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的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
并肺水肿的观察与护理
彭淑辉,黄桂贤,徐丽青,胡春林
摘要:[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的观察与护理。

[方法]对62例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病人行机械通气治疗,同时加强血压监测、体位、呼吸道护理、消化道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

[结果]无创通气24例,采用面罩或鼻罩,时间为14.5h±2.8h,住院3.2d±1.2d;有创通气38例,采用SIMV模式,时间为12.8h±3.2h,住院3.6d±1.3d;病情稳定出院15例,死亡3例。

[结论]加强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病人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有利于早期脱机和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机械通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8.026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0A-2625-02
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是急诊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左心收缩功能障碍使肺毛细血管静水压突然升高导致大量浆液外渗至肺间质和肺泡内,引起肺泡通气和换气障碍,从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或二氧化碳(CO2)潴留。

本病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重要手段。

通过机械通气可迅速有效减轻肺水肿、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

2008年12月—2010年5月我科收治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病人62例,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2010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急性左心衰竭并肺水肿病人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52岁~88岁;原发病:冠心病28例(急性心肌梗死18例,心肌缺血10例),高血压心脏病13例,心脏瓣膜病6例,快速心律失常15例;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和控制心律失常等。

如治疗效果差,临床症状持续不能缓解,血氧饱和度(SpO2)持续下降,经病人家属同意后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1.3 机械通气方法
1.3.1 无创通气 在有正压通气指证的肺水肿病人,心电稳定者首先试用无创通气,首选鼻罩,次选面罩。

如果提示治疗

效,建议继续使用无创通气。

1.3.2 有创通气 有创通气指证:①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经过常规治疗,肺水肿不能有效控制,仍然出现呼吸衰竭;②发病前已有严重的呼吸功能减退,并出现胸腹壁反常运动等呼吸肌疲劳现象,SpO2持续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有逐渐上升趋势;③镇静剂过大,或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抑制。

出现以上情况时,选择有创机械通气。

1.3.2.1 通气模式的选择 首先使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辅助呼吸,若低氧血症改善不明显,可以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从低水平开始,逐渐增加,压力范围5cmH2O~1 5cmH2O(1cmH2O=0.098kPa)。

若伴有呼吸肌疲劳者,可加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即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PSV。

1.3.2.2 通气参数的设定 选用蓝鸟T-bird牌呼吸机,选择辅助/控制(A/C)模式或SIMV模式,潮气量6mL/kg~10mL/kg,呼吸频率在指令间歇通气时20/min以上较为适当;吸气时间和呼吸比(I︰E)为1︰(1.5~2.0),PEEP为5cmH2O~10cmH2O。

1.3.2.3 撤机与拔管 撤机指证:病人缺氧症状改善,支气管哮鸣音及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呼吸频率<24/min,心率<100/min,pH≥7.35,低流量吸氧下SpO2≥90%。

撤机后病人在气管插管状态下继续氧疗。

如病人呼吸平稳,无明显缺氧征象,气道分泌物减少,血气分析显示无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即可拔除气管导管。

2 结果
2.1 机械通气治疗情况 本组病人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无创通气24例,采用面罩或鼻罩,时间为14.5h±2.8h,住院3.2d±1.2d。

有创通气38例,采用SIMV模式,时间为12.8h±3.2h,住院3.6d±1.3d。

2.2 预后 病情稳定出院15例,死亡3例(由于基础病变较重及病人年龄较大)。

3 讨论
3.1 机械通气是纠正严重缺氧的有效方法 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是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治疗比较困难,以往采用氧疗、强心、利尿、血管扩张、激素等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常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

迅速有效地纠正严重缺氧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关键,机械通气是纠正严重缺氧的有效方法之一。

机械通气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2]:①机械通气可减少呼吸肌做功,降低耗氧量;②适量正压通气造成胸内正压,使静脉系统回心血量减小,减轻心脏前负荷,有利于心功能改善,从而缓解肺淤血;③吸气时气道正压给氧能增加肺泡内压,减少心力衰竭时肺泡毛细血管液体渗出,减轻肺泡的间质水肿,气流使气道内泡沫破碎,增加潮气量和肺顺应性,增加氧合;④PEEP使功能残气量增大,防止肺泡和小气道萎陷,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提高SpO2。

Schuster等[3]报告急性肺水肿病人应用PEEP支持时,用食管超声的方法观察各心脏大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发现,心力衰竭不严重者及正常人,用PEEP为15cmH2O持续2min时,心脏指数降低,右房右室腔减小,室间隔右移;而肺动脉舒张末压高于25mmHg(1mmHg=0.133kPa)的病人,用PEEP 4cmH2O~12cmH2O持续2min时,心脏指数上升伴左室腔减小。

说明PEEP有益于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Fedullo等[4]指出急性左心衰竭竭肺水肿病人应用机械通气支持有益于血流动力学效应,其有益作用的原因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减少呼吸肌做功,缓解肾上腺素能刺激,胸腔内正压减少了肺血容量,而PEEP可同时使部分中心血容量转入周围静脉系统,从而使扩张的左室舒张末容量下降,有利于改善心力衰竭。

3.2 护理 精心护理有利于增加病人使用呼吸机的依从性,减少人机对抗,促进早期脱机和减少并发症,从而缩短病程。

3.2.1 监测血压 在应用呼吸机的初始阶段,胸内压增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所以需要监测血压,以及时纠正血压。

在应用升压药低血压的同时使用扩冠状动脉治疗,即升压药与扩张血管药物同时输入,使用静脉推注泵、精密输液器或输液泵,严格按照医嘱和病人的血压准确地调整输液速度和液体总量,以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又能保证入量的控制。

经皮血氧饱和度是最直接观察血氧改善程度的方法。

3.2.2 注意病人体位的摆放 建议采取45°或以上卧位[5]。

45°或以上卧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膈肌下移,胸腔容积增大,肺的顺应性增加,肺通气量增加,趋于更加适宜的通气血流比值;45°以上卧位的回心血量较45°以下减少,血量集中在腹部和下肢,当左心功能不全时,可使肺淤血减轻,改善肺的通气血流比值,使更多含氧的肺静脉血回到心脏,血中血红蛋白的氧含量增加,从而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状态。

3.2.3 呼吸机的护理 插管前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插管后保持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并妥善固定。

根据医嘱正确调节呼吸机的模式与参数并记录。

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次,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选择合适的吸痰管,直径一般不超过气管内的1/2;定时湿化气道,防止气管导管内痰液结痂阻塞,确保痰液的排出。

监测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中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情况调节呼吸机参数。

3.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由于急性左心衰竭进展快,病人可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如痰液或呕吐物不及时清理,可引起窒息。

护士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呕吐症状先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加强呼吸道加温、湿化。

3.2.5 预防肺部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发生率高达6%~69%[6],而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护士应定时观察体温、痰液颜色、量,定期复查血常规,可以及早发现肺部感染。

预防肺部感染的方法主要是背部护理和呼吸道管理。

2h翻身叩背1次,促进痰液排出及预防压疮的发生。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好人工气道的消毒和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采用正确的鼻饲方法,避免误吸等,可以减少相关肺炎的发生[7]。

3.2.6 消化道的护理 病人可发生消化道出血,可能是病人本身就有消化道淤血缺氧,应激状态下缺氧加重导致消化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

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在每次鼻饲前回抽胃液,观察胃液和大便的颜色、性状,以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

除遵医嘱使用制酸剂外,应尽早进食。

如有消化道出血,应暂时禁食。

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加重心衰情况。

3.2.7 控制输液速度,量出而入 注意输液速度及输液量,以免输液过快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

这类病人应尽早予停留尿管,避免因使用利尿剂后频繁的小便而加重心力衰竭的发生、发
·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October 2012Vol.10No.10A
展。

记录出入量,能够量出而入,避免过多的输液量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

3.2.8 生活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及会阴抹洗,每天用温水擦脸及床上浴。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时机进行床上洗头。

3.2.9 心理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常是清醒的,在清醒状态上机,心理恐惧及濒死感强烈,护士在接诊及抢救时,应热情、沉着,有序而不慌乱,以免加重病人的恐惧情绪;应鼓励病人,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应与病人及家属及时沟通和交流病情,以取得理解和配合[8]。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严重左心衰竭的重要手段,周密、合理的护理计划有助于增加病人的依从性,利于早期脱机和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41-1242.
[2] 彭晓东,孙杰,王立毅.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心源性肺水肿[J].海南医学,2004,15(7):11-12.
[3] Schuster S,Erbel R,Weilemarm LS,et al.Hemodynamics during
PEEP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studied by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J].Chest,1990,97(1):181-183.
[4] Fedullo AJ,Swinbume AJ,Wahl GW,et al.Acutc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J].Chest,1991,98(1):120-122.
[5] 李敏,王淑琼.2种卧位对老年左心衰竭病人外周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和护理[J].现代护理,2007,11(13):3020-3021.
[6] 王立万,张金川,李洪霞,等.机械通气并发吸入性肺炎[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9,20(2):148.
[7] 武淑萍,赵玉香,康杰,等.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机械通气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4):265-266.
[8] 曾伟红,陈琼芳.机械通气病人的需求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4,3(4):24.
作者简介彭淑辉,护师,本科,单位: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桂贤、徐丽青、胡春林单位: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收稿日期:2012-07-29)
(本文编辑王钊林)
头颈部肿瘤病人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
临床观察与护理
徐雪芳,曹 琪,顾燕娅
摘要:[目的]观察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口腔干预效果。

[方法]将90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常规口腔漱口,观察组采用碳酸氢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口腔含漱。

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6周口腔黏膜炎放射损伤程度。

[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第4周、第6周口腔黏膜放射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

[结论]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进行口腔干预,可减轻病人口腔黏膜放射损伤程度。

关键词:肿瘤;头颈部;放射治疗;口腔黏膜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8.02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0A-2627-02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病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据统计,恶性肿瘤病人在综合治疗过程中,大约70%的病人需要接受放射治疗[1]。

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一种并发症[2,3]。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口腔黏膜炎是放射本身及其他多因素产生的一个综合临床结果[4]。

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最难以承受的急性反应,妨碍口腔清洁,严重影响病人进食,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导致放射治疗的暂停或终止,影响疗效。

采取合理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减轻口腔黏膜的损伤,对保证病人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提高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减轻口腔黏膜的损伤,我科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采用碳酸氢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口腔含漱,取得一定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26岁~64岁,中位年龄45岁;鼻咽癌70例,舌癌12例,上颌窦癌8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均行常规放射治疗和其他支持治疗;Kanofsky评分60分~100分。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Kanofsky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常规口腔漱口。

观察组采用碳酸氢钠250mL+维生素B12100mg+地塞米松10mg,每日口腔含漱3次,每次15min~20min;在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中和放射治疗后均使用,以保持口腔的清洁。

1.2.2 护理方法 ①加强口腔卫生,餐后勤漱口,用含氟的牙膏刷牙,在放射治疗前仔细检查口腔牙齿,龋齿在放射治疗前修补,不能修补的牙齿或残根应给予拔除[5]。

指导病人做张口锻炼,减轻张开困难的症状。

放射治疗后,牙齿可能会逐渐龋变,甚至脱落。

一般牙病,应请口腔科医生给予保守治疗,尽量不要拔牙,以免拔牙后伤口愈合不佳。

如拔牙指证较强时,最好在放射治疗后2年进行,同时要防止感染。

②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病人普遍存在恐惧、悲观情绪,顾虑重重。

护士应热情耐心地接待病人,尽量取得病人的信任,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6],使癌症病人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极为重要。

医务人员均应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给病人以精神上的支
·




·
全科护理2012年10月第10卷第10期上旬版(总第26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