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名词解释

1、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用人工装置恢复各种缺失牙及其辅助组织和颌面部各种缺损并保持其相应的生理功能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2、牙体缺损:牙硬组织不同程度地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

3、固位形:能使修复体获得抵抗外力而不知脱落和移位的能力的几何形状。

4、抗力形:使修复体和换牙能抵抗颌力而不致破坏和折裂的几何形状。

5、牙体预备:泛指为恢复,改建和重建缺损,缺失人牙的解剖外形及生理功能,通过牙科器械对患牙或者邻牙进行外形的修整,以满足修复体的固位,支持,外形,美观及功能需要的技术操作。

6、暂时冠:是在固定修复牙预备后到最终修复体粘固前患者不能自由摘戴的临时性固定修复。

7、过渡性修复:是为了某些颌系统疾病的治疗或为了明确诊断、美观和改善咀嚼功能,同时也是为了最终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提供更加的治疗方案而制作的暂时性修复。

8、颌架:又称咬合器,是模仿人体上下颌和颞下颌关节,固定上下颌模型和颌托,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运动的仪器。

9、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

10、桩冠:是利用固位桩插入根管内以获得固位的一种全冠修复体。

11、牙本质肩领(ferrule):冠边缘以上,核根面以下的一圈≥1.5mm的牙本质。

12、全冠(full crown):是用牙科修复材料制作的覆盖全牙冠的修复体。它是牙体缺损的主要修复形式.

13、铸造金属全冠:由铸造工艺完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金属修复体。

14、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下熔

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15、瓷全冠(all ceramic crown):以陶瓷材料制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16、牙列缺损:指单颌或上下颌牙列中部分的自然牙的缺失,使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坏。

17、固定义齿(FPD):是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的修复体,故更多的时候简称为固定桥

18、固位体(retainer):指在基牙上制作并粘固的全冠,桩冠,部分冠或嵌体,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

19、桥体(pontic):是固定桥恢复确实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20、连接体(connector):是固定桥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的部分

21、双端固定桥:其两端都有固位体,固位体和桥体之间的连接形式为固定连接

22、半固定桥:两端均有不同的连接体,与固位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连接体,多为栓道式结构,栓道位于固位体的近缺隙侧

23、单端固定桥:仅一端有固位体,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由固定连接体连接,另一端是完全游离的悬臂,无基牙支持

23、牙周潜力:颌力的平均值为22.4~68.3kg,而日常生活中,咀嚼食物时所需颌力一般为10~23kg,仅用牙所用颌力的一半,牙周组织还贮存相当大的储备力量,这部分力量称为~ 24、可摘局部义齿(RPD):指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粘膜,牙槽骨作支持,借助义齿的固位力及基脱等部件装置取得固位和稳定,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硬组织,患者可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

25、解剖式牙(有尖牙):牙尖斜度为30-33度,与初萌出的天然牙合面相似

26、非解剖式牙(无尖牙或平尖牙):其合面无牙尖及斜面,颊舌轴面形态与解剖式牙类似,其合面具有溢出沟

27半解剖式牙:起合面有牙尖斜坡,但牙尖斜度较小,20度左右,上下颌牙尖有一定扣锁关系,咀嚼效能好,比解剖式牙的侧向合力小,临床应用较广28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托:指放置于天然牙上以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及传递合力至该牙的一种硬性(金属)装置

28观测线:又称导线,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画的、用以区分硬、软组织的倒凹区和非倒凹区的分界线。

29、Ⅰ型导线: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基牙主要倒凹区在远离缺隙侧

30、Ⅱ型导线: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基牙主要倒凹区在近缺隙侧

31、Ⅲ型导线:基牙向颊侧或舌侧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或牙齿本身倾斜,倒凹普遍且显著。

32、制锁状态:是指义齿由于设计的就位道与功能状态中义齿实际的脱位方向不一致而造成的约束状态。

33、间接固位体(indirect retainer):定义:辅助直接固位体固位的装置,是为防止义齿翘起、摆动、旋转、下沉而设计的固位装置。主要是为了加强义齿的稳定性。

34、颌支托:指卡环体伸向基牙牙合面的部分,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及传递牙合力至该牙的一种硬性(金属)装置。

35、全口义齿: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称为全口义齿。

36、牙列缺失:指整个牙弓上不存留任何天然牙或牙根,又称无牙颌。

37、主承托区:指垂直于颌力受力方向的区域。包括后牙牙槽嵴顶、腭部穹窿去、颊棚区等区域,该区域通常出现骨吸收。

38、义齿间隙:在口腔内容纳义齿的潜在间隙,是天然牙列所占据的空间。

39、颌位关系记录:指用颌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下颌位置关系,以便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全口义齿来重建无

牙颌病人的正中关系。

40、正中颌位:当上下牙列接触在一起,前牙呈正常覆颌覆盖,后牙颌面间呈尖窝交错的接触关系,此时的上下颌关系为最广泛接触。

41、口轻前庭:位于牙槽嵴与唇颊侧黏膜之间,为一潜在的间隙。

42、正中关系位:当下颌髁突位于关节凹居中偏后,而周围组织不受限的生理后位时称正中关系位。

43、息止颌位:在自然牙列存在时,当口腔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下颌处于休息的静止状态,上下牙列自然分开,无颌接触,叫做息止颌位,此时上下牙列间存在的间隙叫做息止颌间隙。

44、垂直距离:天然牙列成正中颌时,鼻底至髁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三分之一的距离。

45、髁道:下颌在咀嚼运动过程中,髁突在关节凹内运动的道路。

46、切道:下颌从正中咬合作前伸运动时,下颌切缘沿上前牙舌面向前下方运动的道路叫切道,切道与眶耳平面的夹角叫切道斜度。

47、选磨:调磨正中颌的早接触点,使正中颌达到广泛均匀的接触和稳定的尖窝关系,并调磨侧方颌和前伸颌时的牙尖干扰,达到平衡颌接触。

48、重衬:在全口义齿的组织面上加上一层塑料,使其充满牙槽嵴及周围组织被吸收部分的间隙,使基托组织面与周围的组织紧密贴合,增加义齿的固位力。

49、颊侧翼缘区(颊棚区):位于下颌后弓区,在下颌颊系带至嚼肌下段前缘之间当下颌后部牙槽嵴吸收成低平状时,该区又称为颊棚区

50、切牙乳突:是上颌重要的,稳定的标志.位于上颌腭中缝的前端,上中切牙之腭侧,为一梨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的软组织突起.乳突下方为切牙孔,有鼻腭N和血管通过

51、颤动线:位于软腭与硬腭交界的部位.当患者发啊的音时此区出现轻微的颤动现象,故也

称啊线.可分为前颤动线和后颤动线.前颤动线在硬腭和软腭的连接区,约在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的连线上.后颤动线在软腭腱膜和软腭肌的连接区

52、磨牙后垫:是位于下颌最后磨牙牙槽嵴远端的粘膜软垫,呈圆形,卵圆形或梨形,覆盖在磨牙后三角上,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粘液腺

53、克里斯坦森现象:上下合托戴如口内后,嘱患者下颌向前伸约6mm,当下合托向上合托闭合时,合托前缘接触,而后部离开,形成楔形间隙.此间隙出现与髁道斜度呈正度数时,正度数越大,楔壮间隙也越大,此现象称~

54、全口义齿的平衡颌:指在正中合及下颌作前伸,侧方运动等非正中合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的押都能同时接触,即为平衡合

55、髁导斜度:为髁槽与水平面的交角,是用前伸合关系记录将髁道斜度转移到合架上的

56、导斜度:为切导盘与水平面的交角,切导斜度与切道斜度相当而不相等

57、补偿曲线曲度:全口义齿修复中所指的补偿曲线多限于上3-上7颊尖顶相连,形成凸向下的曲线

58、上颌架:就是将带有上下颌托的上下模型用石膏固定在颌架上,以便保持上下模型间的高度和颌位关系。

59、覆盖义齿:指义齿基托覆盖在天然牙、已治疗的牙根或种植体上并由他们支持的一种全口或可摘局部义齿。

60、即刻全口义齿:一种在患者的天然牙尚未拔出前预先做好,牙齿拔除后立即戴入的义齿。

61、就位道:义齿就位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沿此方向义齿就位的途径

62.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是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条件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的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63.牙科比色:是指用比色板上不同颜色的色片与口内余留天然牙比较,选出最接近的颜色,记录结果并传递给技师的过程。

64.烤瓷全冠的试戴:指金属基底的试戴或烤瓷全冠上釉前的口内试合,是完成修复前的重要环节。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完整版)口腔修复名词解释

1、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用人工装置恢复各种缺失牙及其辅助组织和颌面部各种缺损并保持其相应的生理功能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2、牙体缺损:牙硬组织不同程度地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 3、固位形:能使修复体获得抵抗外力而不知脱落和移位的能力的几何形状。 4、抗力形:使修复体和换牙能抵抗颌力而不致破坏和折裂的几何形状。 5、牙体预备:泛指为恢复,改建和重建缺损,缺失人牙的解剖外形及生理功能,通过牙科器械对患牙或者邻牙进行外形的修整,以满足修复体的固位,支持,外形,美观及功能需要的技术操作。 6、暂时冠:是在固定修复牙预备后到最终修复体粘固前患者不能自由摘戴的临时性固定修复。 7、过渡性修复:是为了某些颌系统疾病的治疗或为了明确诊断、美观和改善咀嚼功能,同时也是为了最终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提供更加的治疗方案而制作的暂时性修复。 8、颌架:又称咬合器,是模仿人体上下颌和颞下颌关节,固定上下颌模型和颌托,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运动的仪器。 9、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 10、桩冠:是利用固位桩插入根管内以获得固位的一种全冠修复体。 11、牙本质肩领(ferrule):冠边缘以上,核根面以下的一圈≥1.5mm的牙本质。 12、全冠(full crown):是用牙科修复材料制作的覆盖全牙冠的修复体。它是牙体缺损的主要修复形式. 13、铸造金属全冠:由铸造工艺完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金属修复体。 14、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15、瓷全冠(all ceramic crown):以陶瓷材料制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16、牙列缺损:指单颌或上下颌牙列中部分的自然牙的缺失,使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坏。 17、固定义齿(FPD):是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的修复体,故更多的时候简称为固定桥 18、固位体(retainer):指在基牙上制作并粘固的全冠,桩冠,部分冠或嵌体,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 19、桥体(pontic):是固定桥恢复确实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20、连接体(connector):是固定桥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的部分 21、双端固定桥:其两端都有固位体,固位体和桥体之间的连接形式为固定连接 22、半固定桥:两端均有不同的连接体,与固位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连接体,多为栓道式结构,栓道位于固位体的近缺隙侧 23、单端固定桥:仅一端有固位体,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由固定连接体连接,另一端是完全游离的悬臂,无基牙支持 23、牙周潜力:颌力的平均值为22.4~68.3kg,而日常生活中,咀嚼食物时所需颌力一般为10~23kg,仅用牙所用颌力的一半,牙周组织还贮存相当大的储备力量,这部分力量称为~ 24、可摘局部义齿(RPD):指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粘膜,牙槽骨作支持,借助义齿的固位力及基脱等部件装置取得固位和稳定,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硬组织,患者可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 25、解剖式牙(有尖牙):牙尖斜度为30-33度,与初萌出的天然牙合面相似 26、非解剖式牙(无尖牙或平尖牙):其合面无牙尖及斜面,颊舌轴面形态与解剖式牙类似,其合面具有溢出沟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 prosthodontics:是研究应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采用人工装置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并恢复其相应生理功能,预防或治疗口颌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牙体缺损 tooth defect: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地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影响牙髓、牙周组织的健康,对咀嚼功能、发音和美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暂时冠 temporary crown:是在冠修复的牙体预备后至最终冠修复完成前患者不能自由摘戴的临时性全冠。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PFM: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嵌体 inlay: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 高嵌体 onlay:高于he面的嵌体,覆盖了牙的he面形态,是嵌体的变种。 桩冠 post crown:是利用固位桩插入根管内以获得固位的一种全冠修复体。 牙本质肩领 ferrule:冠边缘以上,核根面以下的一圈≥1.5mm的牙本质。 就位 seating:将人造冠戴入预备过的患牙上并达到正确的位置。 牙列缺损 dentition defect:在上下颌牙列内的不同部位有不同数目的牙齿缺失,牙列内同时有不同数目的天然牙存在。 固定义齿 fixed prosthesis/固定桥 fixed bridge:是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在其上制作固位体,并与人工牙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借粘固剂将固位体粘固于基牙上,患者不能自己取摘的修复体。 固位体 retainer:指在基牙上制作并粘固的全冠,桩冠,部分冠或嵌体,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 桥体 ponti:即人工牙,是固定桥恢复确实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牙周潜力/牙周储备力:是指在正常咀嚼运动中,咀嚼食物的he力大约只为牙周组织所能支持的力量的一半,而在牙周组织中尚储存了另一半的支持能力。 卫生桥/悬空式桥体:桥体的龈面与牙槽嵴顶的粘膜不接触,而是留出至少3mm以上的间隙,便于事物通过而不聚集,自洁作用良好。 口腔粘结修复技术:利用粘结树脂在处理的牙体组织上直接修复成形或利用粘结剂将修复体粘结固定来实现修复的临床技术。 润湿 wetting: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等液体有呈球特性,而抵抗这种呈球特性的作用,与固体表面产生亲和力的现象称为润湿。 可摘局部义齿:利用天然牙和基托下粘膜及骨组织作支持,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来固位,用人工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嵴及软组织形态,患者能够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固位体 retainer:是RPD用以抵抗脱位力作用,获得固位、支持与稳定的重要部件。 间接固位体indirect retainer:辅助直接固位体固位的装置,是为防止义齿翘起、摆动、旋转、下沉而设计的固位装置。主要是为了加强义齿的稳定性。 支承线 fulcrum line:主要起支点作用的he支托连线。 观测线 surverying line/导线 guide line: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画的,用以区分硬、软组织的倒凹区和非倒凹区的分界线。 制锁状态:是指义齿由于设计的就位道与功能状态中义齿实际的脱位方向不一致而造成的约束状态。 制锁区:利用义齿就位方向和脱位方向不一致而获得制锁作用,义齿受相邻牙约束的部分。制锁力:进入制锁角内的义齿部件(通常为基托)及与阻止其脱位的牙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固位:RPD的固位是指义齿在口内就位后,不因唇颊舌肌生理活动、食物粘结及重力作用而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 1、牙列缺损(den tition defect ): 在上颌或下颌的牙列内有数目不等的牙缺失,同时仍余留不同数目的天然牙。牙列缺损的 常规修复方法有可摘局部义齿、固定局部义齿和口腔种植义齿。 2、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 RPD : P~192 是利用天然牙、基托下粘膜或骨组织作支持,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来固定,用人工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嵴、颌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形态,患者能够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3、基牙(abutment): 是固定义齿的基础,支持固定义齿,并将咀嚼时桥体承受的(牙合)力传递到牙周组织,以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 4、牙支持式义齿(tooth-supported dentures ) : P~193 指缺隙两端均有余留天然牙,两端基牙均设置支托,义齿所承受的力主要由天然牙承担。适用于缺牙少、基牙稳固的病例,其修复效果较好。 5、黏膜支持式义齿( mucosa-supported dentures ) : P~193 {09 真题} 指义齿所承受的力主要由黏膜及其下的牙槽骨负担。虽然缺隙的一端或两端有余留天然牙 存在,但因余留牙松动或咬合过紧而不设置支托,常用语缺牙多、余留基牙条件差,或咬合 关系差的病例。 6、混合支持式义齿(tooth and mucosa-supported dentures ) : P~193 指义齿承受的力由天然牙和黏膜、牙槽嵴共同负担,基牙上设支托,基托适当伸展,其修 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适用于各类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缺牙病例,此为临床上最常用 的形式。 7、支点线(fulcrum line ): P~196、P~208 {09 真题} ①固位体的连线称为支点线或卡环线(支托线)。某些学者认为支点线仅仅是通过两侧末 端固位体的牙合支托的连线,也把它称为转动轴。 ②主要起支点作用的支托连线。 &导线(guide line )、观测线(surveying line ) : P~202 {06、07 真题} 是分析杆与基牙颊面或舌面触点的连线。导线牙合方是非倒凹区,龈方式倒凹区。当牙长 轴与分析杆方向一致时,基牙的外形高点线与导线完全重叠。 9、导线的类型:P~203 {09、10真题} I型导线:为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导线,基牙上主要倒凹区在远离缺隙侧。 II型导线:为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导线,基牙上主要倒凹区在近缺隙侧。 III 型导线:基牙的近、远缺隙侧均有明显倒凹或基牙向颊、舌侧倾斜时所形成的导线, 导线位置靠近牙合面,倒凹普遍且显著。 10、就位道(path of insertion ): P~203 {08、10 真题} RPD 一般均有2个或2个以上的基牙,各个基牙上的固位体必须沿同一个方向戴入,义齿才能就位,即就位道。各个基牙的位置、形态、倾斜方向、倾斜度的大小、倒凹大小、缺牙部位以及骨组织倒凹都会影响义齿就位。 11、导平面(guide plate ): P~204 在基牙的近中或远中邻面需预备出与就位道一致的一个小平面,即导平面。与邻面板或小 连接体或RPD的坚固部分相接触,引导义齿顺利就位和脱位。 12、支托(rest ) : P~205

口腔修复学名解

口腔修复学名解 1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应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采用人工装置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并恢复其相应生理功能,预防或治疗口颌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这类修复口腔及颌面缺损的,由人工制作的装置(如义齿,义耳,义颌等)则统称为修复体。 7 固位:修复体完成后粘固在患牙上并与患牙成为一个整体,不能与患牙之间产生任何相对运动。 人造冠固定在患牙上,不致因咀嚼外力而致移位,脱落,这种抵御脱落的力称为固位力; 为了增强修复体的固位力,根据患牙余留牙体组织的具体情况,在患牙上合理设计并预备成面,洞,钉洞,沟等各种几何形状,这种具体增强固位力的几何形状,称为固位形; 8 牙体缺损:是指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地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影响牙髓,牙周组织的健康,对咀嚼功能,发音和美观等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9 约束和约束力: 限制物体某些运动的条件称约束;约束加给被约束物体的力称为约束力; 10 高嵌体:为嵌入牙冠内的修复体,其中部分嵌入牙冠内,部分高于牙(牙合)面的修复体。 11 洞斜面:在箱状洞形的洞面角处做成斜面,其作用是为了无支持的牙釉柱折断,以保护薄弱的洞壁和脆弱牙尖,也可使修复体边缘与洞形边缘更加密合,使粘固剂不易被唾液所溶解。 12,前牙3/4冠:没有覆盖前牙唇面的部分冠修复体。 13 铸造金属全冠:以铸造工艺过程制作的金属全冠修复体。 14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真空高温条件下在金属基底上制作的金瓷复合结构的全冠。 15 钉洞固位形:是一种比较好的固位形,牙体磨除较少,与钉之间可获得较大的固位力。 16 粘结,是指用有机疏水性树脂作为粘结剂把修复体固定在预备的牙体上;17,牙体预备:为了使修复体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按修复设计要求对患牙作一定的预备,磨除一定的牙体组织。 18 蜡型:是用铸造蜡,塑料蜡和自凝塑料制成的修复体雏形。 27 ,排龈技术:为保证颈部肩台预备得更准确和高质量的印模,用专门含龈收缩剂的排龈线预先置于龈沟内,借助药物及机械压迫作用使龈隙沟敞开 28基牙,是固定义齿的基础,支持固定义齿,并将咀嚼时桥体承受的(牙合)力传递到牙周组织,以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 29 牙周潜力:是指正常咀嚼运动中,咀嚼食物的(牙合)力大约只为牙周组织所能支持的力量的一半,而在牙周组织中尚储存有另一半的支持能力。 30 固定连接体:是将固位体与桥体连接成完全不活动的整体。 31 比色:烤瓷修复属于美容修复,因而能够使修复体与口内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用人工装置恢复各种缺失牙及其辅助组织和颌面部各种缺损并保持其相应的生理功能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牙体缺损:牙硬组织不同程度地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 ◆固位形:能使修复体获得抵抗外力而不知脱落和移位的能力的几何形状。◆抗力形:使修复体和换牙能抵抗颌力而不致破坏和折裂的几何形状。◆牙体预备:泛指为恢复,改建和重建缺损,缺失人牙的解剖外形及生理功能,通过牙科器械对患牙或者邻牙进行外形的修整,以满足修复体的固位,支持,外形,美观及功能需要的技术操作。 ◆暂时冠:是在固定修复牙预备后到最终修复体粘固前患者不能自由摘戴的临时性固定修复。 ◆过渡性修复:是为了某些颌系统疾病的治疗或为了明确诊断、美观和改善咀嚼功能,同时也是为了最终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提供更加的治疗方案而制作的暂时性修复。 ◆颌架:又称咬合器,是模仿人体上下颌和颞下颌关节,固定上下颌模型和颌托,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运动的仪器。 ◆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 ◆桩冠:是利用固位桩插入根管内以获得固位的一种全冠修复体。 ◆牙本质肩领(ferrule):冠边缘以上,核根面以下的一圈≥1.5mm的牙本质。

◆全冠(full crown):是用牙科修复材料制作的覆盖全牙冠的修复体。它是牙体缺损的主要修复形式. ◆铸造金属全冠:由铸造工艺完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金属修复体。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瓷全冠(all ceramic crown):以陶瓷材料制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牙列缺损:指单颌或上下颌牙列中部分的自然牙的缺失,使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坏。 ◆固定义齿(FPD):是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的修复体,故更多的时候简称为固定桥 ◆固位体(retainer):指在基牙上制作并粘固的全冠,桩冠,部分冠或嵌体,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 ◆桥体(pontic):是固定桥恢复确实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连接体(connector):是固定桥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的部分 ◆双端固定桥:其两端都有固位体,固位体和桥体之间的连接形式为固定连接 ◆半固定桥:两端均有不同的连接体,与固位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连接体,多为栓道式结构,栓道位于固位体的近缺隙侧 ◆单端固定桥:仅一端有固位体,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由固定连接体连接,另一端是完全游离的悬臂,无基牙支持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 1、牙列缺损(dentitiondefect): 在上颌或下颌的牙列内有数目不等的牙缺失,同时仍余留不同数目的天然牙。牙列缺损的常规修复方法有可摘局部义齿、固定局部义齿和口腔种植义齿。 2、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partialdentures,RPD):P~192 是利用天然牙、基托下粘膜或骨组织作支持,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来固定,用人工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嵴、颌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形态,患者能够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3、基牙(abutment): 是固定义齿的基础,支持固定义齿,并将咀嚼时桥体承受的(牙合)力传递到牙周组织,以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 4、牙支持式义齿(tooth-supporteddentures):P~193 指缺隙两端均有余留天然牙,两端基牙均设置支托,义齿所承受的力主要由天然牙承担。适用于缺牙少、基牙稳固的病例,其修复效果较好。 5、黏膜支持式义齿(mucosa-supporteddentures):P~193{09真题} 指义齿所承受的力主要由黏膜及其下的牙槽骨负担。虽然缺隙的一端或两端有余留天然牙存在,但因余留牙松动或咬合过紧而不设置支托,常用语缺牙多、余留基牙条件差,或咬合关系差的病例。 6、混合支持式义齿(toothandmucosa-supporteddentures):P~193 指义齿承受的力由天然牙和黏膜、牙槽嵴共同负担,基牙上设支托,基托适当伸展,其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适用于各类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缺牙病例,此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形式。 7、支点线(fulcrumline):P~196、P~208{09真题}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用人工装置恢复各种缺失牙及其辅助组织和颌面部各种缺损并保持其相应的生理功能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牙体缺损:牙硬组织不同程度地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 ◆固位形:能使修复体获得抵抗外力而不知脱落和移位的能力的几何形状。◆抗力形:使修复体和换牙能抵抗颌力而不致破坏和折裂的几何形状。◆牙体预备:泛指为恢复,改建和重建缺损,缺失人牙的解剖外形及生理功能,通过牙科器械对患牙或者邻牙进行外形的修整,以满足修复体的固位,支持,外形,美观及功能需要的技术操作。 ◆暂时冠:是在固定修复牙预备后到最终修复体粘固前患者不能自由摘戴的临时性固定修复。 ◆过渡性修复:是为了某些颌系统疾病的治疗或为了明确诊断、美观和改善咀嚼功能,同时也是为了最终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提供更加的治疗方案而制作的暂时性修复。 ◆颌架:又称咬合器,是模仿人体上下颌和颞下颌关节,固定上下颌模型和颌托,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运动的仪器。 ◆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 ◆桩冠:是利用固位桩插入根管内以获得固位的一种全冠修复体。 ◆牙本质肩领(ferrule):冠边缘以上,核根面以下的一圈≥1.5mm的牙本质。 ◆全冠(full crown):是用牙科修复材料制作的覆盖全牙冠的修复体。它是牙体缺损的主要修复形式. ◆铸造金属全冠:由铸造工艺完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金属修复体。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瓷全冠(all ceramic crown):以陶瓷材料制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牙列缺损:指单颌或上下颌牙列中部分的自然牙的缺失,使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坏。 ◆固定义齿(FPD):是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的修复体,故更多的时候简称为固定桥 ◆固位体(retainer):指在基牙上制作并粘固的全冠,桩冠,部分冠或嵌体,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 ◆桥体(pontic):是固定桥恢复确实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连接体(connector):是固定桥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的部分 ◆双端固定桥:其两端都有固位体,固位体和桥体之间的连接形式为固定连接 ◆半固定桥:两端均有不同的连接体,与固位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连接体,多为栓道式结构,栓道位于固位体的近缺隙侧 ◆单端固定桥:仅一端有固位体,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由固定连接体连接,另一端是完全游离的悬臂,无基牙支持 ◆牙周潜力:是指在正常咀嚼运动中,咀嚼食物的合力大约只为牙周组织所能支持的力量的一半,而在牙周组织中尚储存了另一半的支持能力 ◆可摘局部义齿(RPD):指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粘膜,牙槽骨作支持,借助义齿的固位力及基脱等部件装置取得固位和稳定,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硬组织,患者可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 ◆解剖式牙(有尖牙):牙尖斜度为30-33度,与初萌出的天然牙合面相似 ◆非解剖式牙(无尖牙或平尖牙):其合面无牙尖及斜面,颊舌轴面形态与解剖式牙类似,其合面具有溢出沟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半解剖式牙:起合面有牙尖斜坡,但牙尖斜度较小,20度左右,上下颌牙尖有一定扣锁关系,咀嚼效能好,比解剖式牙

口腔修复名词解释

2、牙体缺损:牙硬组织不同程度地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 3、固位形:能使修复体获得抵抗外力而不知脱落和移位的能力的几何形状。 4、抗力形:使修复体和换牙能抵抗颌力而不致破坏和折裂的几何形状。 5、牙体预备:泛指为恢复,改建和重建缺损,缺失人牙的解剖外形及生理功能,通过牙科器械对患牙或者邻牙进行外形的修整,以满足修复体的固位,支持,外形,美观及功能需要的技术操作。 6、暂时冠:是在固定修复牙预备后到最终修复体粘固前患者不能自由摘戴的临时性固定修复。 7、过渡性修复:是为了某些颌系统疾病的治疗或为了明确诊断、美观和改善咀嚼功能,同时也是为了最终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提供更加的治疗方案而制作的暂时性修复。 8、颌架:又称咬合器,是模仿人体上下颌和颞下颌关节,固定上下颌模型和颌托,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运动的仪器。 9、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 10、桩冠:是利用固位桩插入根管内以获得固位的一种全冠修复体。 11、牙本质肩领(ferrule):冠边缘以上,核根面以下的一圈≥的牙本质。 12、全冠(full crown):是用牙科修复材料制作的覆盖全牙冠的修复体。它是牙体缺损的主要修复形式. 13、铸造金属全冠:由铸造工艺完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金属修复体。 14、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15、瓷全冠(all ceramic crown):以陶瓷材料制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16、牙列缺损:指单颌或上下颌牙列中部分的自然牙的缺失,使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坏。 17、固定义齿(FPD):是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的修复体,故更多的时候简称为固定桥 18、固位体(retainer):指在基牙上制作并粘固的全冠,桩冠,部分冠或嵌体,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一、牙髓:是指牙髓腔内的无菌性间隙、血管和神经组织。二、感觉小凹:在舌侧颊黏膜上,有一个圆形的小凹,称感觉小凹。感觉小凹是感觉机械刺激的感受器,对冷热酸甜和压力刺激均能产生感觉,因此可以测出疼痛阈值。三、咀嚼肌:是附着在牙槽骨上或咬在牙颈上的肌肉。一般分为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共3对。四、神经牙髓活力测试仪: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半导体、光敏元件和光源来测定牙髓组织对化学和温度刺激的反应程度。它通过测定探头接触牙齿表面不同部位时,所引起不同区域的疼痛阈值,得到相应的电信号。根据这些电信号的变化范围,即可计算出该区的组织活力,并与正常牙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 牙髓活力测定时将探针置于深部牙髓腔内,其尖端直达牙髓组织。测试前,将探头上的两电极与测试区域粘贴固定,测试过程中,将电极连续地接近牙齿表面的不同部位,当患者感觉到微弱的疼痛刺激时,则此电极所对应的区域就是有髓牙的感觉小凹。由于其反应很轻微,不易被察觉,故又称“无痛电极”。随着牙髓活力测定仪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可利用无痛电极对活髓牙进行测试。牙髓活力测定仪可测试全口或单颗牙齿的牙髓活力,亦可测试多根牙的牙髓活力。 正畸牙移动量的确定主要依据临床检查及X线片。临床检查主要包括口内检查、 X线摄片和头影测量,其中最主要的是口内检查。 口内检查包括观察病人牙列、咬合关系和面型等,并结合模型、照片

及牙齿实际状况,从而确定病人牙齿应移动的量。 X线摄片能充分 显示出牙周组织的炎症情况,有利于判断矫治器的加力方向和加力点。在X线摄片基础上,通过头影测量可以准确地确定移动的量,然后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矫治计划,采用手动牙托盘、牵引装置或功率转换装置,在精确设定的速度下,自动地完成牙齿的移动。 2。二期矫治二期矫治,也称第二次牙齿矫正。是指在牙齿拔除后,经过一段时间牙槽骨及牙槽突发育完成后,再做牙齿的矫正,称为二期矫正。二期矫治大约需要两年左右时间。二期矫治特点:二期矫治没有对牙槽骨改建的重新塑形,主要是维持上下颌间的高度及牙弓形态。 3。三阶段矫治三阶段矫治是将上述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在保留牙槽骨的基础上,使上下颌骨按照理想的方向生长。

口腔修复的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的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是一门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发展迅速的学科,它主要涉及到牙齿和口腔组织的修复和重建。通过不同的技术和材料,口腔修复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口腔问题,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一、口腔修复的定义 口腔修复是一门医学专业,它致力于研究和应用一系列技术和材料来修复受损的牙齿和口腔组织。它旨在恢复牙齿的形态、功能和美观度,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和咀嚼功能。口腔修复包括多个领域,如牙齿修复、种植牙、义齿等,它和口腔正畸、口腔病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二、口腔修复的技术和材料 在口腔修复中,医生通常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和材料来完成牙齿和口腔组织的修复。其中最常见的技术包括牙齿修复、种植牙和义齿。 1. 牙齿修复:牙齿修复是口腔修复中最常见的技术之一。它主要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如树脂、陶瓷等,来修复受损的牙齿。常见的牙齿修复包括牙齿充填、牙齿贴面以及牙齿冠修复等。 2. 种植牙:种植牙是一种通过植入人工牙根来替代缺失牙齿的技术。通过种植牙,可以有效地恢复缺失牙齿的功能和美观度。种植牙主要使用钛合金等材料制造的人工牙根,将其植入口腔骨组织中,并通过骨结合的方式固定在口腔中。 3. 义齿:义齿是一种完全或部分替代缺失牙齿的装置。它包括全口义齿和局部义齿两种类型。全口义齿是用来替代全部缺失牙齿的装置,而局部义齿则是用来替代部分缺失牙齿的装置。义齿通常使用瓷、树脂等材料制作,并通过与存在的牙齿或口腔组织相连接来固定在口腔中。 三、口腔修复的重要性

口腔修复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口腔健 康和咀嚼功能,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 1. 改善口腔健康:口腔修复可以帮助患者解决牙齿问题,如蛀牙、龋齿、牙齿 缺失等。通过及时的修复和治疗,可以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保持口腔的健康状态。 2. 提高咀嚼功能:牙齿和口腔组织的损伤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口腔修复可 以恢复缺失的牙齿和修复受损的口腔组织,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食物消化吸收。 3. 提升自信心:牙齿和口腔状态对个人外貌和形象有着重要影响。口腔修复可 以改善牙齿的美观度和口腔结构,使得患者在笑容中展示出自信和美丽。 四、口腔修复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口腔修复在未来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下 是口腔修复的一些发展趋势: 1.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改进口腔修复的精度和效果。例如,通过口腔扫描技术获取患者的口腔数据,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来制作修复物。 2. 生物材料的研究:生物材料在口腔修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未来的研究将 致力于开发更安全、耐用且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以提高口腔修复的效果和持久性。 3. 个性化治疗方案:口腔修复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根据患者的 口腔情况和需求,医生将为其设计定制化的修复方案,以实现最佳效果。 五、结语 口腔修复是一门为患者解决口腔问题、提高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学科。 通过不同的技术和材料,口腔修复可以有效地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度,改善患者

口腔修复术的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术的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术是一种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和材料来修复因疾病、创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口腔组织损伤的方法。它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包括牙科、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病理学。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几种主要的口腔修复术进行解释和探讨。 根管治疗: 根管治疗是一种用于治疗牙髓(牙髓是牙齿内部含有血管和神经组织的部分)感染、坏死或受损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牙医会清除受感染的组织,然后填充根管,以防止细菌再次入侵。通常情况下,根管治疗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种植牙术: 种植牙术是一种替代缺失牙齿的方法,通过在上颌或下颌骨中植入人工牙根,再通过连接组织细胞生长和牙冠来恢复缺失牙齿的功能和美观。种植牙术需要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可行性。 义齿: 义齿是一种用于替代完全或部分缺失牙齿的人工装置。有两种类型的义齿:完全义齿和部分义齿。完全义齿适用于完全缺失牙齿的患者,而部分义齿适用于一些缺失牙齿的患者。义齿的制作需要精确的口腔印模、牙颌关系记录以及良好的技术和材料来实现良好的适合和舒适度。 美容修复: 美容修复是一种通过应用各种技术和材料来改善牙齿外观的方法。这包括牙齿美白、牙齿贴面、牙齿矫正和牙龈整形等。美容修复提供了改善牙齿外观的选择,以满足患者对美丽笑容的追求。

龈下刮治术: 龈下刮治术是一种通过清除牙齿周围龈下区域的病理性牙周组织来治疗牙周疾 病的方法。牙周疾病是指牙齿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和感染,导致牙齿松动和牙槽骨丧失的疾病。龈下刮治术通过清除病变组织,促进正常修复和牙齿稳定。 正畸矫治: 正畸矫治是一种通过运用力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来矫正牙齿错颌畸形的方法。这 种手术可以通过矫正器、矫正支托以及其他牙齿矫正器械来实现。正畸矫治可以改善牙齿咬合和牙齿外观,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和自信心。 这几种口腔修复术只是众多修复方法中的一小部分。每个患者的口腔情况各不 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在进行任何口腔修复术之前,建议与专业的牙医进行详细的咨询和评估,以确保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口腔修复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牙齿功能和美观,提高生活质量,重获自信。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1、克里斯坦森现象(Christensen phenomenon)上下颌牙合托戴人口内后,嘱患者下颌向前伸约 6mm,当下颌牙合托向上颌牙合托闭合时,牙合托前缘接触,而后部离开,形成楔形间隙;此间隙出现于髁道斜度呈正度数时,正度数越大,楔状间隙也越大。 2、侧方髁导斜度( inclination of lateral condylar guidance)指下颌作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方运动,与正中矢状面形成的夹角,将其转移到牙合架上,则是调节侧柱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 3、切导斜度(inclination of incisal guidance)是牙合架切导盘与水平面的夹角) 4、单侧平衡牙合:杠杆平衡牙合,义齿侧向运动时,工作侧后牙同时接触,非工作侧后牙无接触,但义齿不出现杠杆现象,则保持力点线与支点线在同一直线上,消除力矩,保证义齿咀嚼时不发生翘动。建立方法:①功能尖正对牙槽嵴顶②人工牙尽量排于接近牙槽嵴顶处,上下牙平分牙合间隙③减小人工后牙颊舌间隙④尽量增大基托面积 5、平衡牙合(balanced occlusion)是指在正中咬合及下颌作前伸、侧方等非正中咬合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的牙都能同时接触。 6、正中平衡牙合( centric balanced occlusion):下颌在正中关系位(最广泛接触位或牙尖交错位)时,上下颌人工牙间具有尖窝交错的最大面积的广泛均匀接触 7、前伸平衡牙合( protrusive balanced occlusion) :当下颌前伸至上下颌牙前牙相对,再滑回正中关系位过程中前后

牙都有接触,按后牙的接触情况,可分三点接触的、多点接触的和完全接触的前伸平衡牙合。①三点接触平衡牙合即前伸下颌、上下颌前牙接触算作一点,如两侧最后磨牙间各有一牙尖接触算作二点,为三点接触的前伸平衡牙合。②如前牙接触,后牙除最后磨牙接触二点外,至少还有一牙尖接触,但没达到后牙尖全部接触的,为多点接触的前伸平衡牙 合。③前牙接触,后牙相对的牙尖都接触,为完全接触的前伸平衡牙合 8、侧方平衡牙合( lateral balanced occlusion):当下颌向一侧作咬合接触滑动运动时,两侧后牙均有接触 9、补偿曲线曲度( prominence of pensating curve):上颌7-3|3-7 颊尖顶相连,形成凸向下的曲线。补偿曲线与眶耳平面所相交的角度称为补偿曲线曲度。 10、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 inclination of cusp or height of cusp):当下颌作前伸运动时,下颌后牙颊尖的近中斜面和上颌后牙颊尖的远中斜面相互接触,此牙尖斜面(又称牙尖工作斜面或平衡斜面)与各自牙尖底的交角 11、定位平面斜度( inclination of plane of orientation):从上中颌切牙近中切角至 7|7 的颊尖顶相连而成的三角平面称。定位平面与眶耳平面所相交的角度称为定位平面斜度。 12、早接触( premature contact)是指当正中咬合多数牙尖不接触时个别牙尖的接触 13、牙合干扰( occlusal interference )是指侧方和前伸牙合接触滑动过程中多数牙尖不接触而个别牙尖的接触,低牙合是指多数牙尖接触而个别牙尖不接触。

口腔修复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是一种口腔医学领域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使用各种技术 和材料来修复因外力、疾病或先天缺陷而导致的牙齿和口腔组织损伤。口腔修复的目标是恢复口腔功能、改善咀嚼和言语能力,以及提升患 者的口腔健康和美观度。 在口腔修复领域,有许多常见的名词需要解释。下面将对其中的一 些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口腔修复的相关概念。 1. 全口义齿:全口义齿是指完全缺失或几乎完全缺失牙齿的患者所 使用的一种修复方法。它可以恢复失去的咀嚼功能和美观度。全口义 齿通常由人工牙齿和支承结构组成,可以通过种植牙或卡环等方式固 定在口腔中。 2. 种植牙:种植牙是一种通过人工牙根植入患者的颌骨中,以恢复 缺失牙齿的方法。种植牙带有一个人工牙冠,可以与周围的牙齿无缝 融合,恢复口腔功能和美观度。种植牙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长期的稳 定性,是口腔修复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 3. 烤瓷牙:烤瓷牙是一种修复牙齿的技术,通过在牙齿表面覆盖一 层陶瓷材料,以改善牙齿的形状、颜色和美观度。烤瓷牙具有较好的 耐磨性和美观度,并且在口腔内外观上与自然牙相似。 4. 活动义齿:活动义齿是一种用于修复部分缺失牙齿的方法。活动 义齿通常由人工牙齿和支承结构组成,支承结构可以通过卡环或其他

固定方式与周围的牙齿连接。活动义齿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保护牙齿 的作用,并且可以方便地拆卸和清洁。 5. 牙套矫正:牙套矫正是一种用于矫正牙齿不齐、咬合问题的方法。它通过在牙齿表面粘贴或戴上一层透明的矫正器,来调整牙齿的位置 和排列。牙套矫正可以改善牙齿的外观和咀嚼功能,并且具有较好的 舒适性和美观度。 总之,口腔修复是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和材料来修复牙齿和口腔组织 损伤的治疗方法。在口腔修复领域,全口义齿、种植牙、烤瓷牙、活 动义齿和牙套矫正等名词都是常见的术语,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可以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口腔修复的相关概念。口腔修复不仅可以恢复口 腔功能和美观度,还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因此,口腔 修复在现代口腔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口腔健康非常重要。

口腔修复学名解

口腔修复学名解 1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应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采用人工装置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 损并恢复其相应生理功能,预防或治疗口颌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这类修复口腔及颌 面缺损的,由人工制作的装置(如义齿,义耳,义颌等)则统称为修复体。7固位:修复 体完成后粘固在患牙上并与患牙成为一个整体,不能与患牙之间产生任何相对运动。 人工牙冠固定在患牙上,不会因外部咀嚼力而移位和脱落。这种抵抗脱落的力称为保 持力; 为了增强修复体的固位力,根据患牙余留牙体组织的具体情况,在患牙上合理设计并 预备成面,洞,钉洞,沟等各种几何形状,这种具体增强固位力的几何形状,称为固位形;8牙体缺损:是指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地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 邻接关系的异常,影响牙髓,牙周组织的健康,对咀嚼功能,发音和美观等可产生不同程 度的影响。9约束和约束力: 限制物体运动的条件称为约束;约束对受约束对象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力;10.高嵌体:嵌在牙冠内的修复体,有些嵌在牙冠内,有些高于牙齿(咬合)面。 11洞斜面:在箱状洞形的洞面角处做成斜面,其作用是为了无支持的牙釉柱折断,以保护薄弱的洞壁和脆弱牙尖,也可使修复体边缘与洞形边缘更加密合,使粘固剂不易被唾 液所溶解。 12.3/4前牙牙冠:不覆盖前牙唇面的部分牙冠修复。 13铸造金属全冠:以铸造工艺过程制作的金属全冠修复体。14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真空高温条件下在金属基底上制作的金瓷复合结构的全冠。 15钉孔保持形状:这是一种更好的保持形状。对牙齿的研磨较少,牙齿和指甲之间可以获得较大的固位力。 16粘结,是指用有机疏水性树脂作为粘结剂把修复体固定在预备的牙体上;17,牙体预备:为了使修复体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按修复设计要求对患牙作一定的预备,磨除一 定的牙体组织。 蜡模:它是由铸造蜡、塑料蜡和自固化塑料制成的修复体原型。 27,排龈技术:为保证颈部肩台预备得更准确和高质量的印模,用专门含龈收缩剂的 排龈线预先置于龈沟内,借助药物及机械压迫作用使龈隙沟敞开 28基牙是固定义齿的基础。它支持固定义齿,并将咀嚼时桥体承受的(咬合)力传递给牙周组织,以恢复缺失牙齿的咀嚼功能。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 1、牙列缺损(dentition defect): 在上颌或下颌的牙列内有数目不等的牙缺失,同时仍余留不同数目的天然牙。牙列缺损的常规修复方法有可摘局部义齿、固定局部义齿和口腔种植义齿。 2、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RPD):P~192 是利用天然牙、基托下粘膜或骨组织作支持,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来固定,用人工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嵴、颌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形态,患者能够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3、基牙(abutment): 是固定义齿的基础,支持固定义齿,并将咀嚼时桥体承受的(牙合)力传递到牙周组织,以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 4、牙支持式义齿(tooth-supported dentures):P~193 指缺隙两端均有余留天然牙,两端基牙均设置支托,义齿所承受的力主要由天然牙承担。适用于缺牙少、基牙稳固的病例,其修复效果较好。 5、黏膜支持式义齿(mucosa-supported dentures):P~193 {09真题} 指义齿所承受的力主要由黏膜及其下的牙槽骨负担。虽然缺隙的一端或两端有余留天然牙存在,但因余留牙松动或咬合过紧而不设置支托,常用语缺牙多、余留基牙条件差,或咬合关系差的病例。 6、混合支持式义齿(tooth and mucosa-supported dentures):P~193 指义齿承受的力由天然牙和黏膜、牙槽嵴共同负担,基牙上设支托,基托适当伸展,其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适用于各类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缺牙病例,此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形式。 7、支点线(fulcrum line):P~196、P~208 {09真题} ①固位体的连线称为支点线或卡环线(支托线)。某些学者认为支点线仅仅是通过两侧末端固位体的牙合支托的连线,也把它称为转动轴。 ②主要起支点作用的支托连线。 8、导线(guide line)、观测线(surveying line):P~202 {06、07真题} 是分析杆与基牙颊面或舌面触点的连线。导线牙合方是非倒凹区,龈方式倒凹区。当牙长轴与分析杆方向一致时,基牙的外形高点线与导线完全重叠。 9、导线的类型:P~203 {09、10真题} I型导线:为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导线,基牙上主要倒凹区在远离缺隙侧。II型导线:为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导线,基牙上主要倒凹区在近缺隙侧。 III型导线:基牙的近、远缺隙侧均有明显倒凹或基牙向颊、舌侧倾斜时所形成的导线,导线位置靠近牙合面,倒凹普遍且显著。 10、就位道(path of insertion):P~203 {08、10真题} RPD一般均有2个或2个以上的基牙,各个基牙上的固位体必须沿同一个方向戴入,义齿才能就位,即就位道。各个基牙的位置、形态、倾斜方向、倾斜度的大小、倒凹大小、缺牙部位以及骨组织倒凹都会影响义齿就位。 11、导平面(guide plate):P~204 在基牙的近中或远中邻面需预备出与就位道一致的一个小平面,即导平面。与邻面板或小连接体或RPD的坚固部分相接触,引导义齿顺利就位和脱位。 12、支托(rest):P~205 由金属制作,放置于天然牙上,其作用为①支承、传递牙合力、②稳定义齿、③放置食物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旨在恢复或重建自然牙齿和口腔组织的功能和外观。口腔修复学主要涉及牙齿修复、义齿修复以及口腔领域其他的一些修复治疗。 牙齿修复是口腔修复学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牙齿上的损伤和缺损的修复。修复方法包括充填、镶嵌、贴面、根管治疗等。其中,充填是最常见的牙齿修复方法,通过填充材料填补牙齿缺损部位,恢复牙齿的外貌和功能。镶嵌则是通过制作类似牙冠的修复体,将其固定在牙体缺损的部位。贴面是在牙齿的前表面粘贴一层薄片,修复牙齿的外貌和形态。根管治疗则是针对牙齿发生内部感染或牙髓坏死,通过清理感染物和填充根管空腔,恢复牙齿的功能。 义齿修复是指在全部或部分缺失牙齿的情况下,使用义齿来恢复口腔功能和外观。义齿修复主要包括可摘局部义齿、可摘全口义齿和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是在牙齿缺失的部位固定在健康牙齿上的义齿,可通过自行取下或固定于支架上。可摘全口义齿是用于完全缺失全部牙齿患者的义齿,可以通过自行取下和固定于患者口腔中的粘连剂。固定义齿则是通过牙齿上冠的支持,将义齿固定在口腔内。这些义齿修复方法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义齿材料和修复方式。 除了牙齿修复和义齿修复,口腔修复学还涉及其他一些修复治疗。例如,口腔颌面部畸形的修复,包括唇腭裂、颌面裂等先天性畸形的矫正。此外,口腔修复学还包括口腔黏膜病变的修复,例如口腔溃疡、口腔白斑等病变的修复治疗。

总的来说,口腔修复学是一个修复和重建口腔功能和外貌的学科,涉及牙齿修复、义齿修复以及其他各种修复治疗。这些修复治疗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功能和美观,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