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的词对后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清照的词对后世
的影响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浅谈李清照的词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众多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
而这位颇受上天溺宠的天子娇女尤在文学创作上更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从李易安词中所表现的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学追求和社会关注等不同层面去透视李请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对后世所产生的积极及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叛逆性情才情大爱局限
一、易安词的积极影响
1.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女性,李清照本身的自
主、自强、自信的坚韧性格。
首先,对封建家庭的冲击。
李清照曾有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大胆地以杨国忠入喻,她完全无视上下尊卑的家庭等级观念,对公公赵挺之予以尖锐的讽刺,表现出她自主的个性。
其次,她关心国家大事。
南渡后,李清照面对沦陷的北方家乡,心中的忧愤难以平息,对南宋君臣的软弱恐惧、屈辱退让,更是满腔怒火。
在此时她的名句“南业尚觉吴江吟,北狩应知易水寒”,充分地体现了作者不甘落后的自强性格,不愿默守闺中,可以说是一个“花木兰”。
2.此外,她还敢于批判男性权威。
她从汪无知地跟随着别人盲
走,而在于自信自己的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以“知音”的身份,指出苏轼,秦观,黄庭坚,王安石等十六人弊病。
我们知
道,苏、秦、黄、王等是当时社会上的知名人士,而李清照在当时只不过是一名无名小卒,竟然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言论,“其狂不可及也。
”不畏惧黑暗势力的压迫,不退却,不妥协,自强不息地凭借自己的智慧、才能、胆识、自信地谈古论今,不愧为一名时代巾帼英雄。
她对公公的不满,体现了对封建家庭等级观的不满;对国事的关心,改变了以前妇女“一心仅为父亲、丈夫服务”的观念,开了妇女关切国事的先河;对男性权威的批判,则从本质上说是对封建社会男权主义的严重不满。
可以说,李清照的性格也造就了她叛逆的性征。
3.真性情世界的完全展示: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
真实感受,这是易安词最显着的特征。
她的词,多发至于本人腑肝之诚,“满楮情至语”,把感性的生命部份发扬而光大了,故多有自然深挚之趣。
我们可见《点绛唇》一首: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俦门回首,却把青梅嗥。
此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
作者用笔为自己作了一幅特殊格调的“肖像”。
从线条上看,可能有点稚嫩,但并不纤弱;从构图上看,虽是轻浅色勒,却以传神之笔略加点染,塑了一个纯洁、活泼、聪毅、多情的少女形象。
在《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王国
维说:“一切景语留情话”。
在这首词中所有景物的描写都包含作者情思,“红藕”、“玉簟”“兰舟”、“雁字”、“月”、“花”都融进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离别之苦。
用话熨贴细,坦率深挚;表情热情、大方、毫无扭捏之态。
在此我们可见一个少妇在真挚地剖白内心、纯真而又无计排遗的爱情轲知其爱之
深,思之切,愁之苦,情之痴,真可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李清照的杰作《声声慢》堪称为千古佳作,佳世绝唱。
整首词便是作者晚年凄凉、愁苦境况的艺术写照:在凄风苦雨的秋日黄昏,乍暖还寒的时节,晚来的寒风、雁儿南来,黄花憔悴,都深深融动了词人满情愁绪。
归来堂上烹茶猜书的日子,繁花压枝,把玩书画的春晚……都一去不复返了。
故土的论、爱人的病去,以及世人无聊的诽谤,都是积郁在心头的创痕。
笼罩着她的是无尽的寂寞凄凉。
“怎一个愁字了得”,“愁” 词眼,在此处可不是以前“无端的愁”,而是刻骨铭心的痛,渗入心腑的衰愁、悲愁
4.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自明以来论词以婉约、豪放为限,张南湖云:
“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和轩称首。
”所谓婉约,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抒发含蓄微约的感情,简言之即“曲径通幽”。
然而同是婉约,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
柔美是婉约派的共同特点,但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表现。
柳永多发露线俚,市民意识千足;周邦彦浑厚
典雅,文人色彩浓厚;秦观细赋婉丽,而“格力失之弱”。
李清照则扬长避短,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
即前人所云“李易安词无铅粉气”易安词中激荡着大胆、强烈、真率的感情,易安词与佳统的词有所不同。
李清照为人,爱则热烈,愁则浓重,思之刻骨,怨之断肠,形诸笔墨,则是抒情大胆、强烈、真率。
对此,曾惹得一些性别守中庸的人大动肝火,大张挞伐,说她“出于小听狭慧,构于气习之陋,而未适乎情之正”。
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处两宋交替之际,士大夫多沉溺苟安之中,党有众浊我清,众醉我醉之感。
反映在词作中,则是其弧傲的性格特征。
“雪里已知春信至,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寻里已知》)、“屈平陶令,风韵正相直”
(《多丽、小楼寒》)、“何须浅碧轻红色,扑克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木樨花》)、“玉骨冰肌未肯枯”(《瑞鹧鸪、风韵雍容》)。
显然,在这些词句中,作者把自我注入了这些所咏的花木中,梅之超群,菊之高洁,桂花之脱俗,银杏之纯净,实际上都是词人自我写照。
从睥睨一切到弃脱尘俗只有一步之遥,精神上的优越感,使得她能轻视进而摆脱物质和精神的困境,丧现出超脱的襟怀。
5.艺术技巧的高超绝伦:李清照诗词文艺术技巧高超,而词独近于完
美。
易安词表现手法新颖巧妙,主要表现在:善于移情于物。
李清照喜欢将个人的主观感爱揉合于客观景象中,使景物成了感情
的载体,既增强了词的含蓄性,又丰富了词的意韵。
如《醉花阳》中的起拍,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愁”与“难熬”,分别揉进了客观的空间景物与时间中,巧妙地再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传达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李清照善于熔铸典考故和前人诗词。
其显着特点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道之典,为避生僻晦涩;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
易安词中所用典故较多,且多出新意。
如“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即是旧相识”(《声声慢》)。
这既用典,又似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5.忧国忧民情怀:清代着名词评家沈谦《填词杂说》中论及李清照的创作特色时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行当本色。
”我想,单就李清照的词风和诗词方面的卓越艺术成就而言,这一评价是极其中肯的。
但倘若从作品反映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来评判,较之后主,李清照可要高明得多,大气得多,也高尚得多。
”易安之词,通过抒写国破家亡之恨、丧夫之痛、颠沛流离之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表现出词人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同时,也流露出渴望收复失地和拯民于水火的强烈意识。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乍一读这首言简意赅而又悲壮雄浑的小诗,谁又能想象得到它竟然出自一直被后世冠之以“婉约之宗”称号的李清照之手呢显然,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且不论该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单就其铿锵有力的豪壮语气,足以给人强烈的内心震撼。
所谓站起来金光四射,倒下去四射金光,活着,就要活得昂扬大气,有骨有刚,有声有色;倒下,就要死得壮烈威严,英武慷慨,可歌可泣。
这其实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煽在腐败昏庸的当权者脸上,使原本苟延残喘的宋王朝顷刻间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偏安一隅、蝇营狗苟的南宋小朝廷,还有何面目长久地立足于狼烟四起的江山渴望收复失地、猛烈抨击妥协投降是李清照晚年创作的主流。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并序》,此诗中她以战略家的眼光提出:“夷虏从来虎狼性,不虞预备庸何伤。
”希望当权者在谈判的同时,应考虑到“长乱何须在屡盟”的循环恶果,而加强战备巩固国防才是当务之急。
她殷殷请求二位使者:“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她期望得到的是中原沦陷区人民目前的生活境况,“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炽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如飞旋瀑流冲涌而出。
又如她的“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于后人愁”、“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等等,无不表现出悲愤词人对故国故土的深切怀念。
二、易安词的消极影响
审美寓意的低俗倾向:易安词中多以花草之物予以抒怀,但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非咏物词中的花草形象较为单纯、朴素,但无妨于作者传情达意;咏物词中的花草意象要丰富、绵厚些。
不过,李清照的咏物词中的花草意象,多数并无寓意。
这在《多丽、咏白菊》里和《鹧鸪天》的咏桂花。
有的咏物词,或词中的花草意象,物是物,人是人,二者缺乏关联性。
有的词对花草意象的描写,不论是使用典故还是运用衬托比喻手法,都显得庸俗。
从花草意象及咏物的角度审视李清照的词论和她的创作,可知她未能实现自己的理论。
李清照文学作品的内容,总的说来,大多是局限于个人的生活天地,她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痛苦、悲哀和理想,形象地展示她自己的内心世界,概括地反映她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而这样则充分体现出她文学创作上的局限性。
她所展现的不过是从一个有才华、有抱负、有理想的女子,怎样被禁锢在寂寞深闺和萧条庭院之中;怎样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女怎样变成一个忧郁寡欢、多愁善感的人;由于国家衰亡、中原沦丧,迫使她流离失所,最后在愁苦不堪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其文学作品在思想、艺术上表现局限和不足,调子比较低沉,感情比较柔弱。
三、总结
李清照以其才名于世,并余响后世,称誉百年,开一代之风气,李清照天赋因不待言,其性情之开朗、热情,于美好生活的大
胆追求,内心情感的直率表露,更让人叹服。
在易安词中,自我意识十分强烈。
面对礼教范,她敢于追求美,敢于蔑视陋习。
总之,李清照词中突出的个性和成就,以及对艺术技巧的完善,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取得了“不徙俯视中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成就。
因此,她的伤口才盛传不衰,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和沾溉了历代无数作家和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