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武和他的古典名著绘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杂志专栏2010年第06期
于大武自幼在老北京的大杂院里长大,小时候的乐趣除了画画,就是听老人说一些以前评书中的段子,那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故事,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等,通常是老人们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就听得津津有味,这说书不比自己看书,通常讲故事的人可以把书里的情节连说带比划,描绘得活灵活现,而听书的小孩子常会下意识在手边找个树枝子在地上跟着故事画啊画的,有时候画个小人,有时候画些故事里的宝物以及花草之类的东西,于大武往往是听的画的都是最投入的。
初入画坛的于大武,兴趣是在人物画上,那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国画人物和连环画人物形象。如果说画画是放松感悟的洒脱,于大武的画却又有着勤勤恳恳的认真,这种认真不仅包括了画技功力的磨炼,同时对生活感悟的提升。他的内心像这四方城一样看尽了很多熙熙攘攘,读尽了很多的古往今来。
于大武喜欢古典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他感悟到了那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带着这样很纯真的念头,他在创作了连环画《十二女将征西》、《陈胜与吴广》之后,另一连环画作品《成汤与夏桀》被选入中国连环画作品赴英国展出。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出版社里策划了以《哪吒闹海》为题材系列插画创作,自幼听老人讲北京城就是个八臂哪吒城,这个故事,画家从小就听过无数次,于大武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个选题,并开始着手创作准备,神话故事特有的神韵,画家决意用擅长的传统中国画方式来描绘这个故事。画家当时绝没有想到,这个作品竟然成了他在美术创作上的一个转折点。
但怎样才能创作出一个入木三分的哪吒形象呢?一次画家在离家不远的一块空地上正在为思考这部连环画而出神,一群孩子的嬉闹声打断了画家的思绪。画家很快被孩子们单纯的笑声所感染,他忽然想站高一点,想看看眼前这一幅童戏全景。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用水泥墩子磊起来的台子,画家登了上去。院前孩子们嬉戏的场景都尽入眼中,看着这“大幅的场景”,画家心里一动:“能不能用全景壁画的方式来描绘故事呢?”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愣头愣脑没穿上衣的小胖子憨憨地跑过来仰着头问:“叔叔你在看什么呢?”画家看着这个小胖子憨憨的小圆脸上混合着泥土和汗水,不禁哈哈地笑起来:“叔叔在看画哪。”一瞬间画家则被小孩子的天真所感染,一个胖乎乎的哪吒形象在他的脑子里形成了。
“这让我想到了传统的福童形象,哪吒闹海的故事到了后期,哪吒就是通过白白胖胖的莲藕来复生的,所以哪吒的形象也应该是白白胖胖地与莲藕有些相似吧。封神演义的故事是我从小耳熟能详的,通过传统壁画的散点透视,可以让画卷展现得更加气势磅礴,同时运用工笔重彩的笔法,可以让比如海浪啊、云朵啊、山石建筑啊等等细节都勾勒表现得很完美,同时以传统壁画结合工笔重彩,也能让传统气息更加浓厚。”画家讲出了哪吒形象创作及整个作品创作构思的原委。
就这样,一个崭新的哪吒形象诞生了。这个哪吒憨胖可爱,胖胳膊胖腿,却是小手小脚,经过画家取自古典壁画形象的变形夸张造型,让哪吒又独添了一番传统福童的味道,而画卷经过工笔重彩的精描细绘,不仅人物生动传神,就是景物、海浪、山石、祥云等等也都惟妙惟肖、精美绝伦,层次分明且气魄宏大,唯美之风溢满画卷。
《哪吒闹海》插画作品问世之后,一举获得198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亚太地区47个国家参与的野间图画书插画大赛的大奖,野间大奖可以看作是绘本画家的一个摇篮赛事。野间大赛主办方迅速通知了画家于大武尽快到东京领奖,未及有时间惊诧,画家便赶赴日本东京接受颁奖。在东京,因为日本最大出版社讲坛社的接待,画家于大武见到了受任陪同的著名旅日华人作家唐亚明先生。在对异国风情的感叹下,在对日本饮食精巧的新奇下,在对日本图书出版业欣欣向荣的感慨下,唐亚明先生全程陪同了画家在东京的颁奖仪式及在日的观光游览,此时,讲谈社也对画家提出了一个设想,就是能不能把《哪吒闹海》丰富为一本完整的绘本。
于大武还是头一次听闻“绘本”这个名词,在唐亚明先生的一番解释下,他才有了初步的概念。画家对于绘本这种通过延伸绘画艺术感染力,对孩子进行丰富想象力引导的形式大感兴趣,而唐亚明先生的文字则向来文采飞扬,于是画家当即决定与唐先生一文一画,共同完成这本绘本。由于绘画风格早就奠定,于大武再次执笔《哪吒闹海》自然轻车熟路,创作起来更是大道通明,而与文字相配合,也愈发得通融意会了。1991年,绘本版的《哪吒闹海》出版成书,并在同年获得了讲谈社颁发的出版文化奖,而后又入选了台湾雄狮出版的《世界杰出插画家》一书。
在曾经的连环画创作时期,于大武曾经因为工作而结识到了连环画界的泰斗、天津“八大家”之一土城刘家的后裔刘继卣老先生。刘老先生的著名作品《大闹天宫》在当时已经是家喻户晓了,而刘老先生的一绝就是画猴,笔下的齐天大圣精妙传神,形态生动。于大武在与刘老先生共同工作中深有体会,自己也在日常创作的北派水墨画中时常以猴子为题材。猴子是种通灵聪颖的可爱动物,画家本就很喜爱,为了画猴,画家常常到动物园,不但仔细观察猴儿的蹿挪腾移,而且相机一拍就是上百张,在日常出差的时候,遇到有“盛产”猴子的地方,比如四川峨眉山,也要去观察拍摄一番。这样的积累,就给画家画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也同时在绘本中派上了用场。
《哪吒闹海》出版之后,于大武决定起笔创作另一部中国传统经典故事改编的绘本《西游记》。《西游记》故事早已在中国家喻户晓,而该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也是广布世界,选择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文学代表性的作品来创作绘本,对画家来说则又是一次挑战了。《西游记》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当然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角色,但由于文学形象过分深入人心,反而给作者创作造成了门槛,因为一千个人的心目中就会有一千个孙悟空的形象,而且各不相同,对于绘本这样的普及类读物来说,实在是众口难调。但似乎这些都不足以成为画家的难题,反倒是他创作的动力。
不久,孙悟空的绘本形象就在画家笔下诞生了,这是只更贴近孩子形象的顽皮猴子,平头翘毛,眯着细长的笑眼,时而上蹿时而下跳,俏皮活泼得几乎从纸上跳了出来,一身猴性展露无遗。于大武在北派水墨猴图上的体会果然在另一个艺术形式上得以了体现。
《西游记》画得也很认真很认真,在画面的布局上更加注重大气魄的表现,比如美猴王踢翻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那一幅,孙猴子本是金身不坏,飞跳在半空一幅有恃无恐的样子,丹炉倒了个儿,里面的火焰就飞得到处都是,而太上老君和一众天兵天将则在一旁看傻了眼,真是气势非凡。而孙悟空大战二郎真君的那一幕,两个人在碧绿的天空中打了个难分难解,猴王手中的金箍棒已经舞了个水泄不通,而二郎神则挺着三尖两刃枪带着哮天犬围攻,四方祥云飘散,二人一犬都是打得风生云起、不分高下。精彩的画卷还未出版成书,已入选了中国现代绘图原画展到日本进行展出,也算是一个预热吧,两年以后,画家终于再次和唐亚明先生以图文方式合作,完成了绘本《西游记》的创作,同年由日本讲坛社出版并获得日本产经新闻出版文化奖。
就在这一年,有日本“绘本之父”之称的松居直老先生来到了中国演讲,一生致力于给孩子们用图画讲故事的这位老出版家,很看重绘本在中国的推广。早在日本就和于大武相熟的松居直,很喜欢《哪吒闹海》和《西游记》这两部作品,在给国内出版界演讲的时候,专门提到于大武和他的这两部作品。并且在后来与新闻出版署合作的首个中国绘本奖项《小松树奖》时,又邀请画家当了评委。
完成了《西游记》创作的于大武很快又进入了另一部作品的创作中,这一次他选择的是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画家与唐亚明先生商议选定的是以“草船借箭”这个经典桥段来下文章。“我小时很喜欢这个情节,而且因为是临近精彩的‘赤壁之战’,所以很多人都有共鸣,而诸葛亮用草船借了曹操的十万支箭,孩子们也会觉得很神奇。”于大武说,书名则定为《十万支箭》。
《三国演义》在讲书老人的嘴里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对内容的理解和绘画表现上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画家拿来了汉末三国的参考资料,详细地记录着当时的服装风格及建筑、用具,而后就很快开始下笔了。已经有丰富绘本创作经验的画家,这次表现得炉火纯青,大量大布局大场面的构图,细节丰富有趣,很多地方都显露着画家的水墨底蕴。在诸葛亮江中乘船借箭的那几个篇幅,留白的处理很多,画面清色淡雅,很多情景都用淡色来推远,大写意般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无数的遐想空间。
《十万之箭》让于大武完成了一次绘本创作的突破,成为他创作绘本以来的最高水平之作。这之后作品不仅出版了日文版,也由韩国引进出版发行了韩文版,而日本知弘美术馆则收藏了《哪吒闹海》、《西游记》、《十万支箭》的所有原稿,之后没过多久,他的另一插画作品《龙抬头》又被推荐到了全球最富盛名、堪称“绘本及插画界奥斯卡奖”的意大利波隆那国际儿童书展暨插画展,获得了入选奖,作品被编入了权威的波隆那插画年鉴。再版的绘本《西游记》也得到世界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的青睐,还亲自为该书设计了书籍装帧。
画家心里最大的愿望是把小时候听的那些传统经典故事都画成绘本,他很庆幸有了绘本这种形式,能让他把想讲的故事都能融合到画中去,让图画去替他述说,述说那一个个伴随了多少人温馨童年的幸福故事。于大武这位打小听着传统故事、长大在四四方方的四九城胡同的画家,还是那个方方正正的脾气,很认真地埋头画画,平日少言寡语的,只喜欢和人聊画画,近日一问他才知道,又一套完整的绘本《三国演义》快出版了……