansen病。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 神经,少数情况下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 1873年由挪威人汉森(Gerhard H.A.Hansen)首先发现和命名。
• 易感人群: • 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反应与功能 • 正常成人一般感染后不发病,麻风病人家属发病率比正常人高, 除密切接触外,其对麻风易感的遗传素质起主要作用。
4
病因及发病机制
麻风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 • 革兰染色阳性,抗酸染色阳性 • 形态多样,与病人治疗情况密切相关 • 传代时间长12~13天,对外界抵抗力强,离体自然干燥时存活2~9 天,煮沸8分钟或阳光直射2~3小时可使其丧失繁殖力 • 迄今体外培养未成功
• 生疮生癣、不痛不痒(早期 症状)
• 患者1年半前出现眉毛脱落, 近半年面部红润,浮肿,眼 睛充血。你考虑报告线索吗?
• 需要报告
• 眉毛脱落、面如酒醉(早期 症状)
• 10月前患者面部出现蚁行感 略痒,5个月前耳垂变红润 并且肥大。你考虑上报麻风 线索吗?
• 需要报告
• 耳垂肥大、面如虫爬(早期 症状)
瘤型麻风(LL)
临床特点
皮肤损害:
早期 以斑块或浅在性浸润为主,或有眉毛稀疏
中期wenku.baidu.com以浸润性和弥慢性斑块为主,
或伴有结节性损害,眉毛睫毛脱落;
晚期 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或结节,遍及全身,皮疹麻木闭汗。眉毛睫毛脱 落,面部可呈“狮面”样。
神经损害:周围神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广泛且对称,或出现运动障碍和畸形, 足底溃疡等。
• 患者双下肢麻木7年,近2年 来左下肢下肢小腿肌肉萎缩, 行走时无法正常抬起足部, 造成行走畸形。你觉得该报 线索吗?
• 需要上报线索
• 小腿变瘦、吊脚跛行(晚期)
• 患者6年前出现双下肢麻木, 有蚁行感,1年前因干农活不 慎外伤所致足底溃疡。空腹血 糖5.0mmol/L,餐后8.0mmol/L, 全身未见皮损,神经功能检查 正常,保护感觉消失,浅感觉 消失。你觉得需要上报线索吗?
(一)麻风的联合化疗 治疗方案必须包括几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药物,可防止耐药发生,并且对
氨苯砜耐药菌株也有效: 与氨苯砜单疗终身服药相比,MDT 的疗期是有限的,可以促进病人对治疗的
依从性。 所以方案中一定要包括杀菌性药物: 利福平(RFP)对麻风菌有强力杀菌作用,因此该药是MDT方案中的一个关键性
皮肤查菌:强阳性4+~6+
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症状:麻风根本上是周围神经疾患,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 同程度的周围神经受累,甚至只有神经症状而无皮损
神经形态改变:粗大
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 碍和出汗障碍
营养障碍及循环障
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
• 浅感觉障碍是麻风最早、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出现顺序为温、痛、 触觉
鼻部症状: 主要见于瘤型 鼻粘膜充血、肿胀、糜烂、溃疡甚至鼻中隔穿孔
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
口腔及咽喉症状:咽喉不适,溃疡、疼痛、舌麻木感等。 淋巴结无痛肿大 内脏症状:肝脾肿大、睾丸附睾肿大 骨关节症状: 特异性:蜂窝状骨囊性化、骨膨胀 非特异性:广泛脱钙、骨吸收
麻风反应
为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免疫学反应发生变化所致,常导致 神经损伤,但并不意味着疾病进展或治疗失败。 Ⅰ型麻风反应: 与细胞免疫有关,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 2年前患者双手麻木,未引 起重视,未治疗,近1月感 觉双手肘关节出疼痛难忍。 你觉得该报线索吗?
• 需要上报线索。
• 四肢筋痛、疼痛难忍(这是 出现了麻风反应)
• 患者4年前出现面部麻木, 未引起重视,半年前出 现面部歪斜,浅感觉障 碍。你考虑报告线索吗?
• 需要上报线索
• 嘴歪眼翻、口角下垂 (晚期症状)
治疗
• 麻风畸残治疗: • 健康教育:传授眼、手、足自我保护方法 • 无痛性神经炎:皮质类固醇激素 • 已形成畸残者:理疗,针灸,牵引,体疗等 • 足底溃疡:理疗,抗生素、手术等
麻风病的预防
至今没有疫苗预防方法。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病人是阻止传播的有效方法,病人服药一
周就可以杀灭99.9%的活菌,使病人失去传染性。
早期发现病人的方法
加强宣传,让群众知道什么是麻风病,促进病人的主动就医。 麻风病的线索调查和消除麻风运动。 疫点调查。 接触者(主要是家属)检查。 健康检查 皮肤科门诊。
谢谢
57
5
麻风杆菌
6
临床表现
平均潜伏期2~5年。 发病率约15%。 因患者免疫力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几乎涉及临床各个学 科。
7
临床表现
• 皮肤表现: • 皮损形态多样: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浸润、水疱、溃 疡等 • 皮肤附属器侵犯:表现为头发、眉毛脱落,闭汗、皮肤干燥
麻风的分类
• 1年多以前双手出现麻木,有 手套感,干燥无汗,出现皲裂 现象,查体双手保护感觉十个 点完全消失,温觉减退。需要 上报麻风线索吗?
• 需要上报线索。 • 皮肤干燥、肢端麻木(早期症
状)
• 手部肌肉萎缩,手指畸形9 年。你考虑报告麻风线索吗?
• 需要报告 • 虎口无肉、手指弯曲(晚期
症状属于二级畸残)
• 皮损感觉,或有无伴发麻木和出汗; • 有无浅神经粗大; • 麻风杆菌检查。
鉴别诊断
• 与神经系统疾病鉴别:主要包括股外侧皮神经炎、非麻风性周围 神经炎、进行性增殖性间质性神经炎。主要区别在于:
• 伴有皮损; • 以浅神经粗大为主。
治疗
• 抗麻风药物:
• 氨苯砜(DDS):抑菌剂,曾作为首选药物。 • 因疗程长、耐药性增加、复发率高等,现仅作为联合 化疗药物。 • 副作用:贫血,药疹,粒细胞减少等。
• 足底溃疡、长期不愈(发生了 2级畸残)
辅助检查
• 细菌学检查: • 意义:诊断、分型、疗效观察、监测复发。 • 取材方法:常规查菌部位4~6处(眶上、耳垂、 下颌、活动性皮损)或鼻黏膜(疑为瘤型者), 切刮法取材。 • 结果判断:抗酸染色后镜检,以单位视野内细 菌密度计数,结果以-~6+表示,并观察细菌形 态。
称为纯神经炎) 皮肤查菌 阴性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
临床特点 皮肤损害:红斑或淡黄色斑,边界清楚,中央有空白区, 周围可有卫星状,一般多发。 部位:任何部位,不对称。 神经损害:粗大,但不如TT粗硬和不规则。 皮肤查菌:阴性,1+~2+
中间界线类麻风(BB)
临床特点 皮肤损害:斑疹.斑块.浸润:数目多且不对称,可呈橘黄色.黄褐色
疗期为6个月
治疗
• 治愈标准: • 正规完成疗程 • 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不包括致残) • 皮肤查菌阴性 • 无麻风反应 • 组织病理检查无麻风病理特征
治疗
• 麻风反应治疗: • 需及时处理,减轻患者痛苦,防止致畸致残(Ⅰ型麻风反应) • 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沙利度胺(反应停),雷公藤,氯法 齐明
辅助检查
• 其他检查:未列入临床常规检查,有条件实验室的流行病学检查 • 血清学检查:检查血清抗体,如荧光麻风抗体血清试验 (FLA-ABS)、ELISA、RIA • 分子生物学检查:检测DNA片段,如PCR
组织病理检查
• 取材于活动性皮损,如红斑、结节、浸润性皮损等。 • HE染色: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病理学特征。 • 抗酸染色:查找麻风杆菌。
抗麻风药物联合化疗,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治疗
• 治疗原则:
• 抗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疾病传播; • 积极防治麻风反应; • 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恢复; •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保护麻木肢体; • 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 积极帮助患者心理康复,以回归社会。
治疗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倡导下,全世界的麻风病人都可以得到免费治疗,经过规 则的联合化疗疗程绝大多数病人都可以得到治愈。
药物。 为保证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该药要每月监服一次; 所推荐的方案是最低有效方案,也可使用至临床痊愈。 (二)标准麻风MDT方案
治疗
1、多菌型麻风(成人): RFP 600mg每月1次,监服; DDS100mg/ 日 自服 ; B663 300mg/日 每月 1次监服 50mg/,自服;
疗效为24个月 2、少菌型麻风(成人): RFP 600mg每月一次,监服; DDS 100mg/日,自服 ;
麻风病的十大线索
30
• 8月前患者全身逐渐出现淡红 斑,分布广泛对称,边缘模 糊,无痒感,感觉到麻木, 查体:触觉减退,毳毛脱落, 皮肤干燥。
• 需要上报线索
• 红斑白斑、麻木无汗(早期 症状)
• 半年前患者臀部和四肢出现 丘疹和结节,无痒感,无触 痛,触觉减退,你考虑上报 线索吗?
• 需要报告
诊断
• 诊断标准:需特别慎重,强调早期诊断和准确诊 断,细菌学检查为金标准。具有下列4条中2条或 以上,或符合第3条,即可确诊。
• 有皮损,并伴浅感觉障碍及闭汗,或有一片麻木区; • 周围神经干或皮支神经粗大; • 皮损或组织切片查到麻风杆菌; • 病理组织中见到特异性病变。
鉴别诊断
• 与其他皮肤病鉴别:极多,主要包括结节病、环 状肉芽肿、寻常狼疮、结节性红斑等。主要区别 在于:
• 运动障碍是由于肌肉萎缩或瘫痪所致,常见于手、足和面 尺神经受累 “爪形手”(小指无名指弯曲,小鱼际群及骨间肌萎
缩) 正中神经受累 “猿手”(大鱼际瘫痪萎缩,拇指内收)
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
眼部症状: 因疾病本身、麻风反应或三叉神经及面神经受累,形成睑裂闭
合不全,“兔眼”,严重者可失明
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
免疫力增强时为升级反应或逆向反应,多发生于正规药物治 疗患者,表现为界限类麻风向结核型转化,原有皮损加重或 出现新发皮损。因神经反应可诱发或加重畸形。
免疫力降低时为降级反应,病情加重,向瘤型方向转化。
麻风反应
Ⅱ型麻风反应:与体液免疫有关,又称血管炎性或免疫复 合物性变态反应、麻风结节性红斑。
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纳差。 皮肤表现: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坏死性红斑。 神经肿大、压痛 其他: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睾丸炎,淋巴结肿大,白 细胞升高,血沉快,尿蛋白等。
或暗红色:边界不清,多有“空白区”:感觉消失或减退。 神经损害:轻度增大,质稍硬。 皮肤查菌:阴性2+~4+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
临床特点 皮肤损害:皮疹多形性,以浸润.斑块.结节为主:暗红或暗褐色,
发亮有汁,广泛散在大小不一:感觉减退较慢。 神经损害:外周神经可有轻度肿大,质较软,较均匀。 皮肤查菌:强阳性4+~5+
• 利福平(RFP)杀菌剂,最主要治疗药物。 • 杀菌强而迅速,但长期单独应用可产生耐药性。 • 副作用:较少。可有一过性肝损害。
治疗
• 抗麻风药物: • 氯法齐明:抑菌剂,疗效接近氨苯砜,对麻风反应有 一定控制作用。
• 副作用:皮肤红染,色素沉着,皮肤干燥,鱼鳞病 样改变。
• 氯苯吩嗪:杀菌药,和DDS合用杀菌率可达99%。 • 副作用:色素沉着,视力下降,皮肤鱼鳞样改变等。 • 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二甲胺四环素等,可作为新的
2
流行病学
流行区域: • 世界性: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和西太平洋地区 • 中国:沿海与长江流域
发病情况: • 青壮年 • 男女之比3:1 • 家庭聚集性 • 社会因素影响:贫穷、居住环境、伴有HIV感染等
3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 人是唯一传染源,特别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人是主要传 染源
• 传播途径: • 传统观点:与麻风病人长期接触 • 新近观点:与肺结核类似的空气传播
• 光谱免疫分类法的五个类型: • 结核样型(TT) •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 • 中间界线类(BB) • 界线类偏瘤型(BL) • 瘤型(LL)
结核样型麻风(TT)
临床特点 • 皮肤损害:红斑或白斑,边清,环形或地图状, 表面干燥,闭汗,浅感觉障碍。皮疹数目少,不对称 神经损害:出现较早,粗大且坚实(部分可仅有神经损害而无皮损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下面健康促进与教育 知识讲座
麻风病
主讲人:**** 地点:*** ***卫生院 2019.05.29
1
麻风病的定义
麻风(leprosy)又称Hansen病。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 神经,少数情况下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 1873年由挪威人汉森(Gerhard H.A.Hansen)首先发现和命名。
• 易感人群: • 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反应与功能 • 正常成人一般感染后不发病,麻风病人家属发病率比正常人高, 除密切接触外,其对麻风易感的遗传素质起主要作用。
4
病因及发病机制
麻风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 • 革兰染色阳性,抗酸染色阳性 • 形态多样,与病人治疗情况密切相关 • 传代时间长12~13天,对外界抵抗力强,离体自然干燥时存活2~9 天,煮沸8分钟或阳光直射2~3小时可使其丧失繁殖力 • 迄今体外培养未成功
• 生疮生癣、不痛不痒(早期 症状)
• 患者1年半前出现眉毛脱落, 近半年面部红润,浮肿,眼 睛充血。你考虑报告线索吗?
• 需要报告
• 眉毛脱落、面如酒醉(早期 症状)
• 10月前患者面部出现蚁行感 略痒,5个月前耳垂变红润 并且肥大。你考虑上报麻风 线索吗?
• 需要报告
• 耳垂肥大、面如虫爬(早期 症状)
瘤型麻风(LL)
临床特点
皮肤损害:
早期 以斑块或浅在性浸润为主,或有眉毛稀疏
中期wenku.baidu.com以浸润性和弥慢性斑块为主,
或伴有结节性损害,眉毛睫毛脱落;
晚期 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或结节,遍及全身,皮疹麻木闭汗。眉毛睫毛脱 落,面部可呈“狮面”样。
神经损害:周围神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广泛且对称,或出现运动障碍和畸形, 足底溃疡等。
• 患者双下肢麻木7年,近2年 来左下肢下肢小腿肌肉萎缩, 行走时无法正常抬起足部, 造成行走畸形。你觉得该报 线索吗?
• 需要上报线索
• 小腿变瘦、吊脚跛行(晚期)
• 患者6年前出现双下肢麻木, 有蚁行感,1年前因干农活不 慎外伤所致足底溃疡。空腹血 糖5.0mmol/L,餐后8.0mmol/L, 全身未见皮损,神经功能检查 正常,保护感觉消失,浅感觉 消失。你觉得需要上报线索吗?
(一)麻风的联合化疗 治疗方案必须包括几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药物,可防止耐药发生,并且对
氨苯砜耐药菌株也有效: 与氨苯砜单疗终身服药相比,MDT 的疗期是有限的,可以促进病人对治疗的
依从性。 所以方案中一定要包括杀菌性药物: 利福平(RFP)对麻风菌有强力杀菌作用,因此该药是MDT方案中的一个关键性
皮肤查菌:强阳性4+~6+
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症状:麻风根本上是周围神经疾患,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 同程度的周围神经受累,甚至只有神经症状而无皮损
神经形态改变:粗大
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 碍和出汗障碍
营养障碍及循环障
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
• 浅感觉障碍是麻风最早、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出现顺序为温、痛、 触觉
鼻部症状: 主要见于瘤型 鼻粘膜充血、肿胀、糜烂、溃疡甚至鼻中隔穿孔
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
口腔及咽喉症状:咽喉不适,溃疡、疼痛、舌麻木感等。 淋巴结无痛肿大 内脏症状:肝脾肿大、睾丸附睾肿大 骨关节症状: 特异性:蜂窝状骨囊性化、骨膨胀 非特异性:广泛脱钙、骨吸收
麻风反应
为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免疫学反应发生变化所致,常导致 神经损伤,但并不意味着疾病进展或治疗失败。 Ⅰ型麻风反应: 与细胞免疫有关,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 2年前患者双手麻木,未引 起重视,未治疗,近1月感 觉双手肘关节出疼痛难忍。 你觉得该报线索吗?
• 需要上报线索。
• 四肢筋痛、疼痛难忍(这是 出现了麻风反应)
• 患者4年前出现面部麻木, 未引起重视,半年前出 现面部歪斜,浅感觉障 碍。你考虑报告线索吗?
• 需要上报线索
• 嘴歪眼翻、口角下垂 (晚期症状)
治疗
• 麻风畸残治疗: • 健康教育:传授眼、手、足自我保护方法 • 无痛性神经炎:皮质类固醇激素 • 已形成畸残者:理疗,针灸,牵引,体疗等 • 足底溃疡:理疗,抗生素、手术等
麻风病的预防
至今没有疫苗预防方法。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病人是阻止传播的有效方法,病人服药一
周就可以杀灭99.9%的活菌,使病人失去传染性。
早期发现病人的方法
加强宣传,让群众知道什么是麻风病,促进病人的主动就医。 麻风病的线索调查和消除麻风运动。 疫点调查。 接触者(主要是家属)检查。 健康检查 皮肤科门诊。
谢谢
57
5
麻风杆菌
6
临床表现
平均潜伏期2~5年。 发病率约15%。 因患者免疫力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几乎涉及临床各个学 科。
7
临床表现
• 皮肤表现: • 皮损形态多样: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浸润、水疱、溃 疡等 • 皮肤附属器侵犯:表现为头发、眉毛脱落,闭汗、皮肤干燥
麻风的分类
• 1年多以前双手出现麻木,有 手套感,干燥无汗,出现皲裂 现象,查体双手保护感觉十个 点完全消失,温觉减退。需要 上报麻风线索吗?
• 需要上报线索。 • 皮肤干燥、肢端麻木(早期症
状)
• 手部肌肉萎缩,手指畸形9 年。你考虑报告麻风线索吗?
• 需要报告 • 虎口无肉、手指弯曲(晚期
症状属于二级畸残)
• 皮损感觉,或有无伴发麻木和出汗; • 有无浅神经粗大; • 麻风杆菌检查。
鉴别诊断
• 与神经系统疾病鉴别:主要包括股外侧皮神经炎、非麻风性周围 神经炎、进行性增殖性间质性神经炎。主要区别在于:
• 伴有皮损; • 以浅神经粗大为主。
治疗
• 抗麻风药物:
• 氨苯砜(DDS):抑菌剂,曾作为首选药物。 • 因疗程长、耐药性增加、复发率高等,现仅作为联合 化疗药物。 • 副作用:贫血,药疹,粒细胞减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