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09T13:41:44.19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作者:陈世权唐剑芳李淑
[导读]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流转成为了发展趋势,是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延伸和发展。
湖南省宁远县国土资源局湖南宁远 425600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流转成为了发展趋势,是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文章基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背景,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并针对流转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就是农村土地使用的流转,农民可将自己使用不到的土地使用权转到别的农民或者企业名下,但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不变。农村土地流转是现在农村和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增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
1.1提高土地利用率
如何合理使用土地和保护土地资源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农用土地资源较为稀缺,通过有偿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每一户的土地都可以在市场中转移到需要土地或者有经营土地能力的人手上,实现规模化生产,使土地利益最大化。
1.2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二、三产业
农忙期间农民负担较大,在城市与农村间不停往返,农民将土地使用权流转后,可避免不必要的税收,而且对土地还具有承包权。土地还是自己的,而且还可减轻经济负担,让农民放心开展农村二、三产业。
1.3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
土地流转可使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合理分配劳动力。为加快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形成一条龙经营格局,应鼓励农民进行有偿土地使用权转让,加大农产品生产数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现在农村存在的“均田式”格局导致农产品质量差、成本较高,无法与其他国家农产品竞争,如果农民把土地使用权交给有能力的人,不仅可提升土地使用率,而且农产品质量也会提高,产品质量好销售量才会高。
2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流转政策法规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导致流转过程不规范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没有专门土地流转的中央立法,也缺乏专门的地方规章。因此,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法律缺位问题。不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下,相关土地流转人员配备不足,监督不力,对于土地流转信息没有及时登记、监督和管理,造成土地流转混乱。同时,由于农民缺乏对土地流转的了解,在流转过程中缺少正规的流转程序,在进行土地流转中,土地流转双方对具体事项规定模糊,主观随意性强,或以口头方式订立合同,或其合同内容、形式不规范,引发了诸多合同纠纷。
2.2农户意识比较传统
农村土地的流转工作包括很多环节,必须要农民积极配合才可以完成土地流转工作,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农村的留守人群主要是老人和儿童,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有的农民对土地流转的重视程度很低,不积极配合申报、测绘等工作,害怕土地流转工作对自己的利益造成侵害,从而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产生影响。
2.3操作不规范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必须要有规范的程序和手续,才能确保土地流转工作顺利推进,但是当前有的地区在进行土地流转的时候,对于其中的一些环节没有进行规范,从而使得土地流转过程不够规范,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于土地流转信息的公布不到位,导致群众对流转情况的了解不够透彻,从而影响土地流转工作进度。
3土地流转对策
3.1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农户土地流转
政府要积极建设土地流转相关配套服务,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立法,积极修订《土地管理法》等与农村和土地流转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土地流转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土地流转的流程、用途、手续等进行规范,确定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职权,为土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法律支持,使土地流转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同时,政府继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与解释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明确农民与农村集体土地的关系,力求让农户与土地流转主体知法、懂法、守法且能运用相关的经济政策,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政府利用继续出台农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收,可以减少农户流转农地意愿的障碍,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进以加大土地流转比例,加速土地流转效率。只有在农民切实了解土地流转、享受土地流转政策优惠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从而达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目的。
3.2对农村土地流转程序的控制。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应该要对流转程序进行控制,从而使得流转过程更加规范,在流转过程中,第一步要确保流转双方当事人可以对流转合同进行了解,并且能根据合同对流转的方式进行确定,在合同中还要体现出流转时间、流转价格、流转收益等,对合同内容进行确定之后才能让流转的双方相互签订合同。第二,当发包方及乡镇经管站收到流转合同之后,应该要及时对合同的内容进行查看,如果发现合同中有任何条款有错误,要及时指出,并且要求改正。第三,流转当事人向乡镇经管站申请合同鉴证。
3.3加快培育农村市场主体
农村市场主体的培养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该要培养更多规模化经营大户,从而让流传出来的土地可以被承接。例如可以结合特色农业发展,通过村委会协调、农户自愿协商的方法,将农户经营的地块集中起来进行互换,使得可以流转的土地更加集中,便于发展特色农业。另外,还可以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制定出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强对这些产业的扶持力度,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得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完
成。
3.4加强对土地承包户的培训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土地承包户的培训和教育,从而使得土地承包人员能够掌握更多新型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另外,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当地农户实现再就业,例如在现代化农业园区中可以设置不同的岗位,对农户进行招聘,同时还可以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使得农民成为职业型农民,提高其综合能力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助力。
3.5优化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积极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优化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在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完善个人征信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助于金融机构发放个人信用贷款有据可依。同时,积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户流转土地没有后顾之忧。想要将土地从农民的基本生活、生存保障中解放出来,从而投入流转机制中,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土地保障向着社会保障转变。只有基本的生活、生存得到社会保障,农民才敢放开手中的土地,加大土地流转比例才有可能。
3.6扫除农村土地流转融资限制
针对农业的周期性、季节性以及回报率低等特点,金融机构应响应国家号召,合理开发创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渠道,考虑对土地流转提供低息或者无息贷款及其他融资优惠措施,放松对土地流转的贷款期限和规模限制,支持农村发展,为扩大和加速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减少融资障碍。同时,为了扫除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资金成本较高、融资规模小、融资期限不匹配等障碍,应当设立专项资金,主动建设对口土地流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相关金融机构的对应业务提供专项财政补贴,鼓励其实行融资利息优惠,打破农村土地流转融资限制。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途径,是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盘活和充分利用的过程。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积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宣传,并且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市场化主体,促进土地流转工作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润秋.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评估[J].学术评论,2012(1).
[2]陈成文.农村土地流转一个阶层分析的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周芳.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6.
第一作者简介:陈世权(1975-),男,湖南宁远人,本科,经济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土资源项目资金及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