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金融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管理会计对其提高管理水平、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实践等内容,为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责任会计制全面预算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金融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建立,金融业经营战略日益全球化和规模化,其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涵盖财务预算、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业绩评价和资产负债管理等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提供银行发展战略、盈利能力、风险预警和业绩衡量等重要信息。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对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1、信息基础薄弱。银行管理会计系统既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部门提供信息;同时它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部门为其提供用以评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及产品部门经营业绩的外部金融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和同业经营等有关信息。而目前国内银行的信息系统不仅难以提供许多经营管理急需的外部市场信息,银行内部的金融电子化也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管理会计将银行费用及财务收支分解到部门和产品的需要。
2、成本和风险管理欠缺。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主体较少、范畴较窄且管理部位偏后。银行普遍存在“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缺乏资本投入管理的自我约束,导致业务规模盲目扩大,机构网点扩张过快,这既给银行的成本控制带来困难,也造成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并蕴含大量经营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监管环境的强化、风险认识的提升及公司治理的推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有赖规模扩张、风险控制和经营效益的平衡。
3、利率市场化压力下的定价管理。随着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定价管理的实质是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是目前的迫切问题。银行定价模型在理论上基本是成熟的,关键问题是实践中如何界定该模型中的资金成本、费用成本和
风险成本等重要要素,及确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种类,规范调整审查内部转移价格的程序和权限等。
4、人员素质与激励机制不足。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要求管理和财会人员具有较高的经济、金融、管理及计算数学等方面的能力,但当前银行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业绩评价机制及相应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其不仅有助于个人和业务部门的业绩确认,也有利于管理部门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控制风险。核算手段的限制,使得当前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仍保留着许多平均主义因素。
二、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会计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管理机制——目标管理责任制。
1、责任会计制: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核心
责任会计制是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商业银行内部根据职能分工划分不同的责任中心,并对各责任中心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一套专门制度,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容如下:
(1)划分责任中心。分部门管理体制可以银行内部各部门为责任中心;分产品管理体制可以银行内部各产品营销部门、处室、科组或团队为责任中心;分客户管理体制可以银行内部各客户经理、客户营销服务处室或客户营销团队为责任中心。商业银行还需按部门权责范围及业务活动特点,划分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利润中心通常包括信货业务部、中间业务部和营业部等部门,其收入和成本可以清晰地分辨。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与考核,主要是一定期间的实际利润同部门预算利润比较。成本中心通常包括人事部、办公室和机关服务中心等部门,其基本上没有银行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及支出,只负责对银行内部提供后勤服务、自行产生租金、折旧和人事费用等成本,并向服务对象收取费用。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与考核,主要是一定期间的实际成本同预定成本比较。
(2)明确各部门的收益和成本项目。明确收益项目较为简单,明确成本项目则较为复杂:①设立部门成本收集方法;②明确各种成本处理方法,区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全行性费用;③明确各部门成本核算分摊流程,区分直接费用、全行性费用和未能及时处理分配的费用;④设定成本分摊基础,如员工数、使用面积或存放款平均余额等;⑤明确责任成本制度,各部门只需对可控成本负责。
(3)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实行内部资金有偿使用。内部资金价格是部门核算的关键,既可用于衡量存贷部门等内部机构的业绩,又具有杠杆作用,可引导资金流向;内部资金价格还是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手段。如存款部门将存款“卖”到“内部资金市场”、信贷部门从“内部资金市场”买入资金发放贷款,都存在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利率、期限缺口等问题。通过这些内部资金的交易过程可以进行缺口风险的量化、转移和控制。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确定要以成本、市场或经营战略为依据,定价政策要透明、公平并有相对稳定性。目前,西方商业银行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大多采用资金划拨定价法,即内部转移价格等于内部资金划拨价格。后者的定价主要参考市场利率及本行经营成本与收益水平,采用单一定价法、多重定价法、配比筹资法和合同利差法等。我国商业银行制定内部资金划拨价格,多以央行公布的标准利率或同业市场利率为基础计算确定。
在实体“内部资金市场”下,内部资金的定价可通过内部各经营管理单位(部门)与内部资金市场实际交易完成,内部资金价格随期限、风险、外部市场价格、经营战略等因素变化。内部资金市场的交易品种不仅包括实有资金的交易品种,而且包括衍生金融交易品种。在虚拟“内部资金市场”下,内部资金的定价有成本法、市价法两类,其表现形式又有低进高出、平进平出和高进低出三种。
低进高出定价指资金供给和资金剩余部门以低于基准价格强行将资金“卖”给内部资金池,资金使用部门从内部资金池“买”资金用款时以高于基准价格交易。该方式将部分利润强行留在内部资金池,侵占了资金供应和资金使用部门的部分业绩,易挫伤部门积极性。
平进平出定价指资金供给和资金剩余部门以基准价格将资金“卖”给内部资金池,资金使用部门从内部资金池“买”资金时以同样的基准价格交易。该定价方式不存在内部资金池对利润的截留,但这种单一价格定价的合理性值得考虑。
高进低出定价指资金供给部门和资金剩余部门以高于基准价格强行将资金“卖”给内部资金池,资金使用部门从内部资金池“买”资金用款时是以低于基准价格交易的。这种交易定价方式是通过内部资金池向内部各经营管理部门让利,内部资金池每年有“政策性”亏损,是一种扩张型战略取向的定价交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